红色中国网

标题: 合作社、供销社是干啥的? [打印本页]

作者: 西红柿收割机    时间: 2022-11-2 20:14:00     标题: 合作社、供销社是干啥的?

有网友问,你咋看合作化?

我说,我拿华为手机看。

分田单干,农民收入不高,五个人种十块田总是不如五十个人开拖拉机来的轻松,所以农民自己有组织起来搞合作社的意愿。

分田单干,农民单打独斗干不过市场经济,赚不到钱那就只好跑路去城里打工,农村就没人了,耕地一旦大面积撂荒,农业生产就危。

分田单干,骑在农村群众头上的宗族势力会卷土从来,比如之前徐州事件,这会破坏社会稳定,造成基层失控,破坏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是群众生活会被影响。

所以,农民为了提高收入,要组织起来走集体化,社会大生产需要农矿初级产品供应,也要一个足够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国家需要维稳,也得把政权力量投送到基层。

为什么合作社被大面积推广呢?
因为合作社完美的解决了上述三个问题。

农民联合起来可以买农机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大家一起产量提高了也好跟经销商讨价还价,农民也就可以拿到更高的收入,真就有些生活的盼头了。

农民发现有了合作社之后,赚的多了,乡村振兴了,那就会有更多人留在农村,这样农业生产就有人去干了,自然就不会因为劳动力大量流失而无法向城镇工业部门提供初级产品供应。

同时,由于农民组织起来了就有力量跟当地宗族大户相抗衡,国家出手扶持合作社也能够把力量下到基层,去增强基层控制力。

那供销社和合作社的关系是什么?
你把供销社当作国有超市就好了。

有了合作社,你还得把合作社的东西卖出去吧,农村基础设施很差,农产品价值并不高于工业品,没什么老板愿意去搞三农,毕竟卖莆田鞋总比卖土豆赚钱。

所以,供销社就来了。

听起来有道理,举个例子呗?

《单干好比独木桥,联合起来力量大》
近日,长泰县吉来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吉来正将从地里采收的芋头,一字排开,逐个筛选。他的脸上一直挂着欣慰的笑容,这个比比,那个看看。现在他的石铭芋头早已走出了长泰,销往山东、江苏、浙江、上海以及厦门、泉州等地。他说:因为成立了联合社才有这个机会,才能有这样一个平台,帮助我拓宽了销售渠道。通过这个联合社,他和合作社的农户销售额大约500多万元。
“单干好比独木桥,联合起来力量大”。王吉来口中的联合社,是长泰县石铭村供销社的一个基层联合社。自从加入村级供销社之后,石铭芋头迅速打开市场,销售价格也一路走高,也告别了以往各自为战、零散发展、恶性竞争、销路不畅通、价格不稳定、质量没保证、效益不理想的局面。
长泰县石铭村党支部书记、石铭村供销社主任王海成介绍说,加入合作社之前农产品都是各家各户在销售,产品价格不稳定,产品的质量也不可靠,市场浮动价很高。
长泰县石铭村供销社成立于2019年,是漳州市第一家村级供销社,旨在发展融市场经营主体、为农服务载体、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体为一体的新型村级社。而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村级供销社的自身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抗疫、保供、春耕、促销、重启”等各项工作,用实际行动推动“三农”发展。

作者: 激活    时间: 2022-11-2 20:37:33

我是奇怪为什么特色会这样做,按道理零散的农村才能提供农民工,如果农民都组织起来了,这不符合它们的利益吧
作者: 汤铜    时间: 2022-11-2 20:48:45

激活 发表于 2022-11-2 20:37
我是奇怪为什么特色会这样做,按道理零散的农村才能提供农民工,如果农民都组织起来了,这不符合它们的利益 ...

#今日保皇
作者: 西红柿收割机    时间: 2022-11-2 20:56:01

先说结论:由于经济发展对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压倒性的城乡差距、缺乏保障的小农经济使得农村劳动者更倾向于进入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而不是留在农村搞合作社。但小农经济的不可持续性会破坏经济发展,所以在未来,农村的社会主义大农业必将蓬勃发展。

现在的合作化运动其实算是比较冷门的话题,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春过雪消 前辈的东西,他是三农领域的实干家。

码几个字,讲一下为什么小农经济仍然存在。

1.经济发展需要小农经济
在我前几天关于要不要引进外劳的回答里,我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劳动力市场中担任着产业后备军的角色:

就目前来看,充当中国劳动力队伍中的产业后备军角色的主要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农民工”,题目中说的劳动力供给不足的最直接原因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正以每年1000万左右的速度下降,如果今后的二十年内不采取任何坚决有力的手段把资本家给图了,那么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最晚将于2050年前全部耗尽、彻底枯竭。
作者: 西红柿收割机    时间: 2022-11-2 20:57:02

先说结论:由于经济发展对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压倒性的城乡差距、缺乏保障的小农经济使得农村劳动者更倾向于进入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而不是留在农村搞合作社。但小农经济的不可持续性会破坏经济发展,所以在未来,农村的社会主义大农业必将蓬勃发展。

现在的合作化运动其实算是比较冷门的话题,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春过雪消 前辈的东西,他是三农领域的实干家。

码几个字,讲一下为什么小农经济仍然存在。

1.经济发展需要小农经济
在我前几天关于要不要引进外劳的回答里,我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劳动力市场中担任着产业后备军的角色:

就目前来看,充当中国劳动力队伍中的产业后备军角色的主要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农民工”,题目中说的劳动力供给不足的最直接原因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正以每年1000万左右的速度下降,如果今后的二十年内不采取任何坚决有力的手段把资本家给图了,那么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最晚将于2050年前全部耗尽、彻底枯竭。
作者: 西红柿收割机    时间: 2022-11-2 20:58:28

在上世纪农村人民公社解体后,原有的农村公社保障体系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农业部门无法为农村劳动者提供更多的保障,无法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劳动收入。当城乡间劳动力流动的门槛逐渐被破除后,劳动供求规律的开始发挥它的作用。

在过去一段历史时期,城市的市场经济部门在依靠着亿万廉价劳动力的“红利”而高速发展,劳动生产率的快速提高也同样的提高了城镇劳动者的名义工资,城乡差距的急剧扩大使得农村日渐凋零,农村劳动者不再热衷于从事单干式的农业生产,而是开始大规模的进城打工。

这一张图可以很好的说明,进入21世纪以来,农村劳动者的可支配收入长期处于低位,仅相当于城镇劳动者平均工资的16%左右。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小农与其在农村种地,风吹日晒也赚不到多少钱,还不如进城打工。

农村劳动者在进城后可以接受相对低下的工资,因为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的收入实在是太低了,再加上他们是接受了相当部分义务教育的,这就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批数量庞大、工资相当低下的熟练劳动力队伍。

也就是恩格斯所说的:

使工人过剩的现象,甚至比资本的增加更要快得多。这种不断地增加的工人人数将招致什么结果呢?他们形成产业后备军,这种产业后备军,在营业状况衰落或平常的时候,是在劳动价值以下付予报酬的,而且就业不经常,或者要靠公共慈善机关的救济为生。但在营业特别活跃的时期,它对于资本家阶级是必不可少的,......这种产业后备军却会破坏经常在业的工人抵抗力量,使他们的工资保持在低下的水平上。[1]

同时,由于我们不是帝国主义国家,决定了我们无法通过资本输出与不平等交换获得超额利润与超额剩余价值;由于我们不是核心国家,决定了我们无法在绝大多数行业依靠带有垄断性的高科技作为竞争手段;由于我们的人均资源不足,又决定了我们无法在世界市场上靠出卖高价值自然资源获取丰厚的“资源租金”。

在世界体系中处于半外围地位的中国,经济发展就只能够依靠廉价劳动力的“人口红利”才能在世界市场上维持竞争力。

所以,我们的劳动者们所承受的劳动强度与劳动时间是极其惊人的:
作者: 西红柿收割机    时间: 2022-11-2 21:00:16

只有长期存在一支剩余劳动力队伍,才能够将工人的工资压制在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低位内,而为经济发展提供这样一批剩余劳动力队伍,正是从农村大量进入城市的农村劳动力。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若要维持一批廉价的剩余劳动力,就必须打破农民的自组织,让单干的农村劳动者在农业市场竞争中被击败,让种地的,变成进厂拧螺丝的。

也正因如此,有很多自由派公知很喜欢鼓吹让农民单干,因为小农无力进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一旦天灾来了,就只有进城给他们打工一条路了。

一旦工人发现,他们本身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完全取决于相对过剩人口的压力,一旦工人因此试图通过工联等等在就业工人和失业工人之间组织有计划的合作,来消除或削弱......那种自然规律对他们这个阶级所造成的毁灭性的后果,这时,资本和它的献媚者政治经济学家就大吵大叫起来,说这是违反了“永恒的”和所谓“神圣的”供求规律。......只要有不利的情况妨碍建立产业后备军,......资本就会同它的庸俗的桑科.判札一道起来反叛“神圣的”供求规律,并企图用强制手段来阻碍它发挥作用。[2]
那么,小农经济会走向什么样的未来呢?

2.小农经济必然破产
小农经济可以为城市的市场经济部门提供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小农经济本身是不可持续的,长期来看小农经济会阻碍经济发展,因为作为经济发展必要条件的小农经济必然破产。

为什么呢?

来点简单的算数。

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如果说小农经济在农业中占统治地位,那么就会存在工农产品剪刀差,也就是说,工农产品交换,总是工业得益,农业吃亏。这是因为,工业品是由市场经济部门生产的,是按价值出售的,而农业品是由小农生产的,只能按劳动力价值出售。如果小农的收入高于劳动力价值,劳动力就会由市场经济部门向农业部门倒流,直到把小农的收入压低到与劳动力价值相等为止。

所以,农民出售农产品,总是得不到自己产品的全部价值。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资本家就不仅能噶自己直接雇佣的不占有生产资料的无产阶级,而且还能噶表面上占有生产资料的农民。但是,这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之间存在着矛盾。

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这与小农经济妨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之间存在着矛盾。

为什么呢?我们用下面两个公式来分别代表市场经济的城市部门和小农经济的农业部门:
作者: 西红柿收割机    时间: 2022-11-2 21:01:31

经过简单的运算,我们就得到了上边那个式子,我就按照我前边说的,看看与同城市部门的利润率的之间关系,按照一般的操作,我们只需要看看极限会是什么样的,因为真要带数字去计算就偏麻烦了。

如果我们假设  不变,即假设剩余价值率不变,并且如果  、  是常数,那么由于市场经济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加得比小农经济的农业部门快,在长期,资本家生产一单位资本品所需要的劳动力减少,随着  趋近于0,导致  也趋近于0,从而 使得 趋近于1。

这也就是说,从长期来看,同小农经济进行工农业交换的城市部门的利润率  将趋近于0。

我们不妨算一哈。所以,在长期,如果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得比市场经济部门慢,市场经济的利润率就会逐渐下降,这就会严重地妨碍经济发展。

正是因为小农经济的不可持续性,我们就必须用一种更为先进的生产关系来代替它。

3.新时代合作化运动
倘若小农经济破产后,怎么办?

小农经济是富不起来的,小农业也是没有多大前途的。我们要抓的是大农业。[3]
唯一的道路就是走社会主义的大农业道路。

其实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就已经认识到了分田单干的弊端,农村扶贫必须坚决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一、加强集体经济实力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实现共同致富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要求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而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公有制的主要形式。其他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只是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的必要补充,它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主体。集体经济是农民共同致富的根基,是农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物质保障。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了,不但可以为农户提供各种服务,还可以发挥调节作用,防止两极分化。例如,当某一产业、某一方面个人收入过高时,可通过适当增加集体提留防止收入差距的拉大;当部分农民靠诚实劳动仍无力脱贫时,可以凭借集体经济实力对其实行物质上的扶持。 二、发展集体经济实力是振兴贫困地区农业的必由之路。乡村集体经济实力的发展与农业的振兴是相互依存、荣衰与共的。乡村集体经济实力的发展,势必促进农副产品的增值,从而推进山海开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也会加速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促使农村不断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 [4]
进入新时代,则提出了要因地制宜发展合作社的重要指示:

合作社的路子怎么走,我们一直在探索。你们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合作社发展道路,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发挥了得天独厚的土地优势,农业科技水平、农民科技素质和农业生产效益都有了很大提高,很有意义。希望乡亲们再接再厉,总结经验,不断推广,同时要鼓励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合作社,探索更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路子来。[5]
这有力的说明了,在我们国家,走社会主义的大农业才是实现农村劳动群众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

未完待续。。。。。

先去吃个快餐.jpg
作者: 激活    时间: 2022-11-2 22:08:14

汤铜 发表于 2022-11-2 20:48
#今日保皇

谁保谁
作者: 汤铜    时间: 2022-11-2 22:15:01

激活 发表于 2022-11-2 22:08
谁保谁

当然是保维尼了,毕竟最大的维尼粉就是这些西方资产阶级媒体
作者: 激活    时间: 2022-11-2 22:27:27

汤铜 发表于 2022-11-2 22:15
当然是保维尼了,毕竟最大的维尼粉就是这些西方资产阶级媒体

不懂,我以为是跟合作社有关的呢
作者: 汤铜    时间: 2022-11-2 22:41:19

激活 发表于 2022-11-2 22:27
不懂,我以为是跟合作社有关的呢

维尼上台之后确实做了一些至少是表面上走马列毛路线的事情,然后西方资产阶级媒体就常常把维尼描述为“毛泽东二代”,认为维尼要“发动第二次文革”,毕竟在他们眼里,毛泽东是“杀人魔王”,文革是“群众互害”“死了几千万人”,然而很多网友是有左派倾向的,就产生一种滑稽的效果:“什么,维尼要发动文革?这不得狠狠的保皇?”,于是在这些媒体下面就会刷“今日保皇”“中共灭天”“习厨TV”这些东西来取乐
作者: 小王向前冲    时间: 2022-11-2 22:57:09

这不是233炫酷喜羊羊的材料吗
作者: 激活    时间: 2022-11-3 07:22:36

汤铜 发表于 2022-11-2 22:41
维尼上台之后确实做了一些至少是表面上走马列毛路线的事情,然后西方资产阶级媒体就常常把维尼描述为“毛 ...

哦哦哦,哈哈哈哈
作者: japelly    时间: 2022-11-3 08:37:14

汤铜 发表于 2022-11-2 22:41
维尼上台之后确实做了一些至少是表面上走马列毛路线的事情,然后西方资产阶级媒体就常常把维尼描述为“毛 ...

本来很严肃的事请被你说的有了一些喜感。


历史总是二次出现,第一次是正剧,第二次是喜剧。
作者: 俞聂    时间: 2022-11-3 18:12:16

老胡来助力:

“供销社重出江湖”这个话题近日持续保持热度,触动了一些人对中国“重回计划经济时代”的担心。由头是湖北省的一则报道说,该省供销社基层社建设得到恢复,达到了1373个。另外有人在公务员招聘中发现有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招的公务员,更有甚者,西安一个社区成立“国营大食堂”的消息也被拿来凑热闹,形成我们的社会正大步重回“供销社时代”的炒作。

其实,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这么多年一直都存在,是个正部级单位,只是由于基层社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不断减少、弱化,有些基层社名存实亡,供销社的整体功能大为减弱,舆论很长时间里忽视了它的存在。

重新振兴供销社的政策安排其实早就开始实施了,2014年就有四个省提出了改革供销社的方案,在国家批准后开始实施。2015年,国家正式做出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去年7月,国家再次启动了对供销社为期两年的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湖北省近日的报道应该就是这一波试点的成果。

重振供销社的目的是为了振兴现代农业,帮助基层农户以更加合理的价格采购农资,确保农产品销售,同时解决广大农户的信贷需求。这些目标的确针对了长期困扰农村和农业生产的基本问题。大家知道,联产承包责任制释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促进了农副产品的产出,但是农民长期是我们社会的弱势群体,农业生产利润低,农民受中间商的盘剥,农产品卖不出去等等问题广泛存在,重振供销合作社为的就是帮助农民,把他们以自愿的市场方式组织起来,共同奔更好的日子。

西安市安居建设管理集团作为他们建设社区的配套设施,开办了一些“国营大食堂”,方便住户用餐,“国营大食堂”这个名称受到关注并引发联想。

其实,这显然是西安市安居建设管理集团的一种市场化经营安排。首先,“食堂”这个词在很多地方的街头已经能够看到,都是经营者在打怀旧牌,西安那家公司使用“国营大食堂”这个招牌,也应是一种经营策略。传统意义上的食堂都是各个单位内部办的,不对外营业,因为是服务于内部员工,不少单位会搭上一些补贴,至少食堂的场地是单位的,没有房租,也不用向工商部门交税,所以理论上应该便宜些。但是在社区办所谓“大食堂”,是没有补贴来源的,开发商不可能往里面贴钱,他们不从中挣钱就不错了,所以这样的“国营大食堂”注定要受到市场的竞争,它们需要在社会的现有大环境中生存,而不可能由它们去重塑社会。

现在各地社区都在探索办各种“食堂”,比如共享食堂、社区食堂、老年食堂等等,它们很多确有便民服务的初衷,但总体上也都是按照市场规律开办的,在与社会上各种餐馆的竞争中生存发展。一些地方政府对这些便民服务目的明确的食堂给予了政策扶持,但这种扶持是有限的,不会给它们兜底。

老胡想说,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大方向坚定不移,无论供销社,还是“国营大食堂”,都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条长河中行驶的大船和小船,我们的这个认识切不可被一些炒作和带节奏给冲了。

同时我也希望,国家加大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宣传,打消一些人对民营经济可能“受到排挤”反复出现的顾虑,坚定全社会对国家“两个毫不动摇”这一根本政策的信心。这样的宣传做得多了,那些奇奇怪怪说法和炒作冒泡、发酵的空间就会被大大压缩。#鸿儒计划#
作者: 君行早    时间: 2022-11-3 18:17:16

触动了一些人对中国“重回计划经济时代”的担心。
其实群众也不是担心计划经济,是担心那个时候比较极端的政策和生产力水平,可惜这都被右派当成了“计划经济”
作者: 激活    时间: 2022-11-3 20:54:49

君行早 发表于 2022-11-3 18:17
其实群众也不是担心计划经济,是担心那个时候比较极端的政策和生产力水平,可惜这都被右派当成了“计划经济 ...

对,早被污名化了,当年的生活水平=计划经济的产物
作者: 报与桃花一处开    时间: 2022-11-4 12:23:41

激活 发表于 2022-11-3 20:54
对,早被污名化了,当年的生活水平=计划经济的产物

他们也不想想在那个时代继续搞贫富差距两极分化的私有制,会不会生活的更惨,不过是延续了蒋匪的统治罢了。
作者: 激活    时间: 2022-11-4 14:16:07

报与桃花一处开 发表于 2022-11-4 12:23
他们也不想想在那个时代继续搞贫富差距两极分化的私有制,会不会生活的更惨,不过是延续了蒋匪的统治罢了 ...

这是它们惯用手法,不考虑当时历史环境,有多坏说多坏




欢迎光临 红色中国网 (http://redchinacn.org/)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