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标题: 一个可能与世界体系有关的身边经历 [打印本页]

作者: 还是公平    时间: 2023-11-24 09:57:30     标题: 一个可能与世界体系有关的身边经历

本帖最后由 还是公平 于 2023-11-24 20:35 编辑

在00年代的某一年,我还是孩童,家里面要换空调,父母有一朋友当时是某空调厂商的员工,职位不详,父母忘却,我也不方便问,而今猜测是属销售部、在管理层,这朋友得知我父母的购物需求后便提议从公司内部转卖一部外销款(出口版)给我家,据我父母转述他的话,外销版要比内销版质量更好、价格更廉(外币价格汇兑成人民币价格,再与内销版人民币价格相比)、甚至还有给外国消费者的关税补贴,出口目的地主要是日本和欧美,但转卖给我家的价格似乎与内销版一致,主要是图求质量更好。从此我家在购物消费的话题上没少重复调侃“卖给外国人的东西又好又便宜,卖给自己人的东西又差又贵”。

我所生活的地方电器制造业发达,当地人或其亲友常见有在电器厂商就职的工作经历。在与其他亲戚的交谈中,得知有过与我家相同或相似的事例,有些是冰箱、有些是洗衣机、有些是热水器。


第一次读红中网描述世界体系的时候,我想到的其实是我的这个身边经历,我感觉这很符合凝结在产品中的劳动被转移掉的逻辑。

但其实我对这件事的实际体会是很模糊的,当时还很小,在电器厂商中任职的不是我、与朋友商谈买卖的不是我,不过是从小一直记住了父母转述给我的结论,但这个结论也就一直埋藏在心底。今天向同志们分享出来,也是想请你们以你们的认知和经验评判一下,这是否一个世界体系(曾经)在日常生活上的作用和缩影;不知你们有没有类似的见闻。

作者: 李方舟    时间: 2023-11-24 10:19:01

本帖最后由 李方舟 于 2023-11-24 13:03 编辑

现象:“卖给外国人的东西又好又便宜,卖给自己人的东西又差又贵”
本质:半外围资本主义世界工厂的生产力,用来全力为核心资本主义国家及其国民供货,且剩余价值被核心资本主义国家的大资产阶级赚取。同时,半外围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民只能享受到与中国资产阶级当局在世界上匹配的“地位”:使用不那么好,不那么便宜的商品。这种地位,是在历史社会主义时期的国营企业遭到解散、并购之后,所必然沦为的。

这条解散、并购、下岗的路,是当代宋江集团积极执行华盛顿朝廷钦差大臣们的敕令,走出来的。主席台上的那群人,其国策就是让中国成为一个半外围资本主义的“世界工厂”,“造不如买,买不如租”是他们的“洋奴哲学”,是走这条卖国路线的一个理论。那些由此带来的逆向民族主义言论,它们不在乎,因为这群人正在运作自己的后人加入核心资本主义国家的国籍。他们的后人,将靠着红皮白心的前辈搜刮的民脂民膏,过与核心资本主义国家统治阶级一样的生活,同时不再具有中国人的认同感,并鄙视那些活在半外围资本主义中国的人民群众。那些官二代的反华言论,那些右翼小资产阶级的逆向民族主义言论,都是这条卖国路线的产物,而本质就是主席台上坚定不移的“国策”。这个“国策”不变,中国半外围资本主义“世界工厂”的地位就不会变,“世界工厂”的生产力全力服务“国际资产阶级”的事实也不会变,一切反对真·共产党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社会主义建设,乃至认定中华民族劣等的言论也不会变。
说到这里,我想到初中思想政治课本上,说中国沦为“世界工厂”。不知道编书的人有没有想过,原本保证自给自足的工业体系,被拿来服务国际资产阶级,正是主席台上那群人坚持“洋奴哲学”,走卖国路线的必然结果。比起二百年前核心资本主义国家大英帝国的那个“世界工厂”,这种为别人全力供给剩余价值的“世界工厂”,当然不好。什么出名品牌都是外国的,从民族主义角度来说,也是负面的结果。当冠冕堂皇的言论遇到惨不忍睹的事实之后,我们发现,靠着民族主义转移国内矛盾的那群官僚,实际上一直在做逆向民族主义的事情。那些国外品牌几乎一统天下的行业,无不证明了主席台一以贯之的国策。至于现在的“民族品牌”,实际上也和大多数老百姓关系不大。国内新兴资产阶级拿走剩余价值,而中资当局又用这些企业的“成功”来做民族主义宣传,以继续垄断对于“共产党”、“社会主义”、“爱国”的解释权。对此洞若观火的我们需要指出,台上的不是共产党,走的不是社会主义,不仅不爱国而且卖国
有人问,我们该不该爱国呢?我想说的是,如果“国”指的是“国家”,是当今那群窃取民权的统治阶级,那么我们没理由去爱!无产阶级所谓的“爱国”,绝不可能等于爱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我们只热爱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以及在民族解放运动中,为建立这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牺牲的那些英烈,和这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遭到篡夺但仍然存在的那些因素,例如五星红旗、《义勇军进行曲》、和历史社会主义的那些遗迹!现在右翼要格式化这些东西,伪共要拿着这些东西继续行骗。而我们的回应是,必须保留并继承民族解放运动和历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切成果!这些涉及我们的切身利益,所以必须

作者: 远航一号    时间: 2023-11-24 10:37:01

你说的“出口补贴”,可能就是一般叫做出口退税的政策
作者: 隐秘战线    时间: 2023-11-24 11:29:05

本帖最后由 隐秘战线 于 2023-11-24 11:29 编辑
李方舟 发表于 2023-11-24 10:19
现象:“卖给外国人的东西又好又便宜,卖给自己人的东西又差又贵”
本质:半外围资本主义世界工厂的生产力 ...

这位同志对本网关于中资半外围资本主义制度理论,乃至世界体系理论方面的理解水平
不可谓不突飞猛进!
作者: 文艺标兵    时间: 2023-11-24 11:36:45

我还记得我小时候可以买到很多的地方特产汽水饮料

后来市场上就只剩下百事和可口了,后来去了解了才知道,原来是被可口和百事给挤兑垮了都
作者: 还是公平    时间: 2023-11-24 13:03:28

远航一号 发表于 2023-11-24 10:37
你说的“出口补贴”,可能就是一般叫做出口退税的政策

好像是不止在中国出口不收中国方的关税,而且是进口国的关税,中方也会贴一笔钱进去,等于是帮外国消费者填了他们的进口关税。
作者: 还是公平    时间: 2023-11-24 13:08:20

文艺标兵 发表于 2023-11-24 11:36
我还记得我小时候可以买到很多的地方特产汽水饮料

后来市场上就只剩下百事和可口了,后来去了解了才知道, ...

包括零食行业、日用化学品(洗涤、沐浴、化妆),也就是涉及民生的,都这样了。

现在已经轮到侵蚀国计了。
作者: 还是公平    时间: 2023-11-24 13:12:50

本帖最后由 还是公平 于 2023-11-24 13:23 编辑
文艺标兵 发表于 2023-11-24 11:36
我还记得我小时候可以买到很多的地方特产汽水饮料

后来市场上就只剩下百事和可口了,后来去了解了才知道, ...
谁在导演世界:十大品牌掌控你的生活
https://freeimage.host/i/Joln5lf


作者: 特浓的坎通人    时间: 2023-11-24 13:15:48

还是公平 发表于 2023-11-24 13:08
包括零食行业、日用化学品(洗涤、沐浴、化妆),也就是涉及民生的,都这样了。

现在已经轮到侵蚀国计了 ...

包括汽车行业,在之前很多国有汽车厂倒闭破产
作者: 李方舟    时间: 2023-11-24 13:16:10

还是公平 发表于 2023-11-24 13:08
包括零食行业、日用化学品(洗涤、沐浴、化妆),也就是涉及民生的,都这样了。

现在已经轮到侵蚀国计了 ...

它们就是在历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复刻蒋氏民国!
作者: 李方舟    时间: 2023-11-24 13:18:25

以矮子为首的叛徒、复辟、盗窃、卖国集团,其罪行真是罄竹难书!我们得在主席台上那群人打造的资本主义社会里面好好活着,争取看到它们倒台,天安门前立起邓侏儒跪像的那一天!
作者: 激活    时间: 2023-11-24 13:31:27

我有这个印象,毕竟卖出去,赚回来的可是外汇啊US dollar
作者: 李方舟    时间: 2023-11-24 13:59:03

本帖最后由 李方舟 于 2023-11-24 14:00 编辑
激活 发表于 2023-11-24 13:31
我有这个印象,毕竟卖出去,赚回来的可是外汇啊US dollar

许嵩那首《降温》,也是谐音姜文,估计是看了《让子弹飞》以后的感想。说实话,那个年代能出一个左翼公共知识分子,不容易。虽然我不喜欢他的曲风和嗓音,但绝对欣赏他的左翼立场。
作者: 隐秘战线    时间: 2023-11-24 15:13:43

本帖最后由 隐秘战线 于 2023-11-24 15:19 编辑
在00年代的某一年,我还是孩童,家里面要换空调……这朋友得知我父母的购物需求后便提议从公司内部转卖一部外销款(出口版)给我家,据我父母转述他的话,外销版要比内销版质量更好、价格更廉……

我推测你家换空调的时间是在00年代中后期,因为据我所知在00年代初中国的电器市场绝大部分都是被外国占据的:
这其中日本品牌又占了大多数——三洋、松下、索尼、日立、东芝和夏普等一众日本品牌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可谓耳熟能详
在那个年代走进电器大卖场,映入眼帘的很可能就是清一色的日本品牌

作者: 饮料喝没了    时间: 2023-11-24 18:24:11

转发一篇“旧文”,应该是这一现象在世界另一头的反映。
http://redchinacn.net/portal.php?mod=view&aid=3807
任何一个不乏起码经济常识和社会良知的中国人,可以不谈高深理论,搁置原有观点分歧,就摸着自己一颗中国人的良心,观察思考一下无数多伦多大陆移民天天能够看到的简单现象和不争事实:1989年我刚到多伦多时,675克的面包是$0.69,四升牛奶记得是$1.59。现在价格是多少?起码翻了一倍。 可是走到“一元店”里看看那些中国货的价格,十多年来不仅一分钱不涨,还变得更加廉价!以前一元钱买一把起子,现在可以买一套!更使人难以忍受的巨大荒谬 和反常是,绝大多数美国电影最新正版碟片售价20加元以上,而从中国进口之影碟机最低价格竟然不到20加元!这类令人惊诧发人深省的对比,背后到底包含了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路线和幕后利益推动,导致了诸如此类中国人民“每年向美国消费者补贴一千亿美元(见多伦多《大中报》2007年5月28日最新披露)”之惊人杀贫济富结果?有谁仔细想过?

我以前也问过在美国留学的朋友,美国也有dollar tree这样的“一元店”(https://www.dollartree.com/)。我粗看了一部分商品,能在包装盒上看到产地的,几乎都是“Made in China”。
作者: 还是公平    时间: 2023-11-24 23:35:37

饮料喝没了 发表于 2023-11-24 18:24
转发一篇“旧文”,应该是这一现象在世界另一头的反映。
http://redchinacn.net/portal.php?mod=view&aid=3 ...

我抛砖真引来玉了。

这下能够与几一代人“共享”这段全球化记忆了。
作者: 报与桃花一处开    时间: 2023-11-25 00:18:10

饮料喝没了 发表于 2023-11-24 18:24
转发一篇“旧文”,应该是这一现象在世界另一头的反映。
http://redchinacn.net/portal.php?mod=view&aid=3 ...

好家伙,都串起来了




欢迎光临 红色中国网 (http://redchinacn.org/)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