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386|回复: 0

债务略谈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7-3-20 23:14:59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个网友提出一个问题,就写了些,我为什么在关于法西斯的帖子评论中写了资本主义的时间空间转换,其实法西斯发动的战争解决资本主义危机的一种办法,和时间空间转换成为资本主义危机出路的三大法宝。当然这种出路都是一时(不过在个人生命史看来有点长,对于人类历史来看就很短了)

债务和GDP到底含有什么经济政治意义值得研究,不过很多人只是类比来看,比如日本当年泡沫破裂时的债务gdp比只有现在中国的一半,而中国还没有发生危机

最近两会上某总理说债务解决需要时间,似乎是一个可解的东西,手段我看已经用的是债转股,还有债权委员会,其实按照资本主义逻辑,债务default就是资产乱用(这种乱用可能来自对市场判断的失误或者来自不按照市场政府决策错误比如官僚主义的浪费),坏账表明的是可用资产引用的失败,是一种浪费,其实就是危机,但是当局的做法是债转股和借新债还旧债或者延缓债期。就如不让危机爆发,失败的资产引用不让爆发最终会带来什么。

还有一种债务危机可能不是来自资产的错误应用,而是来自资产的周转,这个严格讲不是真正的危机,比如我有个很好的项目,我借了钱,到期还不了,但是我这个项目见效需要时间,这种债务是良性的,如果没有正确介入,就会导致另一种性质的危机。

据渣打银行一项新的估计,中国总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在6月底达到了251%,远高于2008年底的147%。

还有国际清算银行等都有说法啊,百度上查多的是

 和讯网消息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据估算,中国3月底净债务总额达到163万亿元人民币。中国债务总额占GDP比例在一季度上升至创纪录的237%,远高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而更令人担忧的是其债务累积的速度,中国债务与GDP的比例在2007年年底只有148%。

中国の借金には、大きく四つの要素がある。「国営企业」「民间企业」「地方政府」「国」である。249%のうち企业分が156%ということは、地方政府と国が残りの100%近く、という计算になる。


不过又说发达国家欧美日的债务水平还要高,GDP代表的不是全部资产,总净资产还是可能超过总债务的。就如一个企业总资产2000万,他的债务可能800万,就是其净资产是1200万,而产值可能400万,那么显然他的债务是产值的2倍,但是他的净资产还是大于其债务的。


163万亿总债务,企业债务(估计包括国有企业,私营企业,还包括个人{比如房贷},和政府债务 地方政府和国家,企业法人和自然人债务占156%,政府占100%,就是政府债务达到大概70万亿,企业和个人达到90万亿。债务原则应该来自债权,就是你借100元必须有人有100元,你借一把伞必须有人有伞。但是银行信用,据说有100元,可以贷出90元(10元是准备金),如果借钱的还是把90元存款银行,那么有可以拿出比如80元贷出,但是实际的资产是不是只有100元啊,但是贷出了不止100元,大概是800元,通过有人从银行切实地取走100元(不放在银行),那么信用收缩就不是100元而是800元,大概是这个意思,反正这个债务很复杂,华尔街的专门搞金融的(这些人据说智商都可以搞火箭的)自己也搞不清楚,所以才发生了2008年金融危机。所以债务和GDP的水平到底代表什么,也不太好说,据说日本泡沫破裂时,只有中国的一半的债务GDP相对水平。


房贷这个债务,它的资产就是房子,而消费者是用未来的收入获得这个房子的,对于整个债务债权体系来说,债务等于资产,或者房贷款等于房子,而债务债权的主体来看,消费者用未来的收入借了房子,还清后,房子就是他的。债权就是房子,债务就是未来的收入。



前面的例子100元存款,我认为这100元是实实在在可用的资源,但是可以产生800元信用,其实这800元的信用基础就是100元,债务800元,其实可用的伞只有一把(假设这伞值100元)。就是只要其中有人把钱真正从银行提取去用了,信用就收缩。就是最多用100元。第一个存款100的,银行对他负债100元,银行就有钱100元,银行贷出90元,借的人没有用90元,以存款的形式存在银行,但是他可以说自己有存款90元,只是问银行借的,银行把这存款90元,再贷出80元,这个第二个人又可以说自己有存款80元。这些所有贷款的人对外可以声称自己可以动用的钱总的是800元。而实际真正可以动用的只有100元。而抵押贷款呢,抵押物也是实际可动用的,比如一斤苹果,比如其中有一个人是用一斤苹果抵押贷款的,那么可以真正动用的是100元+一斤苹果,我认为问题是用未来收入作为信用的贷款,可能是所有借贷中最根本一个问题。就是寅吃卯粮。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8 23:19 , Processed in 0.019340 second(s), 10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