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有可能会有对该文章的正式批判,所以,这里只是简略地指出该文章的一些错误的观点。 ‘无论文革在理论上为我们提供了多少卓越的洞见,也无论在实践上积累了多少丰富而宝贵的经验财富,归根结底从它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即防止修正主义、资本主义复辟这一点上来看,文革是完全彻底地失败了。因此,文革在其理论上的误区是不能不加以考察和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如果某次科学实验没有成功,按照作者的观点,验证科学的理论也就成了‘误区’。 ‘20 世纪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社会,其与资本主义社会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所有制形式变更了,从资本主义私有制变更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但是,社会生产的形式仍然是商品生产,而不是产品生产。这也是其被称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原因。既然是商品生产,那么商品、货币、交换和价值规律就仍然存在并起作用,只不过在社会主义统一计划下受到一定的限制。然而,正如我们刚才谈到的,只是在商品这个最基本的元素中,在它所体现的劳动二重性和使用价值与 交换价值的矛盾中,其实就已经内在地包含了发展出整个资本主义体系的可能性。‘ ——在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中,虽然存在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但是,由于是在社会主义的分配关系条件下的生产,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已经不是为了实现剥削的利润,而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商品成为产品,商品生产成为产品生产。商品已经不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品意义。决定商品是商品还是产品的意义的是分配关系,而不是相反,只要有商品的产品的生产就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所以下面这句话: ‘只要商品生产按照自己的逻辑正常发展下去,它就必然会为自己复制出整个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上层建筑。’是作者自己的误区。如果前提已经是生产资料公有制,那么什么是‘商品生产按照自己的逻辑正常发展下去’,它又怎么‘必然会为自己复制出整个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上层建筑’?在这里,作者颠倒了因果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没有‘商品生产按照自己的逻辑正常发展下去’的条件。正是因为不允许‘商品生产按照自己的逻辑正常发展下去’,所以,才体现出和证明了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既然商品已经不再是商品,它又怎么’会为自己复制出整个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上层建筑‘呢?使得商品成为资本主义意义上的商品,即通过商品交换实现剥削的利益,仅仅是因为上层建筑性质的改变才使得产品成为商品。而且,垄断的剥削条件,即便是商品,也绝不代表原本商品意义上的资本主义,也绝不代表原本资本主义意义上的商品。这样,作者下面的这句话显然是不正确的: ‘因此,社会主义社会将始终包含两种可能的前途: 一是逐步消灭生产中商品经济因素,即资本主义因素,前进到共产主义,二是让生产方式中的资本主义因素按照自己的逻辑发展起来,从而倒退到资本主义社会。‘ ——在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中,‘消灭生产中商品经济因素,即资本主义因素’已经在事实上完成了。所以,正确的表述应该是:社会主义社会将始终包含两种可能的前途:从社会主义进步到共产主义,或者,从社会主义倒退到封建奴隶制。而不可能倒退到一般意义上的资本主义。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公有制体现为两种,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全民所有制主要地集中在工业领域,当然也包含一部分国有农场,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形式主要集中在农业领域,当然也包括一部分城乡居民的集体企业。因此,社会经济循环主要地就表现为工业和农业的循环。’ ——按照作者的说法,由于‘公有制体现为两种,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所以‘社会经济循环主要地就表现为工业和农业的循环’,这真是个奇怪的逻辑。难道社会经济不是在公有制的条件下所有行业的产品的流通吗? ‘由于仍然是商品生产,所以产品仍然需要出卖以积累利润,工业品需要销售到农村,获得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农产品则由国家向公社统一收购,实行统购统销的政策,以稳定市场,保障城市商品粮供给,同时有计划地获取各种工业原料。而劳动者仍然需要通过以向社会提供劳动的方式获得报酬,然后到市场上换取自己生活所需要的物品。这些都是在继续贯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等价交换、价值规律和流通原则。’ ——既然谈论的是公有制,怎么会‘产品仍然需要出卖以积累利润’?资本的积累和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的积累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更有甚者,作者竟然把社会主义分配关系条件下的生产所必然表现出的计划性说成是‘都是在继续贯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等价交换、价值规律和流通原则‘,真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混乱! ‘农村中的集体所有制,并不是国有制’ ——不是‘国有制’,但却是‘公有制’;不是‘国有制’,但绝不是‘私有制’。 ‘只要在国家层面与外国做生意并产生经贸往来,其实质上就是把 国家作为一个公司参与到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中,遵循着商品经济的逻辑。‘ ——社会主义国家与‘外国做生意’,绝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资本主义世界里的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公司’。也不意味着‘遵循着商品经济的逻辑’。因为在这里,商品交换,哪怕是国际间的商品交换,这种交换的性质也取决于交换的目的。取决于商品交换是为了实现剥削的利润还是为了社会主义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