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普通人1

关于前三十年的历史问题(一)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22-1-22 17:27:33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隐秘战线 于 2022-1-22 17:33 编辑
远航一号 发表于 2022-1-22 15:08
不建议各位网友纠缠这些文革细节问题

多研究当前阶级斗争

我们的目光应放在未来的无限可能,而不是把脑袋沉进故纸堆里
这就是为什么我十分讨厌国内有关形形色色意识形态的讨论——无论是左还是右
要么学院派色彩极重,要么就和入关学一样整天画大饼麻痹人民
愈发残酷的社会经济现实将强有力地教育大家,什么路线才是真正正确的路线
国内的大多数左派,正在一步步走入西马“无限辩论”的陷阱,百害无一益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22-1-22 20:42:51 |显示全部楼层
按你第一个链接文章的说法,周恩来是委曲求全,装作支持文化大革命。若如此,他装作拥护蒋校长,坐享清福岂不是更好?何必被蒋介石悬赏10万大洋通缉也要去搞共产革命!
凭周恩来在中共的地位,他需要这样去伪装吗?请看视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rj-h88Nyb8
至于第二个链接所说的内容,我在以前的跟帖中已经介绍过,因为毛主席认为周恩来在与基辛格的末轮会谈中有丧失原则的问题,为此政治局开会讨论并且对其进行批评,周恩来对大家的批评未作任何反驳。(朱德也曾经遭受过比这更严重的批评,周恩来对朱德的批评意见还非常严厉,这在当时的共产党内都属于非常正常的现象——批评与自我批评)。
不管是特色党还是民运论,都极力想把毛泽东与周恩来割裂开来以便各个击破,仅此而已。

点评

普通人1  我大致明白了,这里的人分歧非常大,所以站长说不谈历史问题。  发表于 2022-1-23 00:07:46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22-1-22 22:14:12 |显示全部楼层
平时你死我活,一遇某左手右脚便总是能够异口同声:“美哉牛哉!”或“老黄历翻它作甚!”。玩统一战线到如此地步,何止出神如花?不管你信不信,反正俺是不得不信:神花也!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发表于 2022-1-23 06:43:04 |显示全部楼层
普通人1 发表于 2022-1-22 14:59
什么叫做喝粥?另外,传播稻学已经没什么可能了,这个词在墙内已经全面封杀。十个如果能不能够发得出来也 ...

全面封杀这个有点不符合实际了吧,现在稻学的热度的确没有之前那么高,但是微博、知乎甚至是b站都有一堆人在传播稻学。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22-1-23 10:11:42 |显示全部楼层
隐秘战线 发表于 2022-1-22 17:27
我们的目光应放在未来的无限可能,而不是把脑袋沉进故纸堆里
这就是为什么我十分讨厌国内有关形形色色意识 ...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在借古讽今,毕竟搞清历史问题才能彰显出现实的荒诞,而且这样做相对安全些,只要不是平顶山那几个思想火炬的老保青年那么直接还抱有浓重的幻想。。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发表于 2022-1-23 16:45:16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研究呼唤一种多维分析框架
       臧否国际共运史上的各类人物可谓社会主义者间一项经久不衰的议题。从“如何评价列宁/考茨基/卢森堡/斯大林/布哈林/托洛茨基”再到“如何评价毛泽东/周恩来/林彪”,类似的问题可谓“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由于参与者个人经历的不同,导致了对历史资料存在不同的把握,进而对被评价者形成了有所区分乃至严格对立的认识。又因此而争吵不休,往往演变成“互开左籍”、“互扣帽子”式的争斗。这样的“左圈消消乐”环节对参与者自身认知发展不利,也影响社会主义者的团结,妨害了针对资本主义这一目标的统一斗争。在新冠肆虐、经济停滞、资本主义世界迎来总危机的当下,尤其值得我们重视。
      如果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很难达成共识,干脆搁置争议、共同向前,岂不是既能消除矛盾又能凝聚力量?对这种观点,笔者很难赞成。在实践中,“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式的论调往往成为“只顾低头拉车,从不抬头看路”者的自我辩护,成为他们宣扬“历史宜粗不宜细”的一大凭借。对于辩证唯物主义者来说,正确地对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态度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应当是“历史宜粗也宜细”,将实事求是的精神贯穿到历史学习、研究和实践中去。举例来说,当觉悟较早的同志去向不那么觉悟或者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同志宣传时,可能采用结合历史事件的形式进行启发。这个时候难道一定要拿出学究式的姿态去讲清何年何月、几时几分,何者干了何事吗?难道不应该首先从“宜粗”的角度出发帮助同志建立辩证唯物的历史分析框架,启发他自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工具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实践吗?可是,当同志们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历史知识储备,想就某一具体的历史事件或某一历史人物展开讨论,目的是增进认识、服务现实、推进运动发展时,难道不应该在有条件的基础上展开深入探索、力求把握每一历史细节,对事物发展规律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从而更好地进行实践吗?此时难道不应该发扬“宜细”的风格吗?
      写到这里,同志们可能仍然心有疑虑。这样的“宜粗也宜细”方法难道不会背上“双标”之类的指责?被人视为不够坚定吗?这就要联系我们的研究对象——现实这个庞大而复杂的整体来讨论了。农人张三有一只鸡,每日清晨旭日东升时打鸣,张三以此为起床出门劳作之信号。可是某日清晨突遇大雪,鸡照直打鸣不误。张三起床后见路面湿滑,天色昏暗,不宜出行。心中愤恨,怪鸡搅了清梦,一气之下将之炖作鸡汤。故事启发我们,鸡叫和日出之间并非因果决定关系,只有相关关系。换言之两者间是相互独立的。某一方面的变化并不一定会导致另一方面的变化。推广而言,现实世界中的运动事物何止千万,决定了难以计数的变化着的方面。用科学的术语来讲,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多维世界,这里的“维”和上文中的“不同方面”是一个意思。
       回归主题。在多维的现实世界面前,其实很难提炼出一种具体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实践和研究方法,这也正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论或曰元方法的精髓所在。它要求我们在现实问题拿出调查研究的态度,深入把握已有材料,分析其中的联系,找准切入点,对症下药。同时坚持一定的原则,否则就有陷入虚无或者“运动即是一切”的修正主义陷阱的危险。总之,“既要又要”正是面向多维世界的多维分析方法的一大特点。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在就多维分析方法展开一定的探讨之前,笔者还想就“为什么要展开历史研究”这个问题作说明,目的是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毕竟时下还不是共产主义社会,还不能够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对于个体来说,开展历史研究的时间越长,从事其他活动的时间相应就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对于许多还在为基本生存条件而挣扎的同志来说,这点尤为重要。首先,正如前文所讲,由于人的成长经历的不同,必然有一部分人对历史有更为浓厚的兴趣。本文无意于探究类似爱好的具体成因,只是不加考察的将此作为讨论出发点。对于爱好者来说,研究历史兴趣已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其生命的一部分。他们在从事相关工作时,能够感受到一种创造的喜悦。这种情况比较类似马克思论述的作为人的类本质的劳动,实质上能够抵消来自现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的异化。对于从事历史研究的个体来说,想必他们在投入其中时很大概率不会产生“为什么要做这个”、“做这个有什么用”之类的疑惑,更多的是只想解决眼前问题的专注。
      其次,对于参与历史研究(这里认为评价历史人物也属于“研究”,是人的普遍权利而非学术机构的“特权”)的另一部分人来说,他们的动机可能来源于一种疑惑,一种对宣传和现实间巨大反差的疑惑。面对社会内“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现象,许多人会想:难道我们努力建设的方向不是社会主义吗?难道公平正义不是我们的追求。在这种疑惑的驱动下,就会有人把目光投向过去,希望寻找“社会和国家是怎么走到今天这一步”的答案。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1],既然人们总是在既定的基础上展开实践,那么当理想和现实间的割裂越来越明显,他们自然会对那些既定条件加以思考和质疑。2021年下半年,联想系在舆论场上遭受猛烈炮轰,公众所关注的重要一点就是其在发展过程中是否涉及国有资产流失,而这也一定要通过历史追溯来实现。个别人的探求在时间尺度上可谓“刨根问底”,以至拿出了联想系掌控者之一柳传志家族多代人的历史以论证其“买办性”。这一热点的产生,一方面是中国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资本主义总危机愈演愈烈的真实写照,另一方面也正是代表着人们对“考察历史”的兴趣。只是这种兴趣更多表现为一种手段,而以现实作为目的。
      由此我们可以做初步结论,认为社会对历史的关注一是源于微观个体的兴趣,二是源于宏观结构的影响,两种因素综合作用,驱动人们参与到历史研究中。总的来说,“为什么要研究历史?”是因为现实中存在着需要,无论这种需要更多地表现为目的还是手段。以及为了满足这种需要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能够反作用于现实,指导实践。后者一是表现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例如俄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发展历程,运动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2],从这一角度出发,各国社会主义革命者的实践对今日中国社会主义者将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二是百余年来中国革命历程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与种种错误倾向乃至反动势力的斗争中,我们往往能通过“回头看”识别出其演化过程,从而对形势有更加整体的把握。
      在明确“为什么要研究历史”的基础上,不可避免地带来“怎样研究历史”的问题。研究对象的特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研究方法。这就是说,由于历史代表着社会曾经的状态,不同时期的社会状态往往不同,但总是具有多维的特征。研究历史必然呼唤建构一种基于辩证唯物史观的多维分析框架。
      历史人物作为生活在一定时期和空间内的个体,绝非什么“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存在,其社会活动一定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换言之当评价历史人物时,不可将其作为一种抽象的、纸面上的形象,而应当将其放置在整体的时空背景下考察。由于社会的多维性,历史人物自身发展的运动也必然是在多维空间中进行。这里的“空间”和日常所感知的“三维空间”是不可同一而论的,侧重于控制理论中所描述的“状态空间”的概念。例如对于在多个领域均有影响的人物而言,综合评价就势必要通过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在内的多维框架进行,而不能只是简单地以类似“几成功,几成过”的一维视角加以描述。之所以认为那种经典的“功过XX开”的描述属于“一维”范畴,是因为其中暗含“功过相抵”的逻辑,而能够相抵的事物又一定是同质的。既然这里只有形式不同但实质相同的存在,自然可以视为一种一维方法。
     本文在回答“为什么要进行历史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多维分析方法评价历史人物的尝试。然而受自身能力限制,并不能实质性完成这种多维分析框架的构建。因此既需要个人持之以恒的投入,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相关工作中来,在可预期的时间内不断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与传播。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M].

[2]马克思. 资本论: 第1卷 [M].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8.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发表于 2022-1-23 16:48:07 |显示全部楼层
弱冠系虏请长缨 发表于 2022-1-23 16:45
历史研究呼唤一种多维分析框架
       臧否国际共运史 ...

结合本贴主题谈了谈自己对历史研究的感想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22-1-23 17:33:30 |显示全部楼层
弱冠系虏请长缨 发表于 2022-1-23 16:45
历史研究呼唤一种多维分析框架
       臧否国际共运史 ...

这像是一篇长篇文章的序言部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发表于 2022-1-23 22:07:54 |显示全部楼层
远航一号 发表于 2022-1-23 17:33
这像是一篇长篇文章的序言部分?

暂时只写了这么多。主要是觉得目前形势下还不能把历史研究当成一种纯粹的兴趣,而是应该以此为手段推动阶级斗争发展,为构建区别于特色当局的宣传和叙事体系做准备。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22-1-24 00:35:36 |显示全部楼层
弱冠系虏请长缨 发表于 2022-1-23 16:45
历史研究呼唤一种多维分析框架
       臧否国际共运史 ...

弱冠网友的文章太好了,理论性十足而且联系当代中国社会,尤其是“这一热点的产生,一方面是中国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资本主义总危机愈演愈烈的真实写照,另一方面也正是代表着人们对“考察历史”的兴趣。只是这种兴趣更多表现为一种手段,而以现实作为目的。”
我有一个地方不是很理解,就是“源于宏观结构的影响”,我大概的理解是现在的人碰上了事,要到历史上去寻找来源从而为现在的人解决面临的矛盾,这个矛盾就是宏观结构的产物。
不知道我这个理解是不是对的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8 22:52 , Processed in 0.047596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