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仗义执言

希望启明网友弃暗投明,走向革命的正确道路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22-7-16 10:18:53 |显示全部楼层
人家叫启明,你认为人家是在启暗,想让人家弃暗投明,正所谓志不同、道不合,不相为谋。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22-7-16 10:45:38 |显示全部楼层
980135117 发表于 2022-7-16 10:07
回城之后染上农民恶习走上个体户道路是咋回事?这说法来源是什么?

真正有组织、大规模地把大批城镇青年送到农村去,则是在文革期间,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决定给红卫兵运动踩刹车的时候。

1968年,红卫兵运动已经持续两年多,尽管毛泽东等领导人已经一再呼吁“复课闹革命”,要年轻人回归正常生活,但覆水难收,社会震荡和混乱仍然无法制止。到1968年暑期,大学仍不招生,工厂仍不招工,1966到1968年的三届高中毕业生共400多万人留在城中,失学、无业,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毛泽东在夏天也训斥了北京的五名红卫兵代表聂元梓、蒯大富、韩爱晶、谭厚兰和王大宾,“上山下乡”被再度提起。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文章引述了毛泽东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随即开展了全国范围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1968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几乎全部前往农村。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共有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这是人类一次反都市化的行动,工业化期间发生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此类非正常的行为乃是现代历史上所罕见的。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一家不和“知青”下乡联系在一起。

上山下乡的目的地很多,包括云南、贵州、湖南、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政府指定“知识青年”劳动居住的地方,通常是边远地区或经济落后、条件较差的县,这一做法很快就成了既定政策。但同时,一些干部子女通过参军等方式避免了去上山下乡,或者到诸如北京郊区这样的地方落户。

在当时,很多青年是“满怀热血”地响应号召、主动投入到这场运动中,所谓“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满怀豪情下农村”、“紧跟统帅毛主席,广阔天地炼忠心”。但也有很多城市青年是跟随时代大流、甚至是被政府强制离家、迁往农村的。与其在城市的生活相比较,知青们普遍感觉在农村生活艰苦,他们在贫困的农村地区当然无法继续接受正常的知识教育,文化生活也几乎为零,与当地农民的关系也远非融洽。

“上山下乡”的“知青”当中,大部分是到农村“插队落户”,但还有一部分虽然也是务农,过的却是“生产建设兵团”的准军事化生活,他们的状况与“插队知青”有很大不同。1968年底,中苏关系对立,毛泽东向全国发出了“全民皆兵”、“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等一系列关于备战的指示。城市里开始修建防空洞,沿海地区不少军工企业纷纷西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地组建了以知青为主要成员的大量“生产建设兵团”。生产建设兵团虽有屯垦的功能,但却非正规军队,它同时兼具安排城市失业青年就业和备战的目的。从1969年初到1970年,原有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大规模扩大建制,同时新成立了内蒙古、兰州、广州、江苏、安徽、福建、云南、浙江、山东、湖北共十个“生产建设兵团”及西藏、江西、广西的三个农垦师,加上50年代组建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国共有12个“生产建设兵团”及三个农垦师。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前后经历25年,知青总数达2000万人左右。

知青大返城
主条目:知青大返城
进入70年代以后,开始允许知识青年以招工、从军、考试、病退、顶职、独生子女、身边无人、工农兵学员等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名义逐步返回城市。到70年代后期,出现了大规模的的抗争,知青们通过请愿、罢工、卧轨、甚至绝食等方式的抗争强烈要求回城,其中以在西双版纳的抗争最为出名。[11]

1978年10月,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决定停止上山下乡运动并妥善安置知青的回城和就业问题。1979年后,绝大部分知青陆续返回了城市,也有部分人在农村结婚“落户”,永远地留在了农村。有人因为害怕不被政府允许返回城市,所以即使和人同居并有了孩子也不登记结婚。也有很多知青,为了回到原来的城市,和在当地结婚的丈夫或妻子离婚。以后他们的孩子又回到城市寻亲,造成很多悲欢离合。据统计由于各种原因滞留农村边疆的知青约有数十万人。

上千万的知青回城后,似乎并未出现某些官员担心的城市因容纳不下这么多人而引发的大规模混乱。相反,由于这个决定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欢迎反而使得城市社会和农村社会都更加“和谐”。有人认为,邓小平在1980年代初骤然强化的计划生育政策和鼓励个体户经营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知青返城后产生的就业压力的一种反应。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22-7-16 13:54:06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激活 于 2022-7-16 13:56 编辑
仗义执言 发表于 2022-7-16 09:10
这是要靠提高生产力去解决,我不是让工人变为农民阶级,按照你的逻辑,回到自然经济最好,而且你的思路也 ...

毛泽东做的那件事情不是提高生产力? 生产力低下的后果就是即使施行按劳分配也无任何意义,这不就是你一直抨击的点吗?  生产力不足的情况下,按劳分配最后也等于没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22-7-16 14:03:36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激活 于 2022-7-16 14:48 编辑
仗义执言 发表于 2022-7-16 09:51
当时城市就业压力主要根源和农村三年饥荒的根本原因还是官僚主义,托洛茨基说过计划经济和工人民主是人和氧 ...

真的牛,这个时候在你嘴里的群众又变成下一秒能接手计划安排的共产主义先进分子,好像工人阶级接手了,中国面临的国际情况立马就变,我得提醒你当时国内被双方封锁。

我承认在官僚主义之下,计划的安排肯定存在一定的纰漏和落后,但这个之间的差距绝没有说换了工人阶级接手,情况立马好转,物资立刻不紧张,人人吃牛排开豪车。
而且如果毛泽东真有心想要压制工人阶级的成长,还需要弄什么鞍钢宪法吗?直接支持邓小平的“一长制”不就得了,说实话要是他为了权,他还会退给刘少奇?他做到死我相信都没人反对。如果他为了钱,更加不需要做什么了,邓小平下野的时候茅台牛排没缺过。 你们分析斯大林毛泽东,还没有毛派斯派来的狠,远航一号他们直接指出当时一些行为的错误(文革、中苏决裂、资本主义法权等等)从来不会从个人角度出发。

相反你们呢?毛泽东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分析错误就是套用句“没有工人民主” “不符合巴黎公社原则” 工人民主是能立马解决物资短缺还是能立马解决生产力落后?两参一改三结合,这还是文革期间的工厂改革,之前一直都是“一长制” 到你这里就是没有工人民主,没有改革生产关系。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22-7-16 16:41:47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仗义执言 于 2022-7-16 16:53 编辑
激活 发表于 2022-7-16 14:03
真的牛,这个时候在你嘴里的群众又变成下一秒能接手计划安排的共产主义先进分子,好像工人阶级接手了,中 ...

你根本不懂计划经济和工人民主什么关系
搞计划经济不需要什么全知全能,而官僚本身和工人一样不是全知全能的,把计划经济考虑为全知全能从而说不可能的恰恰是资产阶级份子的说辞,说官僚如何知道千万人的如此多样的需求呢
另外计划经济无论在官僚下还是工人民主下都不可能如魔术师一样变来使用价值,而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或者需求类型的增加,官僚越来越无法适应,恰恰需要工人民主,苏联后来生产力水平已经非常高,当然相对美帝还是有差距,这个时候苏联官僚已经无法适应新的生产力情况了,但是它又害怕工人民主,所以无论主观还是客观他们宁可回到私有制市场经济而不是工人民主计划经济。
毛泽东为个人权力是一个方面,马克思说过任何人都是从自己角度决策的,但是毛泽东代表的是一个集团,这个集团包括邓小平他们,但是在当时主要代表官僚计划经济集团,主要是认为邓小平操之过急,而不是完全否定邓小平,后来多次让邓小平复出就是这个道理,后来邓小平的复出对于毛泽东个人权力根本没有影响了,而刘少奇不行,他确实会影响毛个人权力,同时操之过急,所以是毛通过文革运动必须除掉的,我们不是从毛泽东个人角度出发,而是从斯大林主义集团的本质出发,无论是刘少奇邓小平还是毛泽东,他们都维护斯大林主义集团利益,但是他们之间的个体利益还是有差别的,就是前者是本,后者是末,比如目前的习近平和李克强不能说没有个人利益之争,习近平和薄熙来也是如此,但是他们维护特色根本利益是不变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22-7-16 16:46:21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仗义执言 于 2022-7-16 16:48 编辑
激活 发表于 2022-7-16 13:54
毛泽东做的那件事情不是提高生产力? 生产力低下的后果就是即使施行按劳分配也无任何意义,这不就是你一直 ...
毛泽东当然从官僚主义角度是想提高生产力,包括特色也是想提高生产力的,但是他们都有不可回避的局限性,前者是官僚主义,后者是资本主义。
我什么时候这样说过生产力低下的后果就是即使施行按劳分配也无任何意义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22-7-16 16:58:40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仗义执言 于 2022-7-16 16:58 编辑

邓小平1973年从江西回来见到毛泽东,毛泽东问他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他也说了两个字: “等待”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22-7-16 17:03:18 |显示全部楼层
激活 发表于 2022-7-16 14:03
真的牛,这个时候在你嘴里的群众又变成下一秒能接手计划安排的共产主义先进分子,好像工人阶级接手了,中 ...

首先这些是不是事实:
即使在“文化大革命”这样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复杂的环境中,毛泽东仍然在各种不同场合,对邓小平作了正确的评价。

  1966年8月,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当改组中央领导机构,最后决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成员候选人名单时,毛泽东把邓小平排列在第四位。虽然由于江青的反对,邓小平的顺序后来被排在了第六位,但仍然居于靠前的重要位置。

  1967年7月15日,毛泽东在同一位“中央文革小组”成员单独谈话中,还说:如果林彪身体不行了的话,还是要邓小平出来。

  1967年11月5日,毛泽东就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和整党问题同“中央文革小组”成员谈话。在谈话中,毛泽东提出对邓小平要与刘少奇有所区别。毛泽东说:关于九大问题,第一批反映已经来了(1967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中央文革小组”发出《关于征询对“九大”问题意见的通知》以后,各地陆续向中央报告了对这一问题的看法——笔者注),综合一下,通报各地,继续征求意见;打了一年多仗(指一年多来“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全面内战”——笔者注),搞出了不少坏人,现在要打出一个党来;党员要那种朝气勃勃的,死气沉沉的、暮气沉沉的就不要加入这个党,“文化大革命”就是整党、整团、整政府、整军队,党、政、军、民、学都整了;要吸收新鲜血液,要吐故纳新;党纲要修改,不要写得太长。在谈到邓小平时,毛泽东虽然仍把邓小平与刘少奇联系起来,但同时又说:“我的意见还要把他同刘少奇区别一下,怎样把刘、邓拆开来。”把刘少奇与邓小平拆开,这是毛泽东的最高指示。简短的话语中包含着丰富的政治内涵。表面上,是对刘、邓个人生死前途的决定,而在深层次上,涉及的问题则既多又复杂,反映了毛泽东的多种考虑。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的“文化大革命”中,邓小平之所以没有受到其他“走资派”所受的迫害,正是源于毛泽东的意思,即毛泽东的政治安排。对于邓小平,毛泽东在政治上是有所考虑的,在人身上也是保护的。对邓小平的监管,毛泽东只让他所信任的汪东兴来管,从来没有让林彪和“中央文革小组”插手。毛泽东对任何问题的考虑,历来具有大政治家的宏大气魄,任何人都难以望其项背。汪东兴在20世纪80年代曾回忆说,毛泽东从来不受任何人支配。从毛泽东考虑问题和作出重大决策历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想来看,把刘少奇与邓小平拆开,无疑是毛泽东一种深谋远虑的政治安排。当然,在1967年还没有任何人能看到这一点。

  “文化大革命”进行到1967年11月时,刘少奇已经被扣上了“中国的赫鲁晓夫”、“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等大帽子。江青一手控制的中央专案组内的“刘少奇专案组”,正在以各种手段制造伪证,罗织罪名,要把刘少奇打成“叛徒、内奸、工贼”。这些已成定局,只是尚未履行组织手续罢了。

  林彪、江青等人此时已把邓小平打成“党内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阴谋置之于死地而后快。因此,毛泽东强调对邓小平要与刘少奇“区别一下”,这就极大地遏制了林彪、江青等人妄图彻底打倒邓小平的图谋。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22-7-16 18:28:53 |显示全部楼层
仗义执言 发表于 2022-7-16 16:41
你根本不懂计划经济和工人民主什么关系
搞计划经济不需要什么全知全能,而官僚本身和工人一样不是全知全能 ...

难道工人民主,工人计划经济就能解决原材料短缺和物资短缺吗? 从任何实际出发,当时中国的生产力发展不会因为多了工人民主就能突飞猛进,更何况在文革期间的“两参一改三结合” 就已经算是一种工人民主了。在大环境下,不会因为多了工人民主,所有事情就能完美解决。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22-7-16 18:39:24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激活 于 2022-7-16 19:05 编辑
仗义执言 发表于 2022-7-16 17:03
首先这些是不是事实:
即使在“文化大革命”这样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复杂的环境中,毛泽东仍然在各种不同场 ...

如果你只能看到这种表面,说明你压根不了文革期间派系之间的斗争。 如果你有心,你去看看官方出版的一些书籍不管是政治还是经济方面,在一个时期都会有些特别明显的特征,比如刚解放的时候书里骂的都是蒋介石、官僚资产阶级,在之后就是刘少奇,再往后就是邓小平、林彪。 写书的出教材的这些知识分子,他们的政治嗅觉比任何人都敏感,批判邓小平的文章和书籍不比刘少奇少。

至于毛泽东为什么要表扬或赞同邓小平,我个人认为,在文革后期官僚派已然重新掌握国内大部分权力,而邓小平就是作为它们之首,毛泽东为保政权和平交接,推了邓小平上去,这不是毛泽东想不想的问题,而是没得选择,为此他选了华国锋这样一样”工农“代表,试图制衡邓小平,至少保留一些文革资产,但结局大家都知道了。 毛泽东不是神,不是他想弄谁就弄谁,别说文革后期,就是刚刚开始,保皇都打出我只支持65年之前的毛泽东思想,党内分裂的程度可见一斑。
邓小平还说过绝不翻案呢,说出来没用,得看怎么做。事实也证明了毛泽东的劳动教育失败,但就算直接杀死,难道中国就能不变色,难道就没有邓小平二号?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02:52 , Processed in 0.033595 second(s), 8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