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半外围论者是普俄孝子,也是沙俄孝子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11#
发表于 2022-9-17 03:23:41 |只看该作者
32586职君古痴凝 发表于 2022-9-17 02:39
列宁、斯大林是沙俄孝子吗?233型酷炫喜羊羊https://zhuanlan.zhihu.com/p/565255578一些网友认为,指出俄 ...

喜羊羊同志写得精彩!对论战对手进行了粉碎性的打击。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2#
发表于 2022-9-17 07:41:38 |只看该作者
现在学院派们连俄国有没有被外资控制都要争论一番?那么多资料可以查看,还要嘴硬啊,他们要说也找些新东西吧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3#
发表于 2022-9-17 12:02:56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争论已经由理论方面的争论变成扣帽子了吗

点评

隐秘战线  早就是了  发表于 2022-9-17 16:23:02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4#
发表于 2022-9-17 13:47:59 |只看该作者
除了“老保”还有什么别的招吗?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15#
发表于 2022-9-17 14:05:2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32586职君古痴凝 于 2022-9-17 14:21 编辑

口头上的社会主义者,实际上的沙文主义者

合田一人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78390/answer/2677394039

总是有红中网的俄友要跳出来,硬抄什么书,非要说帝俄是半殖民地国家,外资对俄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伤害。实际上在红中网祖师那里,帝俄是半外围帝国性质的国家-二重性,由于表面上又不能直球反对列宁,故他们还强调找补,扯一堆玄而又玄的话术:列宁所说的帝国主义俄国只是乌拉尔山附近划界的“狭义沙俄”,包含更广阔领土的“广义沙俄”不能算帝国。

另外所有的这种讨论历史是毫无价值的,因为一切的主旨只是为现实的概念打掩护。

愿意当保皇党当然随便,不过还是要实在一点,老保就老保,装啥“左”皮?你配“解放”?念些列斯语录,只会败坏列斯的名声。

首先,世界体系论的鼻祖沃勒斯坦从来没有这样发病,他反对的正是脱离全球生产体系对单一国家的抽象分析;其次,非要按照二重性和所谓广义狭义的话,那美国也是半外围帝国,美国除了有华尔街金融和超额利润之外,北美大陆也有经济不发达的州和保留地,“包含更多美国殖民地”的“广义美国”,那四舍五入更是半外围——美国传说中去工业化战略产生了广大的铁锈带、衰落中心城,资本主义发展相当不平等、不均衡;美国内部还有大量童工、人身依附、境外贩卖人口的强迫劳动,怎么不说美国是前现代、奴隶制国家?

引进外资是沙俄18世纪开始的既定战略,而且利用外资本身在沙俄内部是没有异议的,但是如何利用、能否允许直接引进,引发了重大争议,其中王族认为外资一多怕是要变半殖民地哦,让经济大臣十分为难。

1769年,俄国政府首次向荷兰借款,从此,它不断谋求从国外借款以弥补预算赤字。1801-1913年间,俄国竟有82年的预算赤字,其中1845-1859年和1860-1859年连续出现预算赤字,经济数度濒临崩溃,向国外举债已成为“维系专制制度的最重要条件”。

鉴于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的教训,沙俄政府采取了加快国内工业发展的方针。然而,国内的积累主要用于维系专制制度的运转和保证地主阶级的各种需要,很难顾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加之其资本受诸多因素限制,轻易不向工业投资。因此,俄国要发展生产力, 吸引外资就成了“唯一可行的和自然而然的手段”(勒·叶·舍别列夫:《19 世纪下半期专制制度和资产阶级、工商业政策问题》)。这是俄国吸引外资发展国民经济的直接原因。      

通常认为,俄国引进外资是其国内积累不足所致,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沙皇专制制度将国内积累绝大部分用于非生产目的,庞大的军事支出对国家经济造成极大压力。1802—1892年俄国军事支出一直占国家预算的35%,1903—1913年俄国军费占国家支出的29%,达90 亿卢布,其中仅日俄战争就耗资25亿卢布,而1861-1914 年外资对俄国生产性投资57.76亿卢布,其中直接投资才19.6亿卢布。可见,引进外资成了专制制度将国内积累转移到非生产领域的保证。      

沙俄政府对间接引进外资争议不大,但围绕直接引进外资发展国民经济问题则是一波三折。维特以前的三任财政大臣M.X.列伊杰尔恩、H.x.邦盖、N.A.维什涅格拉德斯基都把发展工商业视为国家的首要任务,为扶植民族工业发展,他们都明确提出了引进外资。但由于当时俄国政府各部门自行其事,互不协商,所制定的政策常常相左,致使“财政部的工商业政策只是财政部的政策”。由于各部门难以协调使国家内政所有方面都存在摩擦,因此,沙皇的支持和信任几乎就成了大臣们拟定措施获得国务会议和财政委员会批准的保证。由于这三任财政大臣对沙皇的影响有限,他们倡导的引进外资的政策遇到了很大阻力。      

1871年底,财政部、内务部和外交部拟定的外国保险公司在俄国的“活动条件”十分苛刻,反映了俄国政府对外国保险公司持抑制态度。1887年3月14日沙俄政府颁布法令, 禁止外国公民和外国公司在沙皇统治下的波兰、比萨拉比亚和西部九省城市的城郊购置、租用和占有不动产,同时针对外国公司的“活动条件”规定得更为严厉。比如,外国公司在俄国的代理处须每年公布决算并呈交相应部门和省级税务机关;须定期报告有关股东会议的时间、地点和讨论事项。此外,还有一些附加条件,如外国公司间的联合须经俄国政府特批,须向国家银行交纳由财政部和内务部规定的特别保证金,外国公司在俄国发生业务争端须依据俄国法律并由俄国司法机关审理,外国公司须完全服从俄国政府裁决,后者保留“无需作任何解释即可勒令其停业的权力”。由于外资企业的活动自由受到限制并缺乏法律保障,其利润降到了最低点,以至外资对俄国的直接投资不得不持谨慎态度。这一时期外资主要以贷款形式流入俄国就与此有很大关系。      

1892年,维特担任财政大臣后,开始雄心勃勃地推行国家工业化计划,即准备在10年内赶上欧洲发达国家,牢固地占领近东、中东和远东市场。他认为,加快工业发展要靠不受限制地引进外资,加强国家对酒的垄断,提高间接税,增加国内积累;实行保护关税,鼓励出口等项政策,使俄国工业免受西欧的竞争。      

为稳定币制,维特在1895—1897年果断地实行了金本位制,使卢布行情趋于稳定。此举使欧洲资本家对俄国投资的信心增加,加上俄国于1891年实行了新的关税税率,向俄国输出资本比输出商品更有利可图,进一步促使外资加大对俄国的直接投资。1897年,维特有关不受限制引进外资的主张及外资的增加,引起了朝野上下的一片恐慌。“黑色百人团”的喉舌C.φ.萨拉波夫指责维特的主张是彻头彻尾的欺骗和蓄意犯罪,应该将其逮捕问罪。以尼古拉二世的内弟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为首的宫廷集团则大声疾呼,将“民族财富留在国人手中”。以и.H.杜尔诺沃和B.K.普列维为首的大臣委员会强烈抵制外资。反动贵族因惧怕大量引进外资会加速俄国资本主义进程,而主张“回归过去,恢复农奴制”。沙皇尼古拉二世则采取骑墙态度。      在引进外资的政策受到严峻考验的情况下,维特运用舆论工具,广泛宣传引进外资的意义;利用著名学者Л.и.门捷列夫的威望及其与沙皇的私交进行说项。1898年11月,门捷列夫致信尼古拉二世,向他详细阐述俄国引进外资的必要性。此信被欣然接受,并按沙皇旨意印发给某些国务会议成员传阅。维特深知得到沙皇支持至关重要,他抓紧时间起草经济纲领,于1899年2 月将一份题为《必须制定和坚决遵循帝国既定工商业政策》的数万言报告呈交沙皇,并说服了沙皇将其交由大臣委员会议上进行讨论。      

1897年3月17日,在按维特意图召开的大臣委员会议上, 维特阐述了国家工商业政策应按一定计划进行,其政策必须具有连续性;强调资本不足和国内积累缓慢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对引进外资非但不应限制,还应实行鼓励政策;发展工业既是专制制度根本性的经济任务,也是其根本性的政治任务。最后他坚决要求到1904年以前,有关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限制外资。会上,国家财产大臣A.C.叶尔马洛夫支持维特的主张;内务大臣M.H.穆拉维约夫有条件地支持,因为此人赞成不限制外资进入加工工业;陆军大臣A.H.库罗鲍特金则反对外资染指“哥萨克地区,但不反对外资开采地下财富”。3月19日,沙皇上谕“允许外资和外国企业主参与俄国某些工业部门的发展和建设”。      

维特引进外资的方针终于占了上风,其后任者B.B.科科夫采夫、C.и.季马舍夫继承了他的鼓励引进外资的思想。科科夫采夫还把外资视为补充和刺激民族资本的力量,力主必须营造外资欣然投资的氛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俄国企业主积极支持引进外资并没有把外资视为国内市场的竞争对手。究其原因,原苏联的史学博士Л.E.舍别列夫认为,允许外资介入的地区和部门是俄国企业主尚未涉足或很少涉足的部门和地区。俄国企业主的投机活动客观上需要外资,因为外资介入有利于改善国内工商业活动条件,有利于保护俄国企业主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从1910年起,随着俄国工业再次高涨,俄国舆论界和杜马抵制外资的呼声又开始抬头。1913—1914年,一些民族主义色彩浓厚的报刊指责外资蓄意限制俄国重大工业发展,提出“资本国有化”的口号,要求限制外国人的企业活动。增加了政府对外国人办公司和购置不动产的限制。但此时对外资限制的实际意义不大,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影已日益逼近。      

19世纪下半期,在俄国财政部的力争下,政府对外资向俄国直接投资的限制逐渐放宽,尤其是维特工业化计划(包括引进外资和保护关税政策)顺应了时代发展需要,结果使俄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某些西方国家数百年走过的工业发展道路。

这部分外资帮助沙俄完成了维特时代的第一次工业化,改变了沙俄的结构。

沙俄身为老牌专制主义国家,科技落后,为何没有在十九二十世纪沦为殖民地? - 知乎 (zhihu.com)

到20世纪初,沙俄已跻身世界五大工业强国之列,石油开采量居世界第二位,机械生产和钢产量居世界第四位,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五位,电力总装机容量达1100兆瓦,发电量达190万千瓦时,拥有 19家生产制造飞机、航空发动机及其配件的工厂,总计约有1万多名员工。(  Мухин Авиа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ь СССР в 1921-1941)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16#
发表于 2022-9-17 14:12:0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32586职君古痴凝 于 2022-9-17 14:12 编辑

外资在沙俄经济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只有二极管才会认为外资多=欧洲殖民了沙俄。

外资对俄投资可分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投资,前者包括铁路借款、股份企业投资和城市建设借款,后者包括“一般需要”借款和抵押借款。19世纪下半期,外资生产性投资不断增长,1900年占外资对俄投资额的84.6%。1900—1908年,外资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分别增加了3.53亿卢布和13.41亿卢布,而1908—1914年外资生产性投资增至14.02亿卢布,非生产性投资则减少了2.12亿卢布。可见,1861—1914年,外资一直以生产性投资为主。     

外资和俄国资本在俄国生产性投资中各自所占份额。1861—1914年,俄国铁路建设投资额为48.16亿卢布,外资和俄国资本分别占74.5 %和25.5%,而在1861—1881年和1893—1900年间外资分别占94.25 %和82.95%。俄国资本在工业高涨时期把目光盯向利润高, 收益快的部门,对铁路投资大幅度减少,只是在1900—1908年经济停滞时期,没有更为诱人的投资对象时,才大量向铁路投资,但比例仍不大。外资对俄国新兴工业部门—铁路建设起了决定性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俄国各个时期的铁路建设,无论是以国家为主,还是以私人铁路公司为主,均服从国家的经济与战略需要,外资既无力左右俄国铁路建设的方向与路线,更无法干涉铁路运营业务。      

在俄国铁路建设方面,外资唱主角,而对俄国股份企业投资则截然不同。1861—1914年,对俄股份企业投资总额为47.08亿卢布, 外资与俄国资本分别占41.6%和58.4%(夫·伊·鲍维金:《论外资在俄国作用问题》)。在信贷、保险、贸易、运输方面,俄国资本占绝对优势,外资绝大部分投向工业和城市建设。在不同时期,外资对俄工业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相差悬殊,1881年前,外资仅占采矿、冶金和金属加工投资的32.2%,在化学、纺织、食品和畜产品加工、木材加工、造纸和印刷工业中所占比例则微不足道。1900年,外资对采矿、冶金和金属加工、矿产品加工、化学、纺织、食品和畜产品加工、木材加工、造纸和印刷工业投资比例均大幅度提高, 分别占61.8%、43.2%、42.2%、18.6%、10.10%和19.9%。到1908年,外资对上述部门投资比例基本未变。外资主要投向生产资料生产部门,使之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全面高涨。德国资本在俄国设立企业的特点在于这些企业不单单是德国大工业公司的子公司,两者之间既在生产上保持密切联系,又在管理上相对独立。德国资本主要投向电力、化学。法国资本主要通过本国银行将资金大多投向俄国的采煤、冶金、金属加工和机械制造,石油开采和加工等,它与比利时的资本关系密切,在俄活动的很多比利时公司所在地和资本都是法国人的,两国资本常常合作。英国资本习惯用宝塔式层层持股的公司体制来控制其购买的俄国企业和新建企业,英国资本主要投向石油、有色金属的开采和冶炼。外资在俄国的活动方式和投资范围显然受到资本输出国的经济与法律制约,以及西欧各国货币市场历史传统的影响。还应看到,同一国家的资本并不一定结成利益一致的集团, 同样为各自的利益展开激烈竞争,不同国家的资本利益也并非存在必然的矛盾。到20世纪初, 国际资本融合明显增加,特别是在石油开采、加工和运输,电力技术和电力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的联合更为明显。外国资本与俄国资本的融合趋势      推动外国资本和俄国资本融合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俄国第一次工业高涨时期,俄国企业主为扩大自己的企业规模,频频向外国资本家暗送秋波,“而外国资本家没有熟悉本国条件和善于适应这种条件的俄国资本家与行政当局的配合,则在俄国寸步难行”(克·弗·沙齐罗《19世纪末—1914年在俄国军事工业中的国家与垄断》)。二是外国公司在1900—1903年俄国经济危机中遭受了严重损失,1901—1904年,外国公司在俄国经营状况,有据可查的为164家,分布在17个部门。盈利、 保本和亏本的分别为84、17和63个;从行业来说,电力、煤气、化学、城市运输业中盈利者最多,冶金业情况也较好;石油开采和加工、铜和贵金属开采、制砖和陶瓷业中亏本者则居多;而在采煤和金属加工业中盈亏数量大体相当。从国别来说,英、比、法、德各自公司分别有半数以上,即2/5、1/3和1/5亏损。 三是俄国银行和企业主也常常参加外国资本家在俄国设立的企业,甚至在国外设立的股份公司。      

外国资本与俄国资本融合直接表现在双方以伙伴关系共建企业。 1895年,巴黎—尼德兰银行、巴黎国际银行同彼得堡国际银行、 彼得堡贴现银行在彼得堡设立俄国黄金总公司,第二年又一起设立乌拉尔冶金公司。1898年,巴黎洛希尔私人银行与彼得堡国际银行合作设立“马祖特”公司,同年,彼得堡国际银行分别同德国和法国各一家银行,在彼得堡设立两家按俄国股份公司章程、并以外资为主的公司。      

19世纪90年代下半期,随着发放俄国工业有价证券规模的扩大,外国银行同与其有关的企业主和交易所经纪人,在俄国银行和企业的参与下,开始设立发放由其设立或受其控制企业的股票与债券的专门公司。例如,1897年,由法国银行总公司牵头,俄国工商银行、彼得堡亚速银行参与在比利时设立俄国采矿和冶金工业总公司,股资为2500万法郎,法国银行总公司占其普通股的2/3和优先股的半数。 该公司所有资金用于购买俄国工业有价证券,1899年末,该公司拥有俄国企业股票4120万法郎。到19世纪末,外资在俄国设立企业和向这些企业的拨款推动了与俄国银行的进一步合作。1899年2月, 为向俄国各类电力技术企业拨款的多国银行财团“俄罗斯大辛迪加”应运而生。同年夏天,当在法国货币市场上俄国企业股票和债券明显过剩时,巴黎—尼德兰银行和法国银行总公司力图将这些股票和债券投放到英国市场,并同俄国伙伴在伦敦设立英俄工业银行。      

19世纪末,外资在与俄国资本融合过程中表现出前者被后者同化的趋势。通常,外国企业主仍同对其拨款的外国银行和工业集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但同时它又成为俄国国民经济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尽管外国公司在俄国活动的独立性强些,但最终仍被纳入俄国资本主义的一体化进程中。外资面向俄国工业及市场需求,意味着它必须与占统治地位的俄国资本建立起正常的关系。换言之,外资适应俄国国情,适应俄国经济、社会和法律条件是其在俄国顺利运转的唯一前提。

外国银行的地位愈益受到俄国银行的挑战      

俄国资本和外国资本关系问题牵涉面广,现存的档案文献贫乏,研究的难度很大。原苏联研究俄国财政资本史权威B.и.鲍维金博士坦率地承认,“俄国银行与外国银行关系非常复杂,很难理出头绪”(尤·勃·索洛维约夫:《1900—1903年前彼得堡国际银行与法国财政资本》)。B.B.阿纳尼奇院士和C.K.列别杰夫博士合作,对1860—1914年间银行发行铁路公司债券情况的详细考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据他们提供的情况,这一时期先后有俄国17家银行,德、法、英、荷、比45家银行组成的银行团介入此事,仅发行的铁路公司平价外汇债券125笔, 金额达23.09亿卢布。从19世纪80年代起俄国有4家银行成为银行团的例行成员。它们分别组成独立集团,各有其领袖并负责物色伙伴和确定份额。19世纪90年代末20世纪初,由德国门德尔松银行和彼得堡国际银行领导银行团时,双方地位基本上是平等的。1908—1914年,俄国银行则以新铁路公司平价外汇债券发起人和销售人的身份出现,还是最大股东之一。尽管这远非外国银行和俄国银行关系的全部,但却实实在在地反映出二者力量的消长过程。将二者关系简单化显然是不足取的。      

到19世纪末,俄国银行甚至开始在外国公司为主的电力工业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20世纪初,俄国银行对外国公司采取了咄咄逼人的攻势,开始积极参与俄国建立新电力企业和铁路电气化计划,彼得堡国际银行、俄亚银行等俄国银行已在俄国电力工业中起主导作用,使外国公司在这一领域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夫·斯·佳金:《在俄国电力和电力运输业中的德国资本》)。俄国石油垄断集团开始参与争夺世界石油市场,并屡屡奏效,迫使曾独霸世界石油市场的美国洛克菲勒公司一再对俄国石油公司让步,拱手让出相当大部分的世界石油市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俄国银行控制了原由外国银行控制的某些俄国企业,如勒拿金矿联营公司。俄国银行还积极向东方国家输出资本,到1914年,俄国向东方国家输出资本为7.49亿卢布,而投放到西欧的俄国外汇储备为6亿卢布左右。到1914年前,以俄国数家最大银行(俄亚银行、彼得堡国际银行等)为核心形成的大规模银行集团,在俄国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与日俱增。1917年,俄国数家最大银行完全控制了铁路公司、机器制造业,还控制了黑色和有色冶金业、石油开采和加工、林业和木材加工、橡胶、火柴、烟草、油脂、保险、轮船运输和仓储业股资的3/5,并且在不同程度上控制了其它经济部门,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在加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大银行同财政部关系更为密切,对维护国家财政乎币流通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由于战争俄国与外国以往建立的商彝财政关系中止,俄国的经济生活变得更为独立。

需要补充的是,从19世纪末到一战,沙皇政府一直对经济政策、国家资本有决定权和强干预,进行了国有化运动,并主导了沙俄从一般垄断向国家垄断的进程。

在工厂企业中俄国“本土派”也占据了很多负责人的位置。

列宁充分地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的金融化和融合趋势,并且他也说明了沙俄对外存在的一定程度依附性,沙俄引进外资的数额巨大而沙俄国内制度腐朽,“有两个区域是资本主义不够发达的区城,即俄国区和东亚区”。1914年列宁又在《论民族自决权》一文中写道:“不仅小国,而且象俄国这样的大国,在经济上也完全依赖‘富强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帝国主义金融资本势力。”

同时列宁从没有忘记强调沙俄与其他帝国在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具有的共性和对外侵略性:

英国资本家用尽一切办法竭力在自己的殖民地埃及发展棉花生产(1904年埃及的230万公顷耕地中,就有60万公顷,即1/4以上用来种植棉花),俄国资本家在自己的殖民地土耳其斯坦也这样做,因为这样他们就能较容易地打败外国的竞争者,较容易地垄断原料产地,成立一个实行“联合”生产、包揽棉花种植和加工的各个阶段的、更经济更盈利的纺织业托拉斯。

沙俄对外资的依赖完全不改变沙俄的帝国主义性质,不仅如此,沙俄虽然在经济上是二类帝国(列宁在太塔笔记中提出的一种简要分类设想),在政治上却是仅次于英国的“大”帝国(列宁贝塔笔记)。

外资输入问题,是苏联学界长期争论的重大课题。

早期苏联学者采用的是纯统计学的方法,主要注意数量方面,外国投资在俄国股份工业企业和银行中的比重。从而许多人“得出了关于俄国在欧洲帝国主义体系中处于半殖民地地位的理论”。后来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指出了统计学方法的缺陷,“把研究者的注意力从俄国帝国主义的纯经济特点合规律地转到阐明帝国主义时期俄国经济和政治的相互关系,政治上层建筑的特点和阶级力量的对比关系”。一直以来就有苏联学者持有半殖民地观点:

N·B·马叶夫斯基在《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的从属地位问题》一文中写道:“战前特别是战争期间外资渗入的增强,……很容易使俄国变成外国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

A·E·约费认为:“这样一来,在帝国主义战争年代,发生了俄国变为西方国家半殖民地的剧变过程。临时政府时期的俄国处于辅助力量和外国帝国主义者手中的驯服工具的地位。”

这样的观点经过发酵,或者是对经济数据的解读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或者是忽视了沙俄对外广泛的侵略性殖民行动。

列宁也骂临时政府是走狗,但是列宁为什么是革命导师?

因为他从来不是为了“护国”而骂走狗的,他是从无产阶级革命的角度出发,直接点明临时政府与欧洲帝国主义具有一致的利益,战争期间外资主要以债务形式输入,其目的是维持沙皇的统治 , 扑灭由战争引起的革命运动。梁士琴科在《苏联国民经济史》中指出:“在1917年上半年以前的战争时期 , 沙皇俄国从西欧资本方面获得了为数八十五亿卢布的借款 , 这些借款只有少数是用之于发展俄国工业,而大部分则是留在国外用以偿付军事装备的。”借款并不能直接影响国家社会的性质,而这些借款的目的也不是“让沙俄变成半殖民地”,而是为了帮助破坏革命。列宁指出:“现在的情形也是一样,全世界资产阶级都向显然已经破产的沙皇提供亿万贷款,这不仅是因为他们象普通的高利贷者那样醉心于优厚的利润 ,而且还因为他们意识到俄国旧制度战胜革命对他们有利,因为领导这次革命的是无产阶级。”

俄国引进外资并没有提高俄国群众的生活,这根本不是由于“沙俄被殖民”、“走狗卖国”导致的,沙俄无论封建农奴时期还是帝俄时期,都是无产阶级和群众的敌人。沙俄引进外资,迟滞了国内积累过程,加重了国内劳动人民的负担;间接税一再提高,1913年,俄国政府间接税的收入竟占国家岁入的47%,劳动人民普遍贫困化,社会紧张关系加剧。

最后抄两段话,看看到底谁是谁?

同志们,有一个时期人们似乎认为保卫俄国就意味着保卫沙皇。这是错误的,因为沙皇和他的走狗们处处都背叛了俄国。他们破坏了国防。现在我们完成了革命,我们应当记住:假如让德国人战胜我们,那就不仅意味着把德国剥削者的枷锁加在我们身上,而且很可能会使旧制度复辟。所以必须用一切方法进行斗争,既反对国内敌人,又反对国外敌人。

罗莎·卢森堡1914年8月4日把德国社会民主党叫作“一具发臭的死尸”,我引用了她的话。而……先生们等等却“叫起屈来了”……为了谁呢?为了那些被叫作沙文主义者的德国沙文主义者!可怜的俄国社会沙文主义者,口头上的社会主义者,实际上的沙文主义者,已经头脑发昏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7#
发表于 2022-9-17 18:53:41 |只看该作者
677394039

总是有红中网的俄友要跳出来,硬抄什么书,非要说帝俄是半殖民地国家,外资对俄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伤害。

我记得讨论的结果分明是沙俄是半外围国家,他就直接就说我们认为沙俄是半殖民地国家,难道他是不明白半外围和殖民地有什么区别么?还是说要故意歪曲这个我们的结论呢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18#
发表于 2022-9-17 19:31:2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tarlight 于 2022-9-17 20:17 编辑
君行早 发表于 2022-9-17 18:53
我记得讨论的结果分明是沙俄是半外围国家,他就直接就说我们认为沙俄是半殖民地国家,难道他是不明白半外 ...

毕竟不歪曲,他们就没牌打了把沙俄老爷们吹得神乎其神,似乎外资是老爷们挥之即来,呼之即去的“工具”,这样就“否定”了俄国资本主义高度依赖外国资本的事实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9#
发表于 2022-9-17 20:47:21 |只看该作者
32586职君古痴凝 发表于 2022-9-17 14:12
外资在沙俄经济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只有二极管才会认为外资多=欧洲殖民了沙俄。外资对俄投资可分为生产性和 ...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和田一人”反驳文章的基本脉络,这里梳理一下该文章的逻辑。

论点一:任何人只要敢说任何国家不是帝国主义,那么此人必然是该国统治阶级的“孝子”。理由很简单,和田一人在污蔑某位左派同志的文章里已经写明白了,他认为一个国家是不是帝国主义的争论很无聊(http://www.redchinacn.net/forum. ... p;extra=&page=2)。事实上,在此人,以及2020年以后出现的晚期“中帝论”者看来,帝国主义只是骂人的脏话(http://www.redchinacn.net/portal.php?mod=view&aid=50749),与革命前途无关。骂的不够狠,就是帝国“孝子”。

论点二,任何不适帝国主义国家的主要大国都是殖民或者半殖民地。马列毛主义指导下的世界体系理论从来没说半外围=半殖民地。这要么是由于他们对历史和理论的无知,要么是想要徒劳地搅混水。

论点三,列宁和斯大林认为俄国有半外围性质,甚至认为俄国革命有民族解放运动性质,但他们不是“孝子”,是因为列宁和斯大林是真心想要革命。其他所有人认为当时或现在的俄国或者中国是半外围国家,这只能证明他们是“孝子”。因为你又不是列宁斯大林,你不是革命领袖,你不配革命,你只能是孝子。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20#
发表于 2022-9-17 22:05:26 |只看该作者
井冈山卫士 发表于 2022-9-17 20:47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和田一人”反驳文章的基本脉络,这里梳理一下该文章的逻辑。

论点一:任何人只要敢说 ...

明摆着就是扣帽子啊
这算是饭圈思维么,感觉现在“左”派都各立山头拉帮结派的,有点饭圈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0 02:14 , Processed in 0.022126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