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4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职谈判前,劳动者如何根据劳动法取证?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4-20 12:07: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左风 于 2023-4-20 12:08 编辑

01


全且真

有备无患

证明我的证明是真的


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有哪些证明需要取证,就算我们并不决定要仲裁,我们依然可以备份这些信息,毕竟这也算我们劳动的证明,尊重劳动,以后也许会有用。


通用证据:


1、应聘登记表、入职登记表、录用通知书、面试通知短信和 HR 的薪资福利沟通信息等;


2、劳动合同,保密协议,竞业协议等任何签署性文件;


3、工作服、出入证、厂牌、工作证、技术认定证书、专业证书年检记录等能够证明职务身份的证件,白领也可以把自己工作软件(企业微信、钉钉等)的电子信息(企业架构)截图和录屏下来;


4、工资单、工资收入证明(需会计人员签名)、社会保险记录单、企业年金单、住房公积金单或其他工资发放记录等(工资发放为现金可忽略),可去银行打印工资流水证明,也可以去社保App打印社保缴纳记录证明;


5、打卡记录、考勤记录、加班通知、用手机摄像记录自己的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工作内容等,加班证据除了这些工作证明,还要结合薪资未给到加班费的证明;


6、其他劳动者的证言;


7、发表有自己作品的公司内部刊物或者公司网站有关自己事迹的报道;


8、工作记录单,工作周报,季度工作总结或者项目绩效证据,本人代表公司签订的采购合同、销售合同,客户业务记录等;


9、由公司签字的岗位职责说明书、薪资确认书、调岗通知书、解除通知等;


10、公司或者公司工会发出的本人是当事人的荣誉证书、奖状、惩罚通知单、工会会员证;


11、工作中来往邮件、聊天记录、工作安排短信记录等;


12、与公司领导谈话、工作情况的录音、录像;


13、财务借款单、报销凭证等;


14、因交通事故引发工伤,交警部门调查询问的笔录;


15、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登记、询问调查笔录,12345的询问记录等;


16、公司的经营执照。



取证时,最有趣也最吊诡的一个行为是,我得证明我的证明是真的,因而我总会拿我的镜头拍我的证据,用物对物、而不是我(人)对物的记录。


以下是我个人的取证记录流程,它们非常的全面,也需要很多条件,诸如多个设备和相对自由的办公环境。


作为劳动者的我们,未必时时能、时时需要这么做,但可以尽我们所能。


1. 截图并录屏关键信,确保信息完整,包括露出对象身份信息,平台信息,具体的数目以及达成效用的语句,并用搜索功能证明事实没有被二次商定;


2. 多重记录,确保真实性:开启电脑屏幕录制或手机屏幕录制的同时,用第二个设备(平板或电脑)拍摄记录场景和环境,包括了发生时间、拍摄地点、拍摄内容、拍摄对象并可配以解说。


我个人执行的顺序是,打开手机拍摄工位的周围环境(地点),再拍摄电脑(设备),用鼠标点击屏幕时间(时间)后,从桌面点入企业微信(平台),打开 HR 的个人信息(沟通对象)展示其身份后,再打开和他的聊天信息(沟通内容),并通过多种信息诸如邮件、搜索聊天记录等佐证,证明沟通结果是最终达成的共识(二重证明);


3. 镜头中的镜头,录音每一次的商讨,如果有可能有多台设备(手机、平板、电脑、录音笔)都可以,录音前可用视频或相片拍摄场景。我是电话和线上会议为主,所以做这些比较方便,大家按具体现实,尽量全面记录事实依据;


4. 有原件就用原件,保留能有公章和第三方中介证明的证据,如去银行柜台打出完整的盖有银行印章的银行流水等,仲裁立案可用复印件或备份,仲裁开庭必须用原件,电子凭证就用手机,录音录屏也用手机,确保未删改。





02


边取证,边谈判边取证


对面也在录音


算完钱,捋清楚自己要谈判的主题,将已有的证据证明备份保存下来,那么谈判也开始了。在谈判时,产生的所有信息,无论是聊天内容、邮件信息还是电话通讯、线上会议都要用如上方式记录和保存下来。


咱就是一整个边取证,边谈判,并且边对谈判取证的全面操作。


听起来有些太繁琐,但是非常有必要。


因为在谈判时,公司方占据了更多的信息控制权,对办公软件平台有管理权,因而可以随时把劳动者踢出组织架构,而 HR 的分内工作就是和员工进行沟通,工作谨慎的 HR 是早就将“记录”刻在工作习惯里的。


在我的这次谈判里,一些细节是这样的:HR 要提出一些不合理要求时,诸如她不保证13薪会发放,这个时候她会用电话进行沟通,而这明明可以在线上聊清楚,就是因为她不好意思做出违法的明确通知,而是用委婉、不确定的商讨交流来引出劳动者自己的权益让步。


这个时候,我一般会和她谈好电话时间,到公司楼下附近,拿着设备(平板、手机)对通话进行记录,并且通话中谨慎回应,尤其是“好、同意”这样的无意识信息。


劳动者友友们,不要不做准备地接 HR 的电话,你是可以拒绝对谈,商讨沟通时间的,可以用一句“现在手头忙,xxx分钟后我再和你聊,可以吗?”去把对话主导权拉回自己手里。



同时,这一点“等等我再给你答复”也体现在谈判过程之中。


诸如谈判谈判着,HR 就会不断地更改自己的公司规章制度,来“修理”“压制”提出异议的我。在一次线上会议时,HR 提到要在我的薪资里扣回我已休的年假,想一嘴带过,就是让劳动无意识地说“好”,对权益让步,我在这时,马上觉得不对,提出“等下,我有问题”,这时候 HR 还会耍无赖说“有什么不对,你这样很麻烦,一次和我商量好”,整的就是一个PUA,咱就是狠狠无视,提出自己的正当诉求就好。


比如我们可以说,“关于这点,我有异议,我在下午查明后再回复你”。


这些谈判细节技巧都是在保护我们理应的权益,这不,下午一查,又保住了自己理应拿的钱。


《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

第十二条规定

用人单位与职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当年度未安排职工休满应休年休假的,应当按照职工当年已工作时间折算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并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用人单位当年已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多于折算应休年休假的天数不再扣回。


而谈判时,HR 的沟通方式,都携带着 HR 的沟通策略。


HR 是用聊天、信息、电子邮件,这种容易被劳动者实时记录且事后取证的方式,还是用电话、线上会议这种难以实时且事后取证的,都象征着沟通信息的合法性程度。


在一次线上会议时,HR 在我的层层防守下,说:“我这里都是在录音的昂,我们这边也是有法务的。”



对这样掩耳盗铃的话,只好强忍心中阴阳怪气的欲望咯。


毕竟我从一开始就记录你们离谱的“循循善诱”和“作案证据”。




03


举证责任

不全在我

但是我依然要做


劳动者友友们看到这里,或许会觉得,天啦,要这么步步为营,这么麻烦么,但其实这是在劳动绝对弱势处境中的以防为攻,只有这样才能方寸不乱。


取证,本身采用的责任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在大多数情况下,劳动者去申请仲裁,需要自行准备好所有证据。


但也有以下特殊情况。


● 公司单方行为的举证责任


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举例来说,现在你告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关系,你提出仲裁,说自己被违法辞退了。因为公司是主动且单方辞退你的,那么这个时候,你只要证明我是这家公司的员工就够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九十一条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在具体纠纷案件中,举证责任的分配应当遵循以下规则:

(3) 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 单位保管的证据


有一些证据由单位保管,劳动者不可能拿到。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主张“该证据由用人单位保管,应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用人单位需要提供该证据”。


此时举证责任就转移到用人单位这边。


《劳动仲裁办案规则》

第十三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很多劳动者友友们会认为自己的证据提前提交给仲裁委,仲裁委给了公司,公司会有时间针对我们的证据做好准备,这对自己不利。


而我们又不一定时时准备好了取证,在开庭前拿到对方的证据。


劳动者友友们啊,不要担心。


仲裁委,一般只会向被告送达应诉通知、立案申请书副本,并不会给公司送达证据。


也没有法律规定必须将原告/申请人的证据副本送达公司。


我们一般都可以在开庭时提交证据。


我们拿到受理通知书/开庭通知书,上面一般都会给我们列出10 天的提交证据的时间。


按照法律规定,我们需要在举证期提交证据。


但是实践中,不论是仲裁还是法院都是在庭审时提交证据居多。


其实,我们事前提交的证据,仲裁员也不会看,他们没有时间看,都是开庭的时候看的,所以我们开庭时提交证据一般不会耽误仲裁员工作,开庭交证据也不会招致仲裁员反感。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23-4-20 12:09:42 |只看该作者
转自微信公众号  五年四班劳动委员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0 19:02 , Processed in 0.029538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