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灰蛊如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网站的几点小小建议和疑问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11#
发表于 2023-4-24 18:52:28 |只看该作者
第三点其实也有,主要就是某些胡搅蛮缠的托派,把那个碍眼的货封禁了这问题就基本没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2#
发表于 2023-4-24 20:43:19 |只看该作者
灰蛊如风 发表于 2023-4-24 11:06
关于第四点的后半部分,我想问问就是有人评价“学生懂什么马列毛,都没被社会毒打过”这种评价您怎么看? ...

学生并没有直接被资本主义劳动力市场“毒打”过,因而在认识马列毛主义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是确实存在的,纸上得来终觉浅嘛。但是学生也不是与阶级社会“绝缘”的,中国半外围资本主义社会赖以生存的高强度、长时间的劳动,以及资产阶级专制制度,都会从亲子关系、学校教育、网络文化等方面对学生产生压迫性的影响。因此学生也是能够部分地体会到当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水深火热。

当然,从马克思主义爱好者转变成为严肃的马克思主义者,需要严肃的思考和斗争,从革命的浪漫主义者转变为革命的现实主义者,则需要经历几次失败,这需要一个过程。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13#
发表于 2023-4-24 20:58:45 |只看该作者
马儿在驰骋 发表于 2023-4-24 18:52
第三点其实也有,主要就是某些胡搅蛮缠的托派,把那个碍眼的货封禁了这问题就基本没了。 ...

马列托虽然离谱但听听也没坏处嘛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4#
发表于 2023-4-24 21:23:40 |只看该作者
灰蛊如风 发表于 2023-4-24 11:06
关于第四点的后半部分,我想问问就是有人评价“学生懂什么马列毛,都没被社会毒打过”这种评价您怎么看? ...

井冈山卫士说得好,虽然学生们没有直接进入到劳动市场,体验过劳动市场,但学生们毕竟生活在资本主义家庭里,小家里只要有人在资本主义劳动市场劳动,这种压力必然会从社会转移到家里,比如家里因为钱的问题吵架,父母亲工作太忙忽略了对方引起的吵架等等,这些都是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痛楚和压迫,每个家庭都或多或少有这些问题,而家庭中的孩子必然也会间接的接触到这些问题。

其实“留守儿童”就是最鲜明的例子,他们的父母出去打工,而他们被迫的承受孤独,独自承担一切,这些难道不算毒打吗?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15#
发表于 2023-4-25 00:59:25 |只看该作者
激活 发表于 2023-4-24 21:23
井冈山卫士说得好,虽然学生们没有直接进入到劳动市场,体验过劳动市场,但学生们毕竟生活在资本主义家庭 ...

中国现在的教育可以说是暴打大部分学生了,恶心至极反动至极!

点评

∀与∃  感同身受,内卷太痛苦,太严重了  发表于 2023-4-25 15:32:39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6#
发表于 2023-4-25 10:01:54 |只看该作者
孙大圣 发表于 2023-4-25 00:59
中国现在的教育可以说是暴打大部分学生了,恶心至极反动至极!

深有同感!资产阶级教育不止在中国“恶心”“反动”,在哪都一样,美国也是如此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7#
发表于 2023-4-25 11:42:56 |只看该作者
孙大圣 发表于 2023-4-25 00:59
中国现在的教育可以说是暴打大部分学生了,恶心至极反动至极!

在“黄金时代”学生们还能有所期待,现在是一点期待都么得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8#
发表于 2023-4-26 13:13:12 |只看该作者
很高兴看到你对红色中国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真思考!对于第一点,其实转载的新闻、评论极少有真正马克思主义立场的,主流媒体基本上就自由派和特色两个立场,而偏左的自媒体也清剿得差不多了...而且其实对于所有的新闻材料,我们都需要以批判的眼光去看待,有些暂时分不清楚的可以在论坛上提问,和同志们一起探讨

对于第四点,学习马克思主义没有死板的年龄要求和顺序要求。不管是学生还是社会人士,很难有谁有自信说”我已经把马克思主义理解透了“,大家都是在且行且思考,马克思主义者不追求完美主义。而且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对社会对生活的分析中正是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的必经之路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19 20:17 , Processed in 0.019485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