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581|回复: 2

西方的富裕不是因为私有而是由于掠夺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5-1-13 01:10:37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的富裕不是因为私有而是由于掠夺
时间:2015-01-12 22:30来源: 作者:杨一光 点击: 5 次

      作者:杨一光 发布时间:2015-01-12 16:12:31

   如今的很多人,甚至是包括国家的领导人,都认为西方的富裕是因为私有,于是便希望通过改革而极力地模仿之。其实不然。若剥去其西装,扯下其领带,你看到的只是“掠夺”的狼藉瘢痕,而全不见其“私有”之曼妙真身。  

  西方资本主义掠夺的最初形式,就是原始的对内剥削,而这同时也正是西方工业革命的开始。这原始的掠夺为其积累了两项财富,一是有形的真金白银,二是无形的科学技术。  
  西方的对内剥削很快就受到了领土、人口以及资源的局限,于是,他们借助于工业革命的成果,开始把掠夺的魔爪伸向了世界,从而开启了殖民掠夺的历史。  
  殖民掠夺的丰厚回报,不但壮大了资本,也富裕了国家,同时还惠及了贫困百姓。于是那里的穷苦人也都穿上了笔挺的西装革履,打上了文雅的花心领带,而不再使用褶皱的麻布缠来裹去。  
  殖民掠夺是血腥的、残忍的,为了漂洗其罪恶,宽慰其精神,以免招那些冤屈鬼魂的时时折磨,夜夜缠绕,于是西方的宗教以及慈善事业也随之有了大的发展,并客观地起到了平衡矛盾,稳定社会的作用。而由于慈善的惠及,致使那些不劳动的人也不再担心饿死的时侯,他们对“革命”,对“共产主义”什么的,也都没了兴趣,而这——竟是聪明的马克思所没有预料到的。  
  在世界人民觉醒、反抗、斗争的旗帜下,西方殖民掠夺的历史很快就结束了,按着马克思的设想,资本主义到此也就该退出历史舞台了。可是,却没有。原因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点,被老马忽视了。  
  通过技术垄断来掠夺世界,不但比殖民掠夺更科学、更技术,而且也更人性化,因为它是以地球人都愿意接受的交换的方式出现的。而这种掠夺的最大的合理性就是“卖缺”,因为是“缺”,所以你必须得买;其无理性则是“垄断”,因为只有我有,所以,我说多少钱卖,你就得多少钱买。而且以上无论是合理的还是无理的,又都是以“打包”的形式出售,这就是所谓“知识产权保护”,是故又容不得你争辩或异想。  
  掠夺的方式方法变了,于是西方的掠夺者们也都纷纷卸去了其凶神恶煞的嘴脸,而扮上了斯文条理的面装,并摇摆着“自由”、“公平”、“法制”的招幌而游走于世界,叫卖于各国。于是,他们的富人更富了,而在其先富的带动下,他们的穷人们也都转身变成了“中产阶级”。                                                               
  在科学技术掠夺的基础上,美国人还尝试了更高级形态的金控掠夺,而且也是相当成功。并且,正是借助了这种更神秘,更隐蔽的掠夺方式,美国才顶替欧洲而成为了新的世界霸主。  
  总之,掠夺世界,这才是西方富裕的原本。而与之相比较,印度的资本主义才是本色,即是属于原生态。即印度没有过什么太过分的掠夺劣迹,于是那里私有制是如何,地球人都知道。换言之,西方的若是没有掠夺,他们发展的水平不会比今天印度强多少。亦换言之,中国若是全盘私化,我们的前面也不会比印度好多少。  
  西方资本主义的掠夺发展史,对于中国来说,启示意义重大。虽然中国人没有掠夺的天性,更不会效仿其丑恶,但若没有自己科学技术,而是受控于人;若没有国家的富裕,而是囊中羞涩,换言之,中国若不能冲破西方的技术垄断与金融控制,那样的中国肯定是没有未来。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5-1-13 17:32:06 |显示全部楼层
掠夺不一定能致富?过去英国掠夺最多,今天败落了,今天美国掠夺最多,他的人民富裕程度不如欧洲。那么只有世界各国都不掠夺的时候,才能共同富裕,在私有化的条件下,能做到吗?其实产生掠夺的原因还在于私有制。一些富有的国家其实也是更多地剥削本国和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剩余价值,总根源还是私有制。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5-1-13 18:40:14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篇非常粗躁的煽情文章, 将整个资本主义与现代科学兴起的复杂关係庸俗地用"掠夺"来解释, 表面看起来好像充满正义感, 其实对於西方与现代世界的形成一无所知. 把西方的强大与财富的积聚简单说成"掠夺"是不理解资本主义為何能取代中古封建社会的歷史机制. 今天没时间详论, 先仍个鸡蛋在此!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19:32 , Processed in 0.020523 second(s), 10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