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群众文艺 群众文艺 查看内容

毛泽东时代到底是“懒汉时代”还是“英雄时代”?

2016-9-6 06:29|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1278| 评论: 1|原作者: 愚康

摘要: “人定胜天”、“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了红旗渠等一批红色年代的伟大工程。郭亮洞精神最早为日本人在1976年发现,日本裕田影视公司在此摄制专题片,惊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河 南省郭亮村位于海拔1700米的悬崖上,这座山崖也被称作郭亮崖。郭亮村三面环山,一面临崖,近乎绝境。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这里的村民世世代代过着 与世隔绝的生活,交通极其不便。村里人的祖先是为避难逃入此绝境。先前,村里出入的道路是一条完全由石块和直接在90度的石崖上开凿的石阶组成,称为“天 梯”,羊肠陡峭,仅容一人通行,无任何防护措施,出入非常危险。郭亮村的牛、羊、猪等牲畜大多是在小犊子时就由村民从“天梯”抱上来的,喂大后若想卖给外 村,还得绕上30多里的山路才能转下山。平时从“天梯”将山货背到山外,换取一些紧俏的日用生活品。

1971年的 秋天,村里人为了积极响应毛主席“人定胜天”的号召,摆脱世代穷困的宿命,让身后的子孙不再行走险峻的天梯,在村党支部书记申明信的提议下,村民申新福、 王怀堂、申福贵用绳子测高度、距离,用土法绘图,到县里请教专家征求意见。1972年村里人自发卖掉山羊、山药,集资购买钢锤、钢锉;在无电力、无机械的 恶劣条件下,由村中十三名壮劳力组成的凿洞突击队顶着风雪,腰系着麻绳,悬于峭壁之上握紧铁钎,舞起铁锤,在红岩绝壁上凿出一排排炮眼。十三条青年汉子聚 在天梯下举拳面壁,发誓要凿穿绝壁,打出通向山外的大路。1972年3月9日,郭亮洞开工。由于郭亮村海拔高,耕地少,无霜期较短,一年只能种一季农作 物,全年粮食收成不过8万余斤,而这区区8万斤粮食却是全村几百口人的全部口粮。在这种状况下,13名突击队员每天只有0.12元的伙食费,玉米粥、玉米 饼、窝头野菜便是他们的一日三餐,就这样每人每天也只有两斤玉米的配额。

1975年年底,工程进入了最艰苦的阶段,郭亮人 已经卖光了山羊,砍光了树木,吃光了粮食,再也抠不出一分钱。这时候,全村男女老少都出动了,早上5点钟起床,爬5公里山路去挖鱼鳞坑,挖了一冬一春,挣 到工钱3100多元。支部书记把钱拿到村里后,100多口人围着他,让他赶快到城里去买钢材、雷管、导火线、炸药。郭亮绝壁平均高度105米,从绝壁中间 炸开工作面,需要系绳子凌空作业,没有钱买绳子,就解下牛拉犁的绳套,一段段接起来,从崖头把人放下来。就是这样,参加打隧道的壮士把生死置之度外,用生命和热血让天堑变成了通途。

郭 亮人没有用任何机械,历时5年,硬是在绝壁中一锤一锤凿去了2.6万立方米石方,打秃钢钎12吨,打烂了8磅重的铁锤4000个,当时上至70岁的老人, 下至十几岁的娃娃都轮流走上隧道工地,清理石渣。大石块用手搬,小石块用筐抬,用篮子挎,人人肩头成茧,十指流血。在工程最困难的关头,辉县教育局100 多名教职员工,在局长原永同志的带领下和郭亮人一块施工,加快了工程进度,被人称为“绝壁长廊”的郭亮洞终于在1977年5月1日正式通车。为此,王怀堂 等村民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现在郭亮村村前有石碑记载着这一历史事迹。

2 精神产物

郭亮洞是时代精神的产物,联想到郭亮洞的开凿年代以及距离郭亮洞不远、同为人工改造自然伟大工程的“红旗渠”, 人们不难发现这其中饱含的毛泽东时代的精神。“人定胜天”、“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时代,人力被极度夸大和推崇,人民改造自然的热情 空前高涨,喊出了“农业学大寨”、“学习大寨要大干”、“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苦干实干”、“愚公移山”、“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战 争”、“群策群力”等等口号,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了红旗渠等一批红色年代的伟大工程。郭亮洞精神最早为日本人在1976年发现,日本裕田影视公司在此摄制专题片,惊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大量网友评论见下页)

5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远航一号 2016-9-6 03:31
责任编辑:远航一号

查看全部评论(1)

相关分类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06:14 , Processed in 0.019041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