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群众文艺 群众文艺 查看内容

怀念毛老师 —— 高楼万丈平地起

2016-10-2 04:34|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947| 评论: 2|原作者: 大于

摘要: 为庆祝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7周年,有朋友用微信发来他录制的《高楼万丈平地起》—— “万丈高楼平地起”,最难的功夫在打基础。我们共和国的大厦,不也是如此么?新中国的前三十年,基本上都是在打基础。这个基础是打在什么样的地基上呢?

怀念毛老师的第683条理由——“高楼万丈平地起”


为庆祝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7周年,有朋友用微信发来他录制的《高楼万丈平地起》——


高楼万丈平地起
盘龙卧虎高山顶
边区的太阳红又红
边区的太阳红又红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  毛泽东

天上星光日月新
地下五谷万物生
来了咱们的毛主席
来了咱们的毛主席
挖断了苦根翻了身  翻了身

自力更生闹革命
开展了生产大运动
为了革命得胜利
为了革命得胜利
跟着咱领袖毛泽东  毛泽东
跟着咱领袖毛泽东  毛泽东


他唱得声情并茂,让人久久萦怀,浮想联翩。


“高楼万丈平地起”让大于又想到住家附近新开业的大型购物广场。去年前面的大半年时间,里面的情况几乎没什么变化,路过那里,只听见哒哒的机器声。从围障缝隙窥视一下,看到的总是在挖坑,工人一个个像在泥水里滚,觉得工程进展得很慢很慢。没料到国庆过后,楼墙突然就伸了出来。接下来竟然如春笋一样天天看着往上冲,二十多层的高楼不到一个月就封了顶。如今它已俨若都市繁华的大商场,再也见不到旧时的模样。


“万丈高楼平地起”,最难的功夫在打基础。我们共和国的大厦,不也是如此么?新中国的前三十年,基本上都是在打基础。这个基础是打在什么样的地基上呢?不由得想到影片《走向共和》中梁启超见李鸿章的那个片段。梁给李出了三策:上策是在两广起义,打到北京,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国家;中策是剿灭义和团,与列强交好;下策就是和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去。李鸿章最终选择回京议和的下策,并对梁启超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这里不想评价李鸿章的作为,只想说明当年中国是什么样的“地基”。直到1949年,中华民族几经磨难和列强蹂躏,那“地基”更是破败不堪。


新中国建立后,就是在这等破败不堪的“地基”上来打基础的。这个基础是怎样打起来的?想起据说是台湾教授的一个讲话。他说——


他们的衣衫褴褛地制造出原子弹、氢弹、中子弹,他们蹲茅坑却射出长征火箭和载人飞船,他们以捏泥巴的双手举破世界纪录,他们磨破屁股夺回整打的奥运金牌,他们重建唐山而成联合国颁奖之世界模范市……同胞们,他们为的是什麽?没有别的:他们爱此“中华”,他们不能让“中华”再陨落!


爱中国,不再只是口号,不再只是情绪,而是要像大陆50年,苦心孤诣胼手胝足,不仅流汗甚至流血地干,干,干!把大庆油田打出来,把北大荒垦出来,把葛洲坝拦江筑起来……难以屈指的各种建设,无数的建设,把中国建设起来,这才是爱中国!


大陆上的人说,他们一辈子吃了两辈子的苦。痛心的话,悲痛的话,却也是令人肃然起敬的话。试问:不是一辈子吃两辈子的苦,一辈子怎得两辈子甚至三辈子四辈子的成就?50年前中国落后西方百年,50年后还落后10年20年(基础科学若干部门已与西方比肩,甚至超前)。


这不是一辈子吃两辈子苦成就的麽?50年前中国参加奥运亦总是扛着零蛋回,50年后中国的奥运成绩已扬名世界。谁敢再说中国人是“东亚病夫”?这就是“吃两辈子苦”的成就!


读到这种评价,为新中国打基础的那代人一定是百感交集又无比自豪。这个打基础的过程是前所未有的,从“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短短时间就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个打基础的过程具有承前启后开创历史的伟大意义,台工党主席郑昭明说得好:现在中国跨入强国之林,一步步践行“中国梦”,是毛主席打下的基础。看到论坛上个别猥琐小人,一提到那个时代就抽风似地发出苦哇饿哇等呻吟,实在是既可笑又可怜。他们不是不知道这个基础来之不易,而是仇恨这个基础打得太扎实,断了他们的痴心妄想……


“高楼万丈平地起”,在庆祝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7周年的节日里,朋友这首歌唱得真好!


3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yiou 2016-10-2 09:49
希望能上传音频。
引用 远航一号 2016-10-2 04:34
责任编辑:远航一号

查看全部评论(2)

相关分类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19 08:57 , Processed in 0.018523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