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中国革命 查看内容

红军西路军研究之研究(十七)

2016-11-26 09:19|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2038| 评论: 1|原作者: 流波

摘要: 毛泽东作会议结论时再次强调指出:我们同张国焘的斗争,是两条路线的分歧,是布尔什维克主义与军阀主义倾向的斗争;张国焘是发展着的军阀主义的倾向;将来可发展到叛变革命,这是党内空前未有的。

红军西路军研究之研究(十七)                        


    把流波给《碧血黄沙 白骨青山》一文按语做为引读:郭建波同志关于“关于红西路军问题的历史考察”一文十分详尽剖析了这一历史问题,鲜明的回答了改革开放以来一些站偏了立场、带上了有色眼镜反扑历史上已经做出了相对正确结论的关于红西路军问题上的歪理邪说、是目前这方面较详细、全面的文字说明。红西路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红军大规模长征结束后张国焘西退路线与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坚持以(黄)河东建立起全民抗日为起点承担起民族解放义务的大格局思维分歧产生的悲剧;也就是说,三大红军主力到达西北后,红军是坚持河东抗日前线还是完全向西北退却面临中国共产党、红军和中华民族命运的选择;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坚持河东开辟中华民族新命运,而红西路军(由红四方面军组成)主要领导表面上向中央毛主席请示,实际上却始终执行国焘西退路线,加上思想上依赖远方产生惰性(苏联援助,实际竹篮打水),军事上不执行毛主席“不打阵地战、消耗战和击溃战”、打歼灭战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甘、青二马)、建立根据地的一系列指示,在逐步损耗、失败的过程中始终不愿反醒,三次丧失折返河东的机会,最后导致全军覆灭的悲惨结局。

    关于张国焘路线问题

    1、中央、毛泽东一直指出西退、动摇是张国焘张国焘右倾机会主义的突出表现

    三、后阶段对前一阶段的猛烈质疑究竟为哪般?

    是想为张国焘路线翻案还是其它什么目的?是逢毛必反还是一已之私?我们略做分析。

    关于张国焘路线问题。我们现在一讲张国焘对红四方面军失败的影响,一些人就认为是冤屈,认为是当时的斗争于张国焘不公似的,更不要说什么张国焘路线了。而党的历史上,纵观建国前的六次路线斗争: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李立三和矍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罗章龙和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相对给革命造成实质性极大破坏、损失的,右倾方面当为陈独秀的机会主义,左倾方面无疑是王明的机会主义,而性质非常恶劣又造成明暗破坏、损失的当为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暗的破坏、损失当为西路军的形成和失败,关于这个论断,正是本章节要讨证的。

    1、中央、毛泽东一直指出西退、动摇是张国焘右倾机会主义的突出表现。中央在1935年8月5日沙窝会议通过的《关于1、4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中就指出:关于苏维埃革命胜利的前途与两条战线的斗争……特别要坚决反对各种右倾机会主义的动摇,如“对于党中央所决定的战略方针表现怀疑”、“企图远离敌人避免战斗”、“对创造新根据地没有信心”、“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只有开展两条战线的斗争,才能够完成创造川陕甘苏区,取得苏维埃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历史任务。中央在接下来的毛尔盖政治局会议上通过的《关于目前战略方针之补充决定》的主要内容又明确指出:目前将我们的主力西渡黄河,深入青、宁、新僻地,是不适当的,是极不利的;目前采取这种方针是错误的,是一个危险的退却方针;这个方针之政治来源是畏惧敌人,夸大敌人力量,失去对自己力量及胜利信心的右倾机会主义。1935年9月12日中央政治局俄界会议毛泽东做了《关于与四方面军领导者的争论及今后战略方针的报告》,指出:我们与张国焘的斗争,目前还是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作组织结论是必要的,但不一定马上就作,因为它关系到争取四方面军的广大干部,也关系到右路军中一方面军干部的安全,我们还要尽力争取四方面军北上。毛泽东作会议结论时再次强调指出:我们同张国焘的斗争,是两条路线的分歧,是布尔什维克主义与军阀主义倾向的斗争;张国焘是发展着的军阀主义的倾向;将来可发展到叛变革命,这是党内空前未有的。应当说,毛泽东、党中央对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错误是有领教的--猖獗至极;对其右倾退却、动摇的危害性认识也是到位的,但考虑到当时红军分布的实际,从团结和维护广大红军的整体利益特别是四方面军命运出发,推迟了对张国焘做出组织上的结论,而等到做出组织结论时,西路军的命运已经基本尘埃落地——已经消失在祁连山中。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远航一号 2016-11-26 09:19
责任编辑:远航一号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04:14 , Processed in 0.016886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