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工 农 查看内容

女工故事 —— 个体命运与社会历史

2017-3-9 00:07|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1516| 评论: 1|原作者: 吕途|来自: 红旗网

摘要: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女神读书会特别推出2017年3月4日晚吕途老师在读书会讲座的文字稿,方便大家重温吕途老师的精彩讲座。女工们的故事提醒我们,女性不仅仅承受着性别压迫,还承受着阶级压迫;只有劳动者当家作主的社会,才能真正实现性别的平等与女性的解放。
女工故事:个体命运与社会历史
——吕途老师讲座

编者按:在出版《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和《中国新工人:文化与命运》之后,吕途老师将于今年推出“新工人”系列的第三部——《中国新工人:女工传记》。本着“为普通人立传“的目的,吕途老师通过对女工的访谈,记录下她们的个体经历,也记录下了时代变迁。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女神读书会特别推出2017年3月4日晚吕途老师在读书会讲座的文字稿,方便大家重温吕途老师的精彩讲座。女工们的故事提醒我们,女性不仅仅承受着性别压迫,还承受着阶级压迫;只有劳动者当家作主的社会,才能真正实现性别的平等与女性的解放。
文字:星光

校对:王小义等


主持人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这里是面向全球 覆盖全国的第151次女神网络读书会的现场,我们女神读书会是一个开放的,气氛活泼的,有来自四面八方、有着共同志趣理想的同志们聚在一起的读书会,大家在一起学习经典,热评时事,聚焦文化,译介前沿,今天听说吕途老师来给大家做报告,有很多朋友慕名而来啊。我们群里加了很多新的朋友。吕途老师今天报告的题目是《女工故事、个人命运和社会历史》,我们首先进入定场诗环节,有请山峰朗诵定场诗。好,下面我们正式有请吕途老师开始讲座。

吕途老师

好,谢谢大家,那我就开始了。今天是星期六,特别感谢大家在星期六的晚上拿出宝贵的时间跟我们一起度过,希望大家度过一个轻松愉快,又很有收获的晚上。定场诗把我吓着了。我发现今天新加入群的成员中,有些是,我看到了有一些我们刚刚报名希望参加工大十五期学习的学员,当然我们还没有完成最后录取程序。很多是希望报名参加工大十五期的这些学员。有些大部分,大部分是工友嘛。我估计工友刚才听了定场诗,要是以为我们工大培训也是这样的,估计他们就不一定学了。,因为我从小其实我父亲是学古典文学的嘛,小时候我父亲要求我每周要背诵一首古典诗词,刚才这首诗词嗯,我没有,我爸没有让我背过,当然也就没有也没给我讲解过,所以我是没听懂的。不过,那个朗诵的山峰嗓音特别好,读得也特别好,特别感谢。

下面我就发一下今天讲座的一个提纲:


讲座提纲

目录:
1
为什么写《中国新工人:女工传记》
2《中国新工人:女工传记》写了什么
3讲述女工故事
故事1:1951年出生的三婶:曾经的主人翁
故事2:1955年出生的薛姐:为了职工,临危受命
故事3:1976年出生的老赵:二十年
故事4:1988年出生的珠珠:奇女子在人间
4对女工命运和社会历史的反思


(1) 历史包袱与发展困境:

(2)历史沿革中妇女地位的变化

(3)文化决定命运

(4)行动改变生命

       今天讲座我就是想分这4个方面。第一是为什么写《女工传记》,第二是《女工传记》写了什么,然后第三呢,给大家讲几个故事,然后最后呢,通过这些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可以从中可能得出什么样的反思。


一 为什么写《中国新工人:女工传记》

      下面就说说我为什么要写《女工传记》。哈,那可能读过我前两本书的伙伴,也许知道就是我在2007年开始加入北京工友之家的工作,当时然后住在机构所在的北京皮村,是一个城边村。然后从那时候开始,就具体参与工人社区的服务工作。还有就是工人调研的工作。然后在2013年的时候出版了第一本书:《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那这本书的这个缘起,为什么会写这样一本书呢?嗯,我是本身是做研究出身了,那研究就是我的工作。但是我在加入北京工友之家之前,我的研究其实就是服务研究本身,研究报告声称是为就是所谓的贫困人口服务,扶贫服务,但其实都是为研究者自己服务了,真的没有服务到所研究的对象。但是加入了工友之家之后,我就更加认识到知道,我们的以前就我以前做的那些研究,其实是没有什么用的,那么什么样的研究才是对我们的工人和农民有用的研究呢?这也是我当时不知道答案的。但是随着工作的深入,我也开始在去寻找,我希望做有用的研究。那大家知道,2008年的时候,中国和世界发生了这个金融危机的时候,当时很多工友返乡,然后报纸媒体也说啊,3000万啊,多少万啊工友返乡了,但是危机之后大家怎么样了呢?又回来了。那其实这是一种完全没有方向感的一种流动。然后那工友这样的一种流动没有方向,那我们这些再为工友服务的机构是否有方向感哪?工作,在全国这样的机构不多,但是也有不到100家吧,或者是多少家也没有具体的统计,我指的是民间的为工友服务的机构,那我跟这些机构也有一些联系。

        那我就发现,其实大家在工作中也特别有一种无力感,比如说,工友的权益受到了损害,我们说应该去争取自己的权益,工友共有其实也知道要争取自己的权益,但是,当一个人争取权益,你所花费的时间和代价,比你可能争来的权益更大的时候,你还会去争吗?

      而且工友也就说,反正我在城市也待呆不下,迟早下午要回家,我还争什么呢?我们一方面觉得无能为力,另一方面又觉得必须争取权益,我们必须对现实有个全面的认识,对未来有个方向性,那所以为工友服务的机构要想为帮助工友维权,反而要去劝工友去维权,所以就是其实我们这些机构也是非常的无力,或者是有有一些方向感也不那么明确。那我觉得我们如果没有方向的话,我们怎么可能有未来呢?当时,然后我生活在皮村啊,是个城边村,位于五环外六环内,当地人大概有1000人,外地人有2万多人。生活居住就皮村的这个生活条件、居住状况是非常非常差的。那在那里一个小小的村子里,城边村五环外六环内,当地人只有1000人,外地人有2万人,大家生活条件那么差,却是每天辛辛苦苦地工作着。那我就想,当时是09年嘛,我就开始做调研,后来写了《打工者居住状况与未来发展调查报告》,当时就10年我就特别想知道大家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可以忍受。就从那个时候开始做了一些调研。



         其实我在出版这个第一本这个新工人书之前出版了,也就不是出版了,从2008年到2009年写了3本报告,也都没有正式出版。,那我就是最后,2010年,当我已经动笔写把这个《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快写完的时候,法律出版社的高山编辑找到我,才有幸正式出版后来的“中国新工人”系列。然后一家出版社才找,就才有一家出版社的编辑才找到了我。那我当时写这本书的初衷就是我们如此,没有方向是没有前途的。而,我们怎么才能有方向?只有认清现实才会有方向。我就从一个一个的工友访谈做起,深入访谈了将近100名工友,还去他/她们的家乡访谈他/她们的家人。我的调研方式和写作方式也比较另类,我就不说了,因为这个不是今天的重点。就这样,从一个个的个体故事出发,总结出社会总体的状况。我的发现和总结就是:我们工人群体、新工人群体,或者叫打工者,在我们中国有3亿人,而这3亿人面临的状况就是:待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农村。这就是我写第一本书的初衷,就是说我们要了解现实,因为不面对现实就不可能找到方向。书出版发行之后,得到一些认可,也有这样的一种质疑,是很迷失,城市待不下,农村又回不去,那又能怎么样?的确如此,这个问题提得好,所以呢,就继续追寻吧,写了下一本书,就是《中国新工人:文化与命运》。


        在写在第一本书的过程中,第二本书就已经开始酝酿了。第一本书前三编的初稿写好之后,我们自己印刷了100本,我希望能够先给我访谈的工友看一看,听取他们的意见。在苏州开了一次读书会,对我的冲击很大。当时来了大概有20个工友吧,我当时想跟大家讨论,你看,“待不下的城市,回不去农村”,如此不公平,我们该怎么办?结果在场的大部分工友说:没有什么不公平啊。我当时真的震惊了,当然也有6个工友,是跟我站在一起吧。我也倒不是说其他工友没有跟我站在一起,但大家有了不同的对现实的看法。我很震惊,我说,这么糟糕的现实,当然不公平,我罗列访谈中工友告诉我的事实,这公平吗?然后工友就说,确实不公平,但是虽然不公平也是合理的呀;我说着怎么合理呢?然后我又罗列对访谈中事实的分析;然后他们说嗯,确实不合理,但是也是正常的;我说为什么是正常的呢?他们说因为都是这样,社会就是如此。我并不认为这十多个工友觉悟不高或者怎么样;我是觉得从来没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他们能够进入这样一种讨论。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冲击,我意识到,如果没有在思想上进行认识和反思,我们无论受了多少苦都白费了。


        还有另一个小冲击,在《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的一个读者见面会上,有一个学者提问,你说为什么工友觉悟那么低,我们该怎么帮助他。我回答说,你是不是觉得你比工友的觉悟高啊,我说其实也不见得,如果你处在工友那个位置上,你不一定比工友做得强。虽然我这样说,但是其实我并不能真正解答这个问题。的确,为什么工友在皮村这样的状况下继续劳作和迷茫着,为什么在工厂,比如在富士康继续忍受着,实在不想忍受的甚至通过跳楼来去结束自己的痛苦,为什么没有其他方式呢?但是,无论我有多少质疑,有一点我是非常肯定的,工友不比学者的觉悟低。当然,这个问题大家如果不同意,我们后面可以讨论。现在都是在为今晚讲《女工传记》做铺垫。无论如何,我虽然不同意那个学者的看法,但是,我自己也没有答案。为了解答这个疑问,我必须写下一本书,我想知道,工厂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可以那样管理着工人,可以让工人完全无能为力,就这样为了写《文化与命运》中工厂文化的章节,我就去工厂进行了体验。我先去了一家台资厂,后来又去了一家德资厂去做女工。我的体验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我上述的判断吧,具体我就不说了。
       通过《文化与命运》这本书,我想说,光认识到现实还不够,因为我们认识现实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现实,但是如何才能改变现实?这本书的名字叫《文化与命运》,我就是想说文化决定命运,而文化的本质是思想、道德和价值观,而文化的核心是:你做什么样的人;不是你嘴上说你想做什么样的人,而是你自己在做什么样的人;如果想改变社会,从改变自己开始。


         现在终于说到正题了哈,我为什么接下来写了“中国新工人”系列的第三本书:《中国新工人:女工传记》。坦白地说,我写这些书有一个目标,最大的一个目标:希望能够写一本工友喜欢读的书,读得下去的书。我在皮村接触很多工友,还有我们工人大学的学员,工友本来业余时间就比较少,读书的机会就不多,然后拿起一本书,能够读下去不是特别容易。


        第一本书出版以后,我拿给工大学员读,拿给认识的工友朋友看,然后得到的反馈多是比较受打击。有一个工大学员就说,老师啊,真看不进去啊,这是你写的书我真想读呀,可是读读就读不下去了,那么重复和乏味,还有,写的就是我们的生活,这有什么值得读的呢?


        当然了,我也收到过来自工友的鼓励了,我在武汉访谈过一位工友,后来我把书邮寄给他,他后来专门发短信告诉我,这本书对他有多重要的意义,他说,他知道了,在很多地方,在远方有跟他一样的人,他觉得不再孤单。说到这个鼓励呢,确实是来自学者和大学生的鼓励多一些,

        所以这第一本书没有实现我想写一本工友愿意看的书这个目标,虽说我用词通俗易懂,内容具体详实,但是它毕竟是采用归纳性的书写方式。

        我决定第二本书《文化与命运》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去承载我想要说的东西。然后写出来了,我就又送给工友去读,想知道第二本书是不是接近了我这个目标的实现。但是呢,还是没有太成功,因为啊,挺多工友就说,天哪!书太长了。的确,书中一个故事可能就有2万多字,工友说从来没有读过这么厚的书啊。后来,我又去苏州工友家园开读书会,开读书会之前我们把书先送给工友,然后说好哪一天开读书会,希望大家提前读下。记得其中一个女工说:“唉呀,这个书这么厚,我这辈子也没有读过这么厚的书。

        ”我就跟她讲:“你挑着读,哪怕读10页、20页也可以,如果可以读完一个故事就更好了。”结果特别让我感动,在读书会的那一天,她就把这个书啊捧在她的胸前,然后就说这是我一生最珍贵的一本书。她说L“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我一页一页居然把这本书看完了。我从来没有看过这么厚的书。”她还说道,她宿舍隔壁一个男孩饮酒过度死了,类似于自杀一样的吧,刚刚死掉了,她特别伤心。她说,如果她早一点读到这个书,然后跟他分享一些这里的故事,说不定那个男孩不会是这么悲惨的结局。总而言之吧,这第二本书也不能说完全成功,但是比第一本书应该是前进了一步。


        所以终于说到正题了,就是我为什么写第三本书,有很多其他原因,但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我要写:工人、女工愿意看的书,看得进去的书。既然太长的故事也许工友读不进去,那么我每个故事就不能太长,所以在女工传记里边,我写了34个故事,每个故事只有5000字左右。写出草稿之后,我发给了一些工友,好几个女工回复我说,都不想一下子看完,因为看完了就没有了。我非常感动。也许这本新书接近了我的目标,如果真是那样我会挺开心的吧。


        写《女工传记》的第二个目的,就是我希望为普通人立传,为工人立传。看看充斥在书店里面的传记,都是名人,更多的是商人,估计读了这些人的传记,工人会更加自卑吧,更加无所适从吧,更加没有迷茫吧。通过名人传记,也许我们可以稍微了解以前名人的生活,但是,如果我们想知道100年前或者200年前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就很难了,所以我是希望为普通人立传,是无数普通人创造了我们的世界和每天的生活。为什么电视里边、大片里边充斥的都是那些所谓的名人和成功人士,而那些人的价值观,他们的认同跟我们普通人和工人、农民差别很大。至少可以并存嘛,很多名人作出了伟大功绩,但是,普通人是基石和基础。


       第三点就是我要为女工立传。这个性别问题我就先不说了哈,后头可以再说。



       第四个目标就是,通过叙述不同年代的女工故事,去思考个体和历史的关系。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历程,其实都在创造着历史。每个人的生命故事,创造着自己生命的历史,也在折射着社会的历史。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讲,你如何度过你自己的一生就是自己的生命历史,因为我们一个人只有此生。

4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远航一号 2017-3-9 04:59
责任编辑:远航一号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13:51 , Processed in 0.018410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