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中国革命 查看内容

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探索

2017-6-13 22:50|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6606| 评论: 0|原作者: 张耀祖、齐昊|来自: 激流网

摘要: 回顾毛泽东时代的这些事实,我们总会由衷钦佩那个时代的魄力和远见。如果毛泽东时代积累起来的工业化基础是看得见的财富,那么亿万劳动者的发展则是看不见的财富。如果没有社会主义,工人就没有权力和地位,农民就没有集体化,那么劳动者的发展就根本无从谈起。

虽然如此,中国在1978年已经站在了农业革命的边缘,集体农业应得到最大的褒奖。到70年代末,战略威胁已经减小,提高相对的农产品价格和加大工业投入的供给变得可能了。其结果就是罕见的农业产量的跃升,而这跃升的大部分是在1977年到1982年的集体化-而不是在家庭农业-的情况下完成的。即使废除集体化后,集体化的影响依然可以感受到。如果没有70年代完成的灌溉工程,80年代和90年代的产量持续增长是不可能的。

资料来源:本文原题为集体农业,是Chris Bramall(克里斯·布拉莫尔)的着作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Routledge 2009)中的一章。译文由巫爱金、何俊杰、严海蓉校对。

 在毛泽东时代结束的时候,中国从一个农业国(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占70%,重工业占比不到5%)变成了一个拥有独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工业生产能力位居全球第六位。中国有了自己的能源、原材料和机械制造业,有了两弹一星,并由此发展了自己的核工业、航天工业和电子工业,能够用自己的工业产品支援农业促进粮食产量的大幅增长,这一系列的巨大成就可见图5—2至图5—4

张耀祖、齐昊: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探索-激流网图5—2

张耀祖、齐昊: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探索-激流网图5-3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固然是一对矛盾,但是生产关系的变化并不意味着原来的生产关系一定不适应生产力,也不意味着后来的生产关系就一定适应生产力。假如中国作为世界上拥有最多廉价劳动力的经济体,用低端技术为全球生产廉价消费品,到最后经济增长换来了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劳动者健康水平退化的后果,这难道就是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吗?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给定足够的历史时间,谁都能看得清楚明白。

生产关系为什么会变化?生产关系归根结底是生产过程中属于不同阶级的人之间的关系,所以生产关系发生变化总是不同阶级之间斗争的结果。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在客观上是因为资本主义在一定历史阶段已经成为生产力的桎梏,而在主观上则需要无产阶级这个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来进行斗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同样,资本主义取代社会主义,也是通过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斗争才能实现,但是资本主义的复辟并不会改变它成为生产力的桎梏的历史规律。

那么,毛泽东时代的阶级斗争是如何导致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这要从建国初期的生产关系说起。

苏联模式

在中国这样以农业为主的落后国家进行资本积累,完成工业化,有必要借鉴苏联的经验。苏联在1953-1957年帮助中国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不仅获得了苏联的机器设备和技术,而且积极向苏联学习工厂管理经验。苏联的工厂管理突出两个方面:一是一长制,厂长说了算;二是通过物质刺激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套管理经验的典型代表是苏联马格尼托格尔斯克冶金联合工厂,因此我们国家把它称之为马钢宪法

1952年之前,中国就根据苏联模式在接管下来的官僚资产阶级工厂中建立了厂长负责制,而在一五时期的新工厂中更是如此。1956年,中国仿照苏联工资制度进行了工资改革,建立了八级工资制,工人根据技术水平的高低评定级别,从而获得数额不等的工资,并鼓励实行奖金制度和计件工资制。同样是在这一年,中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有制取代了私有制,旧社会遗留下来的资产阶级彻底丧失了夺取政权的能力。这样,中国在50年代以苏联模式为榜样建立起了自己的经济制度。

由于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党的八大宣布,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阶级矛盾,而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那么,阶级矛盾会随着私有制的消灭而消失吗?

实际上,私有制只是私有权的法律形式。原来的形式没有了,内容可以改头换面继续存在。无论在苏联还是在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任何人都不具有对生产资料的私有权,但社会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分工仍然存在,权力仍然是不平等的。有一部分人掌握着社会的政治权力,掌控着意识形态,有权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如何分配,并享受着优越的生活条件。这部分人就是官僚精英。

在苏联模式下,官僚精英的特权得到保障而受不到挑战。在工厂里,厂长权力最大,工人被动执行命令,不能参与管理,更谈不上民主。工人劳动缺乏主动性,所以为了完成生产任务,工厂不得不实行物质刺激。

表面上看,奖金和计件工资可以提高工人收入,好像是为工人的利益着想。实际上,资本主义制度下长期实行同样的物质刺激,资本家只有在工人创造出更大剩余价值的情况下才愿意拿出一部分工资奖励给工人。在社会主义工厂中也是如此。只有劳动技能好或者客观生产条件好的工人才能获得比较多的奖金,而从全部工人的平均水平来看,与多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相比,他们的工资增加得却很少。并且,由于奖金分配不均,工人内部容易出现分化和矛盾,因而容易被管理者分而治之。同时,奖金如何分配是管理者说了算,实行物质刺激实际上加强了管理者的权力,工人为了增加一点收入而不得不对管理者更加服从。

1958年,毛主席推荐全党干部读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写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毛主席在对这本书的批注中对苏联模式进行了批评。他说,(教科书)不讲全体人民的利益解决了,个人的利益也就解决了;他们所强调的个人物质利益,实际上是最近视的个人主义。这种倾向,是资本主义时期无产阶级队伍中的经济主义、工团主义在社会主义时期的表现。

所以,苏联模式与社会主义仍有很大的差距。苏联模式固然在历史上巩固了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帮助社会主义国家完成了工业化,但也促使官僚精英的形成。官僚精英认为这一模式最有利于促进资本积累和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所以想要停留在这一模式上而不想继续走社会主义道路了。按照同样的逻辑,官僚精英也可以为了资本积累而牺牲工农群众的长远利益。官僚精英的这种态度是对社会主义的错误修正,因此被称作修正主义道路。由于权力得不到限制,官僚精英迟早会以更好地进行资本积累为名而抛弃社会主义,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对劳动者实行剥削和压迫,而官僚精英也会摇身一变成为新的剥削阶级。所以,对于社会主义道路来说,苏联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如果不对苏联模式下的生产关系进行改造,中国也会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16 23:14 , Processed in 0.023554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