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读过很多份文革批判会照片集,今天又读到一份,这一份的文革批斗会照片很全,但排列也很乱,把各个时期不同内容和性质的批斗会混为一团,无法出现批判会在批判对象和斗争者方面的巨大差别,为此,特意选择一些不同时期批判会的照片,加上背景解读,帮助没有亲历过文革的读者,初步了解文革批判会背后的大不同。

下文按照时间顺序,把各个时期的批判会照片和批判内容、性质和批斗目标差异,做一点引导性的解说,以利于青年人从那段历史资料中间提取一些更为准确的信息。

首先,黑龙江斗争任仲夷、李范五等人,是在文革初期由哈军工的太子党们干的,这批太子党在造反派起来之后立马转入反文革,甚至公开提出反江青的口号。他们的底气,是自己的父母官足够大,远大于黑龙江省委那伙人,在政治内涵方面除了投机之外,没有啥子政治批判性。

文革初期在造反派产生之前,由哈军工太子们党组织的批判黑龙江省委高官的大会。

后来在北京最先举行第一次批评彭罗陆杨大会,是元帅之女叶向真干的,把彭真从家里绑票偷出也是她们。她们的批判没有任何政治性,只有投机性。据戚本禹回忆说,周总理派他去会场坐镇,结果他发现叶向真们的批判会一点点实质性政治内容都没有,只有些空洞的帽子和口号,连杨尚昆的“窃听器事件”都没有提及,显然这个批判会纯属风头需要,而不是出于批判政治需要。

这个批判大会没有政治性内容,只有投机性。是叶向真等人主持的批评彭罗陆杨大会。

这是叶向真等太子党主持首次批判彭罗陆杨大会的时间。据戚本禹回忆,这个批判会是在彭真业已被叶向真等人抢走藏匿起来的情况下,周总理被迫同意其批判要求的。为了说服背景大的太子党,周总理妥协说:只要她同意把彭真交回,总理保证帮助把彭罗陆杨找齐交给她们批判一次。

太子党们这么一投机,就等于立下了规矩:谁要是不批斗走资派,或者批斗走资派的级别不够高,那就说明你这个造反派组织的斗争性不强,力量不咋的。这个规矩已确立,对造反派也有效,后来北京天派、地派就开始比着谁开的斗争会人数多、声势大,批判的大官官大。

1967年夏天围困中南海的揪刘火线,其内部逻辑就具有这样的风头主义和投机性目标,《清华蒯大富》一书对此作了十分精辟的批评:打倒刘少奇的功劳清华绝对是头一号,怎么你建工学院反而冒出来了?所以,书中明确表示对建工学院范、贾两位女头领的选择,极度不感冒。

第一时期的批判会,是毫无政治性的批判,是彻底的风头主义行为,但这个有着很强的传染性和立规矩特征。因为开坏了头,也就带坏了后续的,风头主义及其社会影响一经确立起来,就形成一种现实的政治竞争规则:如果谁不在这个方面有所表现并取得成绩以提高知名度,就会被市民无视为毫无影响力的不重要造反派组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