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世界革命 查看内容

从布尔什维克的诞生看列宁的建党思想

2017-6-27 22:25|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4568| 评论: 0|原作者: 雷 川|来自: 旗帜中流网

摘要: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在醉心于最狭隘的实际活动的偏向同机会主义的时髦宣传密切融合的情况下,必须始终坚持这种思想。我们的党还刚刚在形成起来,刚刚在确定自己的面貌,同革命思想中的其它各种有使运动离开正确道路的危险的派别进行的清算还远没有结束。”

5、与孟什维克的斗争

1903年7月至8月,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因当地警察监视并将一部分代表驱逐出境,大会的后半段转移到伦敦继续召开。与会代表多数是精力充沛的青年革命家,多数人不超过30岁,列宁当时只有33岁。

大会上,“火星派”成员除少数动摇分子外,多数人团结一致,获得了与会代表的支持,战胜了“经济派”。大会初期,普列汉诺夫也积极支持“火星派”。

然而,在讨论党章时,发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以列宁为首的“火星派”提出了集中制的组织原则,而“反火星派”和一部分“温和”、动摇的“火星派”则团结在马尔托夫(马尔托夫本来也是《火星报》编辑部的重要成员)周围,反对列宁的主张,他们主张党要敞开大门,凡是表示拥护党的纲领的人,或者在物质上向党提供帮助的,都可以成为党员;他们认为党员在群众中分布得越多、越广泛,党的影响就会越大。列宁则认为,这种主张混淆了工人阶级的先锋分子和工人阶级的一般群众,甚至有时候无法区别实际工作者和空谈家。

“劳动解放社”的老一辈革命家中,查苏利奇站在马尔托夫一边,普列汉诺夫则支持列宁。大会就分歧问题举行表决,马尔托夫一派获得了微弱多数。但是,列宁提交的党章在大会上获得总体通过。并且,大会以暴风雨般的掌声一致确认《火星报》为党的机关报,这就意味着《火星报》的思想、政策和组织路线得到了全党的承认。

大会通过了列宁提交的党章,在实际上认可了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大会决定解散一切不符合党章的组织。“劳动解放社”和《火星报》俄国组织局在这一方面做出了榜样,宣布自行解散并融合到统一的党组织之中。也有个别组织拒绝解散,大会不得不宣布将它们强行解散。

列宁认为,这个时候应该解散原有的《火星报》编辑部、选举新的编辑部,并同时选举中央委员会。大会代表认为,《火星报》原有的6人编辑部,可以保留列宁、普列汉诺夫、马尔托夫3人,而马尔托夫则坚持保留原有的6人。在大会的最后阶段,“火星派”内部在一系列问题上发生了分歧,包括中央委员会的席位组成问题。“温和”的“火星派”主张向具有“经济主义”倾向的机会主义分子退让,把多数的中央委员席位让给他们。“温和”的“火星派”甚至召集非正式的会议,公开与坚定的“火星派”分道扬镳了。

分裂之后,坚定的“火星派”更加团结。大会经过选举,改组了《火星报》编辑部,选举列宁、普列汉诺夫、马尔托夫3人组成新的编辑部。但是,马尔托夫拒绝参加,他声称这种改组是在党内“实行非常法”、是“党内戒严”。马尔托夫的行为,充分表现了他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个人主义习惯,表明他不能够使个人利益和小集团利益服从党的利益。

大会选举了中央委员会。这次选举的中央委员会,多数是“火星派”和支持“火星派”的委员,巩固了列宁的党性原则,挫败了“地方小组习气”和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倾向。选举中,投赞成票的组成多数派,即坚定的“火星派”;投反对票的组成少数派,即拥护马尔托夫的所谓“中派”以及“反火星派”。这样,全党就分裂成为“布尔什维克”(多数派)和“孟什维克”(少数派)。

孟什维克表示极端不满,声称在大会上受到了列宁的“压制”,说列宁在实施“党内戒严”。列宁指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是在极其严峻的条件下从事革命活动的组织,恐怕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这个意义。在当时的俄国党内,充满着小组习气、家庭方式,把党理解为充满“宽宏大量”和“谦让精神”的场所,而不是承担义务、肩负责任的地方。有一位“中派”同志在大会期间向列宁诉苦说:“我们的代表大会充满了沉重的气氛!每天是争论、相互反对,这是怎样的一种非同志式的态度啊!”列宁回答说:“我们的代表大会是多么好啊!公开地、自由地进行争论,各种意见都发表出来,各种色彩都暴露出来,各种集团都显现出来。最后,举手,决议通过了,这个阶段就渡过了。然后,前进!——这是多么好啊!这才是生活呢!”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最大的成果,不仅仅在于确立了列宁的党性原则,批判了“经济主义”倾向,克服了“手工业方式”和“小组习气”,更重要的是暴露了孟什维克,凝聚了坚强的无产阶级先锋队——布尔什维克。

然而,同孟什维克的斗争并没有结束。孟什维克代替了过去的“经济派”,在各地委员会中开展分裂活动,形成了新一轮的党内危机。马尔托夫发动了所谓的“反列宁主义的起义”。1903年9月,孟什维克建立了抵制《火星报》编辑部、抵制党中央委员会的组织机构——少数派常务局。他们着手自办《叛逆报》,并且模仿《火星报》建立了流动代办员网络。



6、普列汉诺夫的倒戈与中央委员会的调和主义

为了与反对派达成协议,1903年9月举行了会议。会上,列宁、普列汉诺夫为一方,马尔托夫等人为另一方。由于双方分歧很大、毫不让步,没有达成任何成果。紧接着,召开了布尔什维克会议,出人意料的是,普列汉诺夫在会上突如其来地发表意见说:“应该和解!再也不能自相残杀了!”他要求按照马尔托夫的意见,恢复以前的《火星报》编辑部,否则他自己就辞职。

普列汉诺夫的突然转变,使布尔什维克陷入尴尬和困境。与此同时,普列汉诺夫开始同马尔托夫私下谈判。这时,马尔托夫得寸进尺,不仅要求恢复以前的《火星报》编辑部,而且要求改组中央委员会,增补孟什维克人选。

在这紧要关头,列宁要求中央委员会在俄国的布尔什维克代表到日内瓦来,商讨应对措施。然而,聚集到一起的中央委员们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他们不同意列宁的主张,而是企图与孟什维克继续妥协。

最后的结果,在普列汉诺夫的同意下,《火星报》编辑部改组,致使《火星报》落入马尔托夫等人的控制之下。从此之后的《火星报》,史称“新《火星报》”。

孟什维克拼命巩固自己在各地方党组织中的影响,他们编写诽谤性书籍,发到各地组织中,鼓励各地与中央委员会抗衡、“保持独立性”。

尽管孟什维克企图钻进各个地方的委员会,但是绝大多数地方委员会经过观察、讨论和研究,都拥护布尔什维克。只有高加索地方组织内部出现了比较激烈的斗争,最终还是站到了布尔什维克一边。孟什维克只在乌克兰地方组织中运气好一点,暂时站稳了脚跟。但总体来说,孟什维克的结局是可悲的。

孟什维克把持的新《火星报》刊登了大量文章,对列宁进行恶毒的攻击、指责,甚至诬蔑、诽谤。列宁这时尽管远离俄国,但是他坚强不屈,对国内各地的布尔什维克充满信心。到1904年,俄国各地的多数党组织都公开谴责了新《火星报》的所作所为,新《火星报》则拒绝发表各地组织的相关声明。

在这种情况下,列宁写信给中央委员会,提出:“出路只有一条,召开代表大会,口号是:同破坏组织者进行斗争”。与此同时,列宁写下了著名小册子《进一步,退两步》,意在向全国各地党组织和党的骨干分子澄清事实,揭露分歧的本质。孟什维克企图掩盖分歧的本质,说什么“只存在个别的修正、个别的怀疑”。列宁严正指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划分为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孟什维克是“经济派”的继承者,孟什维克希望有一个边缘不清的、不定形的党。列宁指出,实际上,无限扩大党的界限并不能扩大党对群众的影响,而真正有觉悟的革命者联合起来的党越坚强,党的队伍中摇摆性、模糊性越少,党就越能顺利地影响群众、发动群众。

列宁的《进一步,退两步》一书,在各地党组织中发生了极大的震撼作用。普列汉诺夫这时在新《火星报》上发表公开信,指责列宁是“波拿巴主义”。尽管如此,各地委员会的同志们绝大多数衷心拥护列宁的主张。

列宁在团结各地党组织同孟什维克作斗争时,也随时注意团结中央委员会。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中央委员都是坚定的布尔什维克,其中不少人屈服于孟什维克,采取调和立场。列宁再三向中央委员会提出召开代表大会的建议,却遭到拖延和置之不理。他们把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之间一系列原则性分歧看作“无谓的争吵”、“内讧”,他们无视党已经分裂的事实,说什么“要避免分裂的危险”。列宁气愤地说,中央委员会里有很多官僚主义者和形式主义者,而不是革命者,“马尔托夫分子吐他们一脸口水,他们擦干之后却来教训我们说:斗争毫无益处……”

1904年,中央委员会的成员发生了变动。一贯支持列宁的两名布尔什维克被捕,调和分子又开除了一名布尔什维克。这样,中央委员会里只剩下3名调和分子。7月,中央委员会发表宣言,主张与孟什维克“和解”,声称新《火星报》编辑部的合法性不容置疑,甚至剥夺了列宁享有的中央驻国外代表的权利。列宁立即写了一份抗议书,并同时把抗议书寄给各地委员会,把调和分子的可耻行径交给全党来审判。结果,莫斯科委员会首先谴责中央委员会的“七月宣言”。接着,各地委员会都表示拥护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纷纷要求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此时,除了克里木、顿河地区委员会,还有哈尔科夫委员会和矿区委员会,全国各地委员会都拥护布尔什维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5 18:31 , Processed in 0.021041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