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理 论 查看内容

哥白尼革命与马克思革命

2017-6-28 23:33|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2241| 评论: 0

摘要: 这个学说彻底颠覆了流传数千年的“地心说”。“地心说”符合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圈子,而成为一种不加思索的偏见。但是,不论多么牢固的习惯成见,终究不是科学,总归被抛弃,不论它怎么喧哗一时,或貌似“权威”吓人一时、骗人一时。

我们现在转到所谓的历史唯心主义。这里必须首先肯定黑格尔的历史哲学。黑格尔是辩证法大家,是自希腊柏拉图唯心辩证法以来的集大成者。柏拉图学派认为获得真理的方法是坐而辩论,在双方对话中揭露对方话语中的矛盾,这样双方不断的争辩过程一直不断进行下去,就能获得真理。柏拉图学派认为,这种用辩论的过程获得真理的方法,就是辩证法,或者称为争论法、矛盾法、斗争法、变化法、发展法;也就是常说的“真理愈辩愈明”。逻辑是概念的辩证法进程,并通过逻辑达到真理。既然真理是在辩证法中产生出来的,并不断发展,永无止境,那世界上的其他一切事物是否也要遵循这个辩证法的过程呢?辩证哲学把这个当初仅仅描述取得真理的方法推而广之,得出宇宙是由内部的矛盾和斗争不断发展着的。当黑格尔把这个辩证法运用于人类社会的时候,指出人类社会也是辩证的发展变化着,也是一个辩证法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人类社会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社会是辩证法的过程,只有这个辩证法才呈现为历史;反过来说,若没有辩证法,人类社会就是停滞的,永恒不变的、僵死的,那就没有历史了。历史和辩证法是同一的;平常所说的,要历史地看问题,或说要辩证地看问题,就是这个意思。只不过一个从总过程来看,一个从分析来看罢了。这就是黑格尔哲学的历史观;从这个意义来看,黑格尔历史哲学首先对人类社会建立了辩证观或历史观。这个历史观首先宣布人类社会是一个辩证的、矛盾和斗争的发展过程。

但是,黑格尔的这个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他把观念即自己哲学中的绝对观念的辩证过程当作在人类社会史中的再现;把目的论当作自然界的发动力。这样,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及他的精神哲学,都只不过是那个超级的绝对观念的创造物了。黑格尔的全部哲学,只不过是把世界的万事万物都纳入那个绝对观念辩证地创生过程的大总汇了;包括哲学史、美学史、历史哲学、宗教哲学、道德哲学、法哲学,都是历史;这其中大多牵强附会,甚至是类似鬼狐变人、孙悟空七十二变那样的编造故事;当然也不乏天才的真知灼见和深刻。这里举一个例子,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说:“人们以为,当他们说人本性是善的这句话时,他们就说出了一种很伟大的思想,但是他们忘记了,当人们说人本性是恶的这句话时,是说出了一种更伟大得多的思想。” 善恶这对概念是在道德范畴。本来,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定义和所指;这样就是争论不休的。要说善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那显然是历史唯心主义,因为善恶之别,这对矛盾是在心中;把善恶的矛盾和斗争,归根为历史的中心,更是伦理学的执迷了。但是,黑格尔的这句话又是深刻的,或具有创义的。恩格斯对此释述说:在黑格尔那里,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表现出来的形式。这里有双重的意思,一方面,每一种新的进步都表现为对某一神圣事物的亵渎,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为习惯所崇拜的秩序的叛逆,另一方面,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婪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关于这方面,例如封建制度和资产阶级的历史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持续不断的证明。”中国农民起义,一切革命都被统治阶级称为“造反”,“犯上作乱”,都是恶;孙中山被满清政府称为乱党贼首;共产党被国民党政府称为“共匪”,这都是恶。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也被中央修正主义定为“恶”,要“全面否定”。这种道德历史观毕竟是历史唯心主义。

把这种历史观从唯心的迷宫中解放出来,建立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工作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什么呢?马克思在1859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有扼要的叙述如下: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就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所藉以树立起来并且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与其相适应的那个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并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恰好相反,正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便和它们向来在其中发展的那些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就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的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

对于马克思上述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的阐述,恩格斯说:“下面这个原理,不只对于经济学,而且对于一切历史的科学(凡不是自然科学的一切科学都是历史性的)都是一个起革命作用的发现:‘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以及一般精神生活的过程’,在历史中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点,只有了解了与它们相应的每个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把它们从这些物质条件中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了解。‘并不是人们的意识形态决定人们的存在,恰好相反,正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个原理这样简单,在没有给唯心主义的欺骗迷住的人看来,是当然的道理。但是,这个事实,却不仅对于理论,而且对于实践也是最最革命的结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便和它们向来在其中发展的那些现存生产关系,或不过是现存生产关系在法律上表现的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发展的形式变成了束缚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于是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中也就会或迟或速地发生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那从个人的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母胎中发展起来的生产力同时就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由此可见,把我们的唯物主义观点仅一步发展而把它应用于现代的时代,一个伟大的、在一切时代中最伟大的革命远景就在我们的面前。”恩格斯接着说:“人们对意识决定于人们的存在而不是相反——这个表面上很简单的原理,仔细研究一下,就发现在它的最初的推论中已经触犯了一切唯心主义,连最隐蔽的唯心主义也在内。对于一切历史性的东西的全部传统的和习惯的观点,都给它否定了。政治论证的传统方式全部崩溃了;爱国的义勇精神愤慨起来反对这无理的观点。因此,新的世界观必然引起反感,不仅从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方面,并且也从法兰西社会主义群众方面——后面是希望靠(自由、平等、博爱)这个符咒把世界翻身的。这个理论使德国的庸俗的民主空谈家们特别气愤。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以少见的无知热心地剽窃着新的观点。”恩格斯又说:“这个基本观点却像一根红线贯穿着党的一切文献。所有这些文献中,就每个事件来证明行动怎样每次都是从直接的物质刺激产生,而不是从陪伴着行动同来的辞句产生,政治辞句和法律辞句怎样恰恰同那些政治行动及其结果一样,倒是从物质刺激产生。……我党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基础,……”

马克思在这唯物史观中提到的基本范畴是物质生产力、生产关系、交换关系、意识形态四个;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那只不过是一种形象的描绘,像一座建筑一样,先下有基础,然后才有上层建筑。但这里又为什么说“经济”基础呢?那是指什么呢,经济一词的范畴是什么呢?这个疑问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第四节的题目中给列出来了:“四.生产。生产手段和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国家形态和意识形态对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关系。法律关系。家族关系。这样看来,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两者共同构成经济基础,而意识形态就是上层建筑了;与此相类似,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了生产方式。这个生产手段、生产关系、生产方式,三者正是生产的内涵;交换则是生产之后的关系,即交换关系。当我们进行了这个基本范畴的分析之后,生产力就成了这整个社会大厦的物质起点,生产力的实现过程就是生产过程,这正是劳动者运用劳动工具或设施劳动的过程,制造物质产品的过程。这个过程在田野、矿山、工厂、码头、运输线上,在放牧场、捕捞场、养殖场,以及各种生产物质产品的场所进行着,这些劳动者的手脚、眼耳鼻舌身及头脑,全身心地投入到与对象物的自然联系中,即劳动中。但是,与此同时,还发生着对生产手段的所有制关系,即生产关系。这个生产关系在法律上叫做财产关系。这里还需指出,经济——这个“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生产关系或所有制关系或财产关系与交换关系两者,那也只是从生产关系总和的意义来说的。马克思已定义“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就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所以离开“生产关系总和”、离开所有制来谈“经济”,那只能是迷人指津、梦中解梦的天方夜谭了。

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新的“最最革命的世界观”发现生产方式是人类世界围绕其旋转的核心、基础,这样就把资产阶级建立的社会称为资本主义也就是顺理成章了。资本主义这一名称,其本义是指生产方式,而不是其他。马克思的《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正是研究这一生产方式中资本运行的总公式“G-W-G+ΔG”,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这样就把这一生产方式科学地定义为资本主义了。就此,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从马克思以来称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恩格斯对此详论如下: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下述原理出发: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真理和正义的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在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在有关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对现存的社会制度的不合理和不公平,对‘理性化为无稽,幸福化为苦难’的日益清醒的认识,只是一种征象,表示在生产方法和交换形式中已经悄悄地发生了变化,适合于早先的经济条件的社会制度已经不再和这些变化相适应了。同时这还说明,用来消除已经发现的弊病的手段,也必然以多少发展了的形式存在于已经发生变化的生产关系本身中。这些手段不应当从头脑中发明出来,而应当通过头脑从生产的现成物质事实中发现出来。……现在大家几乎都承认,现存的社会制度是由现存的统治阶级即资产阶级创立的。资产阶级所固有的生产方式(从马克思以来称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同封建制度的地方特权、等级特权以及相互的人身束缚不相容的;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制度,并且在它的废墟上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制度,建立了自由竞争、自由迁徙、商品所有者平等的王国,以及资产阶级的一切美妙的东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现在可以自由发展了。”

欧洲资本主义是在摧毁封建主义的基础上,美洲和大洋洲是在剿灭土著人实行殖民主义的基础上,建立了“资产阶级的一切美妙的东西”。无独有偶,现代修正主义则是在摧毁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复制着“资产阶级的一切美妙的东西”,还自欺欺人地声称什么“特色社会主义”。在复辟资本主义后,“资产阶级的一切美妙的东西”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就生产出来、应运而生、泛滥成灾了。(续)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5 09:04 , Processed in 0.017827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