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事件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警示,让文革派深感孤立和危机。王秀珍不由得感叹:文化革命搞到现在,怎么还是这几个人。

8月8日晚上8点左右,马天水,徐景贤和王秀珍,一起去看南京军区司令员丁盛。丁盛原来是广州军区司令员,197312月,毛泽东对八大军区司令员实行对调,原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被调广州军区,原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被调南京军区。丁盛这次是去视察舟山群岛以及大、小洋山岛的。大、小洋山岛在长江口外,离上海不远,岛上的军事由南京军区所属上海警备区管辖。视察后,丁盛一行从吴淞口登岸,下榻在军队所属的延安饭店。马天水等知道丁盛在上海,相约去看他。据王秀珍后来回忆:丁盛当时对他们说:

许世友在广州说我在南京搞他,我和他前世无冤后世无仇,是他搞我。我到南京后,是他搞我的家属、孩子,是江青保了我的家属和孩子。他们在广州拉一批人请客吃饭,我在南京很孤立。我从广州来南京没带人来,我是襟怀坦白的,搞我是很容易的,我是不怕杀头的。[1]

丁盛说,这次军区开会,通知60军,但军长、政委都不来开会。60军政委是许世友的前任秘书,军长张明也是紧跟许司令的。他们听许司令的,不听我的。丁还解释说,60军驻防地就是从南京到苏州。[2]丁盛这些话,在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听来,是对他们的提醒:离上海最近的驻军听许世友不听他丁盛的。王秀珍后来回忆,她听了这席话后的感觉,是心里很紧张,汗毛凛凛:

我想一个南京军区的司令员指挥不动一个军,他很孤立,搞他是很容易的。我又听了丁盛说他不怕杀头,我想一个司令员都要杀头,那我们也要杀头了。所以听了丁盛的话,我感到汗毛竖竖,心里很紧张。以后,我将此事告诉了施尚英,要他心中有数。[3]

在王秀珍他们探望丁盛之前,628日,上海民兵指挥部上报市委《关于武器分发的请示报告》。这是一个例行报告。[4]但是,1976年上海民兵的武器发放,晚了许多时候。本来,在1976年一季度,总后勤部的预算总量武器已经陆续到警备区武器库。市民兵指挥部负责人施尚英按常规向上海市委分管民兵工作的王秀珍请示,要求下发。但王秀珍说:现在主要是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武器发放慢一慢。拖到六月下旬,施尚英又一次向王秀珍提出武器下发之事,王秀珍要求他们按惯常手续,先向市委打个报告。628日,市民兵指挥部即向市委打了报告。73日,马天水打电话问施尚英,为什么报告上全自动武器不下发?施答这是警备区副政委李彬山批的意见。事实上,这是市民兵指挥部的意见。因为全自动步枪发一次是一百发子弹,半自动是五十发子弹,市民兵指挥部讨论时,觉得用全自动步枪训练太浪费子弹,提出暂不下发。参加讨论的李彬山同意。马天水意见,全自动武器还是全部发下去。但是,一个月过去,发放武器的报告没有批下来。810日,施尚英去康办开会,询问报告为何没批?马天水说:我早就批了,并将办文的干部找来。一问,才知道是因为对上海在苏北的大丰农场是否也要发枪有异议,所以没有将马天水的批文转民兵指挥部。马天水大发雷霆,指示说大丰农场单独处理。他随即在原来批过的报告上,又写上“立即发”,对施尚英说:你们明天就发。于是,市民兵指挥部于811日,开会布置发武器,到8月底,七万多件武器全部从仓库领出,到910日,大部发到基层。[5]

马天水为什么那么急地要发枪?文革后他自己在交代中说,是怕毛泽东逝世后打内战:“为什么这么急,主要是今年以来特别是主席病重后,我们受四人帮的毒很深,我和徐景贤、王秀珍同志也曾议论过主席百年之后的形势万一发生内战和闹乱子,手里有点力量。”[6]而丁盛后来在回忆录里说,文革结束后,对他审查的办案人员要他承认:因为他88日那天晚上,在延安饭店对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他们讲了那番话,马天水他们才去检查枪发下去没有,急着要发枪。[7]丁盛不承认自己曾经讲过那番话。但不管发放武器是否与丁盛的话有无关系,对毛泽东病重病危的担忧,尤其对毛泽东逝世后可能的形势变化的担忧,不能不说是马天水急着发枪的原因之一。本来,上海的发枪是个每年例行的民兵行动,但因故拖延了,从年初拖到到8月才实施。这时毛泽东已经病危,又加上马天水批示“立即发”。于是上海的发枪,与毛泽东逝世,在时间上几乎重合。这不能不引起军队的警觉。

而在此之前的197638日,一颗巨大的陨星以每秒十几公里的速度,带着火球穿过地球的大气层,飞至吉林地区上空爆炸,大量碎陨石散落在吉林市郊区一带,其中最大的三块陨石,沿原来的飞行方向继续向西偏南方向飞去,先后落在吉林市郊区的三个地方。民间传说:这样大的陨石跌落在中国,是预兆着中国最重要的三个人物的离世。当时,周恩来已经于二个月前的18日逝世;76日,朱德逝世;接着,728日,唐山大地震,连北京都能感觉到严重震感。终于,仿佛是应验着天人感应的陨石传说,197699日,毛泽东逝世。

毛泽东逝世,市民兵指挥部继续根据原来的工作预算,又下发了六万余发子弹和一万五千万发炮弹。到9月中旬,毛泽东逝世前便定下的武器发放,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