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理 论 查看内容

帝国主义、超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崛起

2017-9-20 00:53|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20518| 评论: 1|原作者: 话实|来自: 激流网

摘要: 帝国主义意味着战争。但是我们目前的现实是,美帝国主义手里拥有炸平世界好几遍的核武器,他不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会做垂死的挣扎。随着美帝国主义的衰退,为了维护美帝国主义的霸权地位,美国人民会付出越来越沉重的代价。这是美国人民觉醒的先决条件。

()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垄断的升级和生产过剩的危机

有些左派错误的认为:“在国家干预的条件下,传统的以生产过剩为形式的经济危机不再构成对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威胁,其破坏程度显著减轻了。”[6] 在他们看来,反而是“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是资本主义起死回生的最大制约因素。”[7]

历史的事实却一再的证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还是生产的过剩,而不是其他的如资源危机或生态危机等等。

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利润。但是只有在社会生产的总产出大于工人阶级的总消费的时候,也就是有了剩余的时候,这些剩余才有可以转变为资产阶级整体的利润(这里可以不考虑资产阶级的奢侈消费、固定资本的折旧和维护资本主义的国家机器等等的需要,因为这些都可以看做为产出的折扣)。换句话来说,也就是所有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加到一起要多于所有工人所购买的产品才有留给老板们的剩余。工人的产出和工人的消费之差越大,剩余越大,整体利润才有可能更大。把剩余转化为扩大再生产的投资时,经济便增长。

虽然价值是在生产中创造的,但是它必须通过交换才能实现。因此每个资本集团的剩余产品只有在被其他资本集团购买成为扩大再生产的投资时,那些剩余的产品才能转换成利润。这是剩余产品到利润的转换,即资本增值的必要条件。否则那些剩余产品就是一堆卖不出去的商品。但这生产规模的扩大将使得往后发生生产过剩危机的可能性更加严重。一旦多个资本集团对将来那些过剩产品到利润的转换失去信心,也就是对产能泡沫式的不断扩张失去信心,经济危机就必不可免。这就是宏观视角的生产过剩危机起源。

很多人以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由于人民的消费不足引起的。这是不对的。自古以来,人类的多数都是消费不足,只有生产过剩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资本主义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不是由于消费下降引起的,而是由于产出的增长超过了消费的增长,而且往往首先过剩的是投资用的工业品而不是消费品。所以,所谓的消费不足看起来和生产过剩是一个事物的两方面,其实不然。生产过剩是绝对的(因为过剩的不是消费品),消费不足是相对的。生产过剩是原因,消费不足是结果。这一点在一个经济周期中是可以看得很清楚的:首先是由于投资前景的冷却带来投资的下滑、工业品的积压、利润的下降、生产的过剩,才有工人的失业、消费的下降。

如果资本主义制度能够有计划、按比例地协调产出和消费的同步增长,它就有可能避免生产过剩的危机(像赫鲁晓夫上台后的苏联到其解体前的计划经济时期)。但是资本主义一般不是铁板一块的单一集团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苏联的解体说明单个集团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不稳定的资本主义)。除非特殊需要(如战争时期),资产阶级内部一般不会自动地协调相互的生产,而且单个资本集团的生产扩张一般不会直接地造成其产品的过剩。相反地,采用新科技、新技术进行大规模扩张的资本集团往往会使得其单位产品的成本和价格都下降,因而会使得扩张相对不足的资本集团的产品竞争不过,成为过剩的产品,从而挤垮后者。这就是资本集团之间竞争的结果。因此,从微观视角来看,单个行业的生产过剩是资本集团竞争的手段。

但是单个资本集团在行业内部的“理性”微观行为成为资本主义整体的“非理性”宏观行为。为了生存,每个单个资本集团都拼命地扩张其生产规模[iii],因而造成资本主义总体生产规模的扩张。但是这一总体的扩张只有在高于工人阶级总体生活消费的增长时才会有属于资产阶级的总体剩余的增长。一旦总体剩余不能转换成扩大再生产的投资,生产过剩危机就会爆发。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根本矛盾,也是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源。

缓解生产过剩危机的办法要么是通过开拓新的市场来消化过剩产能(如发现新大陆或拉中国加入世界资本体系),要么是通过新科技对原有固定资本的淘汰来缓解产能过剩(如电视有一段时间几乎淘汰了电影,手机几乎淘汰了座机,数码相机基本上淘汰了胶卷相机,或汽车和飞机在美国基本上淘汰了火车等等)。

否则,要拯救资本主义,就必须摧毁过剩的产能!自然灾害可以直接破坏产能,进而缓解生产过剩。战争是破坏过剩产能的另一个渠道(二战后的日本和德国是一片废墟)。当足够的产能被战争或自然灾害摧毁后,产出与市场重新恢复平衡,为新投资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没有新市场,没有新技术,没有自然灾害或战争,那么产能的过剩就只有通过严重的经济危机来解决。实力弱的资本集团在经济危机期间不得不破产,这样就有可能淘汰大量的过剩资本,使得产能与市场重新恢复平衡。

与封建帝国基于简单的贪婪而进行的扩张不同,资本帝国主义产生的起因之一就是为了缓解国内的生产过剩。基于小生产的封建王国不扩张也能生存,但是基于市场经济的现代帝国主义是要么扩张,要么消亡。因而他必须通过对殖民地的倾销和掠夺开拓自己的市场,获得新的资源,缓解国内生产的过剩(百年前日本在中国大力发展采矿业和倾销工业品就是一例),因而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帝国主义后期的发展才由商品的输出转向资本的输出)。美国的新殖民主义起先也是通过对其他国政治和经济(市场)的操控来造就新的投资机会和倾销自己的过剩产品,以此来转嫁国内的生产过剩危机。

资本主义的全球化使得市场进一步地开拓,暂时地缓解了帝国国内产能过剩的危机(中国加入世界的资本主义体系,把后者从70年代中期开始的,以石油危机为代表的,直到80年代中期也没有明显缓解的总危机趋势推迟到了2008年才又一次爆发)。其结果却是后患无穷的世界范围的产能过剩!如果近期没有重大的新科技来开拓新的市场或強行淘汰大量的旧有固定资本(假如一种新的化工材料可以完全替代钢材的话,或一种新的科技使得光伏产品的造价成为极其底廉,进而几乎可以完全替代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话,这些新科技就会大量地淘汰类似钢铁或能源等行业旧有的固定资产),世界范围的产能过剩就只有通过更深刻的经济危机来摧残过剩的产能,以便恢复产能与市场的平衡。

但是各国资本都希望通过摧毁他国竞争对手资本的产能来缓解自己的产能过剩,因此他们之间的矛盾就越来越尖锐。战争才是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危机的集中表现。

()生态危机和资源枯竭与帝国主义

虽然全球变暖和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马列毛主义者要一分为二的对待这个问题。一方面它激起了全球人民对资本主义生产模式的反抗,激化了资本主义内在的矛盾,尤其是帝国之间争夺资源的斗争,但是它也有提供新投资机会,从而拯救资本主义的一面。相比以上所列举的各种资本主义下不能克服的矛盾,资本主义有可能克服生态危机的。

比如,中国古代历次农民起义往往是和自然灾害相关联的,但是另一方面19世纪爱尔兰的土豆饥荒和欧洲同期的黑鼠瘟疫对于制度的冲击好像并不严重。这是因为资源的枯竭本身看像是人与自然的矛盾,而不是人与人的矛盾,因而并不直接地威胁资本主义。正因为如此,日本前几年的大地震并没有增强日本人民对社会主义的诉求。

资源的枯竭当然会威胁个别依靠垄断资源的那些资本集团的生存,但是他的竞争对手反而因祸得福。天然橡胶的局限推动了人造橡胶的发展,石油资源的枯竭推动了日光的利用,等等。因而资源的枯竭并不威胁资本主义的发展,反而有可能推动科技的创新,造就新的投资机会。2008年兴起的液压分裂技术就大大增加了美国的页岩油和天然汽的产量。中国的风电、光伏等行业前期疯狂的扩张和目前的生产严重过剩危机恰恰是因为生态危机还没有“及时”到来。正像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十多年前说过的一句话:石器时代的终结不是因为人类找不到石头,石油时代的终结也会远远先于石油资源的枯竭。[9]

我们在这里必须再一次的强调,资本主义恐惧的不是资源的稀缺,而是生产的过剩。除非帝国之间的争夺摧毁资本主义,生态的危机有可能拯救而不是埋葬资本主义。当前中国政府正是在利用生态危机所造成的契机强行迫使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关闭,以便缓解很多行业的生产过剩危机就是一例。

1

鲜花
1

握手
2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林林 2017-9-21 00:17
有一个问题,请教楼主,在第十页中,你摆出的数据对比中国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难道可以不考虑人口吗?比如美国人口大约4亿,而中国14亿还多。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5 05:01 , Processed in 0.015232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