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理 论 查看内容

关于“中产阶级”

2017-11-25 23:50|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4794| 评论: 1|原作者: 马列之声

摘要: 阶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核心组成,它与政治经济学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富批判性和历史变革意义的部分。从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问世以来,种种对其非难和所谓“打倒”就接连不断,今天资产阶级学者鼓吹“资本主义社会已经中产阶级化”“工人阶级已经消亡”,以现象取代本质,以末节取代整体,借以混淆视听,服务于其论证资本主义永恒性的目的。澄清在中产阶级问题上的种种混乱,今天显得具有特殊的意义。 ... ... ...
资产阶级社会学家把许多项标堆凑合在一起,其中除了收入、地位和权力外,还有住房、教育程度、文化水平、宗教信仰、社会交往、兴趣爱好、母亲的劳动情况、参加社会事业的情况、发者情况、进德面貌等等,总之,把人们中最有差别的各种具体特征,人们处境上的各种最小的特点都凑合起来了。诸如此类的阶层“指数”是漏洞万出的,因为它们是把一些完全不同的、有时是彼此互不关联和彼此毫无因果关系的、忽视阶级根本基础的、派生的或次要的各项特点,随意地、折衷地凑合成为一个整体。列宁曾经指出:如果“拿两个或更多的不同的定义,把它们充全偶然地拼凑起来,……那末我们所得到的就仅仅是一个指出事物各个方面的折衷主义的定义。”

社会阶层理论在哲学方法论上的缺陷是主观唯心主义和折衷主义,在政治经济学上的缺陷就在于把社会划分为社会阶层时脱离了对生产关系实质的分析,因而使社会结构失去了说明整个社会经济形态的特征的基础。

所谓“中产阶级”

所谓“中产阶级”又叫“中间阶级”、“白领阶级”或“新中等阶层”等。这种理论认为,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尤如橄榄核一样是中间大两头小,处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中间的中产阶级,战后剧增,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正在趋于消失,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经“中产阶级化”。

二战后的“黄金时期”使西方社会出现了所谓的“中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文献中,“中产阶级”这个概念使用“阶级”来代表一个用收入水平、消费标准和文化特征来界定的群体,它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概念不同,后者的阶级概念所指的是在生产中处于同样关系、具有同样利益分配关系的群体。西方社会学理论认为,最富和最穷的人最少、“中产阶级”数量最多的“橄榄型”社会是最稳定、最理想的社会形态。

何为“中产阶级”(middle class)?《美国传统词典》对“中产阶级”的定义是:“介于工人阶级和上层阶级之间的社会经济学阶级,通常包括专业人士、高级技术人才和中低管理人员”。英美两国的其它词典的定义也与之大同小异。这一定义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西方社会对“中产阶级”的模糊界定。

“中产阶级”社会在西方人看来是这样一个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多数人既不是富人也不是穷人,而是经济状况处于中间程度的人。”到目前为止,西方对于“中产阶级”的界定,仍没有统一的标准可遵循,也还没有哪个国家对什么是“中产阶级”下过确切定义。倒是政客们为争取选民,不得不尝试对“中产阶级”加以界定。如2012年美国总统竞选人罗姆尼和奥巴马分别将年收入在“20-25万美元或稍少些的人”及25万美元以下的人称之为“中产阶级”。金融机构或研究机构出于工作需要也必须对“中产阶级”的概念加以量化,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产阶级”是指年收入在4000美元到1.7万美元之间的人群。亚洲开发银行将“中产阶级” 定义为每天消费2至20美元(约人民币13.6—136元)的群体,这个标准远低于西方。看来,在界定现代“中产阶级”的问题上,人们依据的不是科学严谨的概念,而是收入水平,不管这样的收入差距如何巨大,或这种收入可能因经济状况而如何的不稳定。正是由于“中产阶级”不是严谨的科学概念,所以对它的定义会成为非常困难的事情,只好由机构、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定义,使“中产阶级”的界定成为学术界讨论不休的话题。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对“middle class”的界定是明确的。马克思、恩格斯在著作中多次指出,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中等阶级”、“中间阶级”或“中间等级” (在英文中都是一个词middle class,中文的翻译取决于译者的理解)指的是介于统治阶级贵族与被统治的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同样被统治的资产阶级。如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序言中写道:“最后,我还要做两点声明。第一,中等阶级这个词我经常用来表示英文中的middle-class,它同法文的资产阶级一样是表示有产阶级,即和所谓的贵族有所区别的有产阶级,这个阶级在法国和英国是直接地、而在德国是假借‘社会舆论’间接地掌握着国家政权。……”在资产阶级的统治确立后,“中等阶级”或“中间等级”的内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在《共产党宣言》中,马恩指出,“中间等级,即小工业家、小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他们同资产阶级作斗争,都只是为了挽救他们这种中间等级的生存,以免于灭亡。”

因此,在贵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并存的、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代,资产阶级由于其经济上的优势地位,是介于作为统治阶级的贵族和其它被统治阶级之间的“中间的”阶级。因为资产阶级可以通过购买爵位或向贵族放贷等方式,获得向更高社会等级流动的机会,所以是中间阶级或等级。而在资产阶级社会里,包括农民阶级、小业主等在内的城乡小资产阶级却是相对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中间阶级”。他们在幸运的情况下,可以成为资产阶级,但更多的情况下,却是不幸地破产沦为无产阶级。因而对“中间阶级”的理解必须基于对阶级间相互关系的辩证理解,使用“中间”或“中等”一词就把这种介于“上”和“下”两极间的、居中变动的阶级地位作了准确定位,故将Middle class翻译成中文“中间阶级”或“中等阶级”更为贴切。

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除了城乡小资产阶级外,独立执业的律师、医生、经理(不包括那些收入超过工人数倍至数百倍的顶级经理)等自雇的、或与资本家分享利润的专业人士等新型小资产阶级,也应被视为中间阶级或中等阶级的一分子。他们与工人阶级的区别在于,或拥有少量生产资料自谋生路,或通过自己的一技之长要么自我雇佣,要么通过与资本家合作,得到后者施舍给他们一些剩余价值,使其收入超过普通工人工资水平。这个由不同阶级成分组成的中间阶级,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他们不剥削别人,或对别人只有轻微的剥削。正是由于这个特点,使当代中间阶级的地位仍然介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既有可能上升为资产阶级,但更多的可能是沦为无产阶级。

与马克思主义不同,西方所谓的“中产阶级”是把达到某一收入标准范围的人群,统统划定为“中产阶级”。这样,除了少数无业游民、最低收入者外,广大的工人阶级、城乡小资产阶级、自由职业者甚至部分中等资产阶级都成为了“中产阶级”。社会人群不再被划分为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等,而是被划分上层阶级(upper class)、中产阶级和下层阶级(lower class)三个层次。在此种阶级划分方式盛行的情况下,按照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划分阶级的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法,实质上被解构、被消解,甚至使阶级概念本身也被边缘化,“去阶级化”、“去意识形态”成为学术与媒体的时髦取向。

因此,“中产阶级”是以分配的结果、而不是以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来划分阶级;它力求抹煞生产资料占有关系是划分阶级的最重要标准,力图抹煞无产阶级与小资产阶级的界限,同时使阶级概念模糊不清,阶级话语“失效”。它以收入多寡这一看似简单的标准来划分阶级,既回避了工资收入与资本收入的区别,又回避了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还将被雇佣者、自雇者甚至部分雇佣者混淆为同一个阶级。“中产阶级”在概念的科学性上制造了彻底的混乱,甚至不能自圆其说。鉴于“中产阶级”概念的流行,为方便论述,本文使用“中产阶级”这一概念,并力求说明,“中产阶级”不能掩盖和改变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对立的现实、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的现实,西方近年来出现的“中产阶级危机”不过是这些现实的真实写照。

数十年来,西方政治家、媒体和一些理论家不遗余力地渲染西方社会是“无阶级的社会”,同时又宣扬这个社会“中产阶级占绝大多数”。比如1996年时任英国首相的约翰·梅杰就宣称:“我们现在都是中产阶级了。”西方社会长期普遍流行的说法,就是中产阶级覆盖了这个社会绝大多数人。而在这个社会的上层,是人数很少的富有群体,比如像福布斯、洛克菲勒、盖茨、特朗普那样的企业大亨和超级富豪,也有像乔丹、杰克逊那样的体育明星或歌星;而在下层,也是人数极少的“边缘化群体”,被称为“底层阶级”(underclass),媒体渲染他们另类、懒惰、受伤害、不正常、扭曲,与社会格格不入。这样的话,大多数人口享受着“中产阶级安逸舒适的生活”,上层阶级或下层阶级只是人口的少数,中产阶级成员只要辛勤奋斗和打拼,维持舒适富足生活不成问题,少数可以跻身上层,特殊情况才跌落下层。总之,这就是西方的“中产阶级梦”或“中产阶级社会”神话。这个神话的存在,遮蔽了社会的真实阶级划分,造成“工人阶级已经消失”的假象。

但是,“中产阶级”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随着资本积累进程的深化,“被挤压的中产阶级”与资本主义一道进入了“大衰退”(The Great Recession)危机。有关“中产阶级危机”、“拯救中产阶级”的呼声在西方社会尤其是美国不绝于耳。

资本主义社会中产阶级化了吗?

所谓“资本主义社会中产阶级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资产阶级学者适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就业结构的变化,而抛出的一种美化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这种理论试图以“阶级调和论”来否认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

所谓“中产阶级”又弥“中间阶级”、“白领阶级”或“新中等阶层”等。这种理论认为,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尤如橄榄核一样是中间大两头小,处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中间的中产阶级,战后剧增,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正在趋于消失,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经“中产阶级化”。例如,英国工党理论家弗·德宾认为:“介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中间诸阶级,是注定要在其他两阶级的上下两片磨石之间碾碎的。这是《共产党宣言》的著名预言。……马克思论题的这一重要部分有本质上的错误,冷酷的事实是:近年来中间阶级并没有在任何磨石之间被碾碎。相反,他们兴旺了,更多了。””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与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些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与未来学家,注重研究白领工人的增多及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个的作用。长期以来,白领工人的阶级属性问题成为西方学者一直注重研究与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虽然西方学者依据不同的标准,提也许多不同的理论观点,但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产阶级化”的观点广为流行,以这一种观点为代表的“中产阶级”论充斥了西方思想领域。这种理论直接攻击马克思主义,企图否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冲突,进而抹煞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一、中产阶级混乱的划分标准

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宣传的“中产阶级”概念同马克思主义关于中间阶层的概念有部分重叠,因为两者都是指社会两极之间的部分。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者讲的社会两极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而他们讲的两极则是概念模糊的上层阶级和下层阶级。他们的“中产阶级”是按照收入、职业、名望、权力、心理等各种指标来确定的,完全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划分阶级的标准。

虽然“中产阶级”论己在西方社会广为流行,但是,我们从那些被公认为是西方“中产阶级”问题研究专家的权威之作中也难以得到有关“中产阶级”的明确定义。一般地说,中产阶级是指白领工人。那些西方学者之所以把白领工人称为中产阶级,因为在他们看来,白领工人已不同于传统的工人阶级,传统的工人阶级等于蓝领工人,是由产业工人或其他经济部门中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构成的阶级。他们认定,“工人阶级是由从事体力劳动的雇员和他们的家属组成的,几乎所有其余的人口都是中产阶级”,“什么是中产阶级:最好的概括也许是:他们是社会中用脑劳动,而不是用手劳动的各种部分”。这里是以劳动方式亦即脑力劳动方式作为划分中产阶级的标准。美国社会学家赖特·米尔斯是西方众多“中产阶级”论者的代表性人物,他所著的《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是西方公认的分析中产阶级问题的权威之作。他在这本书中把经理、律师、医生、教师、技术人员、推销员以及各种各样的办事员与工头都划归为中产阶级,并声称中产阶级的崛起“向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个难题”。他认为,由白领工人组成的中产阶级是属于介于资本和劳动之间的中间阶级‘是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缓冲器,也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稳定的主要力量。在米尔斯那里划分中产阶级的依据主要有职业、收入、名望、服装、文化程度、价值观念、心理因素等多重标准。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水边 2017-11-26 12:33
责编 水边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20:45 , Processed in 0.028508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