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楔子

2017-11-27 23:39|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3074| 评论: 1|原作者: 戚本禹回忆录

摘要: 我问什么是“海祭”,祖父就向我讲了甲午海战的事,说威海的水兵与日本鬼子撞船拼命,成千的人死在大海里。那之后,威海的乡亲百姓,每到过年和清明,都要到海边去祭奠那些战死在海里的水兵。早几年的“海祭”一来,刘公岛对面海滩上,香火缭绕,人群密集,慢慢的,年代久了,“海祭”的人就少了。 ...
 

母亲小店的遭遇在整个社会上不过是一粒小小沙子,但是这粒小小沙子对我思想转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我懂了历史上的官逼民反是怎么回事。

终于,1946 年十一月下旬至十二月上旬,上海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摊贩斗争。国民党上海政府在整顿市容名义下,在几天之内抓了上千的小摊贩进局子,并没收他们那点可怜的小商品,结果引起众怒,五、六千个摊贩家属(妇女、老人、小孩)和许许多多被没收物品、被禁止摆摊的摊贩,包围了黄浦区的警察局,要求释放被抓摊贩,发还被没收的财物。那天是星期六,我本来是要去父亲的公司,走到河南路上看到摊贩们一群一群往黄浦警察局奔去,一打听说是摊贩在包围警察局,就跟着人群进了黄浦警察局前面的广场。只见广场上人山人海,群情激奋,后面和旁边马路上还有数千围观者。警察局门口则是好几排警察与往里冲击的摊贩发生激烈冲突,警察用警棍打人,用水龙头冲人,还往天上开枪,摊贩们则毫不退让,一些人还不知从哪儿弄来一筐筐碎砖头、鹅卵石、西红柿、臭鸡蛋,往警察局扔,扔得远的就把警察局的玻璃窗打碎了。一看这阵势,我就跑过去帮忙给大人递碎砖头——我是个小孩,力气小,碎砖头扔不远。

警察会闪躲石头和西红柿,真挨打的不多,而冲在前面的摊贩,有的被逮捕,有的被打昏,有的被打伤。即使这样,摊贩们还是不罢休、不退却。几十分钟后,其他区的大批警察,坐着鸣叫的警车赶来支援,他们下车就抓人,我从人群空隙中跑了。摊贩们随后就组织全市商户罢市。这件事最后以国民党市长吴国桢讲话答应放人、答应退还东西、答应摊贩继续营业而淡化。

1946 年冬天,美国大兵在北京凌辱北京大学女学生沈崇,由此爆发了津、京、沪的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上海的学生包围了美军在上海的海军司令部,高喊“美军退出中国”,“美国兵滚出去”的口号。大学教授蔡尚思、马寅初、楚图南等名流发表了《对美军暴行抗议书》。大游行那天,正是1947 年元旦,学生放假,我听到广播后,也到南京路去和市民一起观看反美大游行,学生喊口号,市民也跟着举手喊叫、鼓掌、跳跃,一致要求驱逐美军撤离中国。这是一次全国范围的“反对美国大兵欺凌中国人,要求美军退出中国”的人民运动。

这个时期,国民党发动的内战已经打得很激烈了,内战造成大批苏中战区的难民,搭船从长江对岸涌向上海、南京、常州、无锡、苏州等地。

进上海的难民最多,一时间在南市、闸北、杨浦,出现无数的贫民窟,难民用木板、硬纸板搭起许多临时小屋,里面挤满了人,后来没地方搭建小屋了,很多人就睡在马路上。那年冬天上海特别冷,突然有一天,一场寒流袭来,冻死了很多人。我第二天清早去上学,在蓬莱路、复兴路上就看到隔一段就有一个小孩的尸首。有人在报上说那天死了八百个小孩,有八百个童尸!住在上海的诗人臧克家,目睹了这个惨状,就写了一首诗,叫“生命的零度”,副标题是八百童尸。共产党的地下组织把这诗摘录成一个小传单到处散发,我就是在传单上看到这首诗的。这首诗是反内战的号角。那些儿童有权利生存下去,却生命到了零度,冻死在上海的街头,死的时候眼睛都闭不上,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国民党打内战,弄得老百姓没吃没住。1947 年刚来,上海米价又暴涨,比抗战胜利时上涨了百倍,即使这样市民还常常排长队买不到米,而穷人想吃也没钱买,只好买点豆腐渣参合玉米面混日子,家中来了客人才会到黑市买点大米应付一下,而黑市米价比配给米高一倍到五倍。就在这个时候上海地下党发起了反内战、反饥饿运动。国民党开动宣传机器说内战是共产党挑起的,但谁都不信他们的,谁都知道,是四、五百万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在美国人支持下,张开大嘴想吃掉共产党。

我亲眼目睹的惨状对我触动很大,臧克家的诗又启发了我的觉悟,我就参加到了反内战、反饥饿的学生运动中去了(自那时以来我一直很崇敬诗人臧克家,直到二十一世纪初我还到他山东老家去纪念过他)。外滩、南京路、西藏路上,都有大学生、中学生游行示威,我就跟着他们跑,他们喊口号我也喊口号。那时候我还没参加地下党,但是我已经知道是地下党在策动反内战、反饥饿运动。国民党警察用水龙头来冲击学生,学生不肯退却。我所在的德润中学,校长是国民党,他不准学生参加游行,但我们和郁文杰等七、八个学生,还是到外滩去助威。特务们用一个木头棍子,上面钉很多钉子打学生,一打就出血,一拉就血肉淋漓!很是惨烈。

学生把照片拍出来,老百姓看了更愤怒了。国民党命令大中学校提早放课,不准学生在一起。他们以为放课学生就不游行了,其实一放课学生出来参加游行更方便了。

老百姓都知道反内战、反饥饿其实就是反国民党,反国民党给老百姓造成苦难,所以都自愿参加到运动中来。一些工人、职员是直接参加到学生的游行队伍中来,很多的大小商店则是关门停业,表示对运动的拥护。

与上海的运动同时,南京、北平等地也出现了反内战、反饥饿运动,并且所有这些大城市的运动,持续不断,愈演愈烈,国民党就出动大批军队,残酷镇压游行示威的群众,制造了死伤大批革命学生的惨案。即使这样,还是压不下群众的反抗。而且上海、南京的工人、市民,大批加入群众运动中去之后,不像学生那样温文尔雅,他们罢工、罢市,包围警察局,还有许多市民竟然自发组织抢米风潮。

1947 年暑期,我初中毕业,那时我虽然反蒋反美的积极性很高,但还没有建立起革命的人生观,理想仍然是做个科学家,走科学救国的路,所以考高中我是一心想上名校。报上说,黄炎培等创办了一个贫寒学生助学金,凡上海市贫寒学生,如能考取这项助学金,就可保送进上海名校浦东中学、沪新中学等。我家境贫寒,就去报考了这个贫寒助学金,结果我幸运地考上了,保送进了浦东中学。但我怎么也没想到,浦东中学这个名校竟彻底改变了我自己原来设想的人生道路。浦东中学是上海名人杨斯盛创办的,杨斯盛是工人出身,后来成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上海滩上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上海许多有名的建筑都是他带领工人建造的。他在晚年毁家兴学,捐献一生积蓄二十四万金,在上海浦东创办了这所中学。第一任校长即是黄培炎先生,他是孙中山领导的老同盟会会员。“五四运动”先驱蔡元培曾赞誉杨斯盛是“一代伟人”,胡适则称杨斯盛是中国的“大豪杰”,“可敬、可爱、可法、可师”。浦东中学在长期的教学中,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著名的有张闻天、李一氓、蒋经国、庄世平、王淦昌、夏坚白、范文澜、胡也频、殷夫、董纯才、雷经天、谢晋、何挺颖、叶君健等。

浦东中学一直富有革命传统,早在“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和“一二九”运动中,就都是革命的先锋堡垒。在抗战中校舍被日寇炸毁,学校迁至浦西杜美路(即今东湖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很重视浦东中学,派军统特务黄星来控制训导工作,他有权把革命师生送特刑庭,连校长都怕他。上海地下党则把浦东中学列为中学工作重点,还派了一批地下党员在学校组织学生运动。我在解放后才知道,我考的那项贫寒助学金,名义上是黄炎培等人创办的,实际从事具体工作的多是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人士。

而我能考上则可能与我之前参加了反饥饿、反内战斗争不无关系。我的英语不好,我很担心考不取,记得当时面试的时候,一位女老师问我对全市反内战、反饥饿运动的看法,我根据自己的经历和见闻侃侃而谈了一番,结果我在回家后的第四、五天,就接到了保送浦东中学的通知。

1947 年秋我到浦东中学报到了,和顾志刚分在一个班级,他就坐在我后排。不久我们成为好朋友,后来是同志加兄弟,彼此生死不渝。顾志刚是青年地下党员,是当时上海地下党派到浦东中学组织地下党支部、开展学生运动的成员之一,和他一起的其他青年地下党员还有胡令升、张晔、何世和、钱嘉庆、姚堤等,其中胡令升是当时上海地下党最年轻的区委委员。

1947-1948 年是我一生中思想大变化的时期。这个大变化决定了我一生的命运,我一生的跌宕起伏,高峰低谷,好与坏,福与祸……都与这个大变化有关系。这个大变化又与革命书籍分不开。我对书籍总是如饥似渴,刚随母亲到上海不久,就迷在儿童图书馆的图书里;在建平中学读初中的时候,从一个老师那里得知在四马路(现在的福州路)有个很大的市立图书馆,我就去那里读过诸子概论、史记和鲁迅、茅盾、郭沫若的部分著作,还读了达尔文、莎士比亚、爱因斯坦。但是,引起我思想大变化的是在浦东中学时期接触到的革命书籍。

通过地下党员顾志刚,我先读到了大量上海进步书店、解放区和香港出版的文艺、历史、哲学著作,包括《李有才板话》、《王贵与李秀秀》、《李家庄变迁》、《大众哲学》、《小二黑结婚》、《社会科学概论》和鲁迅、高尔基部分著作的单行本等,后又读到了美国记者斯诺写的《西行漫记》。

《西行漫记》这本书系统讲述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革命理想,特别是书中的《毛泽东自述》这篇文章,把毛泽东本人的革命历史、政治主张坦诚地公诸于世了。这本书打开了我了解共产党和毛泽东的大门。书里的许多事情,如井冈山,反围剿,万里长征,都是我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既新鲜又刺激。我一翻开这本书,就像打开了万宝盒,一连三天三夜,日以继夜地看,连吃饭、睡觉都忘了,学校里的功课也不做了,有的章节不止看过一遍、两遍。这真是一本了不起的好书,它帮助我建立了对共产党和毛泽东的信念。现今我个人的藏书里有《西行漫记》的三种版本,它们是我的珍爱。现在许多人都在追求亿万家财,想做亿万富翁,这本书里讲的真理的价值岂止亿万!

从《西行漫记》里,我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写了本《共产党宣言》,我到处找这本书。后来何世和给我搞来了,他那个书的封皮是《家庭月刊》,里面才是《共产党宣言》,书没写译者姓名,书的纸张粗糙泛黄,书的第一句话就震撼了我:“一个幽灵在欧罗巴踟蹰着,这就是共产党的幽灵!”“踟蹰”两个字我那时还很生疏,所以印象特别深刻。解放后我看到莫斯科外文局出版的“宣言”译本,它把第一句译为“一个怪影在欧洲游荡着—共产主义的怪影。”我觉得它没有我们中国人自己翻译的好。《共产党宣言》第一章就讲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我看了就想,我在报关行干活的父亲、在香烟厂干活的老姑、在食品厂干活的花姐,不都是无产者吗?他们的老板不都是资产者吗?《共产党宣言》说,无产者要联合起来,用革命手段夺取资产者的机器、工厂、土地、房屋,建立起一个让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我同意并相信这些说法,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打倒国民党,因为那时国民党很专制、很腐败,我很厌恶国民党了。《共产党宣言》提出要没收资产阶级所拥有的土地、工厂、铁路,要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然后按计划组织生产,还提出具体的十条措施。我反复阅读这些措施之后,全部都拥护,特别拥护“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这一条。这本书我大致能看懂,有些内容却不很明白,比如“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公开的公妻制”、“英国宪章派”、“蒲鲁东的《贫困的哲学》”等,其中一些问题是直到解放后才慢慢弄懂的。

我从一位在海关工作的老乡那里得知,在上海霞飞路影院的后面,有一家中苏友协开办的进步书店。我找到那家书店,只见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苏联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中文书。书店的职员对人和蔼,对我这个穷学生,也彬彬有礼。后来我就成为那里的常客。在那里,可以像在图书馆一样地看书,只要愿意,看一整天也可以,不买书也不要紧。有时(星期日)我就看一整天,中午喝点茶水,啃个罗宋面包,直到书店关门时才回家。我看得最多的是中文版《时代日报》,上面有解放战争的战报,世界和中国局势的分析,我也常常坐在一个角落里如饥似渴地搬起砖头般的大书翻看。久而久之,书架上的《帝国主义论》、《国家与革命》、《马克思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联共党史》、《斯大林卫国战争言论集》等,我都有不同程度的阅读,不过马克思的《资本论》我还看不大懂。总起来说,那个书店给了我许多解放区的消息和初步的马列主义知识,至少我看懂了许多革命新名词,什么“劳动”呀、“价值”呀、“剥削”呀、“帝国主义”呀……我都看懂了。最意外的收获是,一位年纪比我大一点的中学生偷偷给了我一本香港出版的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还神秘地告诉我书店里有时有国民党特务混入,叫我注意尾巴。但我在那书店里陆续看了好长时间的书,也没发现有人盯我,大概那时我人小,不被特务注意。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水边 2017-11-27 12:50
责编 水边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19:25 , Processed in 0.017644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