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送瘟神——新中国第一场疫控战争

2017-12-6 23:57|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2956| 评论: 1|原作者: 唐铮|来自: 北京日报纪事

摘要: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在半个多世纪前,那曾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人民战争。为了消灭为害南方十二省市、威胁上亿人生命健康的血吸虫病,年轻的新中国在当时尚不丰裕的财力物力条件下,举国动员,不仅在短短几年内创造了旧中国无法想象的疫控奇迹,并由此建立起新中国最早的专项疫控体系。 ... ... ... ... ...

“第一面红旗”

奇迹就这样被创造出来了。1958年5月12日至22日,江西省血吸虫病五人小组组织医学专家和血防技术人员到余江县进行全面复查鉴定,证实余江县已经达到消灭血吸虫病的标准,颁发了《根除血吸虫病鉴定书》。

1958年6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给中共余江县委防治血吸虫病五人小组发来了贺电。陈则民至今还能流利地将电文全文背出来:

接五月二十五日来电,收悉你县消灭了血吸虫病,使全县人民永远摆脱了血吸虫病的危害,特向你县全体人民热烈祝贺。你县在与血吸虫病作斗争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各血吸虫流行地区树立了榜样,希望你们总结发扬防治血吸虫病的经验,进一步发动群众做好除“四害”讲卫生,并在消灭其他危害人民的疾病上,取得更大的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一九五八年六月五日于北京

这个消息被《人民日报》以“第一面红旗”为题刊登在第三版上,而这篇报道不仅为余江县带来了两首主席的题诗,也在其后的几十年里,使得这个县城以“第一面红旗”为动力,创造了连续49年没有血吸虫病的奇迹。

难道这49年间,余江真没有出现过钉螺?在余江县厚厚的血防志里,确曾有过两次发现钉螺的记录。第一次是1973年的冬天,邓埠镇农民于青海在白塔河邓埠浮桥边无意中发现了一只钉螺。第二天,全县干部群众3000多人从马荃镇至邓埠镇铁路桥共39公里范围内,一个地段接一个地段仔细排查,连续查了3天3夜,直到未发现第二只钉螺,才鸣金收兵。第二次是1983年,在省水稻原种场突然发现新螺点,有螺面积2481平方米,县里立即组织灭螺队,全面灭杀。为了验证灭杀成功,捕获了618只螺,解剖了500只,全部阴性,又用49只小白鼠做了感染试验,仍全部阴性,这才放心。

在随后的24年中,余江先后大规模查螺23次,参加查螺群众累计超过3万人次,还立下了凡是发现一个螺奖励300元的重金。用余江人的话说,这些年来已经把凡有可能出现钉螺的地方像梳头一样反复梳了几十遍。

要求所有的疫区都像余江县这样精心地梳理防护,显然是不可能的,然而,正是在这种全民上阵的前提下,才使得余江县给血吸虫病画了一个句号。虽然那种千军万马送“瘟神”的工作方式在今时今日已然不可再续,但在那场战役中所构架的防护体系却依然值得借鉴。

事实上,回望当年涉及12个省市的血防成绩不难发现,当时防治工作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借力于从中央到地方层层布防,设置严密的血防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对疫病从防到治都考虑周全。1956年成立的中央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包括有水利、农业、卫生等相关部门,一声令下就能使得各行各业齐动员,千军万马齐上阵。各个部门的主管负责人亲自挂帅,不达目的不收兵。

在这样的力度之下,到1958年底,血吸虫病人由解放前的1169万降为84万人;12个流行省份已有5个省先后消灭了血吸虫,433个流行县乡区有260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63个乡达到传播控制标准。

尽管当年的血吸虫防治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代特有的烙印——以“人民战争”一般的气势和规模广泛号召人民群众,调动全社会各种资源,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有史以来对于血吸虫病的一次最彻底的胜利。在这场战争中,建立了从中央到乡镇,格局严密,运行长达30多年的防疫体系,创造了此前从未实现过的疫控奇迹,也形成了很有价值的治理经验。时至今日,消灭血吸虫依然要以当年的经验为圭臬。

随后,在1986年,中共中央血吸虫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被撤消,移交国家卫生部领导。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水边 2017-12-7 04:15
责编 水边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16 20:21 , Processed in 0.018420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