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学习园地 查看内容

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1906年)

2017-12-16 08:03| 发布者: 05txlr| 查看: 55105| 评论: 0|原作者: 斯大林

摘要: 《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是斯大林撰写于1906年的一部重要哲学论著,其中,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基本原理,包括“辩证方法”、“唯物主义理论”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同时又系统地批驳了无政府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污蔑和攻击。

二  唯物主义理论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恰恰相反,
正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马克思


    我们已经认识了辩证方法。
    什么是唯物主义理论呢?
    世界上一切都在变化,生活中一切都在发展,但这种变化是怎样发生
的呢,这种发展采取的是什么形式呢?
    例如我们知道,地球原来是炽热的熔浆,后来逐渐冷却,然后生出植物和动物,随着动物界的进化出现了一种猿猴,最后才出现了人类。
    一般说来,自然界的发展情形就是如此。
    同时我们又知道,社会生活也不是停滞不前的。有过一个时期,人们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靠原始的狩猎维持生存,出没于森林,寻找食物。后来原始共产主义为母权制所代替,这时人们主要靠原始农业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接着母权制为父权制所代替,这时人们主要靠牧畜业维持生存。然后父权制为奴隶制所代替,这时人们已靠较为发达的农业来维持生存了。在奴隶制度之后出现了农奴制度,最后就出现了资产阶级制度。
    一般说来,社会生活的发展情形就是如此。
    是的,这一切都是人所共知的…… 但这种发展的经过是怎样的,是意识引起“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呢,或者相反,是“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引起意识的发展?
    唯物主义理论就是这样提出问题的。
    有些人说,在“自然”和“社会生活”出现以前就有世界观念,以后这种世界观念成了它们发展的基础,所以“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现象的发展,可以说是世界观念的发展的外在形式或简单表现。
    例如唯心主义者的学说就是如此,后来唯心主义者分成了几派。
    另外一些人说,世界上一开始就存在着两种互相否定的力量:观念和物质,意识和存在;与此相适应,各种现象也分为两类:观念的和物质的;这两类现象互相否定,彼此斗争,所以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就是观念的现象和物质的现象之间的经常的斗争。
    例如二元论者的学说就是如此,后来二元论者也像唯心主义者一样分成了几派。
    唯物主义的理论既根本否定二元论,也根本否定唯心主义?
    当然,世界上存在着观念的现象和物质的现象,但这决不是说,它们似乎是互相否定的。恰恰相反,观念的方面和物质的方面是同一个自然或社会的两种不同的形式,决不能把它们看做不相依存的东西;它们共同存在,共同发展,因而我们没有任何根据设想它们是互相否定的。
    由此看来,所谓二元论是没有根据的。
    统一而不可分的自然表现在物质的和观念的两种不同的形式上;统一而不可分的社会生活也表现在物质的和观念的两种不同的形式上,——我们应该这样去看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发展。
    唯物主义理论的一元论就是如此。
    同时,唯物主义理论也否定唯心主义。
    认为观念方面以至整个意识的发展彷佛先于物质方面的发展,这是不正确的。世界上还没有生物的时候,所谓外部的、“无生命的”自然就已经存在了。第一个生物是没有任何意识的,它仅仅具有感受刺激的性能和感觉的萌芽。以后动物的感觉能力渐渐发展,随着动物的有机体构造和神经系统的发展而慢慢转化为意识。如果猿猴总是用四只脚行走,如果它没有直起身子,那末它的后代(即人类)就不能自由地利用自己的肺和声带,因此也就不能说话,而这种情形就会根本阻滞人类意识的发展。还有,如果猿猴没有用后面两只脚站起来。那末它的后代(即人类)也就不能不总是用四只脚行走,总是向下方看并从下方摄取印象,也就没有可能向上方看,向四周看,因而也就没有可能使自己的头脑获得的印象较四脚动物为多。这一切就会根本阻滞人类意识的发展。
    由此可见,为了意识的发展,就需要有机体的某种构造及其神经系统的发展。
    由此可见,物质方面的发展,外部条件的发展,先于观念方面的发展,先于意识的发展:首先是外部条件发生变化,首先是物质方面发生变化,然后意识、观念方面才相应地发生变化。
    这样一来,自然发展史就根本粉碎了所谓唯心主义。
    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史也应该这样说。
    历史表明:各种不同时代的人们之所以抱有各种不同的思想和愿望,是由于人们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方式和自然作斗争以求满足本身的需要,与此相适应,他们的经济关系也按各种不同的方式形成起来。有一个时期,人们在原始共产主义的基础上共同和自然作斗争,当时他们的所有制也是共产主义的,因而他们几乎不分“我的”和“你的”,他们的意识是共产主义的。后来生产中浸透了“我的”和“你的”之间的分别,于是所有制也就具有了私有性,即个人主义的性质,人们的意识中也就浸透了私有感。到了现在这个时期,生产又具有社会性,因而所有制也将很快地具有社会性,正因为如此,人们的意识也就逐渐浸透着社会主义思想。
    举一个筒单的例子来说。假定有一个鞋匠开了一个小鞋铺,因为竞争不过大厂主,结果只好关门,到梯弗里斯皮鞋工厂老板阿德里汉诺夫那里当雇佣工人去。他进阿德里汉诺夫的工厂,并不是想永远当个雇佣工人,而是想积些钱,凑一笔资本,再开自己的鞋铺。可见这个鞋匠的地位虽然已经是无产阶级的地位,但他的意识暂时还不是无产阶级的意识,而是彻头彻尾的小资产阶级意识。换句话说,这个鞋匠的小资产阶级地位已经消失,再也不存在了,然而他的小资产阶级意识还没有消失,他的意识落后于他的实际地位。
    很明显,就是在这里,在社会生活中,也首先是外部的条件发生变化,首先是人们的地位发生变化,然后人们的意识才相应地发生变化。
    我们还是回头讲我们那位鞋匠吧。我们已经知道,他打算积些钱,再开自己的鞋铺。这个无产阶级化了的鞋匠工作了一个时期就感觉到积些钱是一件很难的事,因为领到的工资只够勉强维持生活。而且他又看到开个铺子并不是那样吸引人:要付房租、顾客刁难、手头无钱、大厂主的竞争以及诸如此类的种种麻烦,——多少令人操心的事在折磨一个开小铺子的鞋匠。而无产者可以少操这种心,既没有顾客的麻烦,也不必担心房租,早晨去上工,晚间“安心地”下工,星期六也同样安心地把“工钱”装进口袋。我们这位鞋匠的小资产阶级的梦想就在这里受到了第一次打击,在他的心坎中就初次产生出无产阶级的意向。
    过了一些时候,我们这位鞋匠觉察到:领到手的钱连买最必需的东西也不够,增加工资对于他是极端重要的。同时他又发现他的工友们在谈论着什么工会和罢工。我们这位鞋匠在这里意识到:要改善自己的地位,就必须和厂主作斗争,而不是开自己的鞋铺。他加入工会,参加罢工运动,并且很快就开始接受社会主义思想了……
    这样,鞋匠的意识终于随着他的物质地位的变化而变化了:首先是他的物质地位发生了变化,然后经过一些时间,他的意识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关于各个阶级和整个社会也必须这样说。
    在社会生活中,也首先是外部条件发生变化,首先是物质条件发生变化,然后人们的思维、人们的风俗习愤、人们的世界观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因此马克思说: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恰恰相反,正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如果我们把物质方面、外部条件、存在以及诸如此类的现象叫做内容,那末我们就可以把观念方面、意识以及诸如此类的现象叫做形式。由此就产生了一个著名的唯物主义原理:在发展过程中,内容先于形式,形式落后于内容。
    因为在马克思看来,经济发展是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是它的内容,而法律、政治的和宗教、哲学的发展是这个内容的“思想形式”,是它的“上层建筑”,所以马克思作出结论说:“随着经济基础的改变,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会相当迅速地发生变革。”
    当然,这决不是说在马克思看来,彷佛没有形式的内容是可能的,像沙·哥·梦见的那样(见“号召报”创刊号“一元论批判”一文)。没有形式的内容是不可能的,但是问题在于这种或那种形式因落后于自己的内容,始终不能完全适合于这个内容,于是新的内容“不得不”暂时包藏在旧的形式中,因而引起它们之间的冲突。例如现在具有私人性的产品占有形式不适合于生产的社会内容,而现代的社会“冲突”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发生的。
    另一方面,认为意识是存在的形式,这并不是说,彷佛意识按其本性说来也是一种物质。只有庸俗的唯物主义者(如布赫纳尔和摩莱萧特)才这样想,他们的理论和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是根本矛盾的,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很公允地嘲笑过他们。按照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说来,意识和存在、观念和物质,这是一般称为自然或社会的同一现象的两种不同形式。所以它们既不互相否定①,也不是同一现象。问题只在于在自然和社会的发展中,在意识(我们头脑中发生的东西)产生以前,总是先有相应的物质变化(我们身外发生的东西)出现;随着某种物质变化之后,迟早一定会有相应的观念变化。
——————————
    ① 这并不与认为形式和内容间存在着冲突的意见相矛盾。问题在于这种冲突不是存在于一般内容和形式之间,而是存在于旧形式和新内容之间,因为新内容寻求新形式,并且趋向于新形式。——著者注
——————————
    有人会向我们说:很好,这就自然和社会的历史说来也许是正确的。但是,现在我们头脑中各种各样的观念和思想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所谓外部条件是否实际存在,或者存在的只是我们关于这些外部条件的观念呢?如果外部条件存在,那末可以感觉和认识它们的程度又是怎样的呢?
    关于这一点,唯物主义理论说道:我们的观念,我们的“我”之所以存在,只是因为使我们的“我”发生印象的外部条件存在的缘故。谁要是轻率地断定说,除了我们的观念以外什么都不存在,谁就不得不否认任何外部条件的存在,因而也就否认其余一切人的存在,而只承认自“我”的存在,但这种观点是荒诞无稽而和科学原理根本矛盾的
    显然,外部条件是确实存在的,这些条件存在于我们未生之前,也将存在于我们已死之后,并且它们愈是频繁而强烈地影响我们的意识,我们就愈能容易地感受和认识它们。
    至于现在我们头脑中各种各样的观念和思想是怎样产生的,那我们应当指出,这里也是简略地重复着自然历史和社会历史中所发生的那种情形。在这种场合,我们身外的对象也是先于我们关于这个对象的观念而存在的;在这种场合,我们的观念即形式也落后于对象,即落后于自己的内容。如果我望着树,就看见了树,这只是表明,在我的头脑中还没有产生树的观念以前,树本身就已存在,树使我产生了相应的观念……
    扼要说来,马克思唯物主义理论的内容就是如此。
    不难了解,唯物主义理论对于人们的实际活动该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既然首先是经济条件发生变化,然后是人们的意识相应地发生变化,那就很明显,我们要探求某种理想的根据,就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去探求,不应当在他们的幻想中去探求,而应当在他们所处的经济条件的发展中去探求。只有依据对经济条件的研究而创造出来的理想才是好的,才是可以接受的。一切不顾及经济条件、不以经济条件的发展为依据的理想都是坏的,都是不能接受的。
    这就是唯物主义理论的第一个实际结论。
    既然人们的意识、人们的风俗习惯是由外部条件决定的,既然法律形式和政治形式的不适用是决定于经济内容的,那就很明显,我们应当促进经济关系的根本改造,以便使人民的风俗习惯及其政治制度也随之根本改变过来。
    以下就是马克思关于这一点所说的话:
    “并不需要多大的聪明就可以看出……唯物主义学说和社会主义之间的联系?如果人是从感性世界吸取自己的一切知识?感觉等等…… 那就必须这样安排周围的世界,使人在其中能体验到真正合乎人性的东西,使人在其中习惯于养成人的特性…… 如果从唯物主义的意义上来说人是不自由的,就是说,如果人不是由于有避免某种事物的消极力量,而是由于有表现本身真正个性的积极力量才是自由的,那就不应惩罚个别分子的犯罪行为,而应消灭犯罪行为的反社会的根源…… 如果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见“费尔巴哈论”的附录:“马克思论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这就是唯物主义理论的第二个实际结论。
*               *               *  

    无政府主义者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义理论的看法是怎样的呢?
    如果说辩证方法导源于黑格尔,那末唯物主义理论就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发展。这是无政府主义者所熟知的,于是他们就企图利用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两人的缺陷来糟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关于黑格尔和辩证方法,我们已经指出:无政府主义者玩弄这种诡计,不过证明他们自己的愚昧无知罢了。关于他们对费尔巴哈和对唯物主义理论的攻击也必须这样说。
    例如无政府主义者刚愎自用地向我们说:“费尔巴哈是个泛神论者……”他“把人神化了……”(见“号召报”第七期杰连吉的论文)“在费尔巴哈看来,人就是他所吃的那种东西……”似乎马克思由此作出了结论:“因此,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是经济地位……”(见“号召报”第六期沙·哥·的论文)
    诚然,费尔巴哈是个泛神论者,他把人神化了,同时还犯了其他类似的错误,这是谁也不怀疑的。恰恰相反,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先揭露了费尔巴哈的错误。但无政府主义者还是认为必须把已经揭露的错误再“揭露”一次。为什么呢?大概因为他们想在痛骂费尔巴哈的时候,间接地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义理论也糟蹋一番。当然,我们要是大公无私地观察问题,那我们也许就会看到:费尔巴哈除了有不正确的思想外,还有一些正确的思想,正如历史上的许多学者那样。然而无政府主义者还是要继续“揭露”……
    我们再一次声明:他们玩弄这种诡计不过证明他们自己的愚昧无知罢了。
    很有趣的一点(这一点我们在下面就可看到)是无政府主义者对唯物主义理论毫无认识,竟想凭道听途说妄加批评。因此他们往往互相矛盾,互相驳斥,这当然就使我们的“批评家”陷于可笑的境地。例如,假若听信车尔凯兹施维里先生的话,那末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是憎恶一元论的唯物主义的了,他们的唯物主义就是庸俗的而不是一元论的了。他说:
    “自然科学家的那种具有进化论体系、变迁说和一元论唯物主义思想的伟大科学,即恩格斯极其憎恶的科学…… 是避开了辩证法的”等等(见“号召报”第四期车尔凯兹施维里的论文)。
    这样说来,车尔凯兹施维里所赞同而为恩格斯所“憎恶”的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是一元论的唯物主义,因而是值得赞同的,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义却不是一元论的唯物主义,因而显然是不值得承认的。
    但是另一个无政府主义者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义是一元论的唯物主义,因而是应该摈弃的。他说:
    “马克思的历史观点是黑格尔隔代遗传的东西。一般地说,绝对客观主义的一元论唯物主义,其中也有马克思的经济一元论,在自然界中是不可能的,在理论上是错误的…… 一元论唯物主义乃是一种掩饰不周的二元论,并且是形而上学和科学之间的妥协……”(见“号召报”第六期沙·哥·的论文)
    这样说来,一元论的唯物主义是不可接受的东西,马克思和恩格斯并不憎恶它,恰恰相反,他们自己就是一元论的唯物主义者,因此一元论的唯物主义是应该摈弃的。
    真是各人唱各人的调子!你去分辨一下看,谁说得对,是前者还是后者!他们彼此之间对于马克思唯物主义的优点或缺点的问题还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他们自己还不懂得这个唯物主义是不是一元论的唯物主义,他们自己还没有弄清楚比较可以接受的是庸俗唯物主义还是一元论的唯物主义,就大吹大擂地说: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粉碎了!
    是的,是的,如果无政府主义者先生们今后还是这样彼此拚命粉碎对方的观点,那末不用说,未来是要属于无政府主义者的了……
    另一件同样可笑的事实就是某些“有名的”无政府主义者,虽然“大名鼎鼎”,但对于科学中各种不同的派别还没有初步的认识。他们原来不知道科学中有各种各样的唯物主义,不知道各种唯物主义彼此间有很大的区别,例如有否认观念方面的意义及其对物质方面的影响的庸俗唯物主义,也有科学地考察观念方面和物质方面相互关系的所谓一元论的唯物主义,即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理论。而无政府主义者把这种种不同的唯物主义混为一谈,甚至看不见它们之间有显着的差别,同时却又神气十足地声称:我们让科学复活起来了!
    例如克鲁泡特金在他的“哲学”著作中自信地宣称共产主义的无政府主义是以“现代唯物主义哲学”为根据的,但是他却没有用片纸只字来说明共产主义的无政府主义究竟根据哪一种“唯物主义哲学”:是根据庸俗的或一元论的,还是其他的什么“唯物主义哲学”。他大概不知道各种唯物主义派别间存在着根本的矛盾,他不了解把这些派别混为一谈并不是“让科学复活起来”,而是表现出十足的愚昧无知(见克鲁泡特金“科学和无政府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及其哲学”)。
    关于格鲁吉亚的那些克鲁泡特金信徒也必须这样说。请听吧:
    “在恩格斯看来,以及在考茨基看来,马克思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在于他……”也发现了“唯物主义的学说。这种意见是否正确呢?我们认为是不正确的,因为我们知道……凡认为社会机构彷佛是受地理条件、气候和地球转动条件、宇宙条件、人类进化条件和生物条件推动的历史家、科学家和哲学家,全是唯物主义者”(见“号召报”第二期)。
    这样说来,亚里士多德的“唯物主义”和霍尔巴赫的“唯物主义”之间,或者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摩莱萧特的“唯物主义”之间,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了!这算什么批评!具有这样的认识的人居然也想来革新科学!俗语说得好:“皮匠做肉包,真是糟糕!……”
    其次,我们那些“有名的”无政府主义者不知在什么地方听说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理论就是“填胃的理论”,于是责备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说
    “在费尔巴哈看来,人就是他所吃的那种东西。这个公式迷住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所以马克思作出结论说,“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是经济地位,是生产关系……”接着,无政府主义者就用哲学家的口吻教训我们说:“如果吃饭和经济生产是达到这个目的(社会生活)的唯一手段,那就错了…… 如果思想体系主要地、一元地由吃饭和经济地位来决定,那末某些饕餮之徒就会是天才人物了。”(见“号召报”第六期沙·哥·的论文
    你看,要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义驳倒,原来多么容易呵。只须从某个贵族女学生那里听到一些诽谤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街谈巷议,只须用哲学家的武断的口吻把这些街谈巷议在什么“号召报”上重复一下,就能马上博得批评马克思主义的“批评家”头衔了!
    但是,请诸位先生告诉我们吧:究竟何时、何地、在哪个行星上,有哪个马克思说过“吃饭决定思想体系”呢?为什么你们没有从马克思著作中引出一句话或一个字来证实你们这种论调呢?诚然,马克思说过,人们的经济地位决定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思想,可是谁向你们说过吃饭和经济地位是同一种东西呢?难道你们不知道,像吃饭这样的生理现象是和人们经济地位这种社会现象根本不同的吗?要是有某个贵族女学生把这两种不同的现象混为一谈,那还情有可原,但是你们这些“社会民主党的摧毁者”和“科学的复活者”,怎么会如此漫不经心地重复着贵族女学生的错误呢?
    而且吃饭又怎能决定社会思想体系呢?请考虑一下你们自己所说的话吧:吃饭和吃饭的形式是不变的,人们吃饭、咀嚼和消化食物古今都是一样的,而思想体系始终在变化。例如古代的思想体系、封建的思想体系、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以及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这也就是思想体系的几种形式。难道可以设想不变的东西能决定经常变化的东西吗?
    我们再往下讲吧。在无政府主义者看来,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也就是平行主义……”或者说:“一元论唯物主义乃是一种掩饰不周的二元论,并且是形而上学和科学之间的妥协……”“马克思之所以陷入二元论,是因为他把生产关系说成物质现象,而把人们的意向和意志说成虽然存在但没有意义的幻想和空想。”(见“号召报”第六期沙·哥·的论文)
    第一、马克思的一元论唯物主义是和糊涂的平行主义毫无共同之处的。从这个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物质方面(内容)必然先于观念方面(形式)。平行主义却驳斥这个观点并坚决宣称物质方面和观念方面没有先后之分,它们两者是一道地、平行地发展的。
    第二、即使实际上“马克思把生产关系说成物质现象,而把人们的意向和意志说成没有意义的幻想和空想”,难道这就表明马克思是二元论者吗?大家知道,二元论者是把观念方面和物质方面作为两个对立的原则而认为它们有同等意义的。但是,如果据你们所说马克思是偏重物质方面而把观念方面看做没有意义的“空想”,那末你们这班“批评家”先生们又是从哪里弄出马克思的二元论来的呢?
    第三、连小孩子也知道一元论从一个原则出发,即从具有物质形式和观念形式的自然或存在这个原则出发,而二元论则从两个原则出发,即从物质和观念这两个按二元论说来是互相否定的原则出发,那末唯物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之间又能有什么联系呢?
    第四、马克思什么时候“把人们的意向和意志说成空想和幻想”呢?的确,马克思会用经济的发展来说明“人们的意向和意志”,并且把某些书呆子的不适合于经济环境的意向叫做空想。难道这能表明马克思认为人的意向一般地是空想吗?难道这还需要说明吗?真的你们不知道马克思说过“人类始终只会提出自己所能解决的任务”(见“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话,即一般说来,人类并不追求空想的目的。很明显,我们这位“批评家”不是不了解他自己所说的话,就是有意歪曲事实。
    第五、谁告诉你们说似乎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们的意向和意志是没有意义的”呢?为什么你们不指明他们在什么地方说过这一点呢?难道马克思在“拿破仑第三政变记”?“法兰西阶级斗争”?“法兰西内战”及其他小册子中没有说过“意向和意志”的意义吗?如果马克思不承认“意向和意志”的意义,那他为什么又努力用社会主义精神来发展无产者的“意志和意向”,他为什么又在无产者中间进行宣传呢?再者,恩格斯在一八九一年至一八九四年间发表的一些著名论文中说的不是“意志和意向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诚然,马克思认为人们的“意志和意向”是从经济地位中吸取本身的内容,然而,难道这就是说“意志和意向”丝毫不影响经济关系的发展吗?难道无政府主义者真是这样难于了解这一简单的意思吗?
    无政府主义者先生们还“责难”说:“不能想像没有内容的形式……”因此就不能说“形式跟随着内容(落后于内容。——柯巴注)……它们‘同时并存’…… 否则一元论就成为无稽之谈了”(见“号召报”创刊号沙·哥·的论文)。
    我们这位“学者”又有点糊涂了。没有形式的内容是不能想像的,这是正确的。但同样正确的,是现有的形式永远不会完全适合于现有的内容:前者落后于后者,新内容在某种程度上总是包藏在旧形式中,因此旧形式和新内容之间总是存在着冲突。革命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发生的,马克思唯物主义的革命精神也表现在这一点上。“有名的”无政府主义者却没有了解这一点,这当然只能怪他们自己,而不能怪唯物主义的理论。
    如果一般说来可以把无政府主义者的观点叫做观点的话,那末他们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义理论的看法就是如此。

三  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马克思的理论学说:认识了他的方法,也认识了他的理论。
    我们从这个学说中应当作出什么实际结论呢?
    辩证唯物主义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呢?
    辩证方法说:只有天天成长壮大、永远前进并不倦地为美好的未来而斗争的阶级才会始终是进步的,才能粉碎奴役的枷锁。我们看到,不断成长壮大、永远前进并为未来而斗争的唯一阶级就是城市和乡村的无产阶级。因此,我们应当为无产阶级服务,应该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它的身上。
    这就是从马克思的理论学说中得出来的第一个实际结论。
    然而,服务和服务各有不同。伯恩施坦要无产阶级忘掉社会主义,也是为无产阶级“服务”。克鲁泡特金向无产阶级提出分散的、没有广大工业基础的、村社式的“社会主义”,也是为无产阶级“服务”。马克思号召无产阶级去争取以广阔的现代大工业基础为依据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也是为无产阶级阶级服务。
    我们应当怎样使我们的工作有利于无产阶级呢?我们应当怎样为无产阶级服务呢?
    唯物主义理论说:一种理想,只有它和国内经济发展不相矛盾,只有它完全适合于这个发展的要求,才能对无产阶级有直接的帮助。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发展表明:现代生产具有社会性,生产的社会性根本否定现存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因此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促进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消灭和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建立。这就是说,鼓吹忘掉社会主义的伯恩施坦学说是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本矛盾的,它会使无产阶级受到损害。
    其次,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发展表明:现代生产在一天天扩大,它不能局限于个别城市和个别省份的范围内,它不断地打破这种范围而遍及全国。因此我们应当欢迎生意范围的扩大,承认将来社会主义的基础不是个别城市和个别村社,而是统一与不可分的全国的领域,这个领域将来当然会更加扩大起来。这就是说,把未来的社会主义局限于个别城市和个别村社范围中的克鲁泡特金学说,是和大力发展生产的利益相矛盾的,它会使无产阶级受到损害。
    为实现广泛的社会主义生活这一主要目的而奋斗,——我们就应当这样为无产阶级服务。
    这就是从马克思的理论学说中得出来的第二个实际结论。
    很明显,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是直接从辩证唯物主义中得出来的结论。
    什么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呢?
    现代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这就是说,世界分成了两个对立的阵营,一个是一小撮资本家的阵营,一个是大多数人的即无产者的阵营。无产者日夜工作,而依旧贫穷。资本家不从事劳动,却总是富有。这种情形之所以发生,并不是因为无产者彷佛缺乏智慧,资本家别有天才,而是因为资本家夺去了无产者的劳动果实,因为资本家剥削无产者
    为什么夺去无产者的劳动果实的正是资本家,而不是无产者自己呢?为什么是资本家剥削无产者,而不是无产者剥削资本家呢?
    因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建立在商品生产的基础上的:这里一切都成了商品,到处都是买卖原则占统治地位。在这里你们不仅能买消费品,买食品,并且也能买人们的劳动力,买他们的血汗和良心。资本家知道这一切,于是就买无产者的劳动力,雇佣他们。而这就是说,资本家成为他所购买的劳动力的主人。无产者却失去支配这种已经卖出的劳动力的权利。就是说,由这种劳动力造成的东西已不归无产者所有,而只归资本家所有,只落到资本家的口袋里。也许你们卖出的劳动力一天能生产值一百卢布的商品,但这和你们无关,不归你们所有,这只和资本家有关,归资本家所有;你们应得的只是你们一天的工资,这工资也许能满足你们必不可少的需要,当然你们要过得很俭省才行。简言之,资本家买无产者的劳动力,雇佣无产者,因此资本家也就夺去无产者的劳动果实,因此是资本家剥削无产者,而不是无产者剥削资本家。
    但是,为什么是资本家买无产者的劳动力呢?为什么是无产者被资本家雇佣,而不是资本家被无产者雇佣呢?
    这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主要基础是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这是因为工厂、土地、矿藏、森林、铁路、机器和其他生产资料都变成了一小撮资本家的私有财产。这是因为无产者被剥夺了这一切。所以资本家为了使工厂开工必须雇佣无产者,否则他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就不会产生任何利润。所以无产者必须把自己的劳动力卖给资本家,否则他们就会饿死。
    这一切都足以阐明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性质。第一、很明显,资本主义生产不能是什么统一的和有组织的生产,它完全分散成各个资本家的私人企业。第二、同样很明显,这种散漫的生产的直接目的不是满足人民的需要,而是生产出卖的商品以增加资本家的利润。但是,因为任何一个资本家都想多得利润,所以他们都尽量多生产商品,结果市场上商品充斥,物价下跌,普遍的危机就随之发生。
    由此可见,危机、失业、生产中断、生产无政府状态以及诸如此类的现象,乃是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无组织性的直接结果。
    这种无组织的社会制度之所以暂时还没有被摧毁,它之所以暂时还能坚强地抵抗无产阶级的攻击,首先是因为有资本主义国家保卫它,有资本主义政府保卫它。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就是如此。
*               *               *  

    毫无疑义,未来的社会将建立在完全不同的基础上。
    未来的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这首先就是说,那里不会有任何阶级存在:既不会有资本家,也不会有无产者,因此也就不会有剥削。那里只会有集体工作的劳动者。
    未来的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这也就是说,那里随着剥削的消灭,商品生产和买卖也会消灭,因此那里不会有劳动力的购买者和出卖者、雇佣者和被雇佣者存在的余地,那里只会有自由的劳动者。
    未来的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这最后就是说,那里随着雇佣劳动的消灭,任何的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也会消灭,那里不会有贫民无产者,也不会有富翁资本家,那里只会有集体占有一切土地、一切矿藏、一切森林、一切工厂和一切铁路等等的劳动者。
    由此可见,未来生产的主要目的是直接满足社会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增加资本家的利润来生产出卖的商品。这里不会有商品生产、争夺利润等等现象存在的余地。
    同样很明显,未来生产将是按社会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高度发达的生产,它将顾及社会的需要,看社会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这里不会有生产的分散性,不会有竞争、危机和失业现象存在的余地。
    凡是没有阶级的地方,凡是没有富人和穷人的地方,也就不需要国家,也就不需要压制穷人和保卫富人的政权。所以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政权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因此,马克思还在一八四六年就说道:
    “工人阶级在发展进程中将创造一个清除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联合体来代替旧的资产阶级社会;从此再不会有任何原来意义的政权了……”(见“哲学的贫困”)
    因此,恩格斯在一八八四年说道:
    “由此可见,国家不是自古就有的。曾经有过不需要国家、而且根本不知国家和国家政权为何物的社会。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必然使社会分裂为各阶级时,国家就……成为必要的了。我们现时正以迅速的步伐走近这样的生产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上这些阶级的存在不仅再无必要,而且还成为生产的直接障碍。阶级将不可避免地归于消失,正如它们从前不可避免地产生一样。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就不可避免地归于消失。以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合体为基础的、按新方式来组织生产的社会,将把全部国家机器放到适得其所的地方去,即放到古物陈列舘去,而与纺车和青铜斧陈列在一起?”(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同时很明显,为了处理公共事务,社会主义社会除需要集中各种资料的地方局之外,还需要一个中央统计局来搜集有关全社会各种需要的资料,然后适当地把各种工作分配给劳动者。代表会议,特别是代表大会,也将是必要的;它们的决定,在下届代表大会召开以前,占少数的同志一定要无条件地服从。
    最后,很明显,自由而友爱的劳动必定使未来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一切需要都得到平等而充分的满足。这就是说,如果未来的社会要求每个成员能劳动多少就劳动多少,那末社会本身也应当根据每个人需要多少产品就给予多少产品。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这就是未来的集体制度应借以建立起来的原则。自然,在社会主义第一阶段上,既然参加新生活的还有一些不习惯于劳动的分子,生产力也没有足够地发展,而且还有“粗”工和“细”工的差别,这时要实行“各取所需”的原则一定大感困难,所以社会不得不暂时走上某一条中间道路。但同样很明显,当未来社会走上自己的轨道而资本主义残余被连根铲除的时候,上述原则就会是适合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唯一原则。
    因此,马克思在一八七五年说道:
    “在共产主义(即社会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上,当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社会分工的情形消失后,当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随之消失后,当劳动不再只是谋生的手段,而其本身已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时,当生产力也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而相当增长时……只有那时才能完全打破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界限,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着:‘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见“哥达纲领批判”)
    依据马克思的理论,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情景就是如此。
    这都很好。但社会主义的实现是可以想像的吗?可以设想人们能铲除本身的“野蛮习惯”吗?
    还有,如果大家都各取所需,可以设想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够得上这种需要吗?
    社会主义社会的必要条件是足够发达的生产力和人们的社会主义意识以及人们的社会主义教育。现存资本主义所有制阻碍着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如果估计到在未来社会中不会有这种所有制,那末显而易见,生产力一定会增长许多倍。同时还不应忘记,在未来社会中,现在的数十万寄生虫和失业者都会担任工作而补充劳动者的队伍,这样就会大大推进生产力的发展。至于人们的“野蛮”情感和观点,并不是像某些人所设想的那样永恒的东西:有一个时期即原始共产主义时期,人们是不承认私有制的;后来一个时期即个人主义生产的时期,私有制掌握了人们的情感和理性;现在一个新的时期即社会主义生产的时期快要到来,那时人们的情感和理性浸透着社会主义的意向,这有什么奇怪的呢,难道存在不决定人们的“情感”和观点吗?
    但是,有什么东西能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要建立起来呢?社会主义是否必然要继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到来呢?或者换句话说,我们怎么知道马克思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不只是一种美妙的理想或幻想呢?其科学证明又在哪里呢?
    历史表明:所有制形式直接以生产形式为转移,生产形式一改变,所有制形式迟早也必然耍改变。有一个时期,所有制具有共产主义性质,当时原始人出没其间的森林和原野归大家所有,而不归个人所有。为什么当时是共产主义所有制呢?因为当时的生产是共产主义的,劳动是共同的,集体的,大家共同劳动,谁也离不开谁。后来一个时期,即小资产阶级生产的时期,所有制具有个人主义的(私人的)性质,人所必需的一切(当然空气、日光等等除外)都被认为私有财产。为什么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呢?这是因为生产已成了个人主义的生产,每个人都藏在自己的角落里开始为自己而劳动了。最后,资本主义大规模生产时期到来了,这时成百成千的工人集合在一个场所、一个工厂里一起劳动。在这里,已看不见旧时那种自顾自、各干各的情形了,在这里,每个工人和每个车间所有的工人,在工作方面和本车间的工友、和其他车间都有密切的联系。只要某个车间停顿下来,整个工厂的工人就会无事可做。由此可见,生产过程、劳动已经具有社会性,已经带有社会主义的色彩。不仅个别工厂的情形是如此,整个生产部门和各生产部门之间的情形也是如此:只要铁路工人举行罢工,生产就会陷于困难的境地;只要石油和石炭的生产停顿下来,很快就会有整批的工厂关门。很明显,在这里,生产过程已具有社会的集体主义的性质了。既然占有的私人性不适合生产的社会性,既然现代集体主义的劳动必然引向集体所有制,所以不言而喻,继资本主义而来的必然是社会主义制度,正像继黑夜而来的必然是白天一样。
    历史就这样论证着马克思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               *              *

    历史告诉我们说:凡在社会生产中起主要作用并掌握主要生产职能的阶级或社会集团,经过一些时候必然成为这种生产的主人。有一个时期,即母权制时期,妇女被认为是生产的主人。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在当时的生产中,在原始的农业中,妇女在生产中起主要作用,她们担负着主要的职能,而男子则出没于森林,寻找野兽。后来一个时期,即父权制时期,男子在生产中占统治地位了。为什么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呢?这是因为在当时的生产中,在以戈矛、套绳、弓箭为主要生产工具的牧畜经济中,男子起着主要作用…… 大规模的资本主义生产时期到来了,这时无产者开始在生产中起主要作用,一切主要生产职能都转入他们的手中,没有他们则生产一天也不能维持(且回忆一下总罢工吧),这时资本家不仅对生产无益,而且还妨碍了生产。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或者是一切的社会生活都要完全遭到破坏,或者是无产阶级迟早一定会成为现代生产的主人,成为这种生产的唯一所有者,成为这种生产的社会主义所有者。
    为资本主义所有制作临终祈祷并确定地提出不是资本主义就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现代工业危机,使这个结论完全明显,并一目了然地揭露了资本家的寄生性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
    历史又这样论证着马克思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并不是建立在悲天悯人的情感上,并不是建立在抽象的“正义”上,并不是建立在对无产阶级的热爱上,而是建立在上述的科学根据上。
    这就是为什么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也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缘故。
    恩格斯还在一八七七年就说道:
    “如果我们对现代劳动产品分配方式日益逼近的变革所抱的信心……只是根据一种意识,即认为这种分配方式不合正义,认为正义总有一天定要胜利,那我们的事情就糟了,我们就得长久等待了……”这里最主要的是“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生产力和由这生产方式造成的财富分配制度,已和这种生产方式本身发生惊人的矛盾,并且矛盾到了这种程度:如果想要避免整个现代社会灭亡的话,就必须使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发生一个会消除一切阶级差别的变革。对现代社会主义必获胜利的信心,正是根据这个可以感触到的物质事实……而不是根据某个学究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观念而奠定的”(见“反杜林论”)。
    这当然不是说,既然资本主义已在腐朽,那只要我们想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就可以随时建立起来。只有无政府主义者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思想家才这样想。社会主义理想并不是一切阶级的理想。这只是无产阶级的理想,对实现这一理想直接关心的并不是一切阶级,而只是无产阶级。这就是说,当无产阶级还只占社会中的一小部分的时候,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不可能的。旧生产形式的灭亡、资本主义生产进一步的扩大、以及社会大多数人的无产阶级化,——这一切就是实现社会主义所必需的条件。但是这还不够。社会大多数人可能已经无产阶级化了,然而社会主义可能还实现不了。这是因为要实现社会主义,除这一切而外,还需要无产阶级具有阶级意识,需要无产阶级团结一致,并善于领导本身的事业。要获得这一切,又必须有所谓政治自由,即言论、出版、罢工和结社的自由,一句话,就是必须有阶级斗争的自由。政治自由并不是到处都有同样保障的。因此,究竟无产阶级必须在什么条件下进行斗争:在专制的农奴制条件下(俄国)、君主立宪制条件下(德国)、大资产阶级共和国条件下(法国)还是在民主共和国条件下(俄国社会民主党所要求的正是这种条件)进行斗争,这对无产阶级并不是无关紧要的。政治自由在民主共和国里有最好的和最完全的保障,自然只限于它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一般能够有的保障。因此,一切拥护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人都必须争取建立民主共和国,把它作为走向社会主义的最好的“桥梁”。
    正因为如此,所以马克思主义的纲领在现时条件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以实现社会主义为目的的最高纲领,一部分是以开辟一条经过民主共和国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为目的的最低纲领。
*              *              *

    要自觉地实现自己的纲领,要推翻资本主义和建立社会主义,无产阶级应当怎样行动,应当走什么道路呢?
    答案是很清楚的:无产阶级不能靠和资产阶级妥协而达到社会主义,它一定要走斗争的道路,而且这个斗争应当是阶级斗争,是整个无产阶级反对整个资产阶级的斗争。不是资产阶级及其资本主义,就是无产阶级及其社会主义!这就是无产阶级的行动、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所应当依据的原则。
    但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例如罢工(不论它是局部罢工还是总罢工)就是一种阶级斗争。抵制和怠工,无疑地也是阶级斗争。游行示威、参加代表机关(无论是一般议会或地方自治机关)等等,也都是阶级斗争。这一切都是同一阶级斗争的各种不同形式。在这里,我们不打算说明哪一种斗争形式对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有更大的意义,而只指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点,其中每一种形式都是无产阶级所绝对需要的,都是提高无产阶级的觉悟性和组织性的必要手段。而觉悟性和组织性像空气一样是无产阶级所必需的。但也应该指出这一切斗争形式对于无产阶级都不过是准备手段,其中任何单独的一种形式都不是无产阶级能够借以摧毁资本主义制度的决定的手段。单靠总罢工是不能摧毁资本主义的:总罢工只能为摧毁资本主义准备某些条件。决不能想像无产阶级只要参加议会就能推翻资本主义:利用议会斗争只能替推翻资本主义准备某些条件罢了。
    无产阶级用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决定的手段是什么呢?
    这样的手段就是社会主义革命。
    罢工、抵制、议会斗争、游行示威,——这一切斗争形式作为锻炼和组织无产阶级的手段是很好的。但是这些手段没有一种能够消灭现有的不平等现象。要彻底摧毁资本主义,就必须把这一切手段集中成一个主要的和决定的手段,无产阶级必须起来坚决进攻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正是这种主要的和决定的手段。
    决不能把社会主义革命看做一个突然的、短促的打击,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群众用以击败资产阶级并夺取其阵地的长期斗争。因为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时就是对战败的资产阶级的统治,因为在阶级冲突时期一个阶级的失败就是另一个阶级的统治,所以社会主义革命的第一阶段就是无产阶级在政治上对资产阶级的统治。
    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夺取政权,——这就是社会主义革命开始时应当采取的步骤。
    这就是说,当资产阶级还没有完全战败时,当它的财富还没有被没收时,无产阶级一定要拥有军事力量,一定要有自己的“无产阶级近卫军”,以便用它来打退垂死的资产阶级的反革命攻击,正如巴黎无产阶级在公社时期曾有过的那样。
    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之所以必要,是因为无产阶级利用这种专政就能够剥夺资产阶级,并没收整个资产阶级的土地、森林、工厂、机器、铁路等等。
    剥夺资产阶级,——这就是社会主义革命应当达到的结果。
    无产阶级用以推翻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主要的和决定的手段就是如此
    因此,马克思还在一八四七年就说道:
    “……工人革命中的第一步是无产阶级变为统治阶级…… 无产阶级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到……已组成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见“共产党宣言”)
    如果无产阶级想要实现社会主义,这就是它应走的道路。
    其余一切策略观点都是由这个总原则产生的。罢工、抵制、游行示威、议会斗争等,只是在有助于组织无产阶级、有助于巩固和扩大无产阶级的组织来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这个条件下才是有意义的。
*              *               *

    总之,要实现社会主义就必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而社会主义革命则应当从无产阶级专政开始,就是说,无产阶级应当把政权夺到自己手中,以便利用它来剥夺资产阶级。
    但是,要做到这一切,就必须无产阶级组织起来,团结起来,联合起来,就必须建立坚强的无产阶级的组织,并使之不断地壮大起来。
    无产阶级的组织应当采取哪些形式呢?
    最普遍的群众性的组织就是工会和工人合作社(主要是生产消费合作社)。工会的目的(主要是)反对工业资本,在现代资本主义范围内改善工人的状况。合作社的目的(主要是)反对商业资本,用减低日用必需品价格的办法来扩大工人的消费,这当然也是在资本主义范围内。无论工会或合作社,作为组织无产阶级群众的手段,都是无产阶级所绝对必需的。因此,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观点看来,无产阶级应当抓住这两种组织形式,巩固和加强它们,当然这要以现存政治条件所允许的程度而定。
    然而,单有工会和合作社是不能满足战斗的无产阶级在组织方面的需要的。这是因为上述组织不能超出资本主义范围,其目的只是在资本主义范围内改善工人的状况。但工人所需要的,是完全摆脱资本主义的奴役,是根本打破这种范围,而不是只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兜圈子。因此,还需要一个能把各行各业工人中的觉悟分子集合在自己的周围、能把无产阶级变成觉悟的阶级、并以粉碎资本主义制度和准备社会主义革命为其最主要目的的组织。
    这样的组织就是无产阶级的社会民主党。
    这个党应当是阶级的党,应当完全不依赖其他政党,——这因为它是无产阶级的党,无产者只有靠自己的手才能获得解放。
    这个党应当是革命的党,——这是因为工人的解放只有用革命手段、用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宝现。
    这个党应当是国际主义的党,党的大门应向每个觉悟的无产者敞开,——这是因为工人的解放不是一个民族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这个问题无论对格鲁吉亚无产者,或是对俄罗斯无产者和其他民族的无产者,都是同样重要的。
    因此很明显,各民族的无产者团结得愈紧密,横亘在他们中间的民族壁垒破坏得愈彻底,则无产阶级政党就愈强大,无产阶级组成一个不可分的阶级就愈容易。
    因此,必须尽可能在无产阶级的各种组织中实行集中制原则,反对联邦主义的散漫性,无论党、工会或合作社都必须这样。
    同样很明显,这一切组织都应当建立在民主基础上,自然要某些政治条件及其他条件不阻止这样做才行。
    党和合作社、党和工会间的相互关系应当是怎样的呢?合作社和工会应当是党的组织还是非党的组织呢?这个问题要以无产阶级在什么地方和在什么条件下进行斗争来决定。不管怎样,有一点是毫无疑义的,就是无论工会或合作社,它们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政党的关系愈友好,其发展就愈充分。因为这两个经济组织若不接近坚强的社会主义政党,往往就会琐碎化,就会只顾狭隘的职业的利益而忘记整个阶级的利益,从而使无产阶级受到严重损害。因此在任何情形下,都必须保证工会和合作社受到党的思想政治影响。只有这样,上述组织才会变成一个社会主义学校,把分散为各个集团的无产阶级组成为觉悟的阶级。
    一般说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特点就是如此。
*         *         *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5 16:36 , Processed in 0.018216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