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群众文艺 群众文艺 查看内容

今天的左派,应认真学习《为人民服务》和《反对自由主义》 ...

2017-12-17 22:34|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244| 评论: 0|原作者: 旗帜日刊评论员|来自: 旗帜日刊

摘要: 我们今天的左派成员,可能还不能说人人都是革命者。我们今天的左派队伍,可能还不能说完全是革命队伍。左派是一个统一战线队伍,但是左派队伍的骨干、核心力量,必须是革命队伍。
今天的左派,应认真学习《为人民服务》和《反对自由主义》
原创 2017-12-17 旗帜日刊评论员 旗帜日刊

1944年9月8日,毛主席亲自参加了普通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并满怀深情地致了悼词,这个悼词就是我们熟悉的《为人民服务》一文。毛主席为什么将一位普通战士树立为我们学习的榜样?是因为张思德能够像董存瑞那样舍身炸碉堡?不是。是因为张思德理论水平高、能写出大块的理论文章?也不是。那么,毛主席为什么要纪念、弘扬张思德呢?

2004年上映的、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张思德》,从几个方面刻画了张思德的人格。第一个方面是刻画张思德不计较个人得失、个人荣誉,不计较个人升官与否。再一个方面,刻画张思德工作认真负责,有干劲儿,而且能吃苦。在以上两个方面,电影中展示了若干个故事,在此就不赘述了。

电影中最突出的一个方面,就是描写张思德在革命队伍中,对同志、对他人的关爱。影片在这方面展示了几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写一名老炊事班长,是从井冈山长征过来的,而且是个哑巴,精兵简政让他转业到地方,他死活不干,说他死也不能离开部队。最后这位老炊事班长以绝食抗争。好多干部去做工作,都没效果,把干部们急得团团转。唯独张思德去了,陪着他干活儿,慢慢地和他交流、交心,最后他同意转业了。这就是心灵的力量。

表现心灵力量的还有一个故事:张思德是跟着毛主席专车走的,专车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因为专车有时候借给延安幼儿园使用,带着孩子们出去郊游,张思德也跟着去,所以张思德也结识了幼儿园的阿姨和孩子们。有一个孩子,是个烈士子弟,他爸妈抱着他,和许多烈士一起被敌人枪杀致死,这孩子是后来从死人堆里抢出来的,因此这个孩子心理上受到极大伤害。集体看电影时,电影里面一有枪响,这孩子就吓得直哭、惊恐万状。这个孩子不和任何人交谈,嘴里总是默念着“妈妈”、“爸爸”。不论阿姨们怎样安慰、诱导,这孩子总是不说话,把阿姨们都急坏了。喂饭时,这孩子不好好吃饭,撒尿时不好好撒尿,阿姨把着他撒尿他就哭、不撒尿,然后又尿裤子。张思德也经常抱着这个孩子,亲他、哄他,把着他撒尿。时间长了,这孩子跟张思德特别亲,听张思德的话,到后来干脆管张思德叫爸爸。阿姨们都奇怪张思德有什么绝招,把这个怪孩子的心灵打开了。从此以后,张思德就当起了这个孩子的“爸爸”,他经常去幼儿园看这孩子,经常用自己有限的津贴到供销社买零食,送给这个孩子吃。有一次儿童节,幼儿园的孩子们集体演出节目,家长们都来观看,这些家长都是首长。张思德也作为“家长”之一来观看演出。演出结束后,大家热烈鼓掌,孩子们纷纷跑进自己父母的怀抱,这个“怪孩子”则一头扎进“爸爸”张思德的怀抱。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年轻战士张思德心灵的内秀。

张思德有一位老乡,也是他的老战友,因为在战争中致残、腿打瘸了,所以在延安供销社当主任。这位供销社主任却总是想着自己,他结交了一名女朋友,并对张思德夸耀说:“延安的男女比例是四十比一,咱就搞上了一个女的,有本事吧?!”这位供销社主任不知从哪儿弄来一副眼镜,总是戴在眼睛上。有一次张思德把他的眼镜抢过来戴了一下,然后说:“戴这个眼镜看东西晕呀!”供销社主任说:“其实我戴着也晕。我就是为了显着有文化。那帮女的只看得起鲁艺的知识分子,看不起咱们当兵的。”从这个细节,也折射出供销社主任的虚荣心。后来这位供销社主任果然出事了。有一天来了两个军队干部,将供销社主任绑起来,正要押走,让张思德碰见了。张思德赶忙上前对两名干部说:“同志,你们可别抓错了人,我们这位老乡,他可是战斗英雄,在战场上,肠子都打出来了,还往前冲呢!”两名干部说:“同志,这些我们都知道。为什么抓他,你问他自己吧。”原来供销社主任暗地里贪污几万元。张思德气得大声问道:“你图个啥?”供销社主任低下头说:“就是想结婚的时候体面一点。”这位老乡(供销社主任)被捕后,张思德定期到劳改队看他,鼓励他重新做人,不要灰心、不要自杀。老乡的女朋友在兵工厂工作,张思德就去找她并对她说:“你应该去看他,他现在要死要活的,都要精神崩溃了。”那女朋友说:“我已经承担了太大的精神压力了,我也要崩溃了,谁管我?”于是,张思德每次去看望老乡时,都买一点东西,谎称是他女朋友送给他的,鼓励他一定不要自杀、好好改造。

还有一个故事,一位从前线回来的团长,两次回延安时都顺道来看望毛主席,两次都没有碰到。张思德是内卫班的,因此就结识了这位团长。最后一次,这位团长在前线负了重伤,被转移到延安医院治疗。张思德闻讯后跑到医院去看他,团长对张思德说,自己感觉已经不行了,唯一的愿望就是想见一见毛主席。张思德立即跑步回驻地,不顾战友们的阻拦,闯进毛主席办公室,说明了原委,毛主席立刻跟着张思德来到医院,看望了这位团长同志。这位团长见到毛主席之后不久便咽气了。本来不善言语的张思德,这一次说话、办事却非常干脆、执着,足见张思德急战友之所急、急同志之所急的心理状态。

1944年秋,张思德带着烧炭队开赴山里烧炭,为延安的中央机关、医院、学校、幼儿园准备过冬之用。烧炭队里有一名战士,是从国统区跑到延安的青年学生,思想有进步倾向,但是却有娇骄二气,看什么都觉得很容易做。队里交给他一窑炭,让他管好,结果他尽顾着自己吹口琴玩儿,没有按时封火,一窑炭全报废了。可是他却满不在乎地说:“废了就废了,我重新烧。”说着话还继续吹他的口琴。战友们都非常气愤,说:“一千多斤木柴,废了就废了?!”张思德也气坏了,一把夺过他的口琴扔进旁边的小河沟里。那名学生兵委屈地哭了,收拾起行李就要走,说:“我不干这种活计,太窝囊了,我参加革命是要打敌人的,我上前线去!”说着就跑了。战友们都对张思德说:“老张,平时都觉得你太软,今天你给了他点儿颜色,太对了!”张思德却说:“嗨!我后悔死了。”说完便跑了几里地的山路,硬是把那名学生兵给追回来了,并对他说:“刚才我对你态度不好,我向你道歉。你的口琴,我已经从河沟里捞上来了。”晚上在宿营地,全队战友开会,战友们都主张给那名学生兵以处分。张思德却说:“今天的事情我也有责任,没有及时督促他,他也没经验,就不要给处分了,下一次要注意,看你的行动。”那名学生兵感动得哭了。

看了以上张思德的故事,你可能以为张思德很活跃。其实,张思德是不善言语的。警卫队长有一次就对毛主席说:“新来的这个战士什么都好,就是不爱说话,三脚踹不出一个屁。”毛主席说:“那好,哪天我踹他几脚试试。”有一天毛主席把张思德叫过来,和他攀谈,张思德却笨嘴笨舌。毛主席最后说:“张思德啊,有思想、有道德,就是缺少嘴巴。”所以说,尽管张思德有着一颗博大的爱心,爱同志、爱战友,但是他却不善于表现自己。张思德的文化水平并不高,可是他却具有一颗博大的胸怀、一个高尚的境界。

说到这里,读者是否能理解,毛主席为什么将张思德树立为榜样了吧?我们相信,张思德如果在前线打仗,一定也跟董存瑞一样舍生忘死。在紧急关头,张思德一定会把生的机会留给别人、把死的机会留给自己。毛主席所以弘扬张思德,借用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说的话,张思德跟白求恩一样,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因为张思德跟白求恩一样,对同志、对人民满腔热忱,尽管具体的做法、具体的事例有所不同。

可见,毛主席希望的,是每一个参加革命队伍的人,都能像张思德、像白求恩那样。不仅如此,毛主席更希望的是,我们的革命队伍里,出现众多的像张思德、像白求恩那样的人。这样,我们的革命队伍就是一支战无不胜的队伍。

如果说《纪念白求恩》一文,是直接回忆白求恩的个人表现和品德,从而弘扬白求恩精神,那么在《为人民服务》一文里,毛主席并没有直接回忆张思德,也没有从张思德个人的品行中抽出哪一样重点,给予弘扬和发挥,而是着眼于我们的革命队伍应当如何,我们队伍的崇高目标是什么;我们队伍内部,同志之间应当如何相互对待;如果有同志牺牲了,我们应当怎么办;我们应该怎样用平时脚踏实地的行动,来实现我们崇高的目标,等等。全文字面上只有两个地方提到张思德,一个地方说“张思德是我们队伍中的一个同志”,另一个地方说“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要重”。全文最关键的地方,并不是落在张思德身上,而是落在我们革命队伍应该是怎样一种状态、如何实现这种理想状态;从张思德的精神出发,论述怎样使我们这个队伍兴旺起来。

《为人民服务》一文与《纪念白求恩》一文有共同之处,两文都是弘扬革命者高尚品格的;两文又有不同之处,《纪》文是直接从白求恩的行为、品德出发,阐发白求恩精神;《为》文则仅以张思德的高尚品德为背景,直接落笔于革命队伍应该如何建设。

1937年,毛主席为延安“陕北公学”题词:

“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惟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的解决。”

毋庸讳言,革命队伍中,也历来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倾向、作风。也正因为这一点,毛主席才号召同志们学习张思德、学习白求恩。1937年9月7日,毛主席写下了《反对自由主义》一文,至今正好80周年。这篇文章中,毛主席直截了当地指出了革命队伍中存在的11种不良倾向,这些倾向,有很多是涉及革命队伍中人与人之间关系如何处理这一问题的。例如:“不是为了团结,为了进步,为了把事情弄好,向不正确的意见斗争和争论,而是个人攻击,闹意气,泄私愤,图报复”;“不负责任的背后批评,当面不说,背后乱说;……”;还有一种倾向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

我们今天的左派队伍里,“为了团结、为了进步,为了把事情办好,向不正确的意见作斗争、争论”,却被诬蔑为“闹不团结”;而面对“个人攻击、泄私愤、图报复”的现象,左派队伍里却很少有人出来仗义执言,有些人往往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的态度。这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革命队伍中的这些不良倾向,源于几千年私有制社会的影响、源于中国封建社会孔孟之道的毒害。正如毛主席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尖锐指出的那样:

“自由主义取消思想斗争,主张无原则的和平,结果是腐朽庸俗的作风发生,使党和革命团体的某些组织和某些个人在政治上腐化起来。”

为什么要明确提出反对自由主义?因为犯自由主义的人,往往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正如毛主席指出的那样:

“自由主义者以抽象的教条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他们赞成马克思主义,但是不准备实行之,或不准备完全实行之,不准备拿马克思主义代替自己的自由主义。这些人,马克思主义是有的,自由主义也是有的:说的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两样货色齐备,各有各的用处。”

麻烦就在这里!

《反对自由主义》是毛主席继1929年《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之后,针对当时党内、革命队伍内部明显的不良倾向所写的重要著作,值得我们今天认真学习。

我们今天的左派成员,可能还不能说人人都是革命者。我们今天的左派队伍,可能还不能说完全是革命队伍。左派是一个统一战线队伍,但是左派队伍的骨干、核心力量,必须是革命队伍。因此,我们今天,是否应该认真地学习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和《反对自由主义》这两篇文章呢?学习这两篇文章,是否更易于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是否比重复和强调毛主席曾经做出的某一个重要论断更有现实意义?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21:56 , Processed in 0.014508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