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理 论 查看内容

十月的预言与危机 —— 为纪念1917年俄国革命100周年而作

2018-2-3 00:52|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20521| 评论: 0|原作者: 汪晖|来自: 文艺理论与批评

摘要: 如果说19世纪是由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所界定的,那么,20世纪则是由俄国革命与中国革命所界定的。这两场革命不仅试图在自己的国家创造一个新社会,而且也将各自的革命道路理解为全世界探索未来的伟大尝试。

注释:

1.这是一篇在匆忙中形成的文字,其中综合了我在《亚洲想象的政治》《去政治化的政治》等论文中的想法和表述。这一点需要首先给予说明。

2.这是谢·亚·菲拉托夫在“1917年的十月和布尔什维克在俄国的实验”莫斯科科学-实践会议上的发言,刊于《1917年十月和布尔什维克在俄国的实验》一书,1995年莫斯科版。这里使用的是标题为《关于布尔什维克实验的争论》的译文,刊于刘淑春、翟民刚、王丽华编:《“十月”的选择——90年代国外学者论十月革命》,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第305、307页。

3.这是原苏联《共产党人》杂志历史部编辑B.布舒耶夫对印第安纳大学教授、国际十月革命史委员会副主席亚·叶·拉比诺维奇的采访记录,刊登于1990年第16期《共产党人》。这里引用的是题为《1917年秋季的俄国》译文,见《“十月”的选择——90年代国外学者论十月革命》,第25页。

4.这是乌克兰国立卢甘斯克师范学院教授阿纳托利·伊万诺维奇·福明刊登于俄罗斯《自由思想》杂志1996年第10期的文章《对革命时期重大事件的反思》中的观点,引自同上书,第367页。

5.同上,第351页。

6.这句话是列宁的原话,但作者按照自己的论述加以运用,见同上书,第352页。

7. E.T.博罗金:《1917年我国发生了什么事件?》,原载苏联《社会政治科学》杂志1991年第9期,译文见同上书,第137-138页。

8 .列宁曾说:“布列斯特和约的重大意义,在于我们能够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第一次大规模地利用了帝国主义者之间的矛盾,使社会主义终于占了便宜。”中共中央编译局:《列宁全集》(第一版)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400页。

9.Главная >Указы и распоряжения Президента>Распоряжение Президента РФ от 19.412-рп,见吴恩远:《普京为什么要纪念十月革命100周年》,http://www.sohu.com/a/150648899_688065(2017年11月3日登录)。

10.К 100-летию Великой российскойреволюции: осмысление во имя консолидации,引自同上吴恩远文。

11.吴恩远:《普京为什么要纪念十月革命100周年》。

12.关于上述事件的每一项,俄罗斯学者之间都有不同意见。李燕:《十月革命一百周年纪念:俄官方与学界的新动态》,《俄罗斯学刊》,2017年第3期。

13.吴恩远:《普京为什么要纪念十月革命100周年》。

14.Указ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 от 30.09.15 г. № 487PDF, 39.0 кБ,引自同上。

15.В МИРЕ 14:22, 9 марта16,引自同上。

16.吴恩远:《普京为什么要纪念十月革命100周年》。

17.《普京在政治镇压受害者纪念碑“悲伤之墙”落成揭幕式上的讲话》,https://media.weibo.cn/article?id=2309404169703256931939&jumpfrom=weiboco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2017年11月3日登录)。

18.罗莎·卢森堡:《论俄国革命·书信集》,殷叙彝、傅惟慈、郭颐顿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5页。

19.同上,第34页。

20.Alain Badiou, “The Communist Hypothesis”, New Left Review 49 (JANFEB 08), p.34-35。https://newleftreview.org/II/49/alain-badiou-the-communist-hypothesis。

21.同上,p.36。

22.即从1917年十月革命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终结的历史进程,这是相对于从法国大革命至巴黎公社(1792-1871)的第一序列的时期。第一序列是为共产主义设想划定位置的场景序列,第二序列则是将共产主义设想付诸实践的场景序列。

23.AlainBadiou, “The CommunistHypothesis”, New Left Review 49 (JAN FEB 08), p.37。

24.AlainBadiou, “The CulturalRevolution: The Last Revolution?”, Translated by BrunoBosteels, Positions: East Asia Cultures Critique, volume 13, Number 3, Winter2005, p. 481.

25.罗莎·卢森堡:《论俄国革命·书信集》,第11-13、15-19、21-25页。

26.同上,第15页。

27.马克思:《1847年11月29日在伦敦举行的纪念1830年波兰起义十七周年的国际大会上的演说》,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版)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88页。

28.恩格斯:《工人阶级同波兰有什么关系?》,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174页。

29.马克思:《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同上,第222页。

30.马克思、恩格斯:《不列颠政局—流亡者—土耳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9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第6页。

31.列宁:《论民族自决权》,《列宁选集》(第二版)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17-518页。

32.邢广程:《苏联高层决策七十年》第一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第93页。

33.列宁:《亚洲的觉醒》,《列宁选集》(第二版)第2卷,第447页。

34.列宁:《落后的欧洲和先进的亚洲》,同上书,第449页。

35.列宁:《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同上书,第423页。

36.同上,第428页。

37.1889年官方的统计资料显示,一个俄国普通农民家庭的各种赋税占了纯收入的70%,一个俄国农民交纳的“赋税”超过了他的货币纯收入的一倍,“农奴制代役制也未必有这么高”,而破产农民即使想放弃份地还必须交纳额外费用来“倒赎”份地。列宁:《19世纪末俄国的土地问题》,《列宁全集》(第二版)第17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84-85页。

38.关于俄国农业改革问题的讨论,参见吕新雨:《乡村与革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7-37页。

39.《社会民主党在1905-1907年俄国第一次革命中的土地纲领》写于1907年11-12月,1908年在彼得堡付印,但未及面世,被沙皇检查机关没收并毁掉,只剩下一册,而且没有结尾部分。1917年9月由“生活和知识出版社”重版,列宁补上结尾部分。但1908年夏,根据波兰社会民主党人的请求,列宁曾以作者身份为波兰《评论》杂志写了本书的简要介绍。见《列宁传》上册,苏共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集体编写,马京、华国译,三联书店,1960年,第4页。

40.列宁:《社会民主党在1905-1907年俄国第一次革命中的土地纲领》,《列宁全集》(第二版)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389-391、392、393页。

41.同上,第240、242页。

42.同上,第278页。

43.列宁:《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列宁选集》(第二版)第2卷,第427页。

44.列宁:《社会民主党在1905-1907年俄国第一次革命中的土地纲领》,《列宁全集》(第二版)第16卷,第247页。

45.同上,第392页。

46.对列宁来说,亚洲问题是和民族国家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说,在亚洲“只有日本这个独立的民族国家才造成了能够最充分发展商品生产,能够最自由、广泛、迅速地发展资本主义的条件。这个国家是资产阶级国家,因此它自己已在压迫其他民族和奴役殖民地了”。列宁:《论民族自决权》,《列宁选集》(第二版)第2卷,第511页。

47.《列宁全集》(第一版)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141页。

48.转引自《斯大林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55年,第315页。

49.早在1905年,列宁已经将“新火星派”的“革命公社”理念与“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相区别,他将前者斥之为“革命的空话”,而将后者与“临时革命政府”这一“不可避免地要执行(哪怕只是临时地、‘局部地、暂时地’执行)一切国家事务”的、绝不能误称为“公社”的政治形式联系在一起。“临时革命政府”意味着列宁正在思考一种新型的国家形式。见列宁:《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列宁选集》(第二版)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72页。

50.列宁:《亚洲的觉醒》,《列宁选集》(第二版)第2卷,第447、448页。

51.俄国知识分子的欧洲观和亚洲观显然受到西欧近代政治发展和启蒙运动的历史观的影响。在列宁的使用中,亚洲这一与专制主义概念密切相关的概念是从近代欧洲的历史观和政治观中发展而来的。关于斯拉夫主义与西欧主义的论战,参见尼·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第一、二章,雷永生、邱守娟译,三联书店,1995年,第1-31、32-70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19 14:32 , Processed in 0.012122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