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理 论 查看内容

不能以文本的不同解读建构多元化的马克思主义

2018-3-8 23:38|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31963|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达|来自: 察网

摘要: 如何阅读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本,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尊重原著本意,还是片面强调自我解读,自我建构,这是关系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本质和当代价值的重大问题。尊重经典、学习经典、正确理解经典,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价值。

不能以文本的不同解读建构多元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一元的并非多元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体系,它的内容并不取决于研究者的主观解读、自我建构,而是取决于它的客观内容和科学本性。 任何一个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真正的共产党人和革命者都必须走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的道路,创造出各具本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而不能以文本的不同解读建构多元化的马克思主义。

不能以文本的不同解读建构多元化的马克思主义

如何阅读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本,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尊重原著本意,还是片面强调自我解读,自我建构,这是关系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本质和当代价值的重大问题。尊重经典、学习经典、正确理解经典,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价值。

一、历史视角、逻辑视角及其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留给后人的宝贵思想财产我们称之为经典文本。对这些文本的研究有两种视角,即历史视角逻辑视角历史视角指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以下简称“马哲史”)为核心研究内容的视角,逻辑视角则指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以下简称“马哲原理”)为核心研究内容的视角。马哲史和马哲原理,是在长期的学科发展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两个相对独立的分支。其实,这只是我们为了方便研究而构建的视角,而非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原本存在方式。对于经典文本,我们从历史的和逻辑的两个角度进行研究,从而形成现在人们研究马克思主义所采取的两种研究范式。对两者关系处理得好,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入,处理不好会形成分裂甚至割裂,导致两败俱伤。这是我们在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时必须时刻注意的。为了对此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我们需要对历史的和逻辑的这两个视角的特征有清晰的把握。

就马哲史而言,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留下自己思想发展的自我叙述著作。虽然有些线索性的东西,例如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列宁的《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和《卡尔·马克思(传略和马克思主义概述)》,但并没有一部完整的著作来讲述其思想发展的脉络及历程。撰写一部体系完整的马哲史,当然是不同时代研究者的工作。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马哲史可以任意构建。为历史,马哲史应该具有历史学共有的特点,这就是尊重历史事实。没有事实,就不是历史,而是历史的伪造。

克罗齐的关于“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①的论断,在历史学中影响至深。当然,任何历史学家都在自己的时代从事历史研究,历史学家对历史的观点、视角、兴趣、关注点都不可能跳出自己的时代,即每个历史学家的“当代”。因而,与现实需要无关仅“为历史而历史”的研究是毫无意义的。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克罗齐的论断,无疑对历史研究是有启发的。但是,历史判断的当代性不能变为被研究的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的当代性。历史认识的当代性,涉及的是历史研究主体的当代性;而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应该有自己确定的时代,有自己真实的内容。我们不同的人可以改变观察历史的观点,但不能改变历史事实。如果历史服从重构,每代人都可以重构历史,而且可以是永远不断地重构过去,“历史真实”就只能永远被笼罩在不可信的重构的迷雾之中,必然陷于历史虚无主义。马哲史同样要遵守历史真实性原则。其实,马哲史要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本为依据,就是因为其文本本身就包含文本的历史性和理论的真实性。

首先,任何一个哲学家、哲学思想、哲学家思想体系都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哲学家的思想的秘密存在于历史背景之中,而不是存在于当代人的解读之中。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本的历史条件是明确的。他们的经典文本本身就是历史的,都有比较明确的著作年代。虽然有些著作不可能精确到哪月哪天,但大体年代是有的。明确的写作年代,表明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本都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可考察。明确的历史条件,决定我们不可能随意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本,因为它的写作年代与历史条件的契合是不能任意改变的。马克思恩格斯的每一经典写作之间的时间延续性,构成了其文本的历史特色。马哲史研究,就是着重研究经典作家每部重要经典的写作时代背景,它的著述过程以及他们为什么要写这部著作。这样才能进入马克思恩格斯原本思想的深处,杜绝任意解读的可能性。

不能以文本的不同解读建构多元化的马克思主义

历史视角的特点是,每部经典著作都是一次性的,非重复性的。每部著作都只出现一次。即使《资本论》写作长达40年,有多种手稿,但就每种手稿而言仍然是一次性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包括多个手稿,将其编成一本书则是研究者整理的结果,就历史本真状态看它是多个版本的手稿。文本的历史性,构成经典著作研究的史学特色,每部经典都要放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来研究,时间顺序不可混乱。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编年史,就蕴藏着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发展史。严格的历史顺序是马哲史研究的基本条件。

其次,经典著作中阐述了哪些思想和理论,叙述了哪些问题,提出了哪些观点和看法,也是客观的。因为其本身就存在于经典之中,而不是存在于经典之外的主体解读之中。马哲史应该放在每部经典的特殊性上,揭示其特色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创造性的发展的历史进程。因此研究马哲史,应该着重每部经典的特色,而不是重复原理。重复就不是历史了。没有思想和理论的发展、没有过程,就没有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的历史。

最后,最为关键的是,马哲史应该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史。因为,他们的理论创造和自身的实践是紧密联系的。马克思恩格斯既是思想家又是革命家。他们的理论就表现在其奋斗目标和行动之中。行动体现他们的理论,理论也表现在他们的行动之中。两相对照,就能更深刻理解他们经典文本所阐述的原理的真实性。马克思恩格斯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而组织工人政党,一生都从事于唤醒无产阶级,推动人类解放的事业,因此才有了批判资本主义的经典哲学著作。具有科学性真实性的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发展史,必须是能真实揭示他们的经典文本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论内涵、思想进程和实践活动的相关的历史。在这个意义上,胡编乱造的东西肯定与事实不符。例如“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这是某些西方马克思学的学者们炒得很热的问题。恩格斯对马克思的称谓,例如,他称马克思为“第一小提琴手”,②在马克思墓前发表的著名的悼词,都表明他们之间并不存在对立。至于“老年马克思和青年马克思的对立论”同样没有历史事实根据。马克思经典著作包括手稿的先后次序,表现的是思想的发展,而不是退化,是由不成熟到成熟,而不是相反。

马哲原理研究的视角不同于马哲史研究的视角。它着重的不是经典著作的一次性、非重复性以及连续性进程所关注的、也不是关注论战对象和写作动机,而经典著作中不断重复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律性论断,例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社会形态、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斗争等等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论述。它是脱去了历史“外衣”的纯逻辑范畴、概念、规律。因此,基本原理不是一次性,而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中反复出现且加以论述的规律性理论。可以说,马哲原理是贯穿马克思恩格斯全部著作的红线。不管是批判费尔巴哈,批判普鲁东,还是批判其他人都不要紧,要紧的是这些具有规律性的论断。这些论断构成了马哲原理的根本内容。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可以说,马哲史是历史的、纵向的,思想发展是连续的;而马哲原理则是平面的、逻辑的、概念的。哲学史是有血有肉的过程,它以历史为背景,以经典文本为依托,有具体的人物和事件,而哲学原理则是无血无肉的规律和范畴。我们从经典著作中考察其纵向发展,创立马哲史;从经典著作中归纳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性论述,构成马哲原理。

当然,在把握什么是马哲原理时,我们还应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对自己原理的应用。通过他们对历史事件和对理论问题的分析,从中可以看到哪些是基本原理。例如从《共产党宣言》、《资本论》、《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以及关于巴黎公社失败教训的总结等著作中,就可以看到处处显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唯物主义的辩证法的光辉,而不是什么抽象人道主义或人性复归之类的东西。

马哲原理研究的视角是逻辑的。它关注的是经典中阐述的哲学原理自身的科学性、真理性、可证实性。例如,在哲学原理研究中没有必要分析马克思是何时、何处第一次阐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思想,而只关注这个哲学原理自身。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前者是以资本主义社会为对象,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规律,后者是分析人类社会从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发展,揭示的是家庭婚姻制的变迁、私有制的起源、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所涉及的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它们研究的对象是不同的社会形态,但从哲学原理角度看,它们运用的都是历史唯物主义原则。

正是由于马哲原理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一再出现,并被运用于分析历史和现实,因而历史研究应该关注它的思想历史进程。在历史中,马哲史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它有成熟和不成熟之分,可以划分出早期、中期、晚期;而马哲原理是平面的,不是纵向的。构成马哲原理的是成熟的,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论断。原理中不应该包括不成熟的东西,而历史中可以包括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进程。不写不成熟的东西就不是历史,突出不成熟的思想就不是原理。我用一句话概括这种说法:马哲原理中所排除的东西可以进入马哲史,而马哲史中重复出现的规律性论断理论也可以进入马哲原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14:20 , Processed in 0.011761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