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理 论 查看内容

介绍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

2018-3-12 23:09|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35021| 评论: 3|原作者: 云杉|来自: 旗帜日刊

摘要: 搞资本主义,要么像德国和日本那样用争霸的办法挤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要么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第三条路是没有的。什么“和平崛起”、什么“共赢”、“双赢”,只能是骗人的梦呓而已。
介绍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
原创 2018-03-12 特约评论员 云杉 旗帜日刊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是马克思1853年为《纽约每日论坛报》写的社论。当时的欧洲,经历了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正处于“繁荣发展”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不断对外扩张,以获得更多的海外市场。



尽管此时的资本主义正处于“乘胜前进”的状态,但马克思在这篇社论中透过大量现象抓住了实质和关键 —— 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及其中蕴含的矛盾和危机。



在分析过程中,马克思的视野不仅仅局限于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国和欧洲大陆,而是把英国、印度、中国的经济形势和政治形势作了对比分析。马克思特别对中国境内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作了分析,指出这种起义是由于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封建压迫日益深重而引起的,并认为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封建统治者的敲诈,必然会引起中国人民进一步反抗和起义,尽管封建统治者试图作出某种调整和让步、试图减轻人民的赋税,但随着英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客观需要、帝国主义的进一步掠夺,随着中国的财政和民族工业进一步受到破坏,随着封建专制政府的进一步腐败,中国人民仍将继续反抗。



马克思认为,中国人民的反抗,将使英国资本主义失去产品市场,将扰乱英国和欧洲资本主义的扩张性发展,从而引起资本主义运行过程中新一轮的经济危机,进而引发“欧洲各国人民下一次的起义,他们下一阶段争取共和自由和争取比较廉洁的政体的斗争”。



马克思认为,欧洲各国下一阶段政治形势的变化、新一轮的资本主义政治危机,终将取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欧洲从十八世纪初没有一次严重的革命事先没有商业危机和财政危机。1789年的革命是这样,1848年的革命也是这样”。因此,马克思认为,19世纪后半叶“欧洲各国人民下一次的起义,他们下一阶段争取共和自由和争取比较廉洁的政体的斗争,在更大的程度上恐怕要取决于天朝帝国(欧洲的直接的对立面)目前所发生的事件”。



也就是说,英国和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了英国和欧洲列强向中国进行侵略、扩张和掠夺,而这种扩张和掠夺导致了中国封建统治阶级进一步压榨中国人民,从而必将引起中国人民揭竿而起进行反抗;而中国人民的起义和反抗,又必将反过来干扰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其市场的收缩,引发新一轮经济危机;而这样引发的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又将成为欧洲各国人民进行政治斗争的契机。因此,中国革命很有可能引发欧洲革命。



马克思在文中不仅讲到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使中国财政遭到严重破坏,还讲到由此而引起中国向欧洲出口的茶叶涨价,以及欧洲各国农业歉收引起的肉类、粮食及一切生活必需品涨价,以及进一步引起的对工业品需求量的缩小,这些都是引发新一轮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因素。



马克思在文中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他说,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尽管有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的发现,尽管人口大量地、史无前例地外流,但是,如果不发生什么意外事情的话,那末到一定的时候,市场的扩大仍然会赶不上不列颠工业的增长,而这种不相适应的情况也将像过去一样,必不可免地要引起新的危机。”马克思进一步指出,“这时,如果有一个大市场突然缩小,那末危机的来临必然加速,而目前中国的起义对英国正是会起这种影响。”



历史往往是受到多重因素交叉影响而曲折、跳跃地发展的。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马克思已经预见到欧洲列强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也看到了沙俄封建主义与西欧资本主义之间的争夺。但是,马克思对此未能予以足够的估计,特别是德国后起资本主义挤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引起与英法老牌资本主义的矛盾,未能引起马克思足够的注意。因此,历史未能完全按照马克思分析和估计的轨道发展。



尽管如此,我们不可以因此而过分苛求于前人,《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显现出的立场、观点、方法,至今仍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



正如列宁所说:


“沿着马克思的理论道路前进,我们将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但不会穷尽它);而沿着任何其他的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谬误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的时候,我们重温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这篇著作,仍然可以从中吸取不尽的思想营养。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通篇闪烁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首先,马克思在此文中始终坚持从经济危机中分析政治斗争、阶级斗争的因素,把握经济与政治的互动关系。



其次,马克思在此文中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视野,不仅限于英国和欧洲,而是放眼全球,把资本主义中心地带与其半封建、半殖民地大市场——中国联系起来,把握两者之间的经济和政治互动关系;在把握英中两国经济、政治关系的同时,又涉及中国内部封建统治者与中国人民的经济和政治互动关系,由此探讨中国内部阶级斗争对英中贸易的影响,再由此探讨中国市场的变化、英中贸易的变化对欧洲各国内部阶级斗争的影响。



从哲学角度来说,《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通篇贯彻着矛盾分析方法、运用对立统一的思想武器,从整体上把握当时的资本主义体系(包括资本主义中心地带的英国和欧洲各国,也包括资本主义世界不可缺少的大市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对这个复杂矛盾体中的诸多矛盾又作了诸多分析,并把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马克思在此文一开始,对这一点实际上作出了交代。



有人歪曲马克思主义,说马克思主义是“欧洲中心论”, 还说马克思主义通向“补资本主义课论”,似乎马克思认为欧洲资本主义最发展,就应该在欧洲国家独自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没有关系,而落后的中国只有等着“补资本主义课”的份儿,没有资格闹革命,即使革命,也与西方无产阶级革命毫无关系。上述分析已经表明,对马克思主义的如此歪曲,可以休矣!



此外,我们重温1840年前后的那一段历史,重读马克思这篇著作,还可以注意到一个事实,也是马克思在这篇著作中提到的事实,即1840年之前,中国在出口方面处于绝对出超的优势,大量白银从外国流入中国。然而,这种优势未能持续多久。马克思曾经指出,自从我们进入到资本主义时代,我们就进入到世界历史的时代。



搞资本主义,要么像德国和日本那样用争霸的办法挤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要么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第三条路是没有的。什么“和平崛起”、什么“共赢”、“双赢”,只能是骗人的梦呓而已。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无产阶级之怒 2018-3-14 23:19
马克思的理论体系是非常清楚的。资本主义社会本质上就充满扩张的力量。当资本主义社会本身的一切潜力都被挖掘出来,生产力的发展达到巅峰的时候,通常就会出现经济危机。但是,殖民地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这种矛盾,因此旧大陆的商品、资本,乃至生产关系都源源不断地输出到世界的其他地方。这样,阶级斗争就表现为殖民地的民族斗争的新形式。
引用 远望东方 2018-3-13 21:07
不要炒历史的冷饭,历史总有相似,但绝不会重复!1840年的中国是处于颓势的中国,而2018年的中国是处于锐势的中国!中国当然要挤入世界经济体系,但绝不是跟在别人的后面,照别人的样子去挤,而是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以自己的方式挤进去!不但要挤进去,而且还要改变世界经济的体系,这一切实际上已经发生。现在要做的是坚持走自己的路,还要让这条路越来越宽,让第三世界跟上来!
引用 远望东方 2018-3-13 08:45
事实证明,中国的第三条路越来越宽,和平崛起已不可阻挡,中国会和第三世界一起共赢,但不可能与美国双赢!

查看全部评论(3)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4 01:30 , Processed in 0.019314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