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理 论 查看内容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 —— 与中国共产主义者们探讨

2018-4-3 22:43|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51356| 评论: 0|原作者: 共运思考者|来自: 红旗网

摘要: 本文的宗旨是以共产主义原则立场,梳理中国从社会主义革命到正在进行着的资本主义演变的来龙去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探讨当今社会性质、形势和继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突破口以及方式、方法。简单的说,就是理清原委、辨明方向、确认问题根结、探索方法,以利再战。
从这段历史中,我们认识到:

1.现在的社会局面是:标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共产党组织掌握着国家政权,原有的国家政治体制形式上得到了保留和不断加强,这是“政权在我们手里”(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P373)的现实依据。但是,自“改革开放”一开始,就进行了资本主义演变。无论是作为其理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整个中国的社会走向,无论如何都是与共产主义运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背道而驰的。据此,我们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定性为对共产主义运动的背叛。


当今的社会现实着实印证了毛泽东同志在文革中所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实质上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广大革命人民群众和国民党反动派长期斗争的继续,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继续”、“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产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走资派还在走。”。(摘自《毛泽东年谱》第六卷P159、641)


2.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是由自由竞争到资本垄断再到资本对外扩张,直至打着民族主义旗号的帝国主义战争。追求利益最大化,对劳动大众剥削压迫,争夺国内外市场是资产阶级的本性。


历史证明,即便同是资本主义国家,新崛起与老牌国家之间也不可能发展成为真正的“战略伙伴”,“帝国主义就是战争”(见列宁著《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现代国际关系中的规律,并没有变化。资本主义对于阻止其资本扩张的社会主义国家,围攻、封锁、颠覆是必然的手段。


与美国谋取所谓“双赢”的“新型的大国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完全是一厢情愿,也是痴心妄想。无论是“改革”成为资本主义还是向资产阶级“开放”市场,对于中国这样既有悠久文化历史又有社会主义革命经历的大国,无论是从民族利益还是从共产主义运动层面而言,都是非常危险的。


3.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社会主义苏联的垮台、我国资本主义演变是历史事实。究其原因,除了敌对势力的破坏、颠覆以外,还有其更深刻的内部原因。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不稳固,政治经济体制存在缺陷,需要认真梳理并且加以完善。这个问题是毛泽东同志一直非常重视,并且身体力行的。


我们必须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反思苏联,尤其是我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所存在的问题,针对产生的新问题、新矛盾,厘清机理并提出解决办法,进一步丰富共产主义运动理论。这项工作不但是当前斗争的基础,也是对今后继续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


4.共产主义运动的目标是推翻私有制,实现社会公有制。通过进行阶级斗争,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是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手段。当建立了国家政权之后,共产主义运动的任务是建设能够逐步消灭阶级剥削、阶级压迫的,能够稳固发展的公有制社会。这样,共产主义运动的任务内容就大大扩展了,包括:社会稳定、政治昌明、经济发展、科技发达、文化繁荣、人民健康、环境保护等等。要承担起整个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工作,就必须考虑到这个社会的所有要素。也就是说,在这个社会系统中,共产主义运动相当于人的大脑或者计算机的主程序。因此,共产主义运动必须对组成这个社会系统中的所有行业进行客观有效的了解、规划、构建、监督、节制。才能够实现象大脑对各器官、四肢的指挥或者主程序对各执行模块控制那样,形成一个运行良好的闭环系统。在这方面,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工作不足,实践中出现了偏差,致使反动势力有机可乘。


5.泛左派的形成和兴起,反映出劳动群众对资本主义演变的反抗。泛左派是共产主义运动的基本社会力量。但是,泛左派群体内部良莠不齐、内斗纷争不断。除了共产主义运动现阶段的理论问题没有解决以外,与共产主义者整体水平不高、能力不足,没有发挥好应有作用有关。

三.梳理社会基本矛盾

在社会科学领域,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有别于私有制的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而全新的社会形态,是以人类“自觉”、“自为”行为产生的公有制社会。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至今一个世纪,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虽然发生了社会主义阵营解体、苏联垮台和中国的资本主义演变,但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依然代表着人类的自觉和自为意志,代表着人类求得自身解放的方向。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


共产主义运动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而产生的,共产主义运动的目的是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马列主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的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过渡阶段,其最终目的是实现没有剥削、压迫和战争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样,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就必然是公有制条件下能够从社会全局角度调度资源、统筹安排生产的计划经济。这是本质问题,是方向性的大是大非问题。


这里比较一下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这两个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


计划经济的三大基本要素是: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重大生产资料的全社会公有;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和重大生产资料的全社会计划统筹配置和对社会整体经济活动短期效益和长期发展方向的综合协调管理;目的是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这三个要素是相互关联的,而满足其后两项的首要前提就是公有制。这是马克思主义针对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形成周期性经济危机,造成广大劳动群众的失业和社会动荡”的根本解决方法。计划经济的核心是“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国民经济,目的是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


“市场经济”的三大基本要素是:社会生产资料私有制;以资本为主导的市场运作;以追求高额利润为目的的经营原则。而这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必然就是对内剥削、压迫、对外扩张和侵略。


这里简单的叙述一下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当社会出现了某种现实需求,在高利润的诱导下,各个私有企业主们就象苍蝇扑腥一样纷纷筹措资金,一窝蜂的生产这个社会需求产品,由此带动和形成了上下游的产业链。为了尽快占领和垄断市场,所有企业主们的通常做法就是在减少成本、降低价格的情况下,将产品大量投入市场。减少成本的途径是加班加点、降低工资、削减原材料和改进技术,加大市场投入的办法就是加大资金投入和扩大生产。由于没有社会生产整体计划控制,这样的结果必然引发市场的恶性价格战,直到市场饱和。也就是当前纳入我国“两会”重大议题的“去产能”、“去库存”的“供给侧改革”要解决的“产能过剩”。这样的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前奏的典型特征。


混乱和残酷市场竞争的结果是大量企业的倒闭,并造成其上下游产业链的连锁反应。由此引发的资金估竭,大量劳动者的失业,这又反向打击(减少)了市场需求,更加剧了市场竞争。当这种情况在多个行业几乎同时发生,并且产生了共振的时候,泡沫破裂,社会性的经济危机就爆发了。在国内市场竞争获胜并取得垄断地位的企业主,将其赢利作为资本,把这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复制到国际市场,就产生了周期性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马克思的《资本论》对上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即市场经济)的机制、机理和后果早就有了详尽的剖析和阐述。当前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以及我国目前的“产能过剩”,都是这个理论正确性的再一次佐证。当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本质上并没有丝毫的改变。所不同的是,实体经济金融化,虚拟金融资本化。现代资本更会有意的忽悠、制造各种虚拟需求。而且,随着当代的科技进步,互联网技术使得世界性的金融投机更加贪婪、疯狂,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破坏力更大。


作为资产阶级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走向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夺取殖民地、抢夺资源和剥削、奴役当地人民,都是为了资本扩张和抢占市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势力范围的争夺已经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即便是当今,美国打着“民主”、“人权”’、“普世价值”的幌子,所利用、引导或直接挑起的政变、颜色革命、地区冲突、局部战争,无不渗透着抢占市场、资本扩张、控制能源和扩大势力范围的企图。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也早就对“帝国主义就是战争”有了详尽的论证。


所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资本起决定性作用,市场导向的实质就是利润导向,无论在“市场经济”之前冠上什么华丽名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标示的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既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矛盾就必然会显现。


毋庸置疑,将社会主义“创新”到了市场经济,就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背叛。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15:13 , Processed in 0.012860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