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经 济 查看内容

中兴“芯”痛,痛醒国人,“造不如买”的逻辑必须要倒过来 ...

2018-4-18 23:35|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8102| 评论: 0|原作者: 魏旭|来自: 察网

摘要: 马克思的国别价值—国际价值—国际市场价值—国际生产价格逻辑的国际价值转形理论则科学地阐明了国际贸易利益分配的差别,得出国际交换的结果是价值财富从发展中国家或落后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因此,中国要摆脱和避免在国际上受剥削地位,实现自己的经济发展目标,根本出路在于坚持独立自主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发展原则,加快实现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

三、西方经济学比较优势贸易理论的本质

正如前文所述,西方经济学的国际贸易理论是建立在一个有着致命缺陷的比较优势理论基础之上的。在他们看来,只要按照这个原则,所有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都可以从中获得好处,因此,他们主张贸易自由化。然而,在世界市场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对资本的控制与技术垄断,贸易自由化的结果不仅没有实现真正的贸易互惠,反而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因此,这种贸易互惠论的结果,不仅不是世界经济和政治的统一,反而使全球政治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其实马克思早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自由贸易的实质是资本的自由,“排除一些仍然阻碍着资本前进的民族障碍,只不过是让资本能充分地自由活动罢了”[9]756。  从世界市场运行的现实看,在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内,造成发展中国家普遍依附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形成所谓的“中心——外围关系”。特别是二战后,处于分工阶梯低端位置的发展中国家,在按照所谓的“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时,专注于生产初级产品或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数量虽然剧增,但从贸易中获得的实际利益非常少。一些国家由于过于强调资源、劳动力等初级要素的比较优势的发挥,造成国内产业结构无法实现升级,并固化了原有的产业分工,从而使这些国家深陷“比较优势陷阱”而难以自拔,甚至造成了拉美国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出现增长停滞,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近年来,在所谓的产品内分工及产品内贸易模式下,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过程中,大多被限定在价值链的最低端,从事“微笑曲线”中价值增值最少的加工制造环节,形成“俘获型”的产业链,绝大部分利益被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获得,甚至使发展中国家出现“贫困化”的增长。

中兴“芯”痛,痛醒国人,“造不如买”的逻辑必须要倒过来!

对于这种不平衡,现代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要么有意回避其背后的真实原因,要么由于其纯粹的技术生产过程的分析方法而将这种不平衡归于各种外生变量。例如李嘉图模型将其归于外生的比较技术优势,H—O模型将其归于外生的资源优势,新贸易理论则将其归于规模经济优势。事实上,造成这种不平衡或者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剥削的根本原因,是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作用的结果。我们知道,在世界市场上,交换仍然遵循着等价交换原则。但是,在等价交换下,由于劳动生产率的国别差异,交换的结果是发达国家的产品实现更多的价值,而发展中国家则在平等交换下实现较少的价值。因此,在等价交换条件下,比较富有的国家实现了对比较贫穷的国家剥削。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发达国家对落后国家的这种剥削,绝不是有些学者所认为的不等价交换导致的,而恰恰是价值规律作用下等价交换的结果。在当代,尽管国际贸易和各国间的经贸往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世界市场得到了很大的拓展,价值规律的作用范围和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但价值规律的优胜劣汰的功能依然未变。由于战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具有不断拉大的趋势,在价值规律优胜劣汰功能的作用下,通过国际市场交易所实现的利润不断地由发展中国家转移到发达国家,这也导致富国越富、穷国越穷、南北差距不断拉大。因此,我们很难想象战后的日本,如果按照“比较优势”原理参与国际分工,还会不会成为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成员国。与此同时,在所谓的劳动力比较优势下,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往往以较低的工资受资本的雇佣,从而使全球的资本家实现了共同瓜分剩余价值和共同剥削劳动力的局面。因此,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的这种主张,不外是为资本的掠夺性进行辩护,从而服务于西方跨国资本的利益需要。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中的这种不利地位,单纯依靠参与全球价值链体系的方式很难实现所谓的比较优势的升级。

四、马克思国际价值转形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中兴“芯”痛,痛醒国人,“造不如买”的逻辑必须要倒过来!

事实上,建立在比较优势原则基础之上的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并不是一个无懈可击的科学理论,因而基于此理论所谓的发展比较优势战略,不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因为,在世界市场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对资本的控制与技术垄断,贸易自由化的结果不仅没有实现真正的贸易互惠,反而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因此,这种贸易互惠论的结果,不仅不是世界经济和政治的统一,反而进一步使国家与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甚至资本家之间的斗争更加激烈,全球政治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其实马克思早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自由贸易的实质是资本的自由,“排除一些仍然阻碍着资本前进的民族障碍,只不过是让资本能充分地自由活动罢了”。[11]从世界市场运行的现实看,在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内,造成发展中国家普遍依附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形成所谓的“中心——外围关系”。特别是二战后,处于分工阶梯低端位置的发展中国家,在按照所谓的“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时,专注于生产初级产品或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数量虽然剧增,但从贸易中获得的实际利益非常少。一些国家由于过于强调资源、劳动力等静态单纯而初级的比较优势的发挥,造成国内产业结构无法实现升级,并固化了原有的产业分工,从而使这些国家深陷“比较优势陷阱”而难以自拔,甚至造成了拉美国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出现增长停滞,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在所谓的产品内分工及产品内贸易模式下,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过程中,大多被限定在价值链的最低端,从事“微笑曲线”中价值增值最少的加工制造环节,形成“俘获型”的产业链,绝大部分利益被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获得,甚至使发展中国家出现“贫困化”的增长。因此,如果一个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比较优势作为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按照马克思的国际价值和国际生产价格理论,经济发展必将会丧失自己的独立性,以至于出现过度依附发达国家的依附性经济;

特别地,在国际资本积累体制金融化趋势在统治地位以后,全球的经济结构、权力基础的日益金融化,其核心特征是构筑了一个全球性的“美元体系”,并将世界各国纳入到该体系当中。在“美元霸权”体系下,金融资本对产业资本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掠占性日益增强,从而导致发达国家产业资本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更加注重技术的垄断性,防止技术外溢,以维持其对剩余价值或利润的占有。因此那种希望通过招商引资来承接国际资本转移,通过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提高自身的资本有机构成,从而提高民族资本的劳动生产率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的想法,即使抛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封锁,也是难以实现的。

中兴“芯”痛,痛醒国人,“造不如买”的逻辑必须要倒过来!

我们知道,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及其辩证转形理论,在国际贸易领域里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利益的因素是劳动生产率和相应的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重视如何提高一个社会劳动生产率。邓小平在谈到在帝国主义时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时强调“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转化形式的理论研究国际贸易及贸易利益分配关系后,我们同样可以说在国家与国家之间所进行的国际贸易中,“落后就要受剥削”。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要摆脱和避免处于国际受剥削地位,要实现自己的经济发展目标,根本出路在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建设原则,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此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这是党中央高瞻远瞩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高度对中国经济发展所做出的战略规划和理论宣言,具有划时代的理论意义。正是基于这样的事实,习近平同志说:“过去的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逻辑现在要倒过来”。我们坚信,在这一逻辑下,习近平同志重新倡导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在今后改革开放的新的伟大实践中,必将结出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硕果。

魏旭,吉林财经大学教授,《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主任。本文原载于《理论月刊》2015年第5期,作者授权察网发布。

[①] 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14页。

[②]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14页。

[③] 恩格斯说:“使李嘉图学派破产的,有以下两点:第一,劳动是价值的尺度。但是,活劳动在和资本进行交换时,…第二,按照李嘉图的价值规律,假定其他一切条件相同,两个资本使用等量的、有同样报酬的活劳动,在相同的时间内会生产价值相等的产品,也会生产相等的剩余价值或利润。但是,如果这两个资本所使用的活劳动的量不相等,那么,它们就不能生产相等的剩余价值,或如李嘉图学派所说的利润。但是情况恰恰相反。实际上,等额的资本,不论它们使用多少活劳动,总会在相同时间内生产平均的相等的利润。因此,这就和价值规律发生了矛盾。李嘉图学派已经发现了这一矛盾,但是他的学派同样没有能够解决这个矛盾。”(恩格斯:《〈资本论〉第二卷序言》,载《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页)

[④]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12页。

[⑤]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12页。

[⑥] 1947年和1953年,美国经济学家列昂剔夫先后两次对美国的对外贸易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结果发现美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从而形成了与H—O模型相悖的结论。

[⑦] 马克思说:“没一个国家都有一个中等的劳动强度,…在以各个国家作为组成部分的世界市场上,情形就不同了。国家不同,劳动的中等强度也就不同;有的国家高些,有的国家低些。于是各国的平均数形成一个阶梯,他的计量单位是世界平均劳动单位。”(《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45页)

[⑧]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6页。

[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01——402页。

[⑩]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401-402.

[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第456页,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20:32 , Processed in 0.010591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