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群众文艺 群众文艺 查看内容

一段关于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往事

2018-4-22 23:11| 发布者: 林林| 查看: 3081| 评论: 0|原作者: 梁宁|来自: 闲花照水录

摘要: 中兴事件引发一片网络热议。中兴事件引发一片网络热议。什么“这次被美国卡住的芯,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中国芯老炮:缺芯是因为缺钱”“国产操作系统,要靠BAT”……这种言论看得我胸痛。

       所以对方舟的团队来说,不是X86体系的技术难度高,而是在这条道路,每一步,你都会遇到INTEL的专利。我们打不起官司。

 

       所以,倪光南做的技术路线选择是,走RISC结构,做嵌入式,绕开X86体系。

 

       接着第二难的是,在2000年之初,中国IT产业不但做不出CPU,而且连基于CPU,自己动手设计核心电路板的能力都没有。

 

       那时,中国还有电子产业企业百强的名单。我们联想排第二。

       反正背后有倪光南、有宋健等一堆大佬,我拿着中国电子企业百强名单,从第1名找到第100名,找了每一个大公司的总工程师。

 

       对话永远是这样:

       我:“我们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PU,我们还有SOC的能力,这样,我们可以极大地把你要的功能集成,贵司可以更灵活地定义你产品的性能和体积。”

       对方:“哎呀,对不起。我们没有能力基于一块CPU开发产品原型。都是INTEL或者他的Design house做好公板,我们选一个,然后基于他们的公板我们再开发。”

 

       我们这才发现,Intel不是做出了CPU,而是培育了一个基于CPU的开发生态系统。

       第一棒是核心元器件。

       第二棒是无数小的Design house围绕Intel做公板、做产品创意、做产品原型、做差异化做优化。

       然后,下一棒才是,面对市场的企业,从Design house挑选产品原型,做商品化包装。投放市场。做品牌、做销售、做客户服务。

       2000年的时候,我们的电子产业百强,基本上都是第三棒。

 

       所以,当我们做出CPU,而且芯跳了。

       我们把它捧到手上,想献给别人。中国没有一家第三棒企业能接。

 

       没有办法,只能向前。

       于是方舟科技在做完CPU后,又建立硬件团队,自己做出了NC的产品原型,做出了公板。

       等于一家本来就规模很小的CPU设计公司,还必须同时干Design house的活。

 

       终于CPU和产品原型都OK了,可以交付一个第三棒企业商品化运作了。

       俞慈声拍板,北京政府第一个吃螃蟹。

 

 

系统生态的困难——大溃败

 

       下一个问题来了。更大的难题。

       Wintel联盟。勉强绕过Intel,更难突破的是微软。

 

       CPU做出来了,再自己做原型,然后自己做产品。做完产品,发现没有配套软件可用。

       一块NC公板,方舟科技咬咬牙就自己干了。

       但是那么多的软件移植、适配、二次开发,真不是1家、10家、100家公司干得完。

 

       这时俞慈声发起了“扬帆计划”,针对Linux桌面的13大类50多个问题,在全国进行招标。浏览器、OFFICE、播放器……一项一项解决。

 

       接着,就干了那件圈子里著名的事——北京市政府办公软件选型,把微软踢出局。

       那件事IT圈轰动一时,微软中国总裁高群耀辞职。然后基辛格给当时是北京市长的刘淇写信,为微软说情。施压处置俞慈声。(没想到吧,美国大政客也为自己国家企业服务的。那时中国刚刚申奥成功,基辛格的施压,是大BOSS级杀伤力)。

 

       那是2001年的冬天,北京最大的一次雪。

       那一天,十余个院士联名上书总理,为俞慈声说情。

       已经过世的中国计算机事业创始人之一、中将、两院院士张效祥第一个签字,倪光南院士也签了名。

 

       据说朱总理看到十余位院士的联名,一时动容。

       863计划,来自19863月,4位院士联名上书邓小平总书记。因为时间发生在是19863月,所以简称863。从此这就是中国高科技发展重点计划。

       启动8634个院士联名。保俞慈声,有十几个院士。

 

       我一直记得这件事。

       后来赋闲在家,看《圣斗士星矢》,12黄金圣斗士为了打穿叹息墙的一线光,一起赴义成仁。

       十几个院士签下自己的名字,对他们没有任何好处。他们只是想守护一线光。

 

       所以,我不愿意回忆这段往事,因为我们失败了。

       从此我们成了很多人的笑柄。尤其是倪光南院士。

 

       这是10年后,我加入腾讯以后,才学会的一个词——用户体验。

 

       这一仗如果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搞定了总理,没有搞定用户体验。

       结果是溃败如山。

 

       第一个要命的问题,是基于LinuxOffice,包括Red Office、永中、WPS与微软的文档格式兼容问题。我们都知道,换了OFFICE打不开历史文件,打不开别人给你的文件,这是要命的事。

       2003年,俞慈声又搞了启航计划。召集中国的所有Office高手、还邀请了韩国的HancomOffice、日本的一太郎技术人员。中日韩三国高手一起破解微软的文档格式,以期能读能存。

       效果不好。

 

       除了文档格式,其他的软件体验,用户各种不爽,那就太多了,大家用脚趾头想一下就好了。用户普遍怨声载道,要求换回

3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20:05 , Processed in 0.017642 second(s), 12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