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理 论 查看内容

使人聪明的学问 —— 哲学纵横谈

2018-5-19 22:47|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71349| 评论: 0|原作者: 吴润玉|来自: 激流网

摘要: 很高兴来与青年朋友们谈谈哲学,我今天讲的内容分为4个部分:第一,什么是哲学?第二,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马哲的主要观点,最后是学习方法。
第三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到底有哪些基本观点?

第一块呢,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而且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按照一定规律运动的物质世界。所以我们要按规律来办事,实事求是。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期把实事求是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与实质。他就是针对党内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提出来的。这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一个主要观点——认为世界是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按照一定规律运动着的物质世界。所以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在这里,中国古代有一个成语叫刻舟求剑,还有一个成语叫做拔苗助长。中国可能三分之二以上的成语是来自于先秦时代,先秦时代这些比较有意思的成语很多都来自法家。

法家就批判儒家掩耳盗铃、滥竽充数什么的。拔苗助长、刻舟求剑就是中国古人对于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一种通俗的解释。刻舟求剑就讲的是时间空间不是静止的,所以我们不能刻舟求剑;拔苗助长就是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你不能按照主观愿望来办事。

第二个是世界是怎么样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矛盾运动的。联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个重要的观点,它把世界看作一个整体,它是互相联系着的。 我们中国古代就有一个成语叫盲人摸象,有的人摸到它的腿就认为大象腿像一根柱子,有的人摸到它的身体就觉得像一堵墙,有的人摸到它的鼻子就觉得像一根水管。那他们看到的都是事物的一部分,而没有一个整体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还认为世界是发展的,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两大哲学阵营争论的一个焦点。我们知道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理论依据是“天不变,道亦不变”——世界改变不了。而康有为上书光绪皇帝要求维新变法,讲“变则通、通则久”,变和不变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争论点。一般进步思想家都会主张世界是变的,反动的思想家一般会主张不变,这是发展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发展的。

世界是矛盾运动着的。矛盾是什么?矛盾不光是对立还有统一 —— 事物的两方面。中国古代有个词叫阴阳,一阴一阳之谓道。中国古语当中有很多词语就带有辩证法的味道。比如,你舍不舍得?这个舍得是舍弃的意思,但舍中有得。忘记是忘掉的意思,告诉你忘中有记,其实你忘掉了一些就意味着你还记住了一些。危机讲的是危险的意思,但这个词语中还告诉你危中有机。中国古代其实有很多辩证法的故事,比如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但中国古代哲学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神秘主义,把这些问题搞得很神秘,没有条件,不分析条件,就告诉你,以后会这样,比如说否极泰来,否极泰来实际上还是要有条件的,没有条件是实现不了否极泰来的。

矛盾的观点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我们再举一个例子,马克思说:“假如没有小偷,锁回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加入没有假钞,钞票的制造会这样精美吗?”。也就是,实际上小偷和锁是对立统一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就是这个道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也就是他们两个之间又对立又统一才推动事物的发展。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小偷,锁也完结了。我们中国描述太平盛世叫“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个时候就不会有锁了;没有小偷的话,钞票的制造也可以简单一些,成本也会低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斗争和统一, 哪一个对于推动事物发展更重要?统一其实只能保证事物的存在,统一只能保证事物的存在而不灭亡,但如果不斗争,世界是发展不了的,如果奴隶不和奴隶主作斗争,人类现在应该说还是奴隶社会;历史上没有出现过哪一个奴隶主、封建主、资本家对自己的剥削压迫感到不好意思而主动退出历史舞台。个别成员可能有,但作为一个阶级来说没有听说过。

马克思说过人生的最高法则是“斗争”。毛泽东在1945年明确把共产党的哲学概括成斗争哲学,但在哲学界有争议。毛泽东说:“‘共产党的哲学就是斗争哲学’”,这是榆林的一个叫邓宝珊的人说的。”毛接着说:“你讲对了,自从有了奴隶主、封建主、资本家,他们就向被压迫的人民进行斗争”。斗争哲学是他们发明的,被压迫人民的斗争哲学出来比较晚,那是斗争了几千年,才有了马克思主义。”所以,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学说认为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把实践看作第一位的。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决定认识。

1964年毛泽东有个哲学谈话里面有句话,我觉得讲得非常好:“搞哲学的人以为第一是哲学,不对。第一是阶级斗争,压迫者压迫被压迫者,被压迫者要反抗,想出路,才去寻找思想武器,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这就讲到,哲学其实不是凭空出现。我们知道,哲学史上一般会说,哲学正式形成是在奴隶社会。原始社会有没有哲学?一般来说有些粗糙的世界观,但是没有形成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奴隶社会有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然后开始有了哲学。压迫者和被压迫者都在寻找思想武器:压迫者要寻找压迫的理论基础;被压迫者要寻找出路也在寻找哲学。所以哲学史上一般说,哲学正是形成于奴隶社会。

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部分,有两对矛盾——矛盾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一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那么怎么理解“决定”?大家不要把“决定”理解成先后关系——也就是说我必须要达到工业革命那种生产力我才能搞资本主义,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我们知道实际的历史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了一定的发展,到了简单协作和工场手工业,还没有到工业革命,但是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才能使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更快的发展,这个时候他开始制造舆论,历史上就是启蒙运动。然后开始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才开始了工业革命。我们知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1640年,工业革命完成是到了18世纪,侵略中国是到了19世纪中叶——1840年。所以“决定”,大家不要理解成先后关系,必须要理解成归根结底的关系。归根结底就是,生产关系比如说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不可能没有任何资本主义的生产力 —— 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必须到工场手工业的阶段,才有可能形成阶级力量,才有可能推翻封建贵族的统治。否认一定的生产关系决定于一定的生产力就是唯心主义;如果把生产力的绝对水平看作是生产关系形成的条件,就是唯生产力论。而且必须要意识到,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就像我们说的,小孩子穿鞋,不可能刚好,你会买大一些,为什么?因为他很快会长大,至少要买能穿两年吧,所以家长一般给小孩子买鞋会买大一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可能刚好匹配在一起。这里我念一段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讲话当中的句子来说明这一点:“生产关系的革命是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所引起的,但生产力的大发展总在生产关系改变以后。拿资本主发展的历史来说,这种马克思所说的简单协作就创造了一种生产力 —— 手工工场就是这样的一种简单协作,在这种协作的基础上就产生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手工工场是非机器生产的资本主义。这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了一种改进技术的需要,为采用机器开辟了道路。在英国,是资产阶级革命(十七世纪)以后,才进行工业革命(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

这段话把这个问题讲得比较清楚,我们既要反对唯心主义,又要反对唯生产力论 —— 这是两种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错误理解。这个我觉得这是马哲理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还有一个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个问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争议也比较小。上层建筑分成两部分:一个叫政治上层建筑,一个叫观念上层建筑——观念上层建筑就是意识形态,政治上层建筑就是国家政权、军队等。经济基础主要指的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反作用有时候很重要,比如49年刚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你就必须要没收官僚资本,不可能自己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首先要没收官僚资本,形成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这就是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但是,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根本巩固还是要发展公有制经济。这就是两者之间的关系。中国思想界有一个上层建筑决定论,把上层建筑中的国家政权看作是无所不能的,看作是超阶级存在的,是非常错误的一种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除了这两对矛盾运动推动事物发展之外,还有一个阶级斗争的观点。一般来说,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它的根源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但是它的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这是需要大家掌握的。阶级斗争应该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主要观点,《共产党宣言》第一句话就是“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后来恩格斯对它改了一下,因为原始公有制的时候没有阶级斗争,改为“自原始公有制解体以来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毛泽东在1949年《丢掉幻想,准备斗争》这篇文章当中也讲了,“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灭亡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拿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是历史的唯物主义,站在这个观点反面的就是历史的唯心主义。”这是阶级斗争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有一个观点是群众史观,群众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终的一个归宿,或者说是一个总结。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一种思维的游戏。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作为改造世界的一种力量出现的,就像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里说的那样,“哲学家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这是它的主要观点。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大家应该能理解,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应该就难理解一点。我举个例子,曹雪芹。如果说曹雪芹一直像13岁之前,在锦衣玉食的那样一种社会状态下度过,我相信他很难写出《红楼梦》,或者说不会写出这么伟大的作品。后来他家道中落了,到了北京,我们知道他跟社会的很多人民群众接触了,而他自身就变成了人民群众的一份子,举家食粥酒常赊,他到了北京西山,在那里著书立说。《红楼梦》是非常伟大的一部著作,它不仅是曹雪芹个人能力的一个体现,而且它实际上是跟人民群众接触之后才能写出来的一部著作,因为它里面讲到人情练达,他不跟人民群众接触,怎么能够对社会生活那么熟悉,像刘姥姥这样的形象是怎么塑造出来的。所以《红楼梦》的不朽,实际上是因为曹雪芹虽然是一个很优秀的人——曹雪芹不仅是文学家,其实他对中医,甚至对怎么织补衣服都有很深的研究。所以他才能把小说里面的细节描绘得非常生动,还在于曹雪芹最终是人民群众的一份子。这是群众史观。

刚才讲了什么是哲学,以及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下面我讲下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任务。

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时候,迎接它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各种各样的诋毁。后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胜利,逼着它的敌人也装扮成了马克思主义者,历史的辩证法就是如此,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过程——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修正主义的出现。在现在我们学马哲也是这样,我们觉得也不是说这个东西就是讲讲物质、意识,实践、认识,把概念给大家梳理一下,其实我觉得它是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的。我觉得现在马哲的主要任务是要反对修正主义思潮——一个是实用主义的世界观,第二个是唯生产力论,第三个是阶级斗争熄灭论,第四个是超阶级的国家论。

实用主义的定义是:真理不是观念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只要有报酬、有效用,能满足我的需要就是真理。实用主义在现在有很广泛的分布,像我们平时同学们非常关心的是什么?老师给你讲课,你不会关注老师讲的是不是真理,你会关注的是这些内容要不要考试。这就是实用主义思潮在学生头脑当中的反映。我们学这些东西有用,那么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没有用?其实是有用的,虽然说对你直接的物质财富的创造——赚钱没有直接作用,但实际上是有用的。实用主义把有用看作真理,它的现实表现就是,把片面的、经过选择的实践作为检验政策是否恰当的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我个人觉得从字面上来说好像问题不大,当然这个问题有争议。但它的结果其实是把片面的、经过选择的实践作为检验政策是否恰当的标准。比如说包产到户,从81年到84年粮食还是增产的,如果把这三年单独提出来它是对的,但84年马上出现了卖粮难的问题,那么它可能就不是一个长期的可以执行的政策。这就是一个我们对于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个实践怎么提取、怎么分析,其实他也需要综合辩证。列宁讲了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他说:“社会生活现象极端复杂,随时都可以找到任何数量的例子或个别材料证明任何一个观点”。也就是说,你的观点其实都可以找到例子,它都是实践的例子,而且可能都是真实的,来证明你说的观点是对的,但是它未必是真理。所以我们现在实用主义的世界观其实是很要命的问题。中国人还有一句话叫“好死不如赖活着”,就是缺乏一种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勇气。真理应该是客观的,观念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它跟有没有报酬没有关系。就像马克思也不是为了稿费去写作的。

第二个就是唯生产力论。唯生产力论就是脱离所有制关系,单纯地把生产力的发展作为社会制度进步的根本标志。实际上,任何一种社会制度,比如说蒋介石时代,生产力也在发展,但为什么要革命呢?因为蒋介石时代的生产力不归人民群众所有。我们为什么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因为这个生产力不归中国人所有。 所以我们要追问“生产力归谁所有”,而不能抽象地谈“只要是发展生产力都是一种社会进步”。唯生产理论在现实当中也是一种非常错误的哲学思潮。

第三个就是阶级斗争熄灭论,第四个就是超阶级国家论,其实它们可以联系在一起。阶级分析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分析方法的一个根本的方法。一般来说80年代初的一些教科书还会讲这一点——阶级分析方法是社会分析的根本方法。现在很少提了。列宁曾经说过:“任何非阶级的观点都是胡说八道”。阶级分析、阶级观点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我们看很多事情的一把利器。还有超阶级的国家论——把国家抽象出来。中国古代是家国同构,在家庭里面有一个大家长,一般是父亲;在朝廷上有个皇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中国把家和国联系在一起来看。但是这个国家实际上是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人类历史其实有90%以上的时间是没有国家的。所以它其实是历史的产物,是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比如说,氏族首长把贫困家庭的人变成了奴隶、把战俘变成了奴隶。奴隶要反抗,他没办法通过说理的方式解决,就只能培植武装力量进行镇压。军队是国家的主要支柱,它是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现在在中国也有一种超阶级的国家论,有人把国家看作是超阶级的,把公共服务职能看作一切,这是错误的。国家有两个职能:阶级统治职能、公共服务职能。公共服务职能是它的次要职能,这是马哲的一个基本观点。


第四个我们来看下学习方法。

学习哲学的意义是什么?第一个,用科学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更好地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把握历史前进的方向;第二,在科学世界观指导下,确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引导我们去寻找生活中的真、善、美;三,提供科学的方法论,包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研究方法。

其实学习哲学意义非常大。比如最近滴滴司机的事情,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就可以进行分析:空姐作为乘务员来说也是一个普通劳动者,滴滴司机其实也是一个普通劳动者,它是劳动人民内部的一场悲剧,两个人都死了。我们要追问一下,一般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来说,把它作为一个局部事件、一个个别事件,它是一个犯罪行为。怎么办?抓到了这个滴滴司机就惩处他,但他死了呢?没有办法。我们就会追问滴滴是否安全。我也是滴滴的一个用户,我在跟滴滴司机接触的时候发现他们绝大部分都是下岗工人和因为欠债等各种原因破产的小生产者,他们为了几块钱、几十块钱一天在四处奔波,我觉得他们整体上还是很善良的,他们从整体上来说绝对不是一个犯罪群体,而且他们深受滴滴公司的剥削——滴滴公司对他们剥削很厉害,扣除25%作为信息费和手续费。所以这个问题实际上我觉得不仅仅是一个个别事件,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首先我觉得他们是劳动人民内部的一场悲剧,最后并不仅仅是惩处一下凶手就能解决的,我们还要解决他们受剥削、受压迫的根源。比如空姐为什么那么晚下班,她们没有一个临时的住所吗?滴滴司机为什么没办法结婚,这些都是我们要追问的问题,而普通人一般来说不会追问这种根源性的问题——世界的大本大源的问题。

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是根本的学习方法。认真看书遇到不懂的问题多查字典词典。大学生一般来说寝室里可能有一本牛津词典、英汉词典,但很少有人会有一般的汉语字典、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还有一些哲学词典、社会科学词典 。遇到不懂的问题多查字典词典或者是多问别人,联系身边的人和事,举一反三,理解记忆概念。比如我刚才说的人人都有世界观,那你身边的人的世界观是什么,你概括一下。还有生产力、生产关系啊,遇到现实问题,结合实际思考非常重要。

最后我推荐几本教材。我主张选用原来做干部培训的教材,比较简明易懂,而且比较注重方法论的讲解和举例,大学教材学术化一点,我们学哲学是为了用正确思想武装自己,不是为了搞学问。上世纪60年代,中国有一个叫艾思奇的哲学家编了一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非常经典的一部教材。后来它的学生,党校的韩树英,编了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我个人主张先学教材,把握体系,然后再去看一些原著,比如说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还有《共产党宣言》等。

我说了这么多是希望引起同学们学习哲学的兴趣,我觉得学习哲学就像周总理说的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这是对大家的一点期待和要求。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0 00:10 , Processed in 0.021266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