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群众文艺 群众文艺 查看内容

当今社会是否是一个充满“异化”的社会?

2018-5-22 22:36|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6207| 评论: 0|原作者: 破折号|来自: 激流网

摘要: 《手稿》作为马克思第一次试图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国民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考察的早期文献,初步阐述了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提出了若干天才而大胆的观点,成为他后来成熟思想的萌芽。

核心结论

前三节:

1.“最低的和唯一必要的工资额就是工人在劳动期间的生活费用,再加上使工人能够养家活口并使工人种族不致死绝的费用”;

2.“在社会的衰落状态中,工人的贫困日益加剧;在财富增进的状态中,工人的贫困具有错综复杂的形式;在达到繁荣顶点的状态中,工人的贫困持续不变”;

3.“资本就是积累的劳动......资金是土地产品和工业劳动产品的任何积累。资金只有当它给自己的所有者带来收入或利润的时候,才叫作资本”;

4.“最终的结果是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的差别消失,以至在居民中大体上只剩下两个阶级:工人阶级和资本家阶级”;

5.“大地产就它力求赚到尽可能多的货币而言,已经失去自己的封建性质,而具有工业的性质”;

第四节:

6.“国民经济学从私有财产的现实出发,但是,它没有给我们说明这个事实......它把应当加以论证的东西当作前提”;

7.“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及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

8.“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

9.“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异化劳动把自主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把人的类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活的手段”;

10.“劳动和劳动产品所归属的那个异己的存在物,劳动为之服务和劳动产品供其享用的那个存在物,只能是人本身”,“工人同劳动的关系,生产出资本家同这个劳动的关系”。

总结和思考

对于熟悉西方马克思主义(简称“西马”)的读者来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绝对是一本有份量的著作。首先,它几乎成为了西马中各个流派的启蒙著作,不了解《手稿》简直无法与西马的人物交流;其次,《手稿》被西马诸派当作了“早期马克思思想”的“光辉代表”,并被相当多的人用来反对和攻击“后期马克思思想”或“教条化了的马克思思想”;第三,《手稿》中从人本主义出发、以哲学完成社会和经济批判的做法为西马诸派所吸取,成为西马从哲学和文化角度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的“教科书”。

笔者认为,看待《手稿》应持客观和全面的态度:一方面,《手稿》所提出的“异化劳动”理论有其合理性和深刻性(实际上就是后来“雇佣劳动”理论的雏形),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另一方面,《手稿》中的哲学分析在思维方式上受到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很大影响,带有一定的混乱和唯心主义倾向,需要我们批判和纠正,而不能全盘接受;此外,《手稿》的主题是“国民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将自己对资本主义的分析建立在经济学研究基础上的首次尝试,本身就是马克思对于自己早先片面进行哲学批判的纠正,其中不乏大量扎实、可靠的经济学分析,这不也是需要我们吸收和学习的吗?以《笔记本一》为例,作为整个《手稿》的核心部分,它总计57页的篇幅中(据笔者所用2000年中文单行本第三版统计),讨论经济学的前三节就占了43页,占比超过75%,而讨论哲学的第四节仅占不到25%的14页,孰轻孰重,一看便知。一些西马研究者阅读《手稿》时直接跳过经济学部分,只读哲学部分,结果以为马克思在这本书中是重点讲述哲学观点的,这不是反映了他们自身经济学知识的极端匮乏吗?

“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一些西马人物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却放弃了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实际物质的、群众革命的摧毁,而只满足于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开展哲学和文化批判,这难道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篡改和歪曲吗?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4 21:00 , Processed in 0.037733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