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经 济 查看内容

简评刘鹤的经济思想

2018-6-22 00:14|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24325| 评论: 0|原作者: 毕至|来自: 思想先行读书会

摘要: 刘鹤是从经济现象的联系中去推论资本主义产生经济危机的原因,而马克思的《资本论》则是从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及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剩余价值规律来探寻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深刻社会根源,这完全是根本不同的两种思维方式和思路。
简评刘鹤的经济思想
毕至 思想先行读书会 2018.06.21

转者按:刘鹤是从经济现象的联系中去推论资本主义产生经济危机的原因,而马克思的《资本论》则是从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及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剩余价值规律来探寻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深刻社会根源,这完全是根本不同的两种思维方式和思路。




8.jpg

读书会按:现在到处都在谈思想和创新,但细看一下,没有一点思想的火花,也没有一点创新的实践。只能说我们的哲学太贫困了,官僚队伍的退化太重要了。儒家治世的回潮,导致我们又返回到了吏治国家的路子,而整个社会激励体系严重不相容,所以可见的是,逆向淘汰和自我阉割。这一届基本保持了老班底,用熟不用生,有人评论说,这是要干大事的架势。但在我看来,恰恰相反,真正要干大事,不是要保持老班底,而是必须要不拘一格降人才,打破成规,唯才是举,大量选拔任用新人。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顶层理论水平不行。不换人,思想就换不了,思想换不了,那就依然是僵局。刘鹤现在据称是最顶层的经济智囊,这里对其思想做一点检视,可见一斑。
   这里是一篇新浪关于刘鹤文章的链接:刘鹤研究全球大危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前兆



评:刘鹤此文的思想我看不出在哪里。相反,我倒是从刘鹤此文所反映的思想看出,这个近来被众多精英们树立的一个未来的新神的思想的狭隘和对于现实必然性理解的无能。

上面的链接是刘鹤关于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的思考与建议。我们且来看其中的无思想和形而上学之处。

对刘鹤思想的总的评价是:如果说以前的资产阶级自由派思想家们一直没有跳出资本的笼子来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那么,刘鹤也是在笼子里来思考和建议的。因此,他的所有思考和建议,既不理解笼子的必然性,也不能跳出笼子的束缚。

刘鹤比较了两次危机的共同之处,竟然就从这些共同之处进行归纳,想从这些外在的对比中得出问题的实质来,但是外表仍然是外表,正如把两个人放在一起比较,尽管可以从头到脚,从眼睛到脚趾头进行全方位的比较,但是这些比较得来的不同或者相同之处,对于理解人的本质性是完全无用的。刘鹤也是这样。

我们且看且评:

刘鹤:“1.两次危机的共同背景是都在重大的技术革命发生之后。其警世意义在于,今后当重大的技术革命发生之后,不仅需要认识它的进步作用,抓住它带来的机遇,同时也要充分意识到重大变革会随之出现,充分估计震动性影响和挑战”

评:其实,要找出这样的共同的背景太容易了。比如说,不仅是重大的技术革命发生之后,而且也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进行扩张的普遍性背景,或者也可以说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是因为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竞争所导致的等等,因此,从这种外表的背景来找原因,我们可以找出许多,甚至可以说是无数个,只要和经济发展有联系的,有着普遍性的特点就行了。但是刘鹤在比较的时候,又忘掉了另一点,为什么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发生危机,而只是在资本主义国家呢?而这样的对比恰好才是事关本质的对比,因为正是由于两种经济体的内部矛盾的不同。

我们用一个比喻可以说明刘鹤这种思想的错误。比如说,一杯水烧到100度沸腾和一锅水同样烧到100度沸腾,由于锅比杯大,那么,按照刘鹤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就可以从比较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即:锅的沸腾的原因就和杯的原因不同了,或者反过来说,杯的水的沸腾的原因就和锅不同了。刘鹤正是这样看问题的,他只看到了两次大的危机,于是就把从资本主义诞生以来就伴随着的历次危机以及由这些危机所导致的革命都忘掉了。

刘鹤:“2 在危机爆发之前,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危机发源地的政府都采取了极其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在两次繁荣期间,经济的自由放任和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发扬互为补充,推动着经济的高增长,但也与后来危机的发生存在某种逻辑关系。”

显然,这个已经为马克思所指出的必然性(即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所导致的比例失调,从而导致经济危机),显然刘鹤是完全不能理解的,因此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后必然会发生经济危机这样的内在必然性,刘鹤却只是指出了从量的观点来观察所得出的一个糊涂的答案。从这样的观点来看,大的危机是危机,而小的危机就不是危机了。显然,刘鹤这样的比较以及他得出的结论和马克思相比,刘鹤是孩子般的模糊猜测,而马克思则是通过事实条件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内部矛盾(两个部类生产,由于无政府的自由竞争导致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的失调)来指出经济危机的必然性。
如果现在经济学的思想只是建立在这种模糊的猜测的基础上,那么,这样的经济学要么说是未成熟的,要么说就是根本错误的。

刘鹤:“3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危机的前兆。两次危机发生前的另一个共同特点,是较少数的人占有较多的社会财富。这次危机最突出的表现是,生产资料名义所有权和实质支配权分离,权力集中到虚拟经济领域极少数知识精英手中。”

评:刘鹤这里总是缺少疑问,他应该首先问为什么会有收入分配差距,然后才能比较这个量的问题。因为量的过大或者过小,完全取决于质的规定。如果没有分配差距的存在,谈论过大和过小就是胡说。而有了分配差距的存在,那么过大和过小则是必然的,相反如果有了差距,而没有不同时期的差距的差距(即过大或者过小,则完全是不符合现实逻辑的)。因此,从必然性看来,无论分配差距过大还是过小,他总是危机的一个内在的原因。而且如果不象刘鹤那样的形而上学的看问题,他还应该得出这样一个必然的结论,那就是如果把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当成是危机的前兆,那么,我们平常观念中以为的危机过去后的阶段,依然保持着不小的收入分配差距,而且,我们可以资本主义现实经济危机的循环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刘鹤这种狭隘思想绝对不能发现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危机解除后那种所谓的正常时期的那种正常的经济政策不能保持下去,从而又会转化为危机呢?这样的问题,刘鹤不仅提不出来,即使我们替他提出来,他也解决不了。

写到这里,笔者不想再过多的分析下面的刘鹤的错误结论了。因为他的总体思想我们前面就可以看出,他的思想如此狭隘和如此没有观察和分析能力,有点让我对这个即将被树立的神产生极大的惊讶。而且,刘鹤在后面继续的分析的原因所用的思想和前面一样,而且不仅如此,他的思想又回到唯心主义那里去了,把心理原因当成论据,但是人的心理活动,不仅包括心理活动要指向的实践和结果,而且产生这种心理活动也必然要有自己的现实经济条件的前提。没有私有制和这种表面的自由竞争,就不会有极端的投机。把现实的经济条件导致的人的心理的方面的活动当成现实本身的危机的一个前提,这种思想是什么呢?正是唯心主义的表现。

如果说前面我们仅通过三条就可以看出,刘鹤不懂得现实经济条件的必然性,他只是在由必然性所导致的外在现象里到处进行比较,并得出一些没有必然联系的观点,那么,刘鹤后面的结论又表明了他对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也是弄得混乱不堪。但是到这里,我却不想再过多的分析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08:20 , Processed in 0.012549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