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经 济 查看内容

“服务”业的政治经济学

2018-9-18 22:32|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26954| 评论: 0|原作者: 渡边雅男 高晨曦 |来自: 《当代经济研究》

摘要: 迄今为止,政治经济学学界对“服务”业的先行研究主要从马克思的服务劳动论出发,其代表是战后开始持续至今的生产劳动与服务劳动论战。论战的双方都把受雇于“服务”业的劳动视作服务劳动,论争的焦点集中在这种服务劳动是否是生产劳动上。然而,若从马克思的角度来看,他们运用的方法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

三、其他的“服务”业

在一定条件下,上一节讨论的服务业实物借贷资本的特征也适用于医院、剧院和学校的经营。⑥但是,“服务”业内还存在传媒业等带有较强的商品生产部门特征的业种,以及修理业等偶尔包含商品消费费用的业种。此外,餐饮和属于市场活动的广告业一般也被当作“服务”业。

1.传媒业

今天,电视广播、出版等一切传媒业自立的产业部门,成了“服务部门”的一大组成部分。我们的研究重心在于确认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如何在这些部门的并存,以及它们何以独立为一大产业。

考察大众传媒的生产过程会发现,它由两种不同的生产过程合成。其一是由信息的认识过程和表现过程构成的非物质生产过程。这一过程依赖于精神的创作活动和传达活动。无论是报纸还是报道,记者的工作始于事件或问题的取材,终于报道。他的劳动——尤其是精神活动——具有一定程度的自立性,这使他的认识能力和表现能力就不能由机械装置完全替代。它正是大众传媒业包含的非物质生产过程。大众传媒业的劳动过程主要以认识活动和表现活动等精神活动为主体,而精神能力向资本(家)的集聚存在极限。因此,就这一过程而言,大众传媒资本很难成为独立的近代资本(近代产业)。

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个产业,在现代的大众传媒里我们也常常能看到对大众传媒手段——如机械的信息复制装置等——的资本主义利用。而且,这些机械的信息复制装置周围还活跃着一批物质生产工人,以适应发行部数、出版部数、放送时间的扩大要求。例如,印刷、装订、信号传输等过程是物质生产过程,承担这些过程的工人进行的是物质生产劳动。他们生产的商品就是诸如印刷出的纸张、载有声音的电波、感光后显像的文件等大量复制的媒体。这些过程已经几乎完全资本主义化,构成资本统制的主要场面。如果说大众传媒是一种产业的话,就是因为它在生产、贩卖大量复制的媒体——它的商品中体现出的资本主义生产性质。传媒产业的基本特征就是通过上述物质生产确保其收益。但是与传统的物质生产部门不同,它所生产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以非物质劳动的劳动(认识、表现)成果为前提。

2.餐饮业

“服务”业的政治经济学

餐饮业也是“服务”业的主要业种之一。我们考察该业种的经济特征时,也和其他场合一样,需要区分几个特殊的侧面。[8]

一般而言,烹调并提供食物是餐饮业的核心劳动过程,在这一点上,它和食品制造业的职能接近。但是,切不可忘记烹调始于接受订单之后。烹调食物在厨师看来是自己的劳动过程,但在消费者看来却不过是自己消费的一环,而没有消费者的订单(没有消费的需要),烹调这一劳动过程就不会开始,因此,料理这一劳动过程必须以消费过程为前提。也就是说,烹调过程结束后端上来的料理并不是市场上的商品,而只是单纯的使用价值。按马克思的话说,“他们所生产的使用价值,从可能性来讲,也是商品”。[1]156所以,这一过程不具有生产的性质,而是个人消费的一部分。

同时,餐饮业还直接为最终消费者提供、贩卖食品,它的这个性质与零售业的职能接近。但是和零售业不同的是,如果没有消费者的订单,如果没有厨师的烹饪,也就不存在贩卖这一过程。换言之,它以消费者的个人消费以及厨师的劳动过程为前提。餐饮业内包含了这些与食品制造业和零售业接近的“职能”,其原因是该产业处于生产和流通过程的边缘。

另外,服务生的接客态度和店内的装潢也是餐饮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因为如此,餐饮业才经常被归为服务业。但是,上述接客态度也好,店内的装潢也好,它们都为消费者的个人消费服务,也就是说,它们只是作为使用价值发挥作用。换言之,服务生的劳动和装饰工的劳动也只是生产了“可能的商品”——使用价值罢了。它们属于马克思提到的“实物服务”的范畴,不属于商品的范畴。

如上所述,餐饮业是同时具有食品烹调、贩卖和消费三种特征,它们分别是食品制造业、流通业、消费服务业的特色。烹调的特征与物质生产过程有关,零售业的特征与流通过程相关,服务员的消费劳动消费过程相关。但是,在个人消费的大前提下,这三个过程合并为一个完整的链条,为消费者服务,构成他的消费过程的一环。这是餐饮业与食品制造业、食品批发业的最大差异。

3.修理业

接下来,让我们分析与维修、保养有关的行业。该行业包含汽车修理业、机械修理业、家具、钟表、衣物修缮等修理业,依据《日本标准产业分类》,它们被归为“服务”业。

当我们考察它们的特征时,将修理业分为“事业服务”和“消费者服务”比较好着手。[9]因为,根据修理、保养的对象是固定资本(生产手段),还是耐用消费品,它们的特征是不同的。

起初,在工厂内部,修理、保养固定资本生产手段的工作由“为数不多的负责检查和经常修理全部机器的人员,如工程师、机械师、细木工等等。这一类是高级的工人,其中一部分人有科学知识,一部分人有手艺,他们不属于工厂工人的范围,而只是同工厂工人聚集在一起”[2]461的工人承担。随后,这些职能随着社会分工而独立为单独的行业,但它们是对固定资本的“真正的修理或修补劳动”[7]195这一性质并没有变化。因此,不管是在该行业随社会分工独立为单独的行业之前还是之后,只要维修、保养的是作为生产手段的固定资本,这一过程产生的费用就是资本的经常支出。

另一方面,维修、保养个人消费用的耐用消费品的费用属于商品的消费费用。有时候,为了让商品的使用价值发挥作用(产生商品的服务),需要付出额外的劳动。如果该商品由消费者购入并处于消费过程,那么这一额外的劳动的费用就是商品(消费品)的消费费用。它“只是指消费物品时绝对必要的并且可以说是属于消费费用的那一部分”,[1]178由该费用支付的额外劳动“不加入代表工资和利润的产品的劳动”。[10]因此,就算这些追加的额外劳动属于一个独立的行业,就算它们是雇佣劳动,没有商品的消费自然也就不需要这些劳动,所以它们属于个人消费的过程,它们只是“从可能性来讲”生产了商品(也就是说,它们只生产了使用价值)罢了。[1]156

4.广告业

最后,我们着手分析广告业。如果仅就经济活动而言,广告业本来的职能包括:(1)需求创造效果;(2)市场集中效果;(3)流通费用节约效果。[11]所谓需求创造效果是指通过唤起购买意愿增加潜在消费量,市场集中效果是指通过品牌的差异化促成对广告商品的信赖感、扩大消费者对广告商品的认知并诱导消费者行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广告业的第三个职能——流动费用节约效果,这是企业把广告业务委托给外部代理商,促成企业内部广告部门通过社会分工独立为广告(代理)业的最大的现实动因,它带来了显而易见的流通费用的节约。

事实上,广告(代理)与企业的广告部门都承担了如下业务:①广告计划的企划;②媒体关联业务(印刷媒体、无线媒体);③销售、宣传关联业务(大众传媒以外的各种广告、其它促销活动);④与广告制作相关的业务;⑤调查业务(广告调查、各种资料的收集分析);⑥与PR广告相关的业务。[12]换言之,就算各企业不委托独立的广告代理商,为了让自己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它也不得不投入资本雇佣追加劳动者完成上述业务。如果每个企业都各自独立地执行上述业务,社会的总流通费将会异常庞大。即便只是为了将这一流通费用合理化、节约化,个别资本也有足够的理由将广告交给代理店。

从这些职能和内容来看,广告活动不是直接以价值的形态变换(流通)为媒介的活动,而可以说是价值的形态变换所必要的追加活动。因此,广告费用虽然广义上属于流通费用,但它不是为了实现价值的形态变换而需要的费用——即流通费用原本的含义,而是为了节约流通费用的追加费用。

马克思指出,由于两个“假象”:第一,依存于“欺诈、狡猾、熟知内情、随机应变和千万种市场状况”的“让渡时的利润”;以及第二,流通领域追加的流通时间导致了商品中包含的价值与剩余价值是从流通领域“生出来的”这种“假象”的确立;[5]935,936而且由于“这个领域是一个竞争的领域、就每一个别情况来看、这个领域是偶然性占统治地位的”,[4]936追加的流通费用的一部分作为广告费,一部分作为种种市场操作的费用投入了市场。这些膨大的市场费用构成了资本主义生产的非生产费用的一个重要部分。

五、结语

“服务”不是一种商品(使用价值),而是使用价值的效果。因此,“服务”业贩卖的不是“服务”,而是“服务”的提供。为了提供这一“服务”,服务资本家需要投入土地、固定资本和劳动力,将它们作为消费者的消费手段租借给消费者。活跃在资本主义“服务”业中的多数资本,它们把消费手段以其实物形态提供给消费者,是生息资本的一个变种。它以此向消费者索取利息,形成资本对消费者的二次剥削。服务业中的实物借贷资本与生产过程中的实物借贷资本(“租赁业”中的资本)不同的是,它需要维持、保养自己的追加劳动,在这一点上,它兼具职能资本的特征——它对这一追加劳动的提供者进行本源剥削。

构成现实“服务”业的一些行业因其独特性,可能成为上述基本规定的例外。虽然“服务”业中的一些行业会兼有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消费过程的特征,但只要该服务业构成消费者个人消费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且以消费者的订单为前提,那它的一切活动都从属于个人的消费过程。即便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出现了物质产品,它也只是作为单纯的使用价值,只是“潜在的商品”,生产它的劳动不是价值生产劳动。

构成“服务”业的各行业是具有多种复杂特征的事业的集合。如果我们需要对其做政治经济学的规定,就需要区分、整理这些事业,分别探讨它们的每一个规定。像庸俗经济学那样把一切都推给“服务”概念,不是政治经济学的正确方法。

注释:

①对于支配物质劳动的运动法则,《资本论》写作时曾将其称为“物质变换”(Stoffwechsel)(请重点参照《资本论》第1卷第5章《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它是以自然物质的物理、化学、生理学的运动为主的观点表现的概念。也就是今日“自然运动法则”的概念。此外,若不从“物质”(质料、Stoff)的观点,而是从力(Kraft)的观点出发,自然的运动法则被冠以“力的变换(能量变换)”(Kraftwechsel)的名称。因此,物质(Materie)的运动可以被理解为质料变换(Stoffwechsel)和力的变换(能量变换)(Kraftwechsel)的重层关系。马克思的这种规定反映了当时的科学界把物质理解为“质料”和“力”两种属性结合的基础上。也就是说,Stoff(“素材”或“质料”)不过是与Kraft(力)一样,是构成Materie(物质)的属性之一,因此,将Stoffwechsel译为“物质变换”(汉译)或“物质代谢”(日语译)并不恰当。

②关于这一点,山田喜志夫教授在他的论稿(《关于“社会资本”的几个问题》,《国学院经济学》第23卷第3、4合并号,1975年9月)中,将“实物借贷资本”观点运用于社会资本的分析,对本文极富有启发意义。

③苏联马克思经济学家伊萨克·鲁宾明确指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逻辑应当是劳动的生产性→抽象劳动→价值→生产价格→资本的分配→社会劳动的分配这一循环(鲁宾:《马克思价值论概说》,竹永进译(日文版),日本:法政大学出版社,1993年,207页。)。抽象劳动在逻辑上先于价值。鲁宾指出,资本主义下的劳动要成为社会劳动,要实现劳动的等价,必须先成为抽象劳动,即先成为“生产商品的劳动”。与此相对,社会主义下的劳动可以直接以其具体形式成为社会劳动,商品概念不再优先于价值概念。

④商品与劳动能力本身是对立的:“商品和劳动能力本身不同,它是以物质形式同人对立着的物,它对人有一定的效用,在它身上固定了、物化了一定量的劳动。”具体请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上)第155页。

⑤即“不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产业就是第三产业”。参照J·多罗涅和J·嘉德勒:《服务经济学说史~一场横贯300年的争论》,渡边雅男译(日文);日本:樱井书店,2000年,159页。

⑥此时,医院里的医生,剧场里的演员、歌手,私立学校里的教师等本身是非物质劳动的劳动者,与后述大众传媒产业的部分非物质劳动者一样,形成了资本统制的边际领域。(详见前述拙稿《价值理论与生产劳动——关于价值生产劳动的范围》,《政治经济学评论》2015年第6卷第5期,2015年9月)。从使用价值的角度来说,这些产业的特征是由非物质生产劳动者、即医生和教师的医疗效果和教育效果带来的。但是,只要创造这些效果的劳动所在的劳动过程与资本的统制不相容,资本的增殖、流转就只能通过下面的方式进行:通过其他雇佣工人,即保养、维持医院设施、学校设施等固定资本的工人,让他们保持设施处于活动状态,以实物形式把它们租借给个人消费者。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中西健一.关于马克思交通=生产说的两个根据[J].日本:大阪市立大学:经济学杂志,1957(10):4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25.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02.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8]山口贵久男,小山周三.餐饮服务业——增长力与问题[M].日本:东洋经济新报社,1979:11.

[9]石崎唯雄.我国第三产业的特征与问题点[J].日本:经济评论,1959(9).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74.

[11]久保村隆祐,八卷俊雄.广告的经济效果[M].日本:日本经济新闻社,1977:171.

[12]指宿忠孝.广告论序言[M].日本:白桃书房,1979年:155.

【渡边雅男,日本一桥大学名誉教授、社会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高晨曦,日本一桥大学经济学研究科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本文原载《当代经济研究》2018年第7期,授权察网发布。】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18:32 , Processed in 0.016571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