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经 济 查看内容

我国必将爆发生产过剩经济危机

2018-10-11 22:39|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28263| 评论: 0|原作者: 迎春|来自: 乌有之乡

摘要: 我们这里还没有涉及美国发动贸易战等外部的因素,仅从不断严重的生产过剩的事实,就能够认定爆发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

迎春:我国必将爆发生产过剩经济危机

迎春 · 2018-10-11 · 来源:乌有之乡
收藏(0 评论(0字体:  /  / 
我们这里还没有涉及美国发动贸易战等外部的因素,仅从不断严重的生产过剩的事实,就能够认定爆发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

timg (68).jpg

  我国必将爆发生产过剩经济危机

  ——兼评《当前中国改革发展述评之一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前景是乐观的》

  新华社《当前中国改革发展述评之一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前景是乐观的》(以下简称《述评》)说:“有的人趁机弹起‘看衰论’的调子”,我就是其中之一。我不仅现在“看衰”、而且早就“看衰”我国的经济,所以,这次文章的标题又是《我国必将爆发生产过剩经济危机》。

  问题是不管“看衰”、“唱衰”,还是“看好”、“唱好”我国经济,都不过是人们的认识、论调,决定性的还是经济发展本身。《述评》就是“看好”、“唱好”我国经济发展的代表作之一,下面还会出一系列的“看好”、“唱好”的文章。《述评》引用了“中国美国商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华南美国商会会长哈利·赛亚丁”等一系列中外知名人士的话,来“唱好”中国经济。但是,经济发展不会按人们的意志变化,有它自身发展的规律。下面就来看看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一,存在的问题是全面生产过剩

  2015年,我在《是全面生产过剩,不是结构性问题》的文章中指出:“ 当前我国经济问题是全面生产过剩------- 2014年我国生产粗钢8.23亿吨,占全世界产量的49.5%,是当年欧盟28国总产量的4.8倍;水泥产量24.8亿吨,占全世界总产量的60%;其它的生产资料生产也过剩,按照国务院有关部委的计算,我国国内消费大约需要4亿吨粗钢;水泥实际需求约16亿吨。就是说我国生产的粗钢过剩4亿多吨,水泥过剩12亿多吨等等。(参看国务院批转《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生产资料的生产过剩,不仅是粗钢、水泥,还有煤炭等等。其他行业就不一一列举了。

  生活资料的生产也严重过剩------据新华社报道:‘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认为,目前中国家电产业的产能并不单单是过剩,准确来讲应该是巨大过剩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空调洗衣机等白电产业,在平板电视等黑电领域同样存在。目前家电领域快速的产品迭代以及价格下滑问题,都是产能过剩的后续影响。’(《产能过剩困扰中国家电业  转型升级路在何方》新华网)

  住房是人民生活用品中最昂贵、最耐用的消费品,我国的住房过剩严重。中央领导人也提出房地产业要‘去库存’,可见房屋库存的严重程度。综上所述,我国工业的生产过剩,不仅是生产资料的生产过剩,生活资料的生产也严重过剩,不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而是全面的生产过剩。”

  《述评》说:“观察当前中国经济,有两句话:一是‘稳中向好’;二是‘稳中有变’。”并且指出:“从‘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这四大宏观经济指标看,中国经济‘四梁八柱’遒劲岿然,‘基础大盘’扎实牢固。”这些是眼前的事实,但是,这些事实怎么也掩盖不了存在严重的生产过剩。就是说现在的“稳”,是在严重生产过剩条件下的“稳”,这种“稳”能够持续吗?《述评》就是不面对严重生产过剩的事实和问题。

  《述评》还引用国家统计局长的话:“‘总的看,我国经济运行还是保持在合理区间,但是在稳中有变的新形势下,要更加重视投资、消费等指标的波动,防止短期波动转化为下行态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说。”

  这是用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考察我国经济。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由消费、投资和出口等部分组成,三个部分都增加,经济就稳定增长。这说明现代西方经济学根本不懂什么是经济危机,根本就不是科学。在我国存在严重生产过剩的条件下,再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不更加重了生产过剩吗?经济这样发展能够“稳定”增长吗?当然不可能!

  关于我国的生产过剩,早在2009年的《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就明确指出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等六大行业产能过剩;还警告电解铝、造船、大豆压榨等行业产能过剩矛盾十分突出,而且对于一些产业产能过剩的数量也做了说明。如粗钢,2008年粗钢产能6.6亿吨,实际需求仅5亿吨左右等等;2015年,又提出“供给侧”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钢铁和煤炭,要求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可见,钢铁、煤炭、水泥等的生产过剩是公认的事实。

  经过近十年的时间,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一些过剩的产品产量不降反升:我国的粗钢产量由2008年的5亿吨,2017年增加到8.3亿吨;原煤由29亿吨增加到35亿吨;水泥由14.2亿吨增加到23.4亿吨;移动通讯手持机由5.6亿台到18.9亿台;彩电由9187万台到1.6亿台等等。(引自《中国统计摘要》2017   128-131页  《2017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住房是最昂贵、耐用的生活消费品,很多国家爆发经济危机,都是从住房过剩引爆的。我国的住房过剩已经喊了很多年。据最近网上流传的一篇《终于,房子开始吃人了》的文章介绍:“根据知名宏观经济学家姜超的研究,以2016年上半年房价为基准进行统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常住人口分别为2170万、2426万、1308万、1078万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为32、35、28、27平方米,利用这两个变量可以估算得到四个城市的居民住房建筑总面积,再乘以四个城市的住房均价即可得到住房总价值,分别为3.7、4.8、1.0、2.0万亿美元。加总起来就是11.5万亿美元,而美国全国家庭住房总价值也就26万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国一线城市住房的总价值可以买下半个美国。这颗星球上,上一次出现一个国家的少数几个大城市地价能够买下半个美国的故事,出现在日本。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日本房价膝盖斩,失去了20年,整整一代人是负资产,为今日的低欲望社会埋下了伏笔。”可见,我国住房过剩的严重程度。总之,我国生产过剩的问题不仅没有解决,而且越发严重,这颗“定时炸弹”爆炸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评述》不顾生产严重过剩的事实,只说当前经济如何稳定等,最终掩盖不了将要爆发的经济危机。

二,为什么会全面生产过剩?

  造成生产过剩的原因很明确,就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强调不分“姓资”“姓社”,“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求发展“外向型”经济等等,使我国经济完全投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怀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靠引进外资,发展对外贸易,使生产得到一段时期的高速发展。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中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竟占到7.6%和8.7%。(《中国统计摘要》2015,第36页)就是说当时大量生产的产品是为外国、特别是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的。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依靠借债搞社会福利的日子混不下去了,爆发了债务危机,致使我国的对外贸易急剧下降,我国生产过剩的严重形势充分暴露。

三,经济发展的前景

  自2008年爆发世界经济危机以来,我国经济一直面临着生产过剩的危机。仅从政府确定经济增长目标的变化就可以看出,由上届政府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8%的目标,不断下降到保7.5%;再到保7%;现在又降到6.5%左右。可见,我国的经济形势一直是处于“下行压力加大”的态势。

  自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尽管政府提出了许多新概念,设计了许多方案,都没有解决生产过剩的问题,而且过剩的程度还在增加。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以后,上届政府领导人就提出要坚定信心,说什么“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以后,又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扩大内需”,“增加居民消费”等,而“增加居民消费”的口号成为一句空话,因为,工人工资和福利略有增长,外资和一些资本家就要把工厂撤到工资和福利低的国家,如越南、印度等,这是由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追求利润的本质决定;以后政府采取投资四万亿“扩大内需”,结果带来了严重恶果;再后来提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不久又说要向“实体经济倾斜”;现在又提出新思路:“注重从供给侧发力”等等。这些设计、规划,都回避了我国全面生产过剩的事实:钢铁生产严重过剩,水泥生产严重过剩,生产资料的生产过剩,生活资料的生产也严重过剩:手机生产过剩,黑白家电生产过剩,住房要“去库存”等等。回避这样明确的事实,不管“顶层设计”多么美妙动听,对实际的经济发展毫无补益,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越积越严重。这种脱离实际的“顶层设计”,是典型的历史唯心主义的思想方法,必须真正回归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上来,才可能客观地看清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趋势,才能够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制定出科学的对策。

  列宁早就指出:“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看做……‘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定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同样,马克思也推翻了那种把社会看做可按长官的意志(或者说按社会意志和政府意志,都是一样)随便改变的、偶然产生和变化的、机械的个人结合体的观点,第一次把社会学置于科学的基础上,确定了作为一定生产关系总和的社会经济形态的概念,确定了这种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列宁选集》第一卷第10页)

  总之,我国的经济形势,完全不像《述评》所说:“准确认识中国经济的大逻辑,清晰把握时代发展的大方向,就不难廓清迷雾、拨云见日-----‘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前景是乐观的。’”“经济增长‘稳中向好’与‘稳中有变’”等乐观的预见。我们这里还没有涉及美国发动贸易战等外部的因素,仅从不断严重的生产过剩的事实,就能够认定爆发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15:45 , Processed in 0.021585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