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社区 查看内容

“两个必然”思想发展历程的文本考察

2018-11-14 23:42|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28216| 评论: 0|原作者: 张丽|来自: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

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必然”思想经历了形成、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在形成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基本完成了唯物史观的创立并初步形成剩余价值论,这为“两个必然”提供了理论支撑。

三、“两个必然”的成熟阶段(1871~1895年)

“两个必然”思想发展历程的文本考察

“两个必然”的成熟阶段指从巴黎公社后的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时期到1895年恩格斯逝世。这一阶段恩格斯对“两个必然”进行了系统阐述。马克思恩格斯晚年还针对个别国家的具体情况和新现象——东方落后国家实现“两个必然”的新途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两个必然”的新策略、垄断组织对“两个必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说明,从而使“两个必然”成为各种特殊发展道路无法超越的总发展趋势。

1.对“两个必然”的系统阐述

在《反杜林论》(尤其是根据其核心内容改编成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恩格斯对“两个必然”进行了系统阐述。恩格斯指出,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应该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革中寻找。因此,科学社会主义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入手,尤其通过分析其基本矛盾说明“两个必然”。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灭了劳动者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及其劳动产品的小生产,生产资料的使用、生产活动、劳动产品都成为社会性的,但产品归资本家占有并且这种占有还是以资本家对无产阶级的剥削为基础的。由此,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就鲜明地表现出来,并包含着现代社会一切冲突的萌芽。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首先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导致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实现“两个必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使雇佣劳动从“一种例外和辅助办法”成为“整个生产的通例和基本形式”,[15] 成为工人的唯一职业。由于市场竞争、大机器的改进和新技术的采用,产业后备军的规模越来越大。尖锐的阶级矛盾使无产阶级革命成为必然,无产阶级成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强大力量。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其次表现为个别工厂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会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经济危机,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的毁灭,实现“两个必然”。一方面,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每个人都用自己偶然拥有的生产资料并为自己个人的交换需要而各自进行生产,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占统治地位。另一方面,竞争的加剧使个别工厂生产的组织性增强,“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的单纯的实际可能性也变成了同样的强制性命令”,[16] 但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使消费“限制到忍饥挨饿这样一个最低水平,从而破坏了自己的国内市场”。[17] 最终,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趋势之间的矛盾不断尖锐,这个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无法得到解决,会以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形式不断地爆发。这种危机表明:“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暴露出它没有能力继续驾驭这种生产力;另一方面,这种生产力本身以日益增长的威力要求消除这种矛盾,要求摆脱它作为资本的那种属性,要求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那种性质。”[18]

2.“两个必然”物质基础奠定的新方式:资本扬弃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三卷中谈到了资本主义新出现的垄断。马克思指出:“这种向股份形式的转化本身,还是局限在资本主义界限之内;因此,这种转化并没有克服财富作为社会财富的性质和作为私人财富的性质之间的对立,而只是在新的形态上发展了这种对立。”[19] 恩格斯晚年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和《资本论》第三卷做的增补和有关注释中不仅认识到垄断的本质,同时将垄断作为资本扬弃的一种形式,视为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奠定方式。恩格斯认为,以信用制度为基础,资本有两种扬弃方式:股份公司乃至垄断集团是资本的消极扬弃,工人建立的合作工厂是资本的积极扬弃。

股份公司乃至垄断集团是消极扬弃。因为从股份公司到托拉斯再到转化为国家财产,都是资产阶级“在资本关系内部可能的限度内,越来越把生产力当作社会生产力看待”[20] 的表现,非但未改变资本属性,反而将之推到了顶点:国家成为真正的总资本家,工人仍然是雇佣工人。但是,“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因而是一个自行扬弃的矛盾,这个矛盾明显地表现为通向一种新的生产形式的单纯过渡点”。[21] 也就是说,这种资本主义的国家占有,为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提供了基础。因此,这是为实现“两个必然”所做的物质基础上的必要铺垫。

工人建立的合作工厂是资本的积极扬弃。因为“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对立在这种工厂内已经被扬弃,虽然起初只是在下述形式上被扬弃,即工人作为联合体是他们自己的资本家”,[22] 但这为最终实现生产资料的国家所有提供了条件。因此,资本主义的股份企业和工人建立的合作工厂都“应当被看作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联合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只不过在前者那里,对立是消极地扬弃的,而在后者那里,对立是积极地扬弃的”。[23]

3.对“两个必然”实现形式的新探索:跨越卡夫丁峡谷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指出:“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希腊罗马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24] 是否所有国家都必经资本主义阶段才能走向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晚年针对俄国公社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问题的研究对“两个必然”的实现形式进行了新探索。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9世纪50年代开始关注东方落后国家的发展问题。随着社会现实的变动和对东方农村公社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途径有了更深刻认识。马克思指出,俄国公社存在的二重性使其有两种发展方向:“或者是它所包含的私有制因素战胜集体因素,或者是后者战胜前者。先验地说,两种结局都是可能的。”[25]马克思在分析俄国公社向资本主义私有制发展的条件后,又指出俄国公社有发展公有制的可能和条件:俄国公社与资本主义同时并存,这使它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占有资本主义制度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在俄国公社面前,资本主义正经历着危机,这使公社可以因为这种能预见的未来而避免走资本主义道路;俄国公社有继续发展公有制的天然优势,包括土地的天然地势和人民的劳动习惯等。因此,马克思指出,俄国公社有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

马克思还指出,这种“跨越”是有严格条件的。也就是说,要在适当的时刻发生俄国革命,解除公社所受的多方剥削压榨,使其置于正常发展条件下;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资本主义的发展成果,为进行大规模的共同劳动提供物质条件。恩格斯晚年对以上条件进行了进一步论述,指出保存残存公社必须进行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革命,同时还要有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这样才能在其氏族制度或其残余基础上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成果,进而“大大缩短自己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并避免我们在西欧开辟道路时所不得不经历的大部分苦难和斗争”。[26]但是,根据当时西方无产阶级革命尚未胜利而俄国公社却在衰败的情况,恩格斯也预示了这种“跨越”的可能性正在不断减少,并预示俄国公社最终消亡的命运。但是,马克思恩格斯针对东方落后国家在非资本主义的条件下实现“两个必然”的探讨,毕竟改变了只能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实现“两个必然”的单一式的发展路径,丰富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理论,同时也丰富了“两个必然”理论的实现路径。

4.对“两个必然”实现策略的新探索:和平方式的可能

在1871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暴力革命是实现“两个必然”的唯一途径。暴力是不是实现“两个必然”理论的唯一策略呢?1871年后马克思恩格斯对和平实现“两个必然”进行了探索。

在巴黎公社结束不久的国际工人协会伦敦代表会议上,马克思开始考虑和平方式实现“两个必然”的可能。他说:“我们应当向各国政府声明:我们知道,你们是对付无产者的武装力量;在我们有可能利用和平方式的地方,我们将用和平方式反对你们,在必须用武器的时候,则用武器。”[27] 1872年马克思再次强调,工人总有一天必须夺取政权,“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我们知道,必须考虑到各国的制度、风俗和传统;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国家像美国、英国——如果我对你们的制度有更好的了解,也许还可以加上荷兰——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即使如此,我们也必须承认,在大陆的大多数国家中,暴力应当是我们革命的杠杆。”[28] 总之,马克思晚年认为,在议会民主制度健全的国家存在着和平过渡的可能,而在议会制度形同虚设、行政权力毫无限制的专制国家暴力革命是必须的。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又发展了这一思想。恩格斯指出:“可以设想,在人民代议机关把一切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只要取得大多数人民的支持就能够按照宪法随意办事的国家里,旧社会有可能和平长入新社会,比如在法国和美国那样的民主共和国,在英国那样的君主国。”[29] 恩格斯高度评价德国社会民主党利用选举权进行的斗争,认为选举权已经被他们由向来是欺骗的工具变为解放的工具,社会民主党利用议会选举取得的胜利意味着这样一种情况:“一个拥有250万张以上选票的强大的党能迫使任何一个政府投降。”[30] 但是,恩格斯并未完全放弃暴力革命方式,因为“统治者早在这个时候到来以前,就会使用暴力来对付我们了;而这将使我们从议会斗争的舞台转到革命的舞台”。[31] 同时,恩格斯认为,通过议会选举方式和平实现“两个必然”需要具备一个重要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军队要成为共产主义者。恩格斯指出:“当我们取得多数时,我们的军队将自觉地做法国军队曾经本能地做过的事情,拒绝向人民开枪。”[32] 这样,用和平选举的方式实现“两个必然”才更有可能。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页。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8页。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8~539页。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7页。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页。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41页。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41页。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6页。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页。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0页。

[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页。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6页。

[1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2页。

[1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8页。

[1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8页。

[1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5页。

[1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5页。

[1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7页。

[1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8~499页。

[2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4页。

[2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7页。

[2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9页。

[2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9页。

[2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2页。

[2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4页。

[2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59页。

[2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700页。

[2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179页。

[2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14页。

[3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9页。

[3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43页。

[3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2页。

【张丽,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讲师。本文原载《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8年第8期,授权察网发布。】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19 21:22 , Processed in 0.016033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