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报刊荟萃 查看内容

中国教育改革莫要把错脉、开错药方

2018-12-13 23:16|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3421| 评论: 1|原作者: 张捷|来自: 察网

摘要: 中国孩子学习知识的必须的量比国外的孩子多100%,那么孩子比国外的孩子提高素质的时间就少了100%,这样的减少,在素质上肯定会体现有极大的不足。孩子必须学习的知识量大大多于外国孩子,孩子玩耍的时间、与人交往的时间、思考的时间等等均要少于外国孩子,怎么能够要求他们在教育不足的素质上有良好的表现呢? ...
而对于中国的教育,汉语作为母语是必须的,英语作为全球的通用语言也是必须的,尤其是计算机的兴起,英语还是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都需要孩子尽早掌握,因为它们是继续学习其他内容的工具,而政治课又是我们的体制所必需的,这就是中国素质教育的无奈,因为必须的知识性教育太多,又必须在教育的最早期进行,所以在我们不断地说要素质教育的时候,我们应当从根本上认清我们的孩子早期教育对于知识的需求远远大于西方的孩子,认清在此的素质教育的障碍,然后再想我们的办法,现在很多专家们,实际上没有对于这样的问题的根本认识,因此谈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空谈。

【本文为作者向察网的独家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请注明来自察网(www.cwzg.cn),微信公众号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中国教育改革莫要把错脉、开错药方——从文明竞争看中国教育的无奈

我们现在对于中国的教育大谈教育减负的背景,是我们比较了中国与美英等国的教育的不同,我们会发现他们的少年儿童的学习是快乐的,有充裕的时间学习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在顶尖的学生里面,中国学生考试很好,但是其它综合素质由于没有那么多的课外时间,就相对落后了。

我们在提我们快乐教育和减负问题的时候,总是提出我们考试的压力太大,我们的教育是为了考试而进行的,而对于国外的学生,考试也是很重要的,考试成绩好也是其顶尖学生所追求的。这里我们就又说中国的考试注重知识,外国的考试注重能力,但是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引入国外的能力考试呢?我们的快乐教育的难于开展,是否还有更深刻的原因呢?。

就一个人的初等教育而言,能力的教育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基础知识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有些知识的教育,是将来提高能力所必需的阶梯,语言就是这样的工具,必须尽快能够独立阅读。国外的做法是尽量压低知识教育的内容,但是必须要满足基本的知识教育需求,而我们仔细审视和分析这样的知识教育需求时,就发现中国的初等教育在起码的知识教育需求上,极大地高于西方国家。

我们首先看我们的语文,中国的语文是世界上公认最难于掌握的,与拉丁文字比,中国的中小学教育是必须让学生掌握约2000-3000个汉字,而英文只有26个字母,英语的词汇要求上万个,同汉语要求的词汇数量相同。而我们会某个汉字,不等于就知道这汉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对于使用该汉字的词语还是要另外的学习,所以我们对于我们的小学生的要求的词语的学习记忆量与西方的词汇量是相同的,但多出了3000汉字的学习记忆,而我们的汉字图形写法,是很复杂的,记忆的难度很大,对于这些汉字学习拉丁字母的时间是可以忽略的,这样等于就是多出了西方一倍的语言学习记忆工作。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的是我们的汉字检索和输入也会比拼音文字困难很多,我们的孩子的查字典的学习,本身就是很大的必须的额外学习量。而对于汉字的学习还有一个重大差别就是书写也是很难的,而拼音文字的26个字母书写的培训也容易太多。

汉语的字组词,确实是可以通过汉字的字义使得学习词汇的工作减少,而英语的语素词根,也有此功能,虽然英语的语素和词根不如汉语的字那么达意,而英语的语素和词根的数量远远少于汉语。而对于英语的新词,虽然长,一般是以已有词语组合而成,反而好记忆;对于汉语的新词,却多为外来语,意思与汉字的字义没有实际的关系。还有就是汉语的汉字的记忆,应当复杂于英语的,英语是排序的记忆,汉语不但要有笔画的排序,而且要有笔画的空间位置关系。这里本人是做定性的估算,当然会有各种细节因素的差别,本人认为确实有必要按照西方的科学步骤进行一个量化的研究,看看人的记忆能力下对于这两种语言所需要的功夫。尤其是以儿童不识字的情况下为样本进行测试。

这里我们还要注意到的就是中国的学习语文是语言文字加文学,这个文学还包括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和文学史,就如莎士比亚说了什么话有什么代表作等等在美国的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当中也是不会考的,但是对于中国则必须要考,中国的学生就要记忆,因此这个文学在语文里面也是比世界其他国家多很多内容的。这等于是在一门语言当中多了几门课!

我们孩子的学习量之大,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上小学几个月就要把汉语拼音学会,实际上就相当于让外国小孩学会26个字母加音标,这个学习强度是非常大的,以至于中国孩子上小学都必须上学前班和进行幼儿园教育才可以,学习的数量是无法回避的。

这里我们还要注意的是我们的中小学生还是必须要学习外语的,我们不学外语,等于计算机等现代工具根本无法掌握,与世界也无法交流,所以外语的学习必须从小开始,这外语的学习量本身就是与西方孩子的语言学习相当,虽然我们孩子的英语程度与之无法比,但是他们是母语啊!他们学的是文字,我们学的是语言加文字。

这里有人会提到外国小孩也会学一些外语,这里还要注意的是对于同一语系的语言,比如拉丁语系或日尔曼语系,以前都是一种语言,后来发展的其他语种,其差别有时候就是中国的方言,这里面我们还要学习古文,中国的古文的差别就如各种欧洲语言在一二千年前欧洲分裂前的同一语言。所以这需要学习的量也很小的,尤其是再考虑了我们对于古文的学习需求后。

还有一个差别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特色,我们必须学习相关的政治课的,这也是西方国家的孩子所没有的,这部分他们是教堂解决不是学校解决的。而我们的思想品德课程,就其学习的内容的增加,也是不少的。

在学习的另外一方面理科,看似学习的理工科的内容是一样的,但是这里也有一个差别,就是中国的语言文字对于逻辑的理解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我们没有主格、宾格和时态、语态,所以各种逻辑命题用汉语来表述时是不好理解容易有歧义的,需要对于孩子更多的训练。而我们看英语的长句,可以从各种时态、语态中很清楚的区分之间的逻辑关系,而汉语要判断命题的时间前后、进行与完成以及是否虚拟等关系,就复杂困难得多。

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到,对于数学等,外国孩子比中国孩子容易学,但中外孩子的差别还不是很大,可是对于文科,就是大大的不同,我们的文科的语文、政治、外语三门,国外就是相当外语一门的知识教育需求,而语文的学习量还是外国孩子母语文字的学习量的两倍以上,这样我们的孩子的文科的知识的学习量是外国孩子的三四倍,如果考虑文科和理工科的分量在国外是均等的,那么在国内文理科的实际比重就变成了三比一以上,而假设国内外理工的知识学习量是一样的,那么中国孩子要学习的知识就是外国孩子的一倍以上。要知道这是平均的一倍的差别实在是太巨大了,对于有如此巨大基数的统计平均后的结果,相差千分之几就可以是明显的差别,差百分之几就是巨大的差别,而差100%就是天壤之别。

中国孩子学习知识的必须的量比国外的孩子多100%,那么孩子比国外的孩子提高素质的时间就少了100%,这样的减少,在素质上肯定会体现有极大的不足。孩子必须学习的知识量大大多于外国孩子,孩子玩耍的时间、与人交往的时间、思考的时间等等均要少于外国孩子,怎么能够要求他们在教育不足的素质上有良好的表现呢?

中国的文科的知识所必需掌握的量大大多于理科,所造成的不平衡影响,我们从这一点就可以明显地看出来,我们小学二年级以后,语文得满分就很难了,到四五年级,即使是最好的学校最好的学生,基本上语文得满分也是很奢望的事情,即使不算作文,其他方面也很难做到不错,但是数学到了初中,对于顶尖的学生得满分则不是很难的

孩子的智力的开发,个体可以差异很大但是总量在统计平均的基础上考虑是一样的,那么文科开发多了,知识性的内容学习多了,素质性的、思考性的东西自然就少,而这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于孩子的选拔上就出现了问题,理工科、素质高的孩子在小时候的知识性的学习中显示不出优势,在考试中更多的时候是被淘汰。,要知道中国中小学的升学对于孩子的考验也是极其严重的,比如考高中,那时物理、化学只学习了一二年,分化不很大,最后的决定因素是语文和外语的好坏,而没有好中学,孩子将来的发展是大大的不一样的。现在语文决定竞争成败,在选拔上与世界的不同值得关注。

更进一步,我们的孩子在一次次的考试中,没有到升学考试,就已经淘汰了太多的素质因素,因为我们的知识需求,记忆的要求高,结果在进入小学开始,记忆好的孩子就是占有优势,而素质高聪明的孩子不但学习内容上不沾光,而且还调皮捣蛋被老师排挤,最明显的现象就是小学学语文差的孩子就没戏,而听话和语文好的小女孩占有优势,性别比例也不均衡。咱们不可能要求不足十岁的孩子有什么天降大任于斯人的志向和胸怀,在班级里面,如果孩子的成绩不拔尖,没有足够的赞扬,且不说老师对于尖子生的小灶和照顾,他们自己对自己就没有信心了,就自己放任自己了,自己不努力,自然将来也就是等着被淘汰,孩子的心理状态对于他日后的学习成绩和发展至关重要,这样的结果就是偏重素质的孩子在小学的低年级就因为不能成为好学生而退出了竞争。

要素质教育,首先要有素质考试,但是就我们初等教育的知识需求,我们的考试必须覆盖这些知识的需求,结果就是造成我们偏重记忆的考试占据主导地位,这样的结果不是中国没有素质高的孩子,而是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下,这样的孩子在小学的时候就被淘汰了,在小学里面就是记忆好的知识型的孩子占据绝对的优势,素质高的孩子能够有巨大的学习意志后来居上的,实在是另类的情况。所以谈素质和应试不是教育的怎样,而是评价体系的问题,素质好的孩子经常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中难以出头。

而对于中国的教育,汉语作为母语是必须的,英语作为全球的通用语言也是必须的,尤其是计算机的兴起,英语还是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都需要孩子尽早掌握,因为它们是继续学习其他内容的工具,而政治课又是我们的体制所必需的,这就是中国素质教育的无奈,因为必须的知识性教育太多,又必须在教育的最早期进行,所以在我们不断地说要素质教育的时候,我们应当从根本上认清我们的孩子早期教育对于知识的需求远远大于西方的孩子,认清在此的素质教育的障碍,然后再想我们的办法,现在很多专家们,实际上没有对于这样的问题的根本认识,因此谈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空谈。

而对于这些的无奈,另外的本质就是中国与西方文明的竞争位置,中国孩子必须学习外语,我们的语文当中为什么要加上古汉语和文学,也就是中国现在落后,中国必须把自己的文化的东西加载在必须学习的语文之上,否则中国的传统文化就要消失,中国孩子对于世界应有的文化了解也不够,中国孩子必须要了解世界的文化而世界其他国家的孩子不用了解中国的,他们对于本国文化的学习是在日常社会活动当中就可以自然而然的积累的,如果是如盛唐中国之强大,世界各国都要学习中文而我们不要学习外语,问题就反过来了,外国孩子就不会是今天这样轻松的学习了,这样我们所有的孩子们能够学习的时间就更多,这样的差别在巨大人口基数上进行的统计平均是天壤之别,我们的孩子面对这样的差别是没有办法必须要付出的,所以他们就是没有外国孩子的愉快童年,这也是我们民族要付出的,如果我们舍不得孩子,将来在民族和国家的竞争中我们还要吃亏。所以反应出来的快乐教育和减负问题只是问题的表象,背后是我们的知识需求量、文化因素、评价体系因素,而更本质的是我们的文明不能全球领先,你必须付出追赶的代价!

附录:朱熹劝学诗一首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张捷,察网专栏学者,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政法大学客座教授。】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redchina 2018-12-14 03:57
该文不无偏颇之处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16 17:53 , Processed in 0.012701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