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25周年。

毛泽东作为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在国内备受尊崇,同时作为全球共产主义运动的一面旗帜,他的影响力早已超出了中国的国境线——在喜马拉雅山的另一侧,毛泽东及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印度的历史进程和政治现状。

毛泽东是怎么改变印度的?-激流网印度毛主义者(Maoist)的宣传画

那么,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毛泽东如何影响印度?在印度人眼里,毛泽东的形象又是什么样的呢?

1慈祥可亲的朋友

1950年4月1日,印度成为首个与新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

当年5月,印度驻华大使潘尼卡尔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

在回忆录中,潘尼卡尔对毛泽东充满好感与敬意:

“(毛泽东)的面容慈祥可亲,目光诚恳……在他的言行举止中我看不到任何冷酷或残忍。实际上,他更像是一位思想家,有些理想主义,但是绝对真诚。”

毛泽东是怎么改变印度的?-激流网毛泽东接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卡尔(K. M. Panikkar)

作为一个公开的“社会主义者”,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爱好者,尼赫鲁对中国领导人有种惺惺相惜的情感。在对民众的演讲中,尼赫鲁表达了对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独立自由的祝贺与敬佩,“Hindi-Chini Bhai Bhai”(“印中是铁哥们儿”)的口号很快在印度流行起来。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此时,在印度国内则出现了一些焦虑的声音:下一步,中国会不会向印度扩张呢?”对此尼赫鲁回应说:“我们不要过度批判北方邻国,他们也是刚从西方的压迫下解放出来。”

1952年夏,尼赫鲁的妹妹维嘉雅(曾任印度驻苏联大使)率领政府代表团访华。

在她写给尼赫鲁的信件中,毛泽东“富有幽默感”且“极受人民爱戴”。维嘉雅将毛泽东与斯大林做比较,说虽然两位领导人的肢体语言类似,但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显然更为充满活力地投入工作,“在莫斯科所感受到的压迫感在这里并不存在,每个人都在很快乐而坚定地建设国家。”

毛泽东是怎么改变印度的?-激流网尼赫鲁的妹妹维嘉雅(Vijaya Lakshmi Pandit)

在这样友好的气氛下,1954年,中印签署了《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印度正式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并第一次明确规定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当年秋天,尼赫鲁访华,在北京与毛泽东三次会面,共论世界局势,相谈甚欢。

中国外交部档案馆在2004年解密了这几次会谈的全部记录。当时毛泽东提到,虽然两国的意识形态和社会体制不同,但反殖民、反帝国主义的理想高度一致。尼赫鲁对此表示赞同,并说道:“中印人口加起来有十亿人……将来美国人不能再用他们的标准小看我们了。”会谈结束,毛泽东在送别尼赫鲁时,还吟诵了屈原的诗句:“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这两位“新相知”的亚洲大国的领导人可谓相见恨晚。

毛泽东是怎么改变印度的?-激流网毛泽东会见尼赫鲁

2、难以预料的对手

然而,这样和谐友好的关系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边界问题令两国之间的隔阂乃至冲突难以避免。

尼赫鲁一直将所谓的“麦克马洪线”当作中印间理所应当的国界线,而中国政府因为希望在边界问题上维持现状,保证西南后方稳定、平静。所以,对印度的扩张,中国一直保持着克制和忍让。

中国的克制,让尼赫鲁误以为中国已经在部分地默认“麦克马洪线”。

1959年,由毛泽东亲自修改的与印度外交部外事秘书的谈话,更加强了尼赫鲁对毛泽东不会与印度为难的判断。

在这段谈话中,毛泽东说:

“中国人民的敌人是在东方,美帝国主义在台湾、在南朝鲜、在日本、在菲律宾,都有很多的军事基地……而不在印度……中国不会这样蠢,东方树敌于美国,西方又树敌于印度。”

因此,在1959年西藏平叛过程中,当中国军队追击叛乱分子至“麦克马洪线”,并在朗久地区与印军发生第一次武装冲突时,尼赫鲁感到十分震惊。

他十分不理解:毛泽东为什么突然强硬了起来。

毛泽东是怎么改变印度的?-激流网中印边境对峙

冲突后,毛泽东命令军队后撤20公里,以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

但是,印度领导人显然错误理解了中国军队的行为。在印度情报部门的分析中,当时的中国刚拼尽全力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了一场,与苏联的关系也不再友好,国民经济虚弱不堪。这些都让尼赫鲁信心倍增,他认为:“这些问题似乎严重得足以阻止中国对外实行冒险主义”,因而认定印度可以实行蚕食中国领土的“前进政策”,而中国方面不会反抗。

尼赫鲁希望以此改变边界现状,造成既成事实后强加于中国。

这是尼赫鲁的又一次误判。

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1962年10月17日,中央军委终于下达了歼灭入侵印军的作战命令。

轻敌而懈怠的印度军队在中国军队的进攻之下毫无还手之力。

战争的爆发和结果都出乎尼赫鲁的意料,原本对印度第三世界大国地位自信满满的尼赫鲁,不禁哀叹:“当前世界不再有弱国的位置了……我们原来一直生活在自欺欺人的世界中。”

3“毛泽东指引我们前行!”

1969年,在印度西孟加拉邦,有一支农民武装喊出了这样的口号:“中国的主席就是我们的主席!”

这支武装的领导者,是一位印度共产党员。

早在独立运动时期,共产主义运动就已在印度萌芽。独立后的几年不稳定期,给印度的共产党人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

在印度中部的特伦甘纳地区,印度共产党将当地地主的土地分给佃农,告诉他们从此不用再交租,并教会他们成立公社,组建游击小组和民兵队伍。

在独立运动中支持国大党的印度共产党,在1948年加尔各答党代会后陡然转向,新的总书记兰纳迪夫宣称尼赫鲁政府是“由资产阶级主导的、受英美帝国主义势力操控的傀儡政权”,因而号召工人和学生发起城市起义,“对国大党开火”。

毛泽东是怎么改变印度的?-激流网特伦甘纳农民起义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兰纳迪夫致信毛泽东:“印度的劳苦大众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胜利而欢呼……这激励着我们更为坚定和勇敢地投入战斗,推翻现在的政权,建立人民民主政府。”

1950年后,站稳脚跟的尼赫鲁政府开始大规模镇压印度共产党的活动。很快,5万名党员或起义参与者被逮捕或拘留。此外,政府也制定出了自己的土地分配方案以争取人心。

印度共产党的第一轮武装斗争浪潮宣告失败,党员人数也在两年内从约9万人跌至到2万。

这时,印度共产党内部发生了分裂:

一部分成员从此放下武装,走上议会斗争的道路,主张联合国大党,实现“民族民主政府”;另一部分成员则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权。其中,后一部分中更为激进的成员在1964年独立建党,即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简称印共(马)。

1967年,印共(马)发动并领导了新一轮的武装斗争。印度西孟加拉邦的西里吉里地区几乎所有农村都行动了起来,近2万农民参加了斗争。其中,纳萨尔巴里村的斗争最为激烈,村民拿起弓箭,占据了富农的土地,然后进行耕种,以此宣示他们对这些土地拥有所有权。

从那以后,印度的共产主义武装斗争者也被称为“纳萨尔派”。

对此,中国的《人民日报》在当年7月5日发表社论:

“霹雳一声春雷,震撼着印度的大地。印度大吉岭地区的革命农民,起来造反了。在印度共产党革命派的领导下,一块农村革命武装斗争的红色地区在印度诞生了!……用毛主席所亲手制订的一整套人民战争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去对付暂时比革命力量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武装镇压,坚持长期的武装斗争,一步一步地去夺取革命的胜利。”

的确,这一轮武装斗争的领导者拥有更加强大的思想武器,其革命斗志也更为坚定。

那时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春雷”节目,在纳萨尔派当中非常受欢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斗争方式。

1969年,一部分对毛泽东无比尊崇的共产党人建立了新政党印共(马列),由马宗达任总书记。在印共(马列)的党章中这样宣布: “我们党首位的最重要的任务是唤醒农民群众进行游击战争,开展农村革命,建立农村根据地,利用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控制城市和解放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