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谢觉哉日记里的延安春节

2019-2-6 01:55|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30250| 评论: 0|原作者: 杨建民|来自: 人民政协报

摘要: 延安是革命“圣地”。在那个时代,黑暗与光明交织,历史与现实纠葛,在人们的向往里,延安的一切,是怎样的光辉和明朗。那么,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传统风俗节日 —— 春节,延安是怎样度过的呢?
人们称延安是“圣地”,指的就是上面所列举谢觉哉日记中记述的那个时段。在那个非常时期,宣传新思想,实践新风尚的地区,面对中国旧有传统节日的春节,由仅放一天假,到大放一周假期;从看重工作,到张灯结彩,相互贺年……可以读出新与旧的交织、影响、顺应、开放种种状态。就在今天,这还是一个课题。

延安是革命“圣地”。在那个时代,黑暗与光明交织,历史与现实纠葛……在人们的向往里,延安的一切,是怎样的光辉和明朗。那么,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传统风俗节日——春节,延安是怎样度过的呢?

延安当时的生活环境,还是很艰苦的。现在能够留存下的相关文字记载资料,颇为有限。对旧有的节日,由于风潮所致,人们并不多么关注,完整的记述,更是稀薄。

谢觉哉是中共的元老级人物,在延安时期生活相对安定,他又有着数十年的记日记习惯,所以,在他的笔下,中国民间影响最大的旧时节日———春节,就留下了虽有限、但仍能感受和触摸的景况、气氛。这里,我们就在他的日记里,找寻一下当时延安的春节情形。

谢觉哉在延安的时间不短,可因为战争,日记颇有缺失。数年的日记,真正留下春节影像的并不多,这是很遗憾、很无奈的。

1939年春节

谢觉哉在长征结束后,曾被派往甘肃兰州工作过一段时间。他回到延安,又能记下的春节情形,已经是1939年了。这时他刚返回延安不久,被安排担任中央党校副校长。当时的工作,还主要围绕教学展开,日记记述有限。可恰好春节这几天,略有记载。

当年2月18日,是旧历除夕(大年三十)。据日记记载,天气“晴”。当天上午,“开校务会议,十时敌机三架来袭,无损失。”这些内容很珍贵,可知当时还有敌机来袭。准确时间、架次,可以复原生存状态面貌;再也可见,虽已经除夕,但当时还在工作。到了晚上,“夜开欢迎副校长晚会,我作了简短演说。”可知谢觉哉刚刚走马上任,受到开“晚会”欢迎的待遇。这也是一种合适的欢迎方式。既表达了欢迎态度,也使大家共同快乐。

第二天,也就是旧历元旦(春节)。从日记看,没有休假。“下午至组织部,昨天会议所提,陈云同志均同意。”陈云当时是中央组织部负责人。可知前一天的校务会议商议了与组织相关的内容。谢觉哉在去组织部的路上,“见日寇投弹之穴,有深至三四尺,宽近一丈者,似乎弹也不小。”可知,头一天来的投弹是日本人飞机。那时日寇主要注意力还在正面战场,不知为何还有精力还顾及到延安这个很是偏僻的地方。

谢觉哉的日记,常常有一些思想观念和方法的记述。对于理解当时领导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所帮助,显得很珍贵。春节这天,他的日记有这样的内容:“一种作风的转变,必有各方面的了解和逐步的发现,不可性急。性急不是转不动,就是转到另一方向。”进了党校任职,谢觉哉想到和通过自身观察到:“由一非无产阶级出身的党员,甚至其入党的动机,都是抗日,不是为解放劳动阶级,而是要他获得无产阶级意识,又由一个新党员而变成一个老练的党员,需要相当过程。”下面还有譬喻:“从前坐马车,现在坐汽车,快慢不同,总是要走,那些对新党员要求过分,不允许有从容考虑地步,不看他发展的历程,都是不懂此理。”通读谢觉哉日记,感到这位前辈的见识,素朴而深切。这些是他“春节”这一天的思考,由此我们可知节日能够怎样过,怎样过得“有意义”。

春节第二天(2月20日),“因旧历新年之故,补放假一天。”笔者查万年历,获知除夕是周六,初一为周日。初二(周一)补放假还是考虑到人们的传统习俗的。春节仅仅放一天假,这是中央到延安未久的情形,后来放假时间就比较长了,从中可以读出一些文化味道来。但这一天虽然放假,谢觉哉却还在工作:“下午总务处人员开会并会餐,我训话。”训话的几点内容,今天看来对许多人还有助益,很简短,值得照录:“1.赞扬总务处已有的成绩;2.要认识总务处供给工作之政治上任务,即怎样关心学员、教职员生活的改进;3.吃苦是有报酬;4.努力工作与学习,养成将来做大事业的人才。”这其中除去一般具体工作,还讲到工作和成长、艰苦与人的进步关系,今天读来,对人仍有启示。大约因为在延安立足未久,还有大量工作,所以对待春节这类传统节日,看得并不重。仅从春节只补假一天,并且当天还在工作可以看出来。

这个春节后,几年间,谢觉哉虽然还有日记,但或失记,或未录,没有见到有关春节的记述,十分遗憾。一直到4年后的1943年,才读到有关春节的记述。

1943年春节

当年2月4日,是旧历除夕,“从今日起放假一周。”看来因为在延安已经站住脚跟,人们的正常生活需求显现了出来,跟1939年放一天假大大不同了。这一天,谢觉哉一早起来,便有了感慨。随即写出一诗《晨起偶成》:

新年过后又新年,日暖人欢景象千。九世复仇褚大义,一成兴国媲前贤。余粮挟纩民初阜,策马称戈志益坚。正义伸时妖怪息,清和日月照山川。

第三句后有括号加注:“开废约庆祝会”;第四句后加括号注曰:“指边区”。全诗可见当时延安地区生活工作已走上正轨,“人欢”“余粮”“清和”反映出人们的精神、物质,以及行政管理方面的充分成绩。

当天召开群众大会,“很热闹”,还有“时髦之化装秧歌队数起。”当时延安一带,秧歌成了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大家都参与,才有了多支队伍(数起)同庆的欢乐场面。

第二天(2月5日)是“古历元旦”。当天天气,谢觉哉用了“立春风沙”四个字。日记第一句:“立春风沙,农家以为非年丰之兆。”陕北高原,吹起风沙来,又在立春时节,当然不是“年丰之兆”。

但是,人们的心情,还是很不错的:“爆竹、年画、红灯比去年热闹,表现民生已比前富裕。”由此观“民生”,是谢觉哉这样的老前辈特别留意的。这是他们革命的初衷。

日记还记述有党政机关人员相互拜年情形,并将其与新年(阳历)元旦比较:“阳历团拜,带点强制意。古历元旦没人约会,自然地相互道贺。”看来传统的春节影响力量还是强大。(旧时称春节为“元旦”,后为与新历区别,改称“春节”。可在我国古代诗、文中的“元旦”,均指今天的“春节”。)

在拜访林伯渠时,谢觉哉见到了董必武写的几首诗。他抄在了日记里,不仅是喜欢,诗作一定程度也表现了他的情怀。诗作不多见,我们仅录一首《长夜不寐枕上口占》,以见当时人们思绪:

隔年相对冱寒初,光景差池念也殊。未接北书诃断雁,却从南国枉沈鱼。眼看佛手终难展,怀卷蕉心总不舒。世事茫茫谁料得,暂达竟尔久离居。每当执笔辄踌躇,好语频来敢忽诸。欲报近情无可说,故迟作答未应疏。光珠薪桂居非易,友鹤妻梅愿尚虚。闲里光阴争占却,几章俚句一封书。

对和平生活的追逐,是来源于久远的传统习俗和内心的自然需求。诗作虽然是董必武的,可也表现了谢觉哉的相同感受。

大年初二,延安相互贺年者很多。谢觉哉是长者,故来他这里的人“仍多”。无党派人士、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也来给谢觉哉贺年。李鼎铭出身底层,对民间生活有很深的了解。他告诉谢觉哉:“宜防年馑。”(杨按:年馑即荒年)他举例说,陕北在光绪三年,大饥荒,“饿死人过半。”又接连举出多个年份饥荒情形。他对当时的考虑是:“现应注意的是四面封锁,遇饥荒不可能从外边得到粮。”李鼎铭认为,在这块地区,救灾之道“宜多种洋芋”。(杨按:洋芋产量高,又可充做主食。)这位非党的政府领导,更关注民生方面的问题。(李鼎铭先生提出的“精兵简政”的提议,受到毛泽东和当时中央的高度重视。)

接下来的几天,谢觉哉常常读书,据日记记录,他还读了一些“审判委员会判决书”,并发表了自己对法官及律师(当时称“讼师”)的看法。(谢觉哉1949年后曾担任过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他还从鲁迅为瞿秋白编印的《海上述林》一书中读了高尔基的论文《冷淡》,并从中抄录了一些句段在日记里。2月19日,是民间所谓“大年”的元宵节。这一天延安也很热闹:“夜去新市场,灯火辉煌,游人拥挤,秧歌队数队,银行楼上灯谜猜者颇多。九时余步月归。”可知当晚有月亮。谢觉哉也是文人,还有颇多文人积习。看到银行楼上的灯谜,就取了比较好的记在日记里。猜灯谜是春节时一个使人愉悦的好项目,我们不妨借着日记来看看当年的灯谜:

谜面:怎当得她临去秋波那一转。(打一书名)

谜底:《离骚》。(按:虽然用语及作品颇古,可思路却很“洋派”。)

谜面:定然是神针法灸,难道是燕侣莺俦?(打古人名)

谜底:扁鹊。

谜面:佛门中一女子,儒门中一秀才,两人相遇,结为姻缘。君子曰:这个姻缘不是那个因缘。(打一字)

谜底:韻。(按:此字似不能简笔替代)

谜面:子路率尔而对曰,是也;颜渊曰,非也;夫子喟然而叹曰,若是也直在其中矣。(打一字)

谜底:乜。

谜面:形式主义党八股(打三国人名)

谜底:颜良文醜。

这些灯谜,大多显然是新制。因为其中有当时流行的词句和新的内容。灯谜的巧思及知识涉及面,可见当时延安那批人的文化程度。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18:31 , Processed in 0.012355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