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报刊荟萃 查看内容

“泛娱乐化”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消极影响

2019-3-10 23:48|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7109| 评论: 0|原作者: 赵建波|来自: 民族复兴网

摘要: 在资本逻辑的运转以及新媒体技术的助推下,娱乐超越自身限度渗透到社会各方面,制造“泛娱乐化”倾向的幻象世界,必须引起我们足够重视,防止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奴役。

  ()加强大学生崇高信仰培育,培养敬畏之心

 

  崇高信仰是个体对某种对象极度的信赖,对某一价值的极度坚守。科学的崇高信仰是对“伪学理性”“虚拟”信仰的否定,是应对“泛娱乐化”价值贫瘠的“对症下药”。信仰是人的精神寄托,是人的最高确信和价值标准,无形指导着人们的价值观确立和行为实践。“泛娱乐化”思潮推崇“去深度”,逃避理性和崇高化,超过娱乐的界限,任何话语都以娱乐的话语呈现,影响大学生对道德、法律、政治、历史等敬畏之心。因此,加强大学生崇高信仰培育,敬畏之心的养成来克服“泛娱乐化”的无根感、“信仰缺乏症”“道德冷漠感”和精神世界的贫瘠。

  第一,加强科学崇高信仰培育。富有生命力的科学崇高信仰可以促使大学生不断超越自我,追寻精神世界的满足,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取向和人生意义的追求。要培育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信仰,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对天地道义、伦理道德的敬仰,建立起强大的精神世界,对抗“泛娱乐化”思潮虚无、世俗、游戏的价值特性。

第二,培养敬畏之心。“泛娱乐化”思潮影响之下,娱乐的话语无处不在,历史被“戏说”,厚重感消失;政治被“戏谑”,严肃感丧失;英雄人物和政治事件被“消费”,崇高感流失。在“泛娱乐化”思潮的解构之下,大学生失去对道德、生命、法律等的敬畏,企图以娱乐话语重构历史、政治和道德等,严重危害大学生价值认知,误导大学生价值判断。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敬畏之心的缺失。培养大学生敬畏之心,启迪大学生历史真相不容践踏,是非善恶标准不可儿戏,有些东西不能成为娱乐消费的对象,天地道义、天理人情、道德伦理需要被敬畏,内心精神世界需要坚守,筑起一道“泛娱乐化”难以攻克的心理城墙。

 

(四)建构新型媒介交往方式,提升媒介素养

 

  麦克卢汉看到了媒介可以形塑新的社会文化,引进另外一种文化样态。新媒体对当代新型社会文化的塑造就是典型的例证。作为“泛娱乐化”思潮传播的技术支撑,我们有必要重新对以网络为首的新媒体进行重新定位,扭转以往的教育理念。新媒体时代,“泛娱乐化”的话语表达已经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重要导向作用,传统的话语表达对大学生吸引力在逐渐的衰退,大学生已经被娱乐话语制造的虚拟符号和景观世界所束缚,不知道自己为何沉迷其中,为何不再理性思考。

  因此,需要对网络等新媒体进行重新定位,绝不能等闲视之。要借助新媒体的优势,研判“泛娱乐化”思潮的发展现状,准确把握大学生价值走向,做出科学引导之策。此外,还要注重大学生与媒体交往能力的塑造。一方面,引导大学生客观认知新媒体的本质,提升科学对待新媒体“泛娱乐化”信息的能力,走出“虚拟世界”的假象。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科学运用新媒体,发挥新媒体的媒介优势,远离“泛娱乐化”的劫难。 

 

参考文献:

 

[1] 周雪梅,张晶.在审美与娱乐之间——当代中国电视的价值取向[J].现代传播,2003,(1).

[2] []斯蒂芬·贝斯特,道格拉斯·凯尔纳.后现代转向[M].陈刚,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 陈昌凤.斜杠身份与后真相 泛娱乐主义思潮的政治隐患[J].人民论坛,2018,(6).

[4] []尼古拉斯·卡尔.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害了我们的大脑[M].刘纯毅,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5] 刘白杨,姚亚平.“泛娱乐化”思潮下大学生党史教育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 ,2017,(9).

[6] 苏颂兴.分化与整合——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作者:赵建波)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0 11:08 , Processed in 0.027150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