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从牺盟会到决死队,阎锡山是如何丢掉山西的?

2019-6-27 07:56| 发布者: redchina| 查看: 15542| 评论: 0|原作者: 视线新闻网

摘要: 在阎锡山看来,薄一波是担纲牺盟会的绝佳人物,能力没的说,绝对的人才,又是山西老乡,年轻有干劲,在山西左派青年中有相当的号召力,更重要的是,薄一波被捕入狱,很难再获得共产党的信任,也绝不会为国民党所用。

引子

1949年8月5日,解放军节节胜利,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已经崩溃,美国国务卿艾奇逊适时抛出了一颗重磅政治炸弹——《美国对华关系白皮书》,白皮书回顾了自1844年《望厦条约》以来中美两国百年友谊,强调抗战以来,美国对中国给予了莫大的援助,但是国民政府腐败无能,烂泥扶不上墙,最终败于共产党。

艾奇逊发表白皮书本意是为了甩锅,为杜鲁门政府开脱对华政策失败之责。没想到一石炸起千层浪,不仅引发了美国各界的激烈讨论,还在中国带起了一大波刷屏。

(从左至右,艾奇逊、杜鲁门、马歇尔)

中共方面,新华社第一时间发表了《无可奈何的供状——评美国关于中国问题的白皮书》,痛斥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反共反人民的罪恶行径。之后,领袖亲自操刀,连续撰写了《丢掉幻想,准备战斗》、《别了,司徒雷登》、《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友谊”,还是侵略?》、《唯心历史观的破产》5篇文章,火力全开抨击白皮书。这5篇文章后来都收入了毛选,成为四卷版毛选的封笔之作。

国民党方面,蒋介石十分震怒,认为马歇尔和艾奇逊两个家伙为了掩饰对华政策的错误和失败,不惜公开两国交往绝密文件,发表伤害两国友谊的言论,落井下石,不讲道义,这是美国历史上莫大的污点。

8月10日,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阎锡山于发表了《共产党何以席卷中国大陆——对美国白皮书之观感》的讲话,谈了谈他对白皮书的看法。

1949年当选为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的阎锡山

在演讲中,阎锡山坦白承认国民政府贪污、腐化、低能,政治无效用,军队无纪律,但却不认为这是国民党丢失大陆的主要原因,他认为即使国民政府把以上问题都改了,也仍然会失败,只是死得慢一点。那么主要原因是什么呢?阎锡山总结了八点。

自1920年从俄国经商的山西商人那里接触共产主义开始,到1949年出任行政院长为国民政府收拾烂摊子,阎锡山与共产党打了近三十年交道,既见证了中共从几十人发展成燎原之势夺取天下,也亲历了山西由模范省一步一步到解放区的沧桑巨变,加上此人脑路清奇,酷爱钻研思想和主义,理论和实践积淀异常深厚,可以这么说:阎锡山对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的研究之深刻,国民党内无出其右者。他总结的八点原因,对解答大家心中关于国共内战一成一败的困惑,大有裨益,非常值得一看。

八点原因这里就不说了,有心的朋友可以上网搜索。今天要说的是阎锡山与中共合作的一段历史——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以下简称牺盟会)和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以下简称决死队)。

在民国政坛上,阎锡山素以老谋深算著称,从来只有他搞别人,别人很难搞他,但是在与共产党的博弈之中,阎锡山几乎没赢过,而其中吃亏最大的一次,就是抗战期间的牺盟会和决死队。

1935年,正当阎锡山全面推进山西改革发展之际,中国北方发生了两件大事,让阎锡山寝食难安。一是红军长征抵达了陕北,二是日本加紧侵略华北,二者一东一西,对阎锡山统治的晋绥两省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先说红军。陕北地瘠民贫,满足不了红军的给养和扩军等需求,中共的战略目的是靠近外蒙、打通苏联,获得苏联的援助,为此,红军决定向山西和绥远发展,理由也很简单:晋军战斗力不行,山西相对富庶。

1936年2月20日,东征红军强渡黄河进入山西,然后分兵攻略,一路长驱直入,红15军团的先头骑兵甚至杀到了晋祠、小店,威胁太原。阎锡山见晋军不是红军的对手,只得集结晋军主力严密设防,防堵红军东进北上,然后向蒋介石求援。

3月下旬,陈诚率领中央军进入山西,中央军加上晋绥军兵力超过15万人,远超红军。鉴于双方力量悬殊,5月上旬,红军撤回了陕北,东征结束。

红军东征(剧照)

红军虽去,但给阎锡山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他第一次见识到了红军强大战斗力和共产党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认为红军无论如何也无法战胜,感叹:日可抗,红军不可抗。

红军不好对付,日本人也不是善茬。除了威逼利诱阎锡山出任华北自治政府主席之外,日本人还组建了伪蒙古军政府,纠集蒙古德王、伪军李守信、土匪王英等人侵犯绥远,遭到绥远省主席傅作义的迎头痛击。

绥远抗战前线的晋绥军士兵

绥远抗战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日本人对晋绥的威胁并没有解除。中央军帮助阎锡山击退红军后,并没有离开山西的意思,摆明了想趁机解决阎锡山。一河之隔的红军也虎视眈眈,千里黄河防不胜防。一时间,华北屋脊成为了国、共、日、阎四方角力的焦点地区。阎锡山犹如在三个鸡蛋上跳舞,哪个都不敢踩碎。

阎锡山信奉存在主义,讲究“存在即真理,需求即合法,”山西是阎锡山倾注一生心血建立的基业,为了保住山西,他可以和任何人合作。但是眼下,降日、迎蒋显然不智,抗日、拒蒋又没有实力,和共产党合作,似乎可以考虑。

阎锡山恐惧共产党,反对共产党,但是又羡慕共产党,尤其欣赏共产党的宣传、组织、动员等技能,以及这些技能迸发出的强大战斗力。如果把共产党的这套技能学会,那晋绥军的战斗力将发生质的飞跃,到时候就不用怕日本人和蒋介石了。此外,和共产党合作,不仅可以消除共产党的威胁,还能增加对抗日本人和蒋介石的砝码。

东征结束后不久,随着大环境的变化,共产党的策略也发生了变化,从抗日反蒋转向逼蒋抗日和联蒋抗日,对阎锡山的策略也由武力讨伐转向了统一战线。毛泽东指示彭雪枫、刘少奇等人,要把晋绥放在北方统一战线的第一位,迅速做阎锡山和傅作义的工作。

你来我往一互动,双方一拍即合。

阎锡山采取联共抗日的主张,为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进入山西打开了大门,双方的合作首先是从牺盟会开始的。

1936年9月18日,在太原海子边举行的9·18五周年纪念会上,阎锡山发起组织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阎自任会长,以其表侄梁化之为总干事,吸纳左派青年为委员,旨在铲除汉奸、武装抗敌,牺牲救国。

此时,西安事变还未发生,国共之间还处于敌对状态,阎锡山联共抗日的主张,与南京政府攘外先安内的战略相悖,受到了中央的诘难,日本方面也对阎锡山抗议施压,要求取缔反日组织,甚至阎的部下们也对联共抗日持反对态度,在各方压力面前,牺盟会的工作毫无进展,就差歇菜了。

阎锡山认为要为实现保晋大业,牺盟会必须继续搞下去,外部的压力好解决,换个宣传方式就行了,内部问题才是关键——对于搞群众工作,阎手下没有能挑大梁的人。而群众工作搞得最溜的是共产党,阎锡山只能引进人才。这时,阎锡山和梁化之都想到了薄一波。

薄一波

薄一波,山西定襄人,1925年入党,长期在山西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清党后不久,阎锡山也公开反共,下令通缉包括薄一波在内的30多名共产党人,薄一波转移到了平津一带继续干革命,1931年6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判刑8年,羁押于北平草岚子监狱。

在阎锡山看来,薄一波是担纲牺盟会的绝佳人物,能力没的说,绝对的人才,又是山西老乡,年轻有干劲,在山西左派青年中有相当的号召力,更重要的是,薄一波被捕入狱,很难再获得共产党的信任,也绝不会为国民党所用。

打定主意后,阎锡山一面做宋哲元的工作,一面派人携带巨款前往监狱营救薄一波。等到所有关节打通后,薄一波却拒绝了,理由是不想和阎锡山共事,此举遭到了北方局领导刘少奇的批评。刘少奇告诉薄一波,现在形势变了,要搞抗日统一战线,阎锡山是重点统战对象,这样的机会求都求不到,现在阎锡山送上门来你却拒绝不去,有点左倾关门主义了,你现在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就这样,经北方局批准,薄一波公开发布“反共启事”,宣布脱离共产党,顺利出狱。去山西之前,临行前,北方局指示:要站稳脚跟,不要提阎锡山不能接受的口号;不要怕戴国民党官办团体的帽子,要踏踏实实做群众工作,要争取抗日革命的领导权。

一到山西,阎锡山就接见了薄一波,二人谈的很顺利,阎锡山还答应了薄提出的约法三章:在宣传抗日主张上不能受到限制;对抗日救亡有利的事都做,不利的事情都不做;用人方面应与方便,并保证所用之人的安全。阎锡山只有一个要求:不要在山西军队和政府里面发展共产党。

在阎锡山的强力支持下,薄一波对牺盟会进行了重大改组,把主要领导和骨干都换了共产党员,把牺盟会变成了中共领导下的统战组织。此时的牺盟会,打的是阎锡山的牌子,干的是共产党的事,共产党抗日主张和口号,也都换了具有山西特色的话,按照薄一波的说法:形式是阎锡山的,内容是共产党的。

牺盟会誓词

阎锡山开闸放水,共产党高效的组织动员能力在三晋大地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几千年来被压抑的民气觉醒起来了,犹如黄河决口,不可遏制。到1939年秋天,牺盟会会员发展到近90万人,农救会会员116万余人,还有脱产农民自卫队、游击队约10万人。以前只会种地纳粮的农民,现在居然要学习和实践阎主任的格言:“消除社会不平等”,“制裁坏官坏绅坏人”,要“组织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形成了数百万人参与的游击战争。

1937年7月全面抗战打响后,薄一波向阎锡山提议,在原有的晋绥军之外,用共产党的方法组建一支新军,以增强山西的抗战力量,获得阎锡山批准。8月1日,山西青年抗敌决死总队正式成立,决死队与旧军最大的不同是实行了政治委员制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只是提法上有所改变。10月,随着太原会战吃紧,阎锡山又同意了薄一波组建5个旅新军的提议。到1939年夏天,决死队4个纵队分布于晋东南、晋东北、晋西北、晋西南四个地区,总计50个团,主力部队约5万余人,加上分散在各地游击队和自卫队,总兵力达7万人。

决死队

除了军事层面,牺盟会在政治层面的工作也大获成功。抗战之前,山西共有105个县,县直接由省管辖。战争打响后,省管县存在诸多不便,为了适应战争环境,阎锡山将全省划分为9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类似于现在的地级市),9个行署专员中,共产党员所占的比例逐渐超过了50%。随着日军的迅速推进,山西敌占区和交战区的县长或逃跑或辞职,县政府或关门或瓦解,为了填补空白,牺盟会向阎锡山推荐了数十名骨干(党员),经过短暂培训后,即派往各县任县长。到1938年底,105个县中有超过70个县的县长是牺盟会成员。

中共在山西的活动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在阎锡山的体制内运作牺盟会和新军,二是征得阎锡山同意后,将八路军部署于山西,开展独立自主的抗日活动,建立敌后根据地。两年间时间里,八路军从3万人发展到将近30万人,决死队从无到有发展到7万人,二者还控制了山西大部分的地区,阎锡山逐渐意识到,不好!一切似乎失控了。

八路军东渡黄河开赴山西前线

牺盟会和决死队是学会了共产党的精髓,但是人也成了共产党。这就好比阎锡山本想借鸡生蛋,没想到最后鸡飞蛋打。

阎锡山如此左倾如此亲共,不是没有人反对,部下王靖国曾带领数十名将领集体跪在阎锡山面前,哀求道:薄一波是共产党,叫薄一波等一伙人搞下去山西就完了,我们这些人都死无葬身之地。南京政府的徐永昌、张历生等人也苦劝阎锡山,不能用共产党这么搞,不然迟早要吃大亏。国民党也指责阎锡山,说阎锡山死磕6年,就是不让国民党把党部发展到山西,现在却放任共产党赤化山西,是何居心?以上种种,阎锡山都没有听从,他把这些压力扛了下来,坚持支持薄一波。

牺盟会组织群众运动

此时的阎锡山是铁定了心思想学会共产党那套,强化自身的统治基础和军事实力,另一方面,阎锡山自认为在山西根深树大,老谋深算,斗争水平一流,能够掌控得了薄一波等年轻人。但是随着形式的发展,一切都超出了预料。牺盟会在做群众工作时,有部分人过于激进,群众运动有向阶级斗争发展的倾向,过火了;八路军与决死队发展的太快,扩兵筹饷激增,损害了旧军的利益,毕竟资源就那么多;最后就是八路军成了华北最大的军队,对阎锡山的威胁超过了日本人。

1938年2月临汾失守后,阎锡山退守晋西南,开始有意识的抑制牺盟会和决死队发展,扶持旧军队,搞了一系列动作。但是此时燎原之势已成,阎锡山的毛毛细雨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到了1939年12月,小摩擦终于发展成了你死我活的战争。在南京政府的支持下,阎锡山命令晋绥军进攻位于洪洞、赵城、隰县、汾西等地的决死2纵队,将决死2纵队碾到了临县,史称晋西事变(又称十二月事变)。

1937-1938年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

共产党自然不甘心吃亏,立即调集贺龙的120师主力回援晋西北,击退了阎锡山的进攻,彻底掌控了晋西北,陈赓的两个主力团和决死1纵队在晋中击退了阎军的进攻,只有位于晋东南的决死3纵队受到了严重损失,但是阎锡山也没占到便宜,晋东南让中央军白捡了。

既然撕破了脸,那就索性分家。延安决定:决死队并入八路军序列,牺盟会撤销机构,保留招牌,人员纳入中共地方党委系统。值得一提的是,新军粮饷装备都是阎锡山提供的,武器都来自太原兵工厂,比八路军强的得多。这支精锐的生力军并入八路军后,第二年便参与了著名的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

阎锡山丢了晋西北和晋东南,只剩下晋西南一角地盘,手下4个集团军加起来才4万多人,实力大损,如果不是延安有意保留阎锡山这个缓冲势力,阎锡山估计连晋西南都保不住。

整个抗战期间,阎锡山过的是比较苦逼的,龟缩在晋西南,被共产党、国民党、日本人三方包围。如果不是蒋介石想留下阎锡山帮忙对付共产党,如果不是国共双方还不想在抗战期间彻底撕破脸,阎锡山早玩完了。抗战胜利后,阎锡山回到太原,所占的地盘也不过几个较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线一带,山西广大农村依旧掌握在共产党手里。

阎锡山感叹:一生很少上别人的当,唯独上了薄一波的当。

八路军发展示意图

山西是西北与华北之间的枢纽,经营好山西,可以打破国民党的围堵,向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地发展,如果没有阎锡山在抗战初期的配合,共产党的发展速度可能不会那么迅速。


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文献:

《阎锡山在国、共、日之间的博弈(1935-1945)》王奇生

《我所知道的山西牺盟会和决死队》张弘毅

《抗战初期牺盟会的民众动员》蔡佳颖

《“牺盟会”与阎锡山对抗战的贡献》宁宇

《中国共产党在牺盟会创建时期的统战策略及其作用》朱红勤

《阎锡山传》景占魁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4 20:27 , Processed in 0.020014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