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参考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毛泽东对香港问题的战略远见

2019-9-6 22:23|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13597| 评论: 0|原作者: 胡新民|来自: 察网

摘要: 回顾新中国70年历史,香港的作用的发挥,体现了毛泽东的战略远见。1957年在临近香港的广州创办了“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即广交会前身),从那时开始一直发挥了对外经贸交流的主导作用,经受各种严峻考验从未中断。
回顾新中国70年历史,香港的作用的发挥,体现了毛泽东的战略远见。1957年在临近香港的广州创办了“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即广交会前身),从那时开始一直发挥了对外经贸交流的主导作用,经受各种严峻考验从未中断。在1962年10月到1960年代末从日本、欧洲引进84个项目过程中和1970年代第二次引进潮执行“四三方案”过程中,香港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为作者胡新民向察网的独家投稿】

胡新民:毛泽东对香港问题的战略远见

1946年12月,毛泽东在与几位外国记者进行交谈。当记者问到中国共产党对香港的态度时,毛泽东表示:我们现在不提出立即归还的要求,中国那么大,许多地方都没有管好,先急着要这块小地方干嘛!将来可以按协商办法解决。1949年10月与苏联的米高扬谈话时明确告知:

【“利用这两地的原来地位,特别是香港,对我们发展海外关系、进出口贸易更为有利些。”】

这就是孕育了解放后我们长期没有收回香港并最终通过谈判解决的思路。这个策略,一来有可能分化英美铁盟,二来准备应对解放后可能面临的西方封锁。

历史证明,毛泽东的这一着棋是极具战略眼光的。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第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国际社会的承认。毛泽东当时说,如果新中国成立三天没人承认,就会有问题。因此,分化西方国家阵营,就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时,“美国认为非共产党国家不必急于考虑承认”,企图把承认作为迫使中国共产党就范的杠杆之一。而美国最为关心的就是它的头号盟友,同时也是英联邦盟主的英国。1949年10月14日,美国时任国务卿艾奇逊又迫不及待地致电英国外交大臣贝文,很不客气地要求英国在承认方面的任何步骤要事先与美国充分协商,因为,

【“一个在远东有类似利益的大国采取独立行动的任何表示都有可能被中共加以充分利用,并将不可避免地对亚洲独立国家的决定和合作产生负面影响”。】

当年的资讯条件肯定比现在差得太远太远,估计毛泽东当时并不知道这则电文,但毛泽东也肯定预见到了这一点。所以,在这则电文后的第三天,已经抵达深圳河边的人民解放军,就根据上级命令停止进军,并传信港英当局。英国从自身利益出发,马上决定将“率先承认”,并在《华侨日报》上以大标题刊登:

【“毛泽东已保证香港地位安全,英国年内承认中共”。】

就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几天,硬是把英美铁盟拉开了一道口子,其意义不言自明。随后的事实不断证明,决定留下了香港这个“国际通道”作为新中国与国际社会联系和国际经贸来往的“桥梁”,确实为新中国的巩固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于这一点,说得最传神的还是美国著名学者罗斯•特里尔,他的《毛泽东传》是西方数百种毛泽东传中的最被推崇、最畅销的作品之一。在谈到香港问题时写道:

【“尽管斯大林的敦促,但毛泽东不打算碰香港,这是一只伸手可得,但留在外面仍可为祖国下很多金蛋的鹅。”】

1956年5月28 日毛泽东和谭震林、罗瑞卿、杨尚昆等在广州小岛招待所听取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港澳问题的汇报。在汇报到香港政治局势时,毛泽东说:现在的形势比抗美援朝时,不是好一点,而是好三点。英国对我们的政策是看见的,它要和我们做生意,美国也要来的,明年不来,后年也会来的。香港暂时还是不 收回来好,我们不急,目前对我们还有好处,现在拿过来不见得有利。提到宣传工作时,毛泽东认为香港《大公报》等最近降低调子很对。他说:能够利用香港一些报纸登一些对我们有利的东西,透到台湾去,这就很好了。要他们不骂我们是不可能的,这样它就会起不了这个作用。一条消息又骂又帮是可以的,七分骂我、三分帮我这才对头。在汇报到争取港澳华侨投资问题时,毛泽东说:要有更积极的政策。港澳华侨拿外汇来拿外汇走,这是合理的,这对我们并无所损。就作为存款性质吧,在一定期限内,例如一年,他们可以拿外汇来,一年后随时可以拿外汇走,这样就可以来来往往了。但有一条,钱怎么用他们不要去管,由国家来计划使用。股息多少、股息给不给外汇,这个问题可以研究。要针对港澳华侨的顾虑,想办法争取利用这一大笔外汇。

1963年8月9日,毛泽东在会见外宾时说:至于香港,英国没有多少军事力量.,我们要占领是可以的。但过去有条约关系,小部分是割让的,大部分是租借的,租期是九十九年,还有三十四年才满期。这是特殊情况,我们暂时不准备动它。香港是通商要道,如果我们现在就控制它,对世界贸易、对我们同世界的贸易关系都不利。我们不动它并不是永远不动它。英国现在安心,将来会不安心的。

1970年8月11日毛泽东在杭州会见南也门总统委员会主席鲁巴伊和外交部部长比兹时说:谁想到南也门像亚丁这样的地方能把英国人赶走呢?我们还没有把英国人从香港赶走呢,你们先走了一步。我们是借香港做生意,同世界各国做生意,暂时不去惊动它。

1974年5月24日,毛泽东圈阅周恩来5月20日夜报送的关于英国保守党领袖、前首相希思访问中国的报告。周恩来说:希思今晚抵京,在京留三天,已多次提出请主席接见。

毛泽东于5月25日下午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处会见希思,周恩来、邓小平、乔冠华等在座。

《毛泽东年谱 一九四九--一九七六 第六卷》(以下简称《年谱》)记载:

【“当希思谈到可能英国在技术和技能方面能向中国提供所需的帮助时,毛泽东说:你们帮助我们,我们高兴。你们剩下一个香港问题,我们现在也不谈。香港是割让的,九龙是租借的,还有二十四年。到时候怎么办,我们再商量吧。是他们(指在座的年轻人——编者注)的事情了。谈到中国的现状和未来时,毛泽东说:八亿人口要吃饭,工业又不发达,不能吹中国怎么样。你们英国可以吹一下,你们算发达国家,我们是不发达的国家。要看他们这一辈怎么样。”(第535页)】

由此可以看出,毛泽东深知中国的国情,一直希望向发达国家学习的,欢迎发达国家的的帮助。用后来的话说,就是对外开放。所以,邓小平后来指出:

【“我们现在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有好多条件,毛泽东同志在世的时候没有,现在有了。中央如果不根据现在的条件思考问题、下决心,很多问题就提不出来、解决不了。比如毛泽东同志在世的时候,我们也想扩大中外经济技术交流,包括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贸易关系,甚至引进外资、合资经营等等。但是那时候没有条件,人家封锁我们。”(1978年9月16日:《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顺便提一下,在这次谈话中,毛泽东说,

【“(解决香港问题,)是他们(指在座的年轻人——编者注)的事情了。”】

《年谱》的编撰者特地作出这条注释,说明这是毛泽东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在《年谱》出版前,有段时间,媒体把这个谈话加上一个细节,即毛泽东“指”着某人说,使人们对毛泽东的这句话的理解容易产生歧义。《年谱》的注释则澄清了这个问题。

《年谱》记载:

【“1975年3月24日 同王海容、唐闻生谈中外关系。”“关于同葡萄牙建交的事情,毛泽东说:跟葡萄牙建交,就有澳门问题,收回澳门就会影响香港,而香港又影响台湾。”】

相比毛泽东1946年的关于香港问题谈话,由于1972年中美关系解冻后迎来建交新高潮,国际承认已经不是任何问题了。由于对香港政策的长期坚持,香港得“通道”作用一直在发挥。但与1946年不同的是,1950年出现了台湾问题。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军舰开进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统一,毛泽东在考虑香港问题时,一并把解决台湾问题考虑进去。

回顾新中国70年历史,香港的作用的发挥,体现了毛泽东的战略远见。1957年在临近香港的广州创办了“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即广交会前身),从那时开始一直发挥了对外经贸交流的主导作用,经受各种严峻考验从未中断。在1962年10月到1960年代末从日本、欧洲引进84个项目过程中和1970年代第二次引进潮执行“四三方案”过程中,香港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指出:

【“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内地累计批准港商投资项目33.6万个,实际使用港资累计5267.1亿美元,占内地累计吸收境外投资的45.1%。”(第971页)】

如果没有这个45.1%,中国(内地)的对外开放的成就将会大打折扣。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毛泽东当年的战略远见,中国(内地)的对外开放将不知会遇到多大的困难。

因此,邓小平深情地说道:

【“我们能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着手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不能不铭记毛泽东同志的功绩。”(1979年3月30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胡新民,察网专栏学者,独立学者。】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19 09:36 , Processed in 0.950424 second(s), 11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