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社区 查看内容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9-10-5 22:12|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9561| 评论: 0|原作者: 谢富胜|来自: 激流网

摘要: 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生产方式即占主导地位的劳动过程,通过控制雇佣劳动实现生产效率是劳动过程中的核心,技术进步与控制形式的动态运动使劳动过程不断演变,同时也导致了资本主义积累体系的阶段性演变。

五、结论和展望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每一阶段,所有制都是资本家的私人占有制,生产关系始终以存在着非生产者的资本所有者控制着雇佣劳动者进行生产为特征,在每一阶段的劳动过程中,生产关系都具有资本占有剩余价值的特征。虽然特定的技术作用于劳动过程并最终导致新的劳动过程的出现,但这些特定的劳动过程中的劳资关系却决定着技术发展的速度和性质。与每种劳动过程的具体形式相联系的是一种新的社会积累体系,这种社会积累体系是经济再生产和雇佣劳动再生产的基础,这些关系包含着基本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形式,这些形式维护着基本关系,也同样促发了劳资之间冲突斗争的新形式。

自从资本主义产生以来,劳动过程、消费习惯、资本及其相互竞争结构以及国家权力等等各种根本性变化的信号和标志是十分丰富的。这些信号和标志都表明,资本主义经常存在着不断重新把世界塑造成新的结构的力量,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可以透过这些十分丰富的现象来揭示内在的矛盾和基本的经济关系。这就要求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者按照马克思的方法来仔细考察它在当代的各种表现形式。归根到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在于力图解释和改造现实世界,其主要理念也就势必因应现实世界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他们继承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传统以解答他们所面对的现实问题”。[17]

注:

①马克·布劳格指出,“也许有些人认为马克思对劳动过程分析只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不重要的一部分,但有很多人阐明,在马克思的分析中被当做不重要的部分恰恰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参见Blaug  Mark :Misunderstanding Classical Economics:The Straffi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Surplus Approach,Historyof  Political Economy,1999,31(2)]

②布劳格认为马克思没有用劳动价值论而是用劳动过程理论阐释了资本主义剩余的产生问题显然是不正确的,这段话表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分析恰恰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

③钱德勒的分析揭示了资本家如何通过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分工,降低雇佣工人的技能,控制劳动过程。拉佐尼克(Lazonick)对英国棉纺织业的研究揭示了马克思过高估计机器产生之初对雇佣工人影响的根源:没有考虑到“真实的机器”和“概念上的机器”之间的差距(谢富胜,2005a)。

④资本最初是通过自动化替代工人, 但是从使用价值生产的角度看,与人的无限适应性相比,自动化的机器运行模式是线型的,只能生产标准化的零部件或产品,标准化产品市场的饱和使自动化产品的实现产生问题。如何通过提高工人技能、不断创新产品是资本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

⑤过程效率(process  efficiency)请参见约瑟夫·派恩:《大规模定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

⑥这些方法现在被冠以各种时髦的名称,如品质圈、学习型组织、第五项修炼、六西格玛等等。有趣的是,正是在这一时期,“人力资本”、“企业文化”、“利益相关者”等概念在经济学、管理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些概念有助于在意识上把工人的持续创新能力纳入资本控制下的积累过程。

参考文献:

[1]哈里·布雷弗曼.劳动与垄断资本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

[2]安德鲁·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

[3]Row thorn,Bob.Neo-Classicism,Neo-Ricardianism  and  Marxism [J] .New  Left  Review,1974,(29).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6卷Ⅰ.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Harvey,David.The  Limits to Capital [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2.

[6]马克思.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6卷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

[11]Burawoy,Michael.Manufacturing Consent:Changes in the Labor Process under Monnpoly Capitalism[M].Chicago,1979.

[12]Edwards,R .Contested  Terra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Workplace in the TwentiethCentury[M].New York:Basic,1979 .

[13]谢富胜.福特主义、新福特主义和后福特主义[J].教学与研究,2005b,(8).

[14]谢富胜.企业网络:激进学者的分析范式 [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7).

[15]谢富胜 .分工、技术与生产组织变迁[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a.

[16] Cohen,Sheila .A  Labor  Process  to  No where? [J] .New  Left  Review,1987,(165).

[17]Michael Burawoy .For  a  Sociological  Marx-ism : The Complementary Converg ence of  Antonio Gramsci and Karl Polanyi [J].Politics  & Society,2003,31(2).

文献来源:《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5期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6 01:02 , Processed in 0.019223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