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全景式回顾抗美援朝战争(八十三)

2019-12-11 09:13| 发布者: redchina| 查看: 23462| 评论: 0|原作者: 虎丘讲古

摘要: 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在志愿军通过连续五次战役,将战线由鸭绿江推进到三八线之后,夏秋防御战役表明,志愿军可以依靠绝对劣势的武器装备和不断被轰炸的补给线,在防御战斗中给予美军沉重打击,迫使其耗尽攻击动量而转入防御。

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的意义

——————————————————————————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起始于五次战役结束的6月,终结于10月22日,而此时,志愿军在各条战线上已经多批多次发起了连续的反击作战。

可以说,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在志愿军通过连续五次战役,将战线由鸭绿江推进到三八线之后,夏秋防御战役表明,志愿军可以依靠绝对劣势的武器装备和受到敌人不断轰炸的补给线,在阵地战中。依靠优秀的积极防御战术战法,守住防御阵地,并且在防御战斗中给予以美军为首的“联合G军”沉重打击,迫使其耗尽攻击动量而转入防御。这就是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中,我们最重要的收获。

——————————————————————————坦率地来讲,我军自建立开始,一直轻视甚至蔑视阵地战斗,而主张进行运动战。前五次战役就是典型的运动战,我军最擅长的莫过于在大范围的机动中依靠指战员的“铁脚板”在运动中撕扯敌军,使抱团的敌军分裂开来,之后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达到以少胜多、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目的。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都有大量这样的战例,辽沈战役中的黑山、大虎山围歼战和淮海战役中的双堆集围歼战,就是我军运动战炉火纯青的标志。

在抗美援朝战役中战果最为丰满的二次战役中,西线的清川江围歼战和东线的长津湖围歼战同样是运动战的成功战例。

500

但是,在五次战役第三阶段的交锋中,我们引以为荣的运动战战法被证明不再好用,美军是一直全部摩托化、大部机械化的军队,还掌握着日军和果军无法想象的强大航空兵力,再加上朝鲜半岛三面环海,地形狭窄,这使得我军难以通过大规模穿插战术来分割包抄敌军,同时,由于敌方的绝对制空权,使得我军难以在白昼机动,也难以将炮兵、装甲兵等技术兵种在运动战中运输到前线并参加围歼战斗。

五次战役第三阶段,我军本来是乘胜收兵,然而美军的攻防转换极为迅速,他们使用机械化装甲部队作为前锋,反过来分割包抄徒步行军的我军,配以空中打击和压制,猝不及防的志愿军蒙受了不小的损失,在五次战役结束后,部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士气受到一定影响,一部分干部战士甚至出现了对胜利的怀疑,这都是历史上发生过的事实。在这样的背景下,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寻找到了志愿军获取胜利的新战法、新战术,志愿军以相对较小的代价挫败了敌军发动的全面、战略性的攻势,牢牢守住了防御阵地,迫使敌军回到谈判桌上来,更加重要的是,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的胜利,给了志愿军以最重要的信心——我们不仅敢于和勇于牺牲,而且还能够通过精妙的战术战法,打击美军,赢得胜利!

这才是1951年夏秋防御作战我军最为重要的收获,确立了信心,熟知了战法,抗美援朝战争的优势又一次向志愿军所扭转了。  

在朝鲜战场上,面对火力占据绝对优势美军,战士们曾经说“宁攻三个山头、不守一个钟头”。可四次战役前,我军已经暴露了弱点。就是后勤补给差,自身火力弱,机动性差。而敌人也就是抓住这几点对我实行反制。比如什么“礼拜攻势”“月圆攻势”“磁性战术”“火海战术”等等,这说明敌人已经摸透了我军的情况,并找 到了有效的办法来对付,那么我军就必须采用新的方法来继续这个游戏。   

那么如何顶住美军的猖狂进攻呢?在战役开始,我们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主要是依托野战工事,又普遍缺少阵地防御战的经验。在这种不利情况下,部队首长 决定采用机动防御,在前沿一般以少量部队配置,二线保持强大的预备队,以反复争夺来守住阵地。阵地白天失守后,就马上利用夜晚来夺回。在这种战术下,我军 伤亡是很大的,但敌人的伤亡也不小。

但我军占了一个人多的优势,而且我军的后备人员更是远远的超过了联军,所以这个战果我军也可以接受,但这显然不是我军 真正想要的。因为总体上看,整个战线还是在缓慢的北移,敌人虽然伤亡惨重,但斗志没有完全消沉,毕竟我军的机动防御不是真正的阻止敌军的进攻,而是迫使敌 人在占领阵地时,付出他们无法承受的代价,但如果他们真是想不顾一切要拿下某个阵地时,他们还是可以作到的。所以,要想真正的遏制敌人的进攻,必须有新的 战法。历史在这里站在了志愿军这一方,一个小小的创意最后改变了一场战争。

  500  

早在抗日战争战争时期,19兵团就在冀中大地上打游击,在无险可守的平原,只能通过挖地道来保存自己,消灭鬼子。所以,他们有着丰富的地道战经验。那 么在朝鲜战场上面对着美国鬼子的强大火力,当年的土八路们很自然的就想到了坑道这一古老的战术――打日本鬼子用坑道,打美国鬼子也可以用嘛,反正都是鬼 子、大概都有用吧。    

坑道战术的效果初步应用是不错的,在64军191师571团第7七连在副连长阎志钢的带领下,把“猫耳洞”挖通,形成U形的防炮洞,成为坑道的雏形。他们依 托这样的工事,一天之内连续击退英联邦第1师的21次冲击,估计毙伤敌军700名,而全连只伤亡26人。这应该说一个奇迹了。    

后来这个坑道雏形被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在1951-1952年的冬天,在横贯半岛的防线上,我军基本上什么事都没干,就是在挖洞,据不完全统计,全军 共构筑坑道1250公里,共挖堑壕、交通壕6240公里,共挖土石6000万立方米,其工程量之大,据说可以绕地球1.5圈。有了这个坑道,我军首先就立 于不败之地――敌人攻不上来了。在随后的进攻中,坑道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军在进攻前往往都要迫近敌阵地挖一条藏兵道之类的,把部队藏在这里,用来缩小冲 锋的距离,减小伤亡。事实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比如在1953年5月27日夏季反击战第二阶段,我180师在攻击敌949.2高地以北方形山时,就事前挖了一条130米长的出击坑道,真抵攻击目标前80米处,在战斗打响仅14分钟后我军就占领了表面阵地。有了这种进攻用的坑道,我军有几次在攻上敌阵地时居然 没有任何伤亡。    

对于志愿军的坑道防御体系,毛泽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1952年8月在政协会上总结说“能不能守,这个问题去年也解决了,办法是钻洞子。我们挖两层工事,敌人攻上来,我们就进地道。”(《毛泽东军事文集》第6卷,第317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500  

在1952年的上甘岭战役中,坑道更是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可以想象,在表面阵地已经被占领的情况下,正是由于坑道部队的坚守,才使后方有时间调动部队,调动物资,终于迎来了最后的胜利。           

与坑道战可以相提并论的,是志愿军反坦克战术的进步,在金城和文登里战斗中,67和68军成功组织部队进行了步兵、炮兵、工兵等多兵种协同反坦克作战,不仅摧毁美军坦克近百辆,给敌军的装甲部队以沉重打击,更重要的是摧毁了敌军依靠装甲部队对我坚固设防阵地进行攻击的信心。美军的'坦克劈入战“可耻地失败了,五次战役时期曾经横行一时的”特遣队“消声觅迹了,战争再次被带入了志愿军的节奏。   这里,我们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诚然,美国兵依靠他们的先进武器,在五次战役第三阶段占了一些便宜,如果是唯武器论者,肯定会悲观失望”敌人飞机大炮坦克这么厉害,海上还有航母,这仗没法打啊!“   

真的没法打么?非也非也。既然平原打不过,我们就来山地,山高路陡,你的坦克开不上来,依靠坑道和反斜面工事,最大限度削弱你强大的空军和炮兵威力,山地阵地,你想夺取,光靠炮击和轰炸是不行的,你到了最后,还是得派出步兵来夺山头吧?好的,这时候就是我们发挥志愿军步兵优势的时机了。   扬长避短,以己之长攻敌之短,这就是志愿军战术最精妙的地方,对此,主席有个很形象的比喻”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  

事实证明,一旦把战斗拖入了山地攻防战斗中,逼迫美军步兵来一个一个争夺山头,我军的优势就可以充分发挥出来,这不仅仅是在防御作战中,更会在我们马上就会讲到的秋季战术反攻战斗中体现出来。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0 14:40 , Processed in 0.020850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