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社区 查看内容

有关毛泽东主义的文章选编

2019-12-15 00:47|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26285| 评论: 0|原作者: 迎春|来自: 乌有之乡

摘要: 毛泽东思想的概念,是指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是历史上形成的,有确定的内涵,主要是对于马列主义的运用;而毛泽东主义则是指继续革命的理论,是社会主义阶段(即过渡时期)的马列主义,是对马列主义的发展。毛泽东主义对于指导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四,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教导我们,领导我们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我们共产党员必须按照毛泽东的教导继续革命。

  1,              斗争的目的和重点

  我们斗争的目的是反对资本主义复辟,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当前我们要恢复劳动者都能劳动,没有失业、下岗威胁、没有两极分化的经济制度;恢复劳动者有权运用“四大” 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反对官员腐败、监督干部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等。

  复辟资本主义是一个过程,要揭示这个过程的种种现象:如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产业化的结果;股市、房市的暴涨暴跌;贪污腐败的盛行;文化领域对马克思主义的压制等等,揭示资本主义的腐朽,揭示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修正主义路线的必然结果,使广大群众从自身的经历,特别是与毛泽东时期的对比中分清真假社会主义,团结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周围。

  斗争的重点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坚决支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2,              斗争的方式

  主要方式是批判修正主义。在共产党执政的条件下,我们要斗倒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就揭露修正主义的假马克思主义面貌,揭露走资派的走资本主义道路、复辟资本主义的实质。我们不仅不反对共产党,而是要清除共产党内的修正主义,清除党内的“毒瘤”。因此,不需要另外建立什么政治组织,我们的政治组织就是共产党,我们的任务就是恢复共产党的本来面貌。但是可以、也必须运用网络、学术会议等各种方式,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主义,从不同方面揭露资本主义的腐朽,揭露修正主义的假马克思主义的面目,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武装群众。在适当的时候夺了走资本主义当权派的权,让他们靠边站,使我国社会的发展继续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向共产主义前进!

  3,              斗争的形式就是群众运动

  这是劳动群众的“最后斗争”,是最终解放自己的斗争,只有群众自觉的成为社会主人才能实现,因此,这个时期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问题,只要是社会问题,都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主义指导,依靠群众自己解决,最终使群众成为社会自觉的主人。

  毛泽东无论从理论和实践看,都是丰富多彩、光芒四射。我今天说的只涉及了理论的一部分,而且还不能说是科学研究的成果。我建议热爱毛泽东的人可以分别进行研究,研究理论,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文化又可以分别研究文艺理论、诗词、书法等;研究他的实践,如上井岗山、重庆谈判、指挥三大战役、领导抗美援朝、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发动和领导文化大革命等等。总之,对这样一个千古伟人,值得研究、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二,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

--纪念毛泽东诞辰109周年

  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已经历了三个阶段: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帝国主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他们把社会学的哲学基础,由历史唯心主义转变为历史唯物主义,使头足倒置的社会学成为科学,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基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分,马克思、恩格斯那时的马克思主义,可以称为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第二阶段;毛泽东思想(从内容看,主要是他的有关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从时间上看,主要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思想,以下所说的毛泽东思想,都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则是社会主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一 ,社会主义时期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历史条件

  任何有关社会生活的系统的结论——社会学的理论,都是一定时代社会关系的反映,有关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也是这样。

  空想社会主义出现在马克思主义之前。恩格斯在论述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时指出:“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在这个时候,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间的对立还很不发展。在英国刚刚产生的大工业,在法国还完全没有......刚刚作为新的阶级的胚胎从这些无财产的群众中分离出来的无产阶级,还完全无力采取独立的政治行动,表现为英国被压迫的受苦的等级,无力帮助自己,最多只能从外面、从上面取得帮助。”(《马恩选集》第三卷 第408-409页)

  马克思主义也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从生产方式看,“19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欧各国相继发生或完成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中国社会主义认识史》第4页 俞思念等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 )“......自从1825年第一次普遍危机爆发以来,整个工商业世界,一切文明民族及多少尚未开化的附属地中的生产和交换,差不多每隔十年就要出轨一次......”(《马恩选集》第三卷 第433页)。从阶级斗争的状况看,“1831年在里昂发生了第一次工人起义;在1838-1842年,第一次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即英国的宪章派运动,达到了自己的最高点。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的阶级斗争一方面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资产阶级新近取得的政治统治的发展,在欧洲最发达的国家的历史中升到了首要地位。”(《马恩选集》第三卷 第422页)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期的产物。资本主义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了垄断阶段,金融寡头的统治已经确立,世界全部领土已经被帝国主义瓜分完毕,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势已经成熟。列宁主义就是这种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可见马克思主义的出现,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毛泽东思想也是这样。

  1, 社会主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客观条件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俄国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而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社会主义纪元。但是,当时的苏联,是处于资本主义汪洋大海之中的社会主义孤岛,时刻面临着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危险。从1917年至1945年的二十几年间,就经历了两次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在这种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非常尖锐,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矛盾还没有凸现出来。当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仅抗击了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而且战胜了法西斯德国的大举入侵,社会主义社会由孤立的一国,发展成为一个阵营,包括欧、亚十几个国家时,资本主义武装干涉的威胁减退,社会主义国家的内部矛盾突出出来。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作秘密报告,大反斯大林;波兰、匈牙利事件的爆发等等,都是社会主义内部矛盾突出的表现。回答有关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就成了一种历史的必然。

  斯大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由于列宁在建国后不久就逝世了,斯大林和他的战友们肩负起领导建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任务。他不仅领导苏联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而且抗击了德国法西斯的疯狂入侵,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但是,由于客观条件和主观思想的原因,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以后,他的思想停滞了,陷入了形而上学,看不到社会主义还存在着矛盾、存在着阶级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他在1936年作《论苏联宪法草案》的报告时就说:“......我们现在则是处于新经济政策最后一个时期,新经济政策终结时期,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所有一切部门中都已完全被消灭的时期。”“这就是说,人剥削人的现象已被铲除和消灭了,而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已奠定为我们苏维埃社会不可动摇的基础。”(《列宁主义问题》第660-661页 斯大林 人民出版社 1957年)在晚年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他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规律的概念,其中完全排除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斗争的内容。由于他处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领袖的地位,由于他的崇高威望,他的这些观点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一时间教条主义占了统治地位,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受到了阻碍。斯大林逝世以后,赫鲁晓夫大反斯大林,大搞修正主义,公开宣扬什么“全民党”、“全民国家”,从右的方面继续否定社会主义社会存在阶级斗争,在理论上掩护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猖狂进攻。

  这就是毛泽东领导我国人民进入社会主义时期所面临的客观形势。

  2, 社会主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创立的主观条件

  精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有高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毛泽东创立社会主义时期马克思主义的首要条件。

  当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矛盾日益明显地显现出来以后,毛泽东立刻用矛盾分析的方法来观察社会主义社会。他说:“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引导人们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并且懂得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这种矛盾。”“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毛选五卷》第372、373页)“斯大林在一个长时期里不承认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没有把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当作全面性的问题提出来,他还是没有认识到这些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矛盾。”(《毛选五卷》第356页)

  “反右”斗争开展以后,他又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的问题。他指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毫无疑问,这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八大'决议上有那么一段,讲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种提法是不对的。我们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全国胜利以后,国内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是中国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毛选五卷》第475页)面对当时国际、国内的形势,没有精深的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不可能得出这样的科学论断。

  具有的大无畏革命气概、具有"五不怕"的革命精神,是毛泽东创立社会主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社会主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中创立的。在国际上,面对斯大林的崇高威望,特别是面对赫鲁晓夫的反复围剿,没有无产阶级大无畏的革命气概,没有“五不怕”的革命精神(一不怕撤职,二不怕开除党籍,三不怕老婆离婚,四不怕坐牢,五不怕杀头),要在那种情况下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是不可想象的。赫鲁晓夫利用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威望和实力,组织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千方百计企图压服中国共产党,以便推行他的现代修正主义,但是,毛泽东既不畏惧斯大林的威望,更不屈服于赫鲁晓夫的压力,坚持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阶级斗争、两条道路和两条路线斗争的理论,既反对了社会主义社会没有矛盾的理论,更反对了“全民党”、“全民国家”的现代修正主义谬论,并且与修正主义者展开了规模巨大的激烈争论。在国内,为坚持这一马列主义理论,也进行了激烈地、反复地斗争。他根据马列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否定了我们党的“八大”决议的有关基本矛盾的错误论断,坚持社会主义社会存在阶级斗争的理论;以后在“四清”运动中,又批判了刘少奇否定阶级斗争的观点,批判了所谓“四清和四不清的矛盾”、“党内外矛盾的交叉,或者是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交叉”等等论断,坚持认为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到文化大革命后期,又批判了“三项指示为纲”的观点,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有没有阶级斗争?什么‘三项指示为纲',安定团结不是不要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纲,其余都是目。”(《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 第486页)在这样的激烈的斗争中,没有毛泽东这样的革命气概,要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不可想象的。

  二 社会主义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事实,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了社会主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所以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毛泽东思想首先是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关于矛盾统一(辩证法)和实事求是的方法;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有关社会主义的一些理论。

  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就是运用矛盾统一的分析方法,结合社会主义社会的实际(如国际上的匈牙利事件和我国的少数人闹事等等),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并且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是继承马克思和列宁有关社会主义的论述。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马恩选集》第三卷 第21页)列宁也说:“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中间隔着一个过渡时期,这在理论上是毫无疑义的。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兼有这两种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或特征。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换句话说,就是已被打败但还没有被消灭的资本主义和已经诞生但还非常脆弱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列宁选集》第四卷 第84页)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理论,就是这些观点的继承。

  毛泽东也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其他的一些原理。如有关“资产阶级法权”的观点;有关资产阶级“人还在,心不死”的观点;有关小资产阶级每时每刻产生资本主义的观点等等。下面重点说明毛泽东思想对马列主义的发展。

  1, 关于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基本性质

  毛泽东把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从矛盾统一的角度进行了概括:“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毫无疑问,这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由于他身处社会主义社会的时间比列宁要长,看到了社会主义内部矛盾的种种表现,因此,他把这一主要矛盾的理论,运用到社会主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并且把路线斗争提到了应有的高度,从而抓住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问题:反对和防止修正主义,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科学概念,提出了“中央出了修正主义怎么办”的尖锐课题,这就大大地深化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他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关系革命的理论;提出了文化革命的理论;最终归结到政治革命,从而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内在联系揭示出来,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贯彻其中,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性质。

  他在揭示社会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时,也指出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关系:如“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是修正主义的国外根源”(《九评》)等等。由于本文主要是阐述有关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对社会主义与国际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就不涉及了。

  2, 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和政治革命的主要内容

  首先是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根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了对经济领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系统理论。在实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以后,还提到农业集体经济最终要过渡到全民所有制经济,再由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理论。在我国实行人民公社化时,就明确指出,由“农业生产合作社变为人民公社......并不等于已经把农村中的集体所有制变成了全民所有制。”“由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变成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并不等于社会主义变为共产主义。”(《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在他晚年的理论指示中,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仍然是复辟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他说:“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资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级工资制,等等。这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所以,林彪一类如上台,搞资本主义制度很容易。”(《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 第413页)可见,他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可能复辟的经济基础。在毛泽东看来,在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不仅包括工业社会主义化、农业集体化,而且还要将集体经济过渡为全民所有制经济,再要把社会主义经济过渡为共产主义经济,这就包括消灭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商品经济等等。可见,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就非常艰巨。

  近一段时间,不少人说毛泽东存在着“空想社会主义”等等。例如,有人说:“他(指毛泽东――引者注)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带有农民小生产者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印记。”“毛泽东也受到中国历史上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毛泽东也受到历史上农民平均主义的影响。”“1958年中国大地出现的人民公社与西方历史上的空想社会主义有一定的联系”(《毛泽东晚年的理论与实践》1956-1976 第189、191、190页 许全兴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等等。我国的人民公社运动是发生过一些偏差,有一些错误,但不是由于毛泽东存在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而是对生产发展的速度估计过快。从理论上看,《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就明确指出:“无论由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向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过渡,还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都必须以一定程度的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只有生产力发展到某种状况才会引起生产关系的某种变革,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只要认真读读这个决议,就会承认毛泽东不是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后的历史事实,也证明了毛泽东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有人一度要让农村人民公社的小队所有制过渡到大队所有制,但是,从全国看,农业的所有制关系基本上没有变动,说明毛泽东并没有为这种观点所影响,仍然坚持生产力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毛泽东对供给制有好感,但仍然说:“......商品制度,工资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级工资制,等等。这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这些事实都表明,说毛泽东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错误的。他是坚持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的观点,并运用这一理论指导我国经济关系的革命。

  其次是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认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革命,是经济领域革命的必然要求,因此对这方面的革命也作了深刻的论述,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践。1951年电影《武训传》演出以后,出现了大批歌颂文章,反映了一些人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上的人和事。毛泽东对此提出了严肃地批评,并在全国掀起了一场群众性的批判运动。特别是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以后,他对文艺、教育等意识形态领域的革命抓得更紧了。1963年12月,他在《关于文艺工作的批语》中指出:“......各种艺术形式――戏剧、曲艺、音乐、美术、舞蹈、电影、诗和文学等等,问题不少,人数很多,社会主义改造在许多部门中,至今收效甚微......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已经改变了,为这个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之一的艺术部门,至今还是大问题。”“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岂非咄咄怪事。”(《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册 第436、437页)以后又在一个文稿的批示中指出:“这些协会和他们所掌握的刊物的大多数(据说有少数几个好的),十五年来,基本上(不是一切人)不执行党的政策,当官做老爷,不去接近工农兵,不去反映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最近几年,竟然跌到了修正主义的边缘。”(《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 第91页)关于教育革命他也做了很多指示,如说:“教师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力量的来源是人民群众。不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哪一个也不行......所以要想当先生,就得先当学生,没有一个教师不是先当学生的。而且当教师之后,也还要向人民群众学习,了解自己学生的情况。”“文科要把整个社会作为自己的工厂。师生应该接触农民和城市工人,接触工业和农业。不然,学生毕业,用处不大。”(同上书 第149、150页)“改造学校教育让学生接触社会实际”等等。(同上书 第492页)总之,毛泽东认为文艺、教育等意识形态领域必须进行革命,必须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必须为工农兵服务,与工农兵相结合,离开这条路线,就会“跌到修正主义”。这一时期毛泽东有关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的一些意见,在邓力群关于社会主义时期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讲话的第六讲中,有比较系统的记述,可供参考。以后毛泽东又提出“斗私 批修”的号召。总之,他认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革命,是用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战胜个人主义、资本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因此,他在“五·七”指示中,要求全国人民包括军人、工人、农民、学生和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都来批判资产阶级,把批判资产阶级作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任务。这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

  当然,最重要的是政治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深知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革命的根本问题政权问题,因此他反复地说:“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会变修正主义。要使全国知道。”(《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 第413页)共产党是代表工人阶级执政的,但是,在执政以后,就可能滋长官僚主义,滋长贪图享乐的风气。毛泽东深知这种危险性,因此在夺取全国胜利的前夕,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提出了警告,要党内同志警惕“糖衣裹着的炮弹”。建国以后不久,他又提出“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毛选五卷》第326页)之后,在反对国际、国内的现代修正主义斗争中,他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的论断,丰富了社会主义政治革命的内容。他提出了“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科学概念;提出了“赫鲁晓夫式的人物”;提出了“中央出了修正主义怎么办”的问题等等,这些都是政治领域社会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

  在社会主义社会、在共产党执政的条件下,仍然存在着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这种斗争必然要反映到工人阶级内部、反映到共产党内来。在工人阶级、共产党内部,必然会存在两条道路和两条路线的斗争。政权是由当权派掌握的,在存在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情况下,当权派也一定会分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和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两大类。如果由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掌握政权,社会主义社会就可能复辟为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掌握政权,是对社会主义社会最大的威胁。

  当权派按权力的大小分,又可以分为中央的、地区的和部门的等等。中央的政权如果由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掌握,地区的、部门的某些当权派要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央政权可以改变地区、部门的领导;如果中央出了修正主义,由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掌握了中央政权,要改变就困难得多了。毛泽东公开提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怎么办”这样尖锐的课题,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大意义,也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在社会主义社会,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不可能公开表明他们的阶级本质,说明他们要实行资本主义,因而总是要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共产党、工人阶级的牌子,唱着社会主义的调子,悄悄地从事复辟资本主义的活动。这是由他们所处的地位和阶级本质决定的,是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特点。毛泽东紧紧抓住了这一特点,用赫鲁晓夫这一具体人物作为代表,概括为“赫鲁晓夫式的人物”,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代表人物又不能划等号。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他们还是共产党人,与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还是党内、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尽管他们实际上是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但是,他们还表示自己是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还是在搞社会主义,特别是还有一部分工人、干部辨别不清,相信他们是在搞社会主义,因此,处理与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矛盾,一般要采取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办法,而不能采用对资产阶级分子的办法,这不仅是考虑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本人,更重要的是要正确处理被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蒙蔽的群众。只有处理好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问题,才能团结更多的群众共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一直持这样的态度。1970年庐山会议以后,他说:“对林还是要保。不管谁犯了错误,不讲团结,不讲路线,总是不太好吧。”(《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 第245页)林彪出逃以后,他还说:“林彪不跑,我们也不会杀他,批是要批的”(《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 第447页)等等。

  毛泽东一方面指出党内走资本主义当权派是复辟资本主义的主要危险,号召共产党人、广大劳动群众起来反对;另一方面又提出要培育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他说:“苏联出了修正主义,我们也有可能出修正主义。如何防止出修正主义,怎样培育无产阶级的革命接班人?我看有五条:第一条,要教育干部懂得一些马列主义,懂得多一些更好。就是说,要搞马列主义,不搞修正主义。

  第二,要为大多数人民谋利益......

  第三,要能团结大多数人......

  第四,有事要跟同志们商量......

  第五,自己有了错误,要作自我批评......

  ......无产阶级的革命接班人总是要在大风大浪中成长的。”(《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 第85――87页)

  为了在斗争中培育无产阶级的接班人,他要求从基层中选拔优秀的工人、农民、干部,充实各级领导机关,要求各级领导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等等,总之,要防止出修正主义,防止“公仆变主人”。

  毛泽东关于政治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就是要彻底消灭出现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可能性,最终导致国家机器的消亡。有关政治领域社会主义革命的论述还有很多,如运用大民主,公开地、全面地、自下而上地发动群众,揭露党内存在的修正主义,把走资本主义当权派所篡夺的权力重新夺回来等等。这些都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

  总之,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时期的革命理论,包括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都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所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第三阶段,是社会主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

  以上所说的基本内容,并不是新的思想,早在二十几年前就已经讲过。当时把这些理论归纳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称为马克思主义的第三个里程碑。1967年11月6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编辑部发表了《沿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的道路前进》一文。文章说:“毛泽东同志全面地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创造性地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并且亲自发动和领导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即毛泽东思想阶段的一个极其重大的标志。”“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上述这些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树立了第三个伟大的里程碑”。(转引自《晚年毛泽东1953――1976》第502、504页 陈明显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19 06:37 , Processed in 0.019002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