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参考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毛泽东关于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思考与探索

2019-12-26 01:39|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18505| 评论: 0|原作者: 屈炳祥|来自: 察网

摘要: 毛泽东关于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思考与探索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等各个方面,因而他所留下的一系列思想成果也是极为丰富的,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然而,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使他的一些理论主张与政策措施未能完全变为现实,收到他所预想的结果。 ...

6.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利用价值规律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利用价值规律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是毛泽东所作的又一重要探索与思考。在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因特殊的战争环境,列宁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撇开了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尔后,转而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使国民经济得到了较好发展。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是很明确,直到去世之前,才承认社会主义还有商品生产存在。不过,他认为这种商品生产只限于生活资料,而生产资料则被排斥在外。然而,毛泽东则不同,他是一个较彻底的商品生产论者,即不但承认生活资料是商品,而且承认生产资料也是商品。

毛泽东承认商品生产的存在,不是基于现实的不得已,而基于其深刻的理论认识。他认为,商品生产的存在,不仅与不同所有制的存在有关,而且最根本的还在于它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关。他在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的谈话中指出:两种所有制的存在是商品生产的主要前提,但是商品生产的命运最终与生产力水平密切联系。因此,即使过渡到单一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如果生产力不发达,某些范围内商品生产仍有可能继续存在。毛泽东的这个认识,可以说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卓越见解,即使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没有过。

毛泽东承认商品生产的存在,不是要想办法去消灭它,而是要发展它,利用它,使之为社会主义服务。他指出:

【“我国是一个商品生产很不发达的国家,比印度、巴西还落后。……我们需要有一个发展商品生产的阶段。”[6]435-436】

他还指出:在社会主义现阶段,商品生产,

【“必须有一个很大的发展,”“在现阶段,利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货币制度、价值规律等形式,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生产、有利于向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过渡,有利于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逐步准备条件。”[14]566 】

此外,他还特别批评了当时党内存在的一些糊涂认识。他指出:

【“现在,我们有些人大有要消灭商品生产之势。他们向往共产主义,一提商品生产就发愁,觉得这是资本主义的东西,没有分清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区别,不懂得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利用商品生产的作用的重要性。”[6]439】

那么,毛泽东到底是如何利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第一,利用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这一形式,处理好国家与农民的关系,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毛泽东认为,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农民“唯一”能够接受的一种经济形式,也是国家处理同农民关系的“唯一”有效形方式。他指出:

【“在社会主义时期,应当利用商品生产来团结几亿农民。我以为有了人民公社以后,商品生产、商品交换更要发展,要有计划地大大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有些同志急于要宣布人民公社是全民所有,废除商业,实行产品调拨,这就是剥夺农民,只会使台湾高兴。”[6]439】

他还指出:

【“为了五亿农民,应当充分利用这个工具发展社会主义生产。”[6]400】

第二,利用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搞好国民经济的计划管理与企业核算,提高经济效益。在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和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的一系列谈话中,毛泽东说道,有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存在,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并发挥作用,对此,我们必须加以利用。一是将价值规律与按比例发展规律一同作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的有效工具;二是将价值规律作为确定商品价格的基础,以调节市场,平衡供求的工具。三是将价值规律作为做好经济核算的工具,提高企业效益。此外,毛泽东还提出,要利用价值规律教育我们的干部和人民,使他们懂得算账的重要性,以纠正当时出现的“一平二调”等形式的“共产风”问题。

7. 坚持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用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以后,其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同生产力之间是基本适应的,但还有矛盾,因而,即使到了社会主义时期,仍然还会有“改革”。 [9]319

那么,到底该如何改革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毛泽东提出了如下几方对策。

第一,在所有制方面,两种形式的界限必须分清,同时也不要搞得太单调。他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的谈话中强调,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在性质上是不同的两种所有制,二者之间的界限必须分清,不能混淆,过渡也“不能听凭人们的主观愿望,想迟就迟,想早就早。”[14]570另外,他主张在继续巩固和完善公有制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发展一些非公有制经济,如“可以开夫妻店”,“可以雇工”,可以“使地下工厂成为地上”工厂,甚至还可以在“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等,[6]170以此作为社会经济的有益补充。

第二,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大做文章。他认为,虽说所有制变革,在一定时期内是有底的,“但是人们在劳动生产和分配中的关系总要不断地改进,这方面很难说有什么底。”[8]136他还认为,“所有制问题解决以后,最重要的问题是管理问题,……这方面是大有文章可做的。”[8]134因此,他大力倡导和积极推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以及领导人员、工人群众与技术人员三结合,大搞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等。

第三,在收入分配方面,要坚持统筹兼顾与按劳分配原则。他指出:在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方面,过去我们遵循的原则是一国家、二集体、三个人的原则,现在应该倒过来,一个人、二集体、三国家。在个人收入分配方面,他强调坚持按劳分配,“既反对平均主义,也反对过分悬殊”,[8]130 实现共同富裕。

上述可见,毛泽东在生产关系的调整与改革方面,可谓费尽了心思,动足了脑筋,贡献了他的卓越智慧与才能。

8.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学习外国经验、争取外援为辅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毛泽东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一条重要原则,早在民主革命时期他就指出:

【“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靠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15]663】

建国之初搞经济建设,由于没有经验搬了苏联的一套,几年之后,毛泽东总觉得有些不舒服,尤其是与苏联的关系破裂之后,便下定决心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己搞建设。1963年9月,他在一次谈话中指出:

【“我们已经找到一条道路。我们有两种经验,错误的经验和正确的经验,正确的经验鼓励了我们,错误的经验教训了我们。苏联把专家撤走,撕毁了合同,这对我们有好处。我们没办法,就靠自己,靠自己两只手。……到现在已经三年了,我们的工业建设搞出了许多自己的经验。离开了先生,学生就自己学。有先生有好处,也有坏处。不要先生,自己读书,自己写字,自己想问题。这是一条真理。”[8]338】

就这样,毛泽东在他的有生之年矢志不渝地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与智慧,在没有如何外援的情况下,造出了自己的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我们的工农业也得到了成倍的增长。

但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并不是不要外援,不学习外国的好经验,关起门来搞建设。对此,毛泽东在修改党的八大政治报告时指出:

【“中国的革命和中国的建设,都是依靠发挥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为主,争取外国的援助为辅,这一点也要弄清楚。那种丧失信心,以为自己什么也不行,决定中国命运的不是中国人自己,因而一切依赖外国的援助,这种思想是完全错误的。但是我们在肯定这点之后,又必须肯定另一点,即应当继续努力同苏联和一切兄弟国家团结一致,继续努力同世界上一切兄弟党、人民革命政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取得他们的同情和援助。如果我们不肯定这一点,那也是完全错误的。”[4]145】

另外,1958年6月,他在对第二个五年计划报告的批示中也指出:

【“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认真学习外国的好经验,也一定研究外国的坏经验——引以为戒,这就是我们的路线。”[6]380】

正是在这样一条路线的指引下,我们经过一番努力与奋斗,到上世纪60年代中就已经基本建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国民经济体系,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资技术基础。

四、简短的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毛泽东对“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所作的思考与探索所取得的思想成果,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这是他超越前人的伟大之处,是当时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成果,表现出了他的那种过人的智慧与才能、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革命风范、一定要找出一条“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理论勇气与创新精神。这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其他所有中国共产党人都无以伦比的。试想:有谁能第一个喊出“不可能设想,社会主义制度在各国的具体发展过程中,只能有一个千篇一律的格式”的最强音?有谁能第一个对苏联模式提出质疑,并告诫全党“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有谁能第一个提出“考虑如何按照中国的情况办事,”“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战略主张?等等,等等。所以这些,不是别人,而正是毛泽东自己。因而,他是真正最受14亿中国各族人民和8千9百万共产党人景仰、爱戴与怀念的世纪伟人。

[i]关于这一点,笔者曾有过专论,有兴趣的朋友可见拙作《马克思恩格斯所预想的社会主义只有一种模式吗》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法论解》二文(分别载《科学社会主义》1990年第4期和《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ii]《中国统计年鉴(1993)》(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年版)显示,1967年至1976年的10年,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9%,社会总产值增长77.4%,国民收入总额(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53%。其中,我国的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1%,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6.8%,国民收入年均增长4.9%。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5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8年版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7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9年版

4.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第6册.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2年版

5. 毛泽东选集 第4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6. 毛泽东文集 第7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7. 吴冷西 憶毛泽东 新华出版社 1995年版

8. 毛泽东文集  第8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9. 毛泽东选集 第5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

10. 逢先知 金冲及 毛泽东传(1949-1976)(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3年版

11.毛泽东文集 第6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年版

13.马克思 资本论 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年版

14.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第7册.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2年版

15.毛泽东选读(下册)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16 14:06 , Processed in 0.019025 second(s), 11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