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理 论 查看内容

学点马克思主义(二)—— 社会为什么要革命?

2020-1-6 05:30| 发布者: redchina| 查看: 101819| 评论: 2|原作者: 红色中国网理论编写组

摘要: 这种冲突,或者导致现存的社会制度被另外一种社会制度代替,或者导致现存社会制度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物质文明的毁灭。在这个意义上,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只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存在,都只能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存在,都是有始有终的,因而都是历史性的。

学点马克思主义(二)—— 社会为什么要革命?

 

红色中国网理论编写组

 

            在上一期《学点马克思主义》中讲到,在一个阶级社会中,剥削阶级占有社会的剩余产品,掌握社会的国家机器并用之以暴力镇压被剥削阶级的反抗。此外,在一个阶级社会的正常发展时期,统治阶级的思想也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就是说,剥削阶级可以用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社会科学等一整套意识形态为现存社会辩护,说服被压迫被剥削的各阶级相信或者默认现存社会在某种意义上是“合理”的。

            结合马列毛主义者现在的现实斗争,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就是:在一个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掌握着全部的财富,可以用军队、警察来维持现有的剥削秩序,资产阶级的学校经年累月地向劳动者灌输资本主义天然合理、不可颠覆的神话,资产阶级又掌握着全部的或者大部分的媒体,经常用个人主义、消费主义、民族沙文主义等反动思想来毒害人民群众。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说,无产阶级的革命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呢?

 

            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是怎样看的呢?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说: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这段话包含着几重意思。第一,社会的物质生产力是(一定)要发展的。第二,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要和现存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第三,这种矛盾表现为现存的生产关系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为生产力的桎梏。第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最终要以社会革命(即对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革命)来解决。

让我们逐一来考察这几个命题。社会的物质生产力为什么一定要“发展”?什么叫生产力的“发展”?上一期的《学点马克思主义》说过,所谓物质生产力实际上指的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物质需要而与自然界之间不断发生的物质交换关系。在人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自然界被改造。自然界的改造,表现在人类的物质生产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使用,表现在人类的物质生产所产生的各种物质副产品(固态、液态、气态的废弃物或污染)对自然界的影响,也表现在人类建设的各种建筑物(房屋、桥梁、铁路、水库、渠道、隧道等)对自然界地理面貌的改变。在人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类自身也被改造。人类自身的改造,表现在人口的增减,人类身体条件和各种劳动技能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积累和深入,以及人类利用自己对自然规律不断提高的认识而发展出的科学技术和劳动工具。

所以,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方面必然要造成对自然界的改造,另一方面又必然要造成对人自身的改造,从而必然造成对人与自然界之间相互关系的改造,就是说,必然引起人们的物质生产力量的变化和质的变化。那么,物质生产力的变化或改造是不是就意味着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呢?或者说,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否一定意味着物质生产力的“进步”呢?这个问题,等一下再进一步探讨。

如果说,物质生产力必然要变化,必然要发展,那么,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不是必然要与现存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呢?说不断发展的物质生产力必然要与现存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隐含着一个假设,那就是,与物质生产力的发展相比,“现存的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一定的生产关系一旦形成,就需要一定的“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对其加以维护,又需要一定的意识形态给与其辩护。这样一整套社会制度,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有其主要的、本质性的特征。这些主要的、本质性的特征决定了一定的社会制度的基本运动规律。离开了这些主要的、本质性的特征,现存的社会制度就无法再存在下去。比如,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一旦形成,虽然可以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采取许多不同的形式,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为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做出某些局部调整,但是其基本特征(如主要的和大部分的生产资料由资本家私人占有、雇佣劳动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主要方式、社会产品的交换主要采取商品交换的方式等)是不变的,这些基本特征又决定了资本家必然要把相当一部分剩余价值拿出来用于资本积累从而导致资本主义积累不断扩大的趋势。离开了这些基本特征,资本主义就不再是资本主义,或者至少不再是巩固的、稳定的资本主义。

由于物质生产力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现存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是相对稳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然超出原来的、与现存生产关系基本“相适应”的范围,从而发生矛盾。马克思认为,这种矛盾表现为现存的生产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么,在什么意义上,生产关系会成为“生产力的桎梏”呢?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时代,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主要是受到从欧洲式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经验的影响。在封建社会晚期,农业生产的发展造成了贸易、制造业和城市发展的条件,并且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和新兴的“市民阶级”(早期资产阶级)。但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封建的庄园和手工业行会制度的束缚,新兴资产阶级的财产权受到专制君主国王权的威胁和各种封建特权的限制。新兴的资产阶级因此产生了彻底改造上层建筑、建立符合自身利益的资产阶级国家的愿望,并用新的意识形态(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来宣传自己的主张,最终通过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按照这样一种理解,即使在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下,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仍然会导致新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进而导致与新生产关系相联系的新的社会阶级的产生。随着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新的社会阶级的力量会不断发展壮大,进而产生与这个阶级的利益相一致的新的意识形态,最终通过社会革命对上层建筑进行改造,从而为新的生产关系的全面发展并取得统治地位创造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和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很大程度上是按照这样一种思路来设想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过渡的。

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我们以后再来做更加详细的探讨。这里仅仅指出,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的过渡,实际上只是人类历史上“社会革命”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提出,以往阶级社会中各阶级斗争的结果,不一定是以一个更加先进的社会来代替一个比较落后的社会(“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而可能是“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比如罗马帝国的崩溃以及中国古代各王朝的覆灭)。

            在前资本主义时代,在化石燃料被大规模开采和消费以前,人类的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往往受到可利用的土地和可采集的可再生资源的限制,并且难以抵抗自然环境的巨大变化。人口和物质生产扩张到一定程度,往往就给周围的生态环境带来难以承受的压力,造成地区性的生态系统崩溃。此外,自然环境的巨大变化,特别是气候的巨大变化(长期干旱、寒冷等)往往给前资本主义的农业和畜牧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进而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战争等,并造成原有文明的毁灭。

            在资本主义时代,由于大规模开采和消费化石燃料和其他不可再生资源,世界人口和物质生产在过去两个世纪中发生了爆炸性的增长,并造成了物质生产和消费可以无限扩张的假象。然而,化石燃料的大规模使用现在已经将世界推到了资源全面枯竭和全球生态系统崩溃的边缘。这就大大增加了资本主义时代以文明毁灭的方式而告终的历史可能性。

            如上所述,只要存在着人与自然界之间不断发生的相互作用,物质生产力就必然要发展。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与现存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这种矛盾,可能表现为旧的生产关系不能够容纳新式的物质生产力,进而表现为旧生产关系与可以容纳新式的物质生产力的新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进而引起社会革命。但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还可以表现为,现存的生产关系不能够自觉地、有意识地将物质生产力的发展限制在自然界、生态环境可以允许的范围内或充分地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从而导致原有的物质生产力(以及大量人口)的毁灭。

            无论“社会革命”采取上述哪一种形式,我们都可以将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做这样一种概括:任何一个社会制度的存在都依赖于一定的历史条件,但是历史条件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种发展变化进行到一定程度,现存的社会制度就必然与它赖以存在的历史条件发生尖锐的、不可调和的冲突。这种冲突,或者导致现存的社会制度被另外一种社会制度代替,或者导致现存社会制度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物质文明的毁灭。在这个意义上,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只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存在,都只能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存在,都是有始有终的,因而都是历史性的。

 

            从一切社会制度都是历史的、暂时的这一基本认识出发,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又初步论证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在马克思看来,不仅资本主义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是必然要灭亡的,整个的阶级社会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长期阶段也必然是要归于灭亡的:

 

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

 

            马克思认为,一方面,资本主义也像以往的几个社会一样,最终会因为解决不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而归于灭亡;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生产力又创造了全新的物质条件,为解决一切形式的阶级对抗提供了可能,从而资本主义时代的终结也将意味着“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的终结。

            怎样看待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论证?又怎样看待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为未来的无阶级社会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的观点?关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以后各期的《学点马克思主义》中逐步探讨。

 

 

14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4 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redchina 2020-2-15 02:03
sxm: 倒数第三段第一句话“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中,我看不懂为何把亚细亚与古代/ ...
这里的“亚细亚”生产方式不是单纯指地理上的亚洲,而是指的包括古埃及、波斯、古代印度各王朝的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帝国和大规模水利工程为特点的社会。参见“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各王朝也是亚细亚生产方式。
引用 sxm 2020-2-14 11:15
倒数第三段第一句话“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中,我看不懂为何把亚细亚与古代/封建/资本并列起来。是打字失误,还是说亚洲以外并不完全满足这个社会经济形态演进?

查看全部评论(2)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17 05:00 , Processed in 0.017620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