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报刊荟萃 查看内容

未来15年中产8亿人?一厢情愿

2020-1-6 12:04|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13550| 评论: 1|原作者: 铁流|来自: 铁君公众号

摘要: 在当下资本力量非常强势的情况下,马太效应才是常态,剩余价值是趋向集中的,普通人辛勤劳动已经很难实现阶层跃迁。工薪阶层在996透支生命的同时,却很难实现阶层跃升,还要承担离职251,维权404的风险。中国社会在当下科技水平和国际分工的情况下,已经很难增加4亿中产。

  此前,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创始院长展望未来30年的中国经济,他认为,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2025年左右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2049年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中等收入群体在未来15年将实现倍增,规模将从4亿人增长到8亿人。

  对此,铁流认为这只是这位专家一厢情愿。

  我们来看阶层上升的关键渠道——教育。过去,中国相对公平、公正的教育给很多农家学子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然而,过去几十年的教育市场化,却使这条上升渠道不断收窄。带来的唯一结果就是通过教育实现阶层固化,使原本相对平等,特别是对于穷人和富人来说,机会均等的义务教育体系,变革为依靠学区、个人财富进行划分的入选模式。

  这一方面导致学区房价格高企,像上海的学区房价格高达10万每平方;另一方面,导致大量收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并使优质教育只为富人敞开大门。

  以杭州来说,在杭州要读优质小学,是要看学区的,而杭州比较好的学区房价格已经高达6—8万每平方。如此高昂的价格是普通劳动人民根本无力承担的。

  而且这个只能保证小学,还不能保初中。

  怎么回事呢?

  因为杭州比较好的初中,大多是私立的,因而必须靠成绩去考。

  诚然,这些私立初中也会拿一些名额出来给有钱人花钱买。不过,价格非常高,一些顶尖私立初中的开价是分数线每差1分10万元,差10分100万,以此类推。

  到了高中,又是公立的比较好,也是按中考成绩录取的。而且淘汰率非常惊人,据网友介绍:

  公办学校的初中生一般是一半上不了高中,他夫人所在的公立初中,就有超过一半的初中生在中考选拔中被淘汰,无法就读高中。不过,好的私立初中升学率很高。

  而要考上好的大学,就必须考上比较好的高中,而普通初中毕业的孩子,即便考上了高中,由于基础相对弱一些,在高中会非常吃力。能过重点线就已经非常不错了,考个二本、三本则是这些学生的常态。

  因而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要想读985、211大学,就必须考上比较好的高中,而要想考上这些高中,就必须能够就读比较好的初中(大多是私立),而要想考入这些私立初中,要么成绩非常好,能够在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要么非常有钱,而且还要有关系,才能花钱买,顶尖的私立学校的价码是10万元买1分,差10分就是100万。如果距离分数线差的比较多,除非关系非常硬,超过10分连买都不让买了。

  而要能够在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除去一些人天资聪慧的学子,就读优质的小学,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显然是一个必备条件。而要就读这些优质的小学,就必须拥有学区房,这又需要大量金钱。

  另外,学区房和私立学校高昂的学费还只是最基本的开销,如果算上各种补习班,这方面的支出每年10万起步,上不封顶。诚然,课外培训和补习不是人人都去,一般反而是成绩越高,家庭有钱的,私立的去的多,公办的学生反而去的少。

  归根结底,就是没有钱,就别想读985、211大学。换个说法,就是寒门难出贵子。

  除去拆迁户这类家庭,整体而言有钱人家庭的子女家庭教育和成绩会更好。

  然而,在毛泽东时代,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

  20世纪60年代之后,基础教育资源大幅度向农村倾斜。对北京大学和苏州大学的研究发现,建国初期,两所学校的学生几乎都来自城镇;1952—1955年,北京大学农村学生的比例从2.4%增长到6.5%,到了1972年则高达30%以上。苏州大学农村学生比例从1952年的3.6%增加到1965年的60%,两所大学的工人子女比例几乎都在1973年达到历史最高峰。

  导致这种改变的根源,就在于过去20多年里温水煮青蛙式的教育改革。

  "素质教育"、"快乐教育"大幅降低了公立教育的教育质量,私立学校的兴起使优质教育资源开始向私立学校集中,并大幅拉高了教育成本。"减负"使小学3点30分就放学,一方面大幅减少了小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另一方面迫使家长不得不去报各种补习班,以保证孩子的学习效果。此外,过早就放学还导致孩子父母无法正常上下班接送孩子,要么请保姆代劳,要么找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帮忙,进一步加大了家庭的负担。

  从实践上看,一切打着"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力"等幌子的教育改革都是耍流氓,本质上都是为资本服务,而不是为人民服务。

  就创造力本身来说,现在一些文人和媒体的提法,本身也是伪命题。

  创新能力不是让孩子只要敢想,学会想象就能做出来的。

  而是必须在扎实知识的基础上,以严谨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论,在无数次枯燥无比的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新的东西。

  而一些文人和媒体所谓的培养创新能力,其效率是非常低下的。

  荀子《劝学》中就写道: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如果没有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只去空想,这种创新只是异想天开,不具备任何实践意义。

  一个国家能够出现多少科学家、工程师,和该国人口、教育质量等因素息息相关。像印度的科技和创新能力,就因为1亿人+10亿牲口的原因被极大的限制住了。

  而如今的这些教育改革,来自社会中下层的孩子在快乐教育中沉沦,无法接受到良好的教育,降低了社会中下层家庭孩子成为科学家、工程师的概率,长远来看,这就使中国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向印度靠拢。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希望不会进入阶层固化和贫富分化时代

  当年,总设计师提出“先富带后富”,但实践上看,是“先富要更富”,正如一段电影台词“有钱人想要更有钱”,国内不少先富还将资产进行海外信托管理,在将财产放到海外信托管理的富豪名单中,可以轻易发现一大堆经常曝光在聚光灯下的名人。

  当下的中国已经进入贫富分化的时代。这一点从大城市高端楼盘的房价可以看出来,在上千万的房价出来之后,一部分老百姓吐槽价格这么贵,谁买得起,而另一部分人则抱怨,楼盘太少了,摇号没摇到。事实上,两个群体说的都是真话,无非是普通工薪族无法承受的房价,在有钱人看来,这点钱也就九牛一毛。

  如今,中国的资本越来越强大,已经出现了政治向左,经济向右的诡异局面。而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公有制经济进一步被各种名目的“化公为私”,D的执政基础就会进一步被蚕食。有鉴于此,有网友认为,未来无论是怎样的政体,这都是一个资本的社会。我们在追赶美国的同时,很多方面也越来越像美国,比如教育、医疗体制,资本的味道越来越浓,“为人民服务”的味道越来越淡,老百姓在教育和医疗方面的开支也越来越高。

  诚然,中国也有一个增加中等收入群体的机会,那就是制造业转型升级,把欧美日本韩国的高端制造业就业岗位抢一部分到中国来,但这只能带来几百万中高收入就业机会,无法增加4亿人规模的中产群体。

  在当下资本力量非常强势的情况下,马太效应才是常态,剩余价值是趋向集中的,普通人辛勤劳动已经很难实现阶层跃迁,中等收入也许只能靠炒汇率、房子、股票等资产升值来实现。工薪阶层在996透支生命的同时,却很难实现阶层跃升,还要承担离职251,维权404的风险。中国社会在当下科技水平和国际分工的情况下,已经很难增加4亿中产。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龙翔五洲 2020-1-7 08:42
特色骗子多,尤其不缺政治骗子。君不见“让少数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达到共同富裕”骗了多少善良的老百姓。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5 06:11 , Processed in 0.012386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