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理 论 查看内容

学点马克思主义(四十五)—— 社会主义和经济增长

2020-4-1 06:35| 发布者: redchina| 查看: 274975| 评论: 0|原作者: 红色中国网理论编写组

摘要: 在评估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成就时,主要应当将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与大多数的外围、半外围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相比较。如果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能够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就足以说明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增长方面不比资本主义差。

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在满清王朝的最后四十年,中国经济几乎没有增长。在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时期,由于反动政府腐败无能,无力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反而下降了。一直到中国革命胜利以后,才奠定了中国现代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1970年以后,虽然中国国内的阶级矛盾仍然在发展,但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入了相对稳定时期。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后期,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人民生活水平都有显著的改善。

在资本主义复辟时代,资产阶级及其御用文人造谣说社会主义让人民吃不饱饭,是“改革开放”才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实际上,在经历了六十年代初期的严重困难以后,“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制度就基本稳定下来。在人民公社制度下,通过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为农业服务的社队工业(特别是有利于农业增产的化肥工业)以及将农业科研与群众性的技术普及和应用结合起来(杂交水稻等许多高产新品种就是这样发现的),中国的农业生产稳步提高和发展。

据世界银行的有关数据,1965-1978年,中国粮食产量年平均增长4.1%。在同一时期,东亚太平洋地区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是3.9%,拉丁美洲是3.2%,中东北非地区是1.7%,南亚是4.1%,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是2.4%,高收入国家是3%,世界粮食总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是3.4%。这说明,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

由于中国近代以来长期处于人多地少的状况,人均耕地面积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社会主义中国成功地解决了用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20%以上人口这一历史性难题。社会主义中国的粮食产量增加是在耕地面积有限的条件下完全靠提高粮食单产来实现的。

1965年,中国每公顷谷物产量1.75吨;1978年,中国每公顷谷物产量增加到2.79吨,13年中单产增加了1040公斤。在同一时期,东亚太平洋地区的谷物单产增加了860公斤,拉丁美洲增加了360公斤,中东北非地区增加了170公斤,南亚增加了480公斤,撒哈拉以南非洲增加了260公斤,高收入国家增加了970公斤,世界平均增加了670公斤。在1965-1978年期间,中国谷物单产的增长幅度超过了世界上各个主要地区。到1978年,中国的谷物单产除了还低于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以外,已经超过了中低收入国家所有主要地区的平均水平。

农业生产的进步为人民群众物质消费水平的改善奠定了基础。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资料,居民的人均粮食消费量从1965年的366斤增加到1978年的391斤,人均猪肉消费量从12.6斤增加到15.3斤,人均鲜蛋消费量从2.8斤增加到3.9斤,人均食糖消费量从3.4斤增加到6.8斤,人均茶叶消费量从0.13斤增加到0.27斤。到1978年,虽然中国人民的粮食问题还不能说得到了彻底解决,但只要人民公社制度继续保持稳定,已经形成的粮食产量稳步增长的势头完全可以继续保持下去,到了八十年代应该就可以基本满足全体人民对于粮食以及肉蛋奶的合理需要。

到了七十年代,广大人民群众也开始初步享受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带来的好处。居民的人均布消费量从1965年的18.5尺增加到1978年的24.1尺,人均呢绒消费量从0.1尺增加到0.25尺,人均绸缎消费量从0.4尺增加到0.84尺,人均毛线消费量从0.02斤增加到0.06斤,人均鞋消费量从0.46双增加到0.91双。每万人拥有的手表数量从1965年的26只增加到1978年的145只,每万人拥有的自行车数量从24辆增加到85辆,每万人拥有的收音机数量从12部增加到145部。可见,各种人均工业品的消费量在1965-1978年期间大幅度增长,有的增加了几倍乃至10倍以上。到了七十年代末,中国已经处于各种耐用消费品大规模普及的前夜。

对于像毛泽东时代的中国这样的低收入国家来说,人均预期寿命往往更能反映大多数人口真实的生活水平。人均预期寿命可以反映一个国家人口在营养、健康、教育、妇女社会地位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并且统计概念明确,不会受统计口径、统计方法变化的影响,而且不会像人均收入指标那样被极少数富人或穷人的收入水平显著拉高或拉低。

下面的表二比较了1965年至1978年期间中国与世界各主要地区出生时人均预期寿命变化的情况。与物质消费、经济增长等指标不同,人均预期寿命突出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给绝大多数人民带来的实际好处以及巨大的优越性。

1965年至1975年期间,也就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人口的人均预期寿命跃进了15岁!1975年至1978年,又增加了两岁。十三年间,累计增加了17岁。这个增长幅度超过了同期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堪称世界奇迹。

1965年时,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大致与缅甸、巴基斯坦相当,超过印度约5岁。到了1978年,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超过巴基斯坦10岁,超过缅甸12岁,超过印度13岁。1965年时,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低于南朝鲜8岁,到了1978年,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反超南朝鲜1岁,达到了美国在五十年代时期的水平。

1965年时,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岁,到了1978年,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4岁。

这些数据雄辩地证明,社会主义革命给广大劳动群众带来了巨大的、实实在在的利益。在工人被逼跳楼、小资的生命也朝不保夕的年代,毛泽东时代的进步是许多人做梦也不敢想象的。

1979-1988年期间,虽然中国在政治上已经开始资本主义复辟、农村也已经部分私有化(当时的村办和乡办企业仍然属于集体所有、尚未私有化),但在城市中国营企业还占绝对优势地位,整个国民经济的管理还属于半计划经济。1970-1988年,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4.9%,在同一时期的世界各主要地区中排在第一位。

1988年以后,一方面资本主义在中国全面复辟,另一方面中国资产阶级抓住世界范围工业资本转移的历史“机遇”,靠剥削广大的廉价劳动力将中国变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制造业出口基地。但是,随着中国上升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一个半外围国家,中国的无产阶级正在发展壮大起来并且开展了越来越有力的斗争,中国资本主义也即将陷入历史上其它半外围国家的困境,面临着它自己的积累危机和政治危机。

3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00:19 , Processed in 0.017662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